教科書上的嶽飛消失了,其「民族英雄」稱號也被取消,背後啥邏輯

2020-12-27 騰訊網

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需要英雄,他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也是後世學習的表率,正是因為這些英雄的存在,才讓民族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為國家的興盛而不斷努力。《忠愍諡議》中記載:「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這是史書上對南宋名將嶽飛的評價,他的一首《滿江紅》更是書盡了其一生榮辱抱負,令人熱血沸騰。

作為南宋的抗金名將,嶽飛在教科書上屢屢出現,成為一代代人心目中佩服和敬仰的歷史人物。他一生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光復祖國大好河山不計個人得失,激勵了無數年輕的中國人。可就是這樣一位值得稱讚的英雄,

如今卻在身份上出現了巨大轉變。嶽飛被取消「民族英雄」稱號,還被移出教科書?這是為何?

嶽飛出生在一個世代行伍的家庭中,受到家族的影響,母親對嶽飛從小就要求極為嚴格,這讓他不僅擁有不俗的談吐,

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金軍南下北宋毫無招架之力,呈現出迅速瓦解的態勢。

靖康之難更是讓嶽飛感到了無比巨大的民族恥辱感,僅僅只有19歲的嶽飛就要踏上軍旅生涯,即將離去之時看到年邁的母親讓他久久不能釋懷,

嶽母見狀毫不猶豫的在兒子後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讓兒子為國排憂解難

,這個故事也口口相傳,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美德。

嶽飛作戰勇猛且精通兵法,屢立戰功,很快就成為了軍隊中的統帥。加之嶽飛生性節儉對士卒極為關愛,因此在軍中的聲望也頗高,四海之內慕名而來者比比皆是。南宋紹興三年,宋高宗趙構親自賜予嶽飛「精忠嶽飛」的錦旗,

宣告嶽飛的嶽家軍成立。此後嶽飛南徵北戰與金軍抗衡,收復中原失地之廣絕無僅有。

公元1142年嶽飛被權相秦檜陷害,壯志未酬含冤而死,甚至連兒子和手下一眾將領也未能倖免,無數百姓為之嘆息。《湖北轉運司立廟牒》:「去世已三十年,遺風餘烈,邦人不忘,繪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正是民間對嶽飛崇敬的最真實寫照。

▲南宋時期的各勢力對比圖

而在數百年的歷史演變中,我國的民族和社會也有了巨大的變化,

因此很多專家學者對於嶽飛「民族英雄」的稱號開始有了質疑。

有的專家表示,嶽飛一生之中最大的敵人是女真人,而從歷史的淵源上來看,女真人已經慢慢融合到了漢民族中,並且有一部分成為了後來的滿洲人,如今滿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因此嶽飛的抗爭不再是對外戰爭,而應該看作是對內戰爭,因此再說嶽飛是「民族英雄」就有些不妥當了。

還有些學者在對待嶽飛的評價上趨於保守,認為在中國歷史上每個時代的背景和國情都不一樣,雖然現在蒙古族、滿族等民族都屬於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但是在南宋時代是絕對的外族,通過元朝和清朝的民族融合,

才抹去了當時為不同民族的記憶,因此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仍然可以沿用嶽飛「民族英雄」的稱號。

這個爭議在學術界經歷了曠日持久的激烈討論,可以說大家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最終在相關部門的介入下,學者們通過對史料的反覆查閱,

最終還是決定把嶽飛移出歷史教科書,並且不再沿用「民族英雄」的稱號。

其實英雄就是做了別人所不能做的事,同時也犧牲了別人所不能犧牲的事。像美國等西方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不都是如此嗎?在判斷嶽飛是不是民族英雄這件事上,不妨借鑑一下外國的做法,他們並沒有給這些英雄規定太多的條條框框,而是看他對國家的貢獻有多大,在民間對百姓的影響力有多大,這就夠了。嶽飛生在那個時代,自然有他自己的立場。而現代學者專家站在如今的學術位置上,自然也會有自己的觀點。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看到嶽飛的精神值得學習,值得傳頌,他的精神會對如今和下一代的年輕人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才是關鍵所在。

相關焦點

  • 嶽飛故事將重返中小學教科書
    其愛國抗金的英勇故事有望重返中小學教科書。近日,浙江大學著名教授、宋史研究專家、杭州嶽飛研究會會長龔延明告訴記者,在「電視紀錄片『精忠嶽飛』策劃座談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表示:將在中小學課本中恢復嶽飛愛國故事的內容。2002年冬,教科書中「嶽飛、文天祥是民族英雄」等字樣被剔除,其原因是恐不利於民族團結。
  • 教科書刪除多位民族英雄,官方解釋無人信服,尊重英雄也是錯?
    近些年,隨著我國教育系統的變革,我國教育部門也對教科書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其他的改革內容暫且不論,就論教科書刪掉了嶽飛、文天祥、衛青、霍去病等民族英雄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普遍關注,那教科書這樣增刪修剪有沒有道理呢?
  • 教科書刪除多位民族英雄,官方解釋蒼白無力,尊重英雄也是錯?
    近些年,隨著我國教育系統的變革,我國教育部門也對教科書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其他的改革內容暫且不論,就論教科書刪掉了嶽飛、文天祥、衛青、霍去病等民族英雄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普遍關注,那教科書這樣增刪修剪有沒有道理呢?
  • 歷史專家:嶽飛不適合再稱為「民族英雄」,日本人卻對他推崇至極
    ,然而近些年來,對於嶽飛卻是頗有爭議,而這些爭議的點便是關於"嶽飛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的問題。對此相關的歷史學家給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們認為"嶽飛或許是個英雄,但是絕對不是民族英雄",因為他們認為"民族"二字的概念已經不適合了,而且金朝和宋朝都是中國的歷史,所以再稱嶽飛為民族英雄已經有些不合適了。
  • 《出師表》《滿江紅》《誰是最可愛的人》被教材刪除,原因是啥?
    很多人都在為中國未來的棟梁努力,他們編著著課本、習題、課外書,讓纖纖學子能夠好好讀書,但不知你們發現沒有,曾經編著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嶽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都消失在了課本和大家的視野中,嶽飛的代表作《滿江紅》也被從教科書之中刪除,徹底將嶽飛存在過的痕跡抹殺掉了,這到底是為什麼?
  • 金翅大鵬鳥的2次轉世:一是民族英雄嶽飛,另一排隋唐好漢之首?
    金翅大鵬鳥的2次轉世:一是民族英雄嶽飛,另一排隋唐好漢之首?在名著《西遊記》裡,金翅大鵬鳥是相當厲害的角色:曾令齊天大聖孫悟空苦不苦言,太白金星曾早早的報信,而大鵬鳥更是沒有把如來佛祖放在眼中。一、是民族英雄嶽飛。歷史上的嶽飛,就出生河南安陽湯陰縣城東30裡的菜園鎮程崗村。嶽飛從一位普通的農家子弟,成長為一位文武雙全、戰功卓著,為人剛正,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像偉大的人物出生天降異象一般,英雄嶽飛的出生也很神奇。
  • 教科書裡嶽飛沒了,魯迅沒了,可明星和主播卻越來越多,這樣好麼
    與其在唐詩上花費太多時間,還不如讓一年級的學生學習其他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學習樂器,比如學習書法等等。這樣的觀點看似有道理,但是中國的古典詩詞文化就真的這樣無用嗎?比如魯迅先生的很多文章要麼從小學和初中的教科書消失了,要麼就是減少了在教科書出現的篇幅,現如今很少能看到魯迅先生的文章了。當然了,魯迅先生的文章被下架的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魯迅的文章晦澀難懂,離孩子們的世界太遙遠了。對這些小學生和初中生來說,他們應該看一些他們能看懂的文章,保持一顆童真的心靈,而不是去猜測魯迅先生內心的想法。
  • 嶽飛簡介,歷史上真實的嶽飛
    嶽飛簡介:嶽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堅主抗金,十餘年間,率領嶽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
  • 嶽飛為何會被移出課本?原因只有10個字,別再為他鳴不平了
    說到嶽飛,沒聽過這個名字的人只怕不多。他一生徵戰,保家衛國,都是忠臣的典範。嶽飛也因此一直被列入課本,他的事跡也廣為流傳。然而現在他卻被移出課本,從教科書中刪除,很多人對此表示不解,甚至為她鳴不平。然而事實就是如此,凡事都有它的原因,嶽飛被移出課本也不例外。首先,當時的宋朝國力不弱,但軍事力量卻不行。大宋的君王一直善待文臣,但對武將卻尤為忌憚,嶽飛作為大宋一個出色將領也難免受到猜忌,這也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嶽飛一心奮勇殺敵,可惜最後沒能戰死沙場,卻死於自己效忠的朝廷手裡。
  • 聚焦 | 這些歷史人物已從教科書中消失,背後原因都有哪些?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與2015年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2006年研發),有許多的不同。其中一項最主要的不同,是部分歷史人物從新教材中消失了。(2)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屈原這個人,目前學術界也同樣沒有共識。今天所見有關屈原的史料,幾乎全部出自《史記》,現存先秦典籍中,完全找不到「屈原」的名字。自晚清以來,廖平、胡適等諸多學者對《史記》所載「屈原」事跡持懷疑態度,認為《離騷》的作者未必是「屈原」;「屈原」未必存在,即便存在,其身份究竟是弄臣、楚巫還是貴族,也仍是疑問。
  • 真正的民族英雄被移除課本,地攤「民族英雄」大受吹捧,該反思了!
    倒是一些地攤「民族英雄」受到了追捧,比如吳三桂、尚可喜之流。真正的民族英雄被移出課本,地攤「民族英雄」大受吹捧,該反思嗎?事實上,想要移出課本的民族英雄根本就不止秋瑾一人。這些現代的民族英雄因為影響力還不是特別的深遠,有些人想要移出還可以理解。但是一些古代流傳數千年的民族英雄,卻有許多人總是想把他們移除出去。這其中幹得最過分的就是想要移除衛青、霍去病、嶽飛這三位震古爍今的民族英雄。
  • 衛青、霍去病的事跡將從歷史教科書刪除,人社部做了回應,淺談為什麼民族英雄不能被遺忘?
    朝廷追諡其為景桓侯。霍去病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他四次領兵出擊匈奴,均獲全勝,殲敵11萬之多,降敵4萬多人,消除了匈奴對西漢王朝的威脅。霍去病在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鞠躬盡瘁。武帝曾因其戰功卓著,欲賜豪宅良田,美女名車,霍去病卻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這也是他人生座名銘。
  • 嶽飛嫡孫嶽朝軍:奔走兩岸20年 力促嶽飛精神共傳承
    1988年,嶽飛後裔發起成立嶽飛思想研究會,廣納各界熱愛和崇拜這位民族英雄的人士參與,旨在傳承嶽飛「盡忠報國」「忠孝節義」的傳統美德。嶽朝軍為現任會長。1999年,嶽朝軍作為嶽飛後人,受邀赴宜蘭參加「碧霞宮」建廟100周年典禮,從此開啟了兩岸嶽飛文化交流。「碧霞宮」又稱為嶽武穆王廟,以嶽飛為主神,廟內還設有嶽母刺字銅像。
  • 「外儒內法」的帝王心術和嶽飛的「盡忠報國」
    像嶽飛這樣的冤案和不公平不正義現象,是出現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只有在封建和專制社會形態下,才會出現這樣極端的假惡醜現象。最終所有陷害嶽飛的人全部榮華富貴、官運亨通,最後得了善終。這是典型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嶽飛和他的兒子嶽雲被殺若干年後,新皇帝給嶽飛平反,給了他許多榮譽稱號,對他的功績大加讚譽。社會民間也對嶽飛懷念和讚美,把嶽飛做神祇供奉。
  • ——紀念嶽飛誕辰915周年!
    男孩降生後,因為誕生時恰好有大鳥飛過屋頂並發出鳴叫,於是父母便給孩子取名為飛。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嶽飛。兩宋時期,民間尚武之風濃厚,嶽飛十幾歲時,就向同鄉周同學習射箭,並習得了高超的射藝。宣和四年(1122),決定投身軍旅的嶽飛在外祖父的幫助下,從一位名叫陳廣的武術家處學藝。經過一番刻苦的學習,嶽飛打遍全縣無敵手。
  • 辛繼湘:教科書研究的文化邏輯
    一、教科書本體研究的文化邏輯  教科書本體研究的文化邏輯在於理清教科書不僅承載著文化、具有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功能,而且在本體層面上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的本質屬性是教育性,與學科文化、學習者文化以及社會文化存在不同和聯繫。
  • 樂善公益開展「瞻仰嶽飛精神 愛心助殘一日遊」活動
    合肥樂善公益中心帶著殘障朋友來一次簡單的旅行,瞻仰民族英雄嶽飛 。懷揣喜悅的心情 ,踏著歡快的節奏 。上午10 :00我們到達了安徽嶽飛文化館 。合肥市殘聯領導王慶九先生發表了致辭 !民族英雄 嶽飛第三十一 世孫嶽輔金髮表歡迎賀詞 !嶽第三十二世孫嶽然帶領我們參觀了文化館 ,並詳細為我們講解了民族英雄嶽飛的事跡。
  • 辛繼湘 | 教科書研究的文化邏輯
    教科書本體研究的文化邏輯在於理清教科書不僅承載著文化、具有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功能,而且在本體層面上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的本質屬性是教育性,與學科文化、學習者文化以及社會文化存在不同和聯繫。本體層面的教科書文化是指教科書在編寫、審定、研究及其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取向、知識系統、思維方式、語言符號的總和,其本質屬性是教育性。
  • 辛繼湘|教科書研究的文化邏輯
    教科書研究的文化邏輯理性概括與表達了影響教科書發展的文化因素及其內在機理。在教科書的本體、歷史和比較研究中,文化邏輯制約著研究的理路與方法,規範著對教科書文化的理解與把握,對於剖析影響教科書發展的文化因素、理清其中的文化脈絡具有重要意義。教科書本體研究的文化邏輯在於理清教科書不僅承載著文化、具有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功能,而且在本體層面上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
  • 宋高宗趙構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一直以來,人們因為嶽飛被冤殺的緣故認為宋高宗趙構是一名昏君,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地位不高,但是如果我們拋開個人感情,客觀的去看待趙構,你會發現趙構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領導軍民建立南宋,趙構是一位民族英雄。趙構於1107年出生,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趙構雖然生為皇子,但因為其母親韋賢妃並不受宋徽宗寵愛,又因宋徽宗兒女眾多,所以趙構從小並不受宋徽宗喜歡,更不可能把他當接班人來培養,好在趙構天資聰明,好學上進,博聞強記,知識淵博,如果按照常理他會以王侯的富貴生活安安穩穩過完一生,不會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留下多少痕跡,但是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隨著金國的崛起及入侵北宋,趙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