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1903~1938),字平遠,乾縣梁村鎮大坡口村人。民國10年(1921)由南區務本高等學校畢業,考入西安民立中學,學業超群。民國14年(1925),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潛心軍事、戰術。民國16年(1927)提前畢業,被分到陸軍第二十二師任排長,參加北伐戰爭。民國17年(1928),奉命返回黃埔軍校任上尉區隊長,民國19年(1930),被派往陸軍第四師任連長。
1933年,高鵬奉命隨國民軍第二十五師開往山海關,與日軍在古北口交火,激戰三天三夜,高鵬受傷仍堅持戰鬥,他作戰英勇、指揮有方、戰功卓著受到軍部嘉獎,獲「陸海空軍獎章」,升任一四九團中校副團。
1936年任高射炮大隊長,歸傅作義指揮。後又參加了抗擊日軍的百靈廟之役,他身先士卒,奮力拼殺,厥功甚偉。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升任團長,防守南口,與日軍血戰數月,屢挫敵鋒。後戰鬥至漯河一帶,胸部受重傷,但竭力殺敵,毫不鬆懈。
1938年,高鵬領兵進攻魯南,由太和出發,參加正陽、阜陽等處戰鬥,後由歸德轉至徐州。是年春,奉命率部圍攻臺兒莊日軍。日軍抽調各路兵力向魯南增兵,展開了二次激戰,高鵬沉著策應,全力御防。
4月21日,日軍氣勢洶洶,開始向連防山發起總攻,並且用數十架飛機掩護。高鵬部前鋒僅有一營,用機關槍迎頭掃射,日軍傾三大隊之兵,拼命橫衝,屢攻屢潰,死傷枕藉。至天黑,兩隊頑敵,已消滅殆盡,高部前鋒也傷亡過半。
次日,日軍增至一師團以上,輕重野炮40餘門,飛機數十架,戰車30餘輛,瘋狂進擊,橫衝直撞。高鵬大義凜然,指揮若定,親自督率兩營斷後,誓與日寇決一死戰。激戰三四日,戰士飲血止渴,殺敵四五千,連防山村也炸為瓦礫焦土。關麟徵軍長目睹此情,知高鵬剛烈,必欲以死報國,即於24日下令撤兵。高鵬慨然說:「此地在戰略上至關要害,我若撤退,則後防部隊不能如期接濟。我所以拼死據守,正是為此。今士卒多已犧牲,我豈能苟且偷生?且我在出發時,已與家人決絕,現在就是我以身殉國的時候了,何惜微軀!」說罷,潸然淚下。於是,將士奮力,再次反擊,又斃敵百餘。這時,有一流彈正中高鵬前胸,幾欲僕倒,關麟徵軍長促令撤退,高鵬仍不從命。至下午2時,關麟徵以電話召之,「我們將來報國之日尚多,兄可退兵……」高鵬身負重傷,血流如注,仍厲聲說:「這裡守不住,全軍難保!」說罷,繼續督戰。不料一顆子彈正中高鵬頭顱,他隨即壯烈殉國。
高鵬犧牲時年僅34歲,他在赴戰前就留下了遺囑:「餘身為軍人,受黨國培養多年,當此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際,誓本至誠,在領袖蔣公領導下,與倭寇作殊死戰。盼餘妻,能善撫諸兒,繼餘志,以盡忠於中華民族復興之工作。高鵬出徵前書於漯河。」
高鵬犧牲後,全國各大報紙均紛紛報導,讚揚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以身殉國的民族英雄」。5月5日,陝西各界抗敵後援隊,西北青年抗敵協會等團體在西安民眾教育館召開追悼大會,隆重追悼高鵬及全團壯烈殉國將士。
乾縣發布微信公眾號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