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民族英雄被移除課本,地攤「民族英雄」大受吹捧,該反思了!

2021-02-23 尖端1號

真正的民族英雄被移除課本,地攤「民族英雄」大受吹捧,該反思了!

教材的改革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歷史推移,但是近年來一些教材內容的變化卻往往有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比如民國時期,有很多的民族英雄在保家衛國、護衛民族的戰鬥當中民族英雄的故事就被移出了教材。比如魯迅的《藥》,其實裡面那個被殺的革命黨人就是說的女英雄秋瑾的故事。秋瑾有詩曰: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這是一個熱血到讓男人都感到羞愧的英雄女子,可是她的故事卻並不怎麼在我們的教材當中提及。唯獨曾經的《藥》當中含沙射影地提到過她的事跡,可是這篇文章現在也被刪除掉了。倒是一些地攤「民族英雄」受到了追捧,比如吳三桂、尚可喜之流。真正的民族英雄被移出課本,地攤「民族英雄」大受吹捧,該反思嗎?

事實上,想要移出課本的民族英雄根本就不止秋瑾一人。這些現代的民族英雄因為影響力還不是特別的深遠,有些人想要移出還可以理解。但是一些古代流傳數千年的民族英雄,卻有許多人總是想把他們移除出去。這其中幹得最過分的就是想要移除衛青、霍去病、嶽飛這三位震古爍今的民族英雄。

前幾年還專門出了一些計劃,想要在歷史教材當中完全淡化衛青、霍去病的內容,在正文當中不講衛青霍去病的內容,只在選讀的部分提一下這兩個名字。這樣的做法當即引起了網友堅決的反對:衛青、霍去病做民族英雄都做了一千多年了,哪裡礙著你了呢?這根本就是說不出理由的。

衛青於公元前130年率軍北伐匈奴,第一次出徵就俘虜匈奴人700人。這一舉改變了當時人普遍認為匈奴人不可戰勝的神話,從此漢朝開始了「寇可往我亦復往」的百年戰爭,為中國人生存的基本盤打下了基礎。而霍去病公元123年以800人斬殺匈奴人2028人,還俘虜了一大批匈奴貴族,大大的增加了漢朝人的民族自信心,也增加了中國人的自信心。

這樣的英雄人物,如何上不得教材,如何做不得民族英雄呢?至於嶽飛,爭議他的人也很多,不過基本都是現代人在爭議的。在宋朝、在明朝,乃至於在清朝,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說嶽飛不是保家衛國的民族英雄。而現代人為什麼要說他不是民族英雄呢?他光復南宋半壁江山,使得絕大多數中國人能夠正常的活下去,不好麼?

難道真的要像西夏、遼、金、蒙古那樣,讓人都處在高度的經濟崩潰下的人才算是民族英雄麼?要知道,元朝一代,發行紙幣無數,為的就是掠奪民間老百姓的財富‑而且不僅僅是漢族老百姓。蒙古老百姓照樣深受其害,只有極少數的蒙古貴族才能過上好日子,要不然你以為為啥那麼多蒙古將領跟著朱元璋造反呢?為啥蒙古將領滿桂要與大明共存亡呢?

因為那才是能讓大多數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的時代。所以嶽飛為什麼不是民族英雄呢?難道非要大家一起面對通貨膨脹,一堆錢買不到一粒米的生活,那樣的人才叫民族英雄麼?相反,一些地攤「民族英雄」現在卻火了起來。比如說吳三桂、尚可喜,近些年可是被很多人吹成了民族英雄。

說吳三桂、尚可喜知道歷史大勢,為老百姓減少了戰亂,所以是民族英雄。乃至於每年還有人專門紀念這些人。然而,真的是這樣的麼?吳三桂尚可喜投降了就是減少戰亂了嗎?從歷史來看,並非如此。當時天下大亂,本質上就是這些軍閥割據,敲詐民脂民膏,斷掉了民間經濟的正常循環。

不除軍閥,就沒辦法真正的結束天下的混亂,和平只是暫時的。事實上也是如此,為啥後來康熙要削藩呢?本質原因就是吳三桂等人佔據了太多的民脂民膏,竟然達到了與朝廷爭搶稅收的地步。康熙如果徵不上來稅,最後還不是得拿老百姓動手?這不就跟明末流民起義走到了一個死胡同嗎?

所以康熙必須削藩,不削藩不足以平天下。而在這個時候,吳三桂、尚可喜為啥沒有為了減少天下人的戰亂直接把自己的兵權全部交出去呢?乃至於吳三桂還假惺惺地起義為崇禎皇帝報仇——殊不知,明朝另外一位皇帝正是死在了他的手上,他是親自操刀的。這,也配稱民族英雄嗎?

所以,真正的民族英雄被教材刪除,地攤「民族英雄」備受吹捧,其實是一件很值得我們反思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教科書刪除多位民族英雄,官方解釋無人信服,尊重英雄也是錯?
    其他的改革內容暫且不論,就論教科書刪掉了嶽飛、文天祥、衛青、霍去病等民族英雄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普遍關注,那教科書這樣增刪修剪有沒有道理呢?嶽飛、文天祥這兩位受人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在2003年被餘桂元在課本中刪掉的,餘桂元是2003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教材大綱》的主編,他認為嶽飛和文天祥不算是民族英雄,不能再以民族英雄的形象出現在教科書裡了。
  • 教科書刪除多位民族英雄,官方解釋蒼白無力,尊重英雄也是錯?
    其他的改革內容暫且不論,就論教科書刪掉了嶽飛、文天祥、衛青、霍去病等民族英雄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普遍關注,那教科書這樣增刪修剪有沒有道理呢?嶽飛、文天祥這兩位受人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在2003年被餘桂元在課本中刪掉的,餘桂元是2003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教材大綱》的主編,他認為嶽飛和文天祥不算是民族英雄,不能再以民族英雄的形象出現在教科書裡了。
  • 宋高宗趙構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一直以來,人們因為嶽飛被冤殺的緣故認為宋高宗趙構是一名昏君,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地位不高,但是如果我們拋開個人感情,客觀的去看待趙構,你會發現趙構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領導軍民建立南宋,趙構是一位民族英雄。趙構於1107年出生,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趙構雖然生為皇子,但因為其母親韋賢妃並不受宋徽宗寵愛,又因宋徽宗兒女眾多,所以趙構從小並不受宋徽宗喜歡,更不可能把他當接班人來培養,好在趙構天資聰明,好學上進,博聞強記,知識淵博,如果按照常理他會以王侯的富貴生活安安穩穩過完一生,不會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留下多少痕跡,但是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隨著金國的崛起及入侵北宋,趙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民族英雄——馮子材,從「常敗將軍」到「民族英雄」的逆襲
    說到馮子材老將軍,大夥比較熟悉,他是個大英雄!可大家不知道的是,馮子材在「鎮南關大捷」成名的時候已經68了,也就是說,之前半個世紀的青壯年時期,他只是個平平淡淡的普通人嘍。在這裡,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老將軍之前還是過得比較壓抑的。
  • 是誰把民族英雄李定國拍成了太監?!是誰讓秦檜站起來,嶽飛倒下去?!打擊歷史虛無主義人人有責!
    五名參與陷害民族英雄嶽飛的奸臣跪像從嶽母墓前被移除,移到了嶽母祠外的廣場上,為何要作出這種變動?沒有人作出解釋。但實際上,這種異動早就開始了。今日平說記得很清楚,很多年前在自己剛剛開始對歷史感興趣的時候,市場上所銷售的歷史類書籍都是易XX、張X等人寫的。而這些書籍基本都是替歷史罪人翻案,同時拐彎抹角詆毀民族英雄的。如今當年種下的這些文化鴉片終於開花結果。
  • 《戰神戚繼光》趙文卓演繹鐵血柔情的抗倭民族英雄
    而在影片中,趙文卓出演的戚繼光卻和觀眾腦海中的固有形象大不同,除了戰場上的勇猛奮戰、身先士卒以外,還有官場上的和而不流、不諳世事,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吃虧是福、寵妻等細節點滴,塑造了一個貼近生活又有血有肉的全新民族英雄形象。 趙文卓主演的《戰神戚繼光》正在熱映,而《戰神戚繼光》中表現的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絕對會是一個比較接地氣的大英雄。
  • 讓尊重民族英雄成為一種社會風氣
    事實上,民族英雄被惡搞並非首次,之前就有部分網絡言論罔顧事實質疑一切,惡搞戲說顛覆主流,諸如:黃繼光堵槍眼不合理,邱少雲事跡系杜撰,雷鋒日記全是造假......其實,故意走歷史認知的「小道」拋出上述言論的,筆者認為無外乎三種人:一來是意圖通過不走尋常路,以推出爆炸性觀點顯示自身「考據學功力」的沽名釣譽者;二來是勤於轉發所謂「新觀點」「新思路」,以博取眼球、騙取點擊率的人云亦云者;三來是妄圖通過質疑英雄人物
  • 衛青、霍去病的事跡將從歷史教科書刪除,人社部做了回應,淺談為什麼民族英雄不能被遺忘?
    先後擔任過嫖姚校尉,驃騎將軍,大司馬等重要職務,封冠軍侯。 他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屢建奇功。元狩六年,霍去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家中去世,年僅24歲(虛歲)。朝廷追諡其為景桓侯。霍去病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他四次領兵出擊匈奴,均獲全勝,殲敵11萬之多,降敵4萬多人,消除了匈奴對西漢王朝的威脅。
  • 鄭成功是我國的民族英雄,為何日本人卻十分崇拜他?
    眾所周知,鄭成功是我國的民族英雄,他是一個忠心的臣子。而且他還為國家收復了臺灣,趕走了一直統治著臺灣的荷蘭人。這一行為無疑是振奮人心之舉,也讓世人明白,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誰也別想搶走。
  • 《我叫劉傳說》完美殺青 宋慶致敬民族英雄
    通過他生動傳神的精彩演出和絲絲入扣的寓情於景,完美詮釋了小人物與民族英雄的一步之遙。  在電視劇《劉傳說》中,宋慶飾演的賈半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見多識廣,無所無能,還具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他毅然決然的加入八路軍,走上抗日的道路,與劉傳說(錢泳辰飾)帶領的抗日小分隊團結一致抗擊日寇,博覽群書的他助陣隊伍取得多次勝利,也成為小分隊的智囊能手。
  • 歷史專家:嶽飛不適合再稱為「民族英雄」,日本人卻對他推崇至極
    ,然而近些年來,對於嶽飛卻是頗有爭議,而這些爭議的點便是關於"嶽飛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的問題。對此相關的歷史學家給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們認為"嶽飛或許是個英雄,但是絕對不是民族英雄",因為他們認為"民族"二字的概念已經不適合了,而且金朝和宋朝都是中國的歷史,所以再稱嶽飛為民族英雄已經有些不合適了。
  • 教科書上的嶽飛消失了,其「民族英雄」稱號也被取消,背後啥邏輯
    ▲南宋時期的各勢力對比圖 而在數百年的歷史演變中,我國的民族和社會也有了巨大的變化, 因此很多專家學者對於嶽飛「民族英雄」的稱號開始有了質疑。
  • 「臺灣湘軍民族英雄紀念館」奠基土取土活動在吉首舉行
    9號下午,湖湘經濟理事長伍繼延一行到吉首保存湘軍保衛臺灣民族英雄楊嶽斌先生的墓碑和遺骨的楊氏祠堂,與龍老州長和楊嶽斌嫡玄孫女楊翔等一起,在楊嶽斌父親墓所在地,正式啟動「臺灣湘軍民族英雄紀念館」奠基土吉首站取土儀式。依照苗族規矩請師公作法超度後,伍理事長和吉首湘商代表吳傑智、吉首大學張院長及當地鄉民等向英雄祖墓行禮上香,隨後在祖墓正式取土並封存。
  • 抗日護臺的民族英雄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臺灣人,是我國近代傑出的愛國詩人、教育家,抗日護臺的民族英雄。   抗日護臺的民族英雄   正當丘逢甲在臺灣發展教育時,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朝戰敗該學堂模仿天津北洋學堂分班教學的做法,除聘中文教員外,還聘請了在汕頭英、日籍學者以及歸國留學生為教師,課程設有經、史,還開設了算學、物理、化學、生理衛生、外語(日、英文),還有「兵式體操」。學堂堅持「取歐西法教育青年,以維新鼓舞士氣」,來學青年不少是傾向新思想、要求革命的青年。
  • 「民族英雄」節振國30歲壯烈犧牲,留下的子女過得怎麼樣?
    不過,革命人士始終沒有放棄反抗日本侵略者,比如著名的「民族英雄」楊靖宇與趙尚志,他們就在東北的冰天雪地裡與日本人打遊擊。其實,不止在東北,在中原大地上也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英雄,他就是節振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民族英雄」節振國的故事。節振國出生於1910年,他是山東武城縣人,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
  • 300年前收復臺灣——民族英雄鄭成功
    鄭成功在收復臺灣前的處境相當不好,1659年鄭成功曾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南京,慘敗而回,損兵折將元氣大傷。之後清政府的步步緊逼,只能困守廈門。鄭成功身後有數萬將士需要供養,廈門一地無法滿足補給。只能把希望放在海峽對面的臺灣。要奪得臺灣,必先有戰船,鄭成功大修戰船,訓練水師。
  • 高盧之王齊達內:移民家的民族英雄 獲譽歐洲球王
    來自阿爾及利亞移民家庭的齊達內幫助法國國家隊奪得兩次世界大賽冠軍,成為法國的民族英雄。他也被稱作是過去50年裡歐洲足壇最出色的足球運動員。 網易體育5月12日報導:一個阿爾及利亞後裔,卻成為了法國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 【乾縣人】抗日民族英雄—高鵬
    高鵬(1903~1938),字平遠,乾縣梁村鎮大坡口村人。
  • 這個出生於日本長崎的孩子,38年後卻成為了中國的民族英雄!
    38年後,他率領中國軍把荷蘭殖民者趕出臺灣,成為了中國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出生在日本,又怎麼是中國的民族英雄呢?其實,他的父親鄭芝龍,就是中國人,本是福建南安縣石井人。他年青時常常跟隨大商賈李習去日本做貿易。鄭芝龍,相貌堂堂,性格灑脫,李習很喜歡他,並且為他在日本結了一門親,娶了長崎的有聲望的貴族日川氏的女兒為妻。
  • 他在民間被美化成民族英雄,歷史上,卻是一個誤國誤民的罪人
    可有這樣的一個人,他在民間被美化成民族英雄,但在歷史上,卻是一個誤國誤民的罪人。他,就是北宋武將,呼延慶。如此看來呼延慶的確是一個英勇的民族英雄。他在清代的民族文學作品中時常出現,在百姓中擁有極高的人氣。百姓出於對英雄的嚮往,讓「呼延慶」三個字家喻戶曉,孩童視其為武將中的代表。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完美的人物形象,其中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呢?真相與童話往往大相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