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縣最後的那段奉天城牆/攝影 撰稿 趙明博
乾縣奉天故城牆遺址
乾縣最後的那段奉天故城牆,是乾縣歷史發展不可替代的城市生命印記。乾縣自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置縣,至今已有2369年的歷史。千餘年來,歷朝歷代的城市印記已很難尋覓,惟有保留至今的那段故城牆成為了乾縣城市變遷與發展的歷史見證。
乾縣故城牆遺址公園一瞥
奉天故城牆遺址為唐德宗所建,位於乾縣城關街道辦事處北大街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8°13′47″,北緯34°32′21″,海拔高度為657米。現在僅存1687米。奉天故城牆自建立以來,歷代對城牆做過多次修復加固,至明萬曆年間城內建築格局基本定型。現存遺址不僅是乾縣重要的歷史文化載體,也是研究我國唐代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2014年6月9日,奉天故城牆遺址被陝西省政府公布為第六批陝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奉天故城牆分內外兩部,分別為子城和羅城。子城(內城,奉天舊城),周5裡,已毀掉,現僅存羅城。羅城(外城,擴建之城),按唐德宗時國師桑道茂之意取象玄武,故築以龜城,平面似龜形;周10裡有奇,高2丈2尺,壕深2丈,闊3丈,羅城內有馬道,寬3丈;門四:東曰「迎陽」,西曰「寶登」,南曰「延薰」,北曰「拱鬥」。北門狹長伸出,稱為龜頸,甕城即龜頭,南門短禿為龜尾,東門、西門、小東門、小西門為龜之四足。城內南北什字高禿,酷似隆起的龜背,縱橫街巷,宛若龜背上的花紋圖案。
羅城現僅存北城牆西段、西城牆北段。北城牆被北大街一分為二(缺口間距95米),缺口東段長約100米,缺口西段長約200米。西牆北段長約50米。基寬12米,頂寬7米,殘高9.7米。城牆夯築,夯層厚度10-20釐米。
乾縣最後的那段故城牆是乾縣乃至陝西唯一的唐代遺存下來的縣城故城牆遺址,對研究唐代城市建制,城市歷史具有重要的價值。城牆的獨特造型設計和建築材料的考古遺存資料,對於研究唐代城牆建築格局、唐代建築水平和生產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同時反映了各個時期城垣建造技術的發展狀況和建築材料的運用情況,也反映了乾縣古城城市規劃形式的演變。
文物只有開掘出來、提煉利用,文化價值才能彰顯,文化血脈才能得以延續。為了保護和守護祖先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乾縣政府制定了《奉天故城牆保護管理規劃》,2015年開始策劃建設奉天古城牆遺址公園,由於工作的緣故我有幸參與古城牆遺址公園策劃設計的全過程,並將乾縣的很多文化元素設計成雕塑,植入公園之中,同時還為每尊雕塑撰寫了說明,讓更多的人了解乾縣,認識乾縣,熱愛乾縣。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的策劃設計方案得到縣委縣政府的認可和高度重視,2017年10月22日破天動工 ,在住建部門的辛勤努力下,歷時一年多,終於建成並對外開放。
奉天古城牆遺址公園工程總投資5600萬元,總佔地面積438畝。項目2015年由乾縣文體旅遊局策劃,北京中外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設計,住建局負責建設,建成後交由文化和旅遊局管理。錢縣政府在保護管理,開發利用文物的同時,為老百姓打造了一個休閒、健身、旅遊和文化教育的場地,是增強文化自信的一個地標工程。
乾縣奉天故城牆遺址公園工程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景觀主體工程。主要建設廣場、雕塑、景觀休憩點、廊架,栽植喬木8582棵、灌木2.38萬平方米,種植草坪16.78萬平方米,安裝景觀燈204盞,其他燈具616套 ;雕塑以乾縣歷史文化為背景,選擇性的展示了軒轅皇帝、道定好畤、佛入梁山、孝公置縣、奉天龜城、闕樓儀仗圖、乾陽書院、乾縣八景、弦板腔、蛟龍轉鼓、乾州洪拳、範紫東等十多尊雕塑,集中展示了乾縣厚重的人文歷史、優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是附屬工程。建設園內道路1.57萬平方米,埋設給水管道1200米、排汙管道967米、雨水管道92米、噴灌管道4950米,設置垃圾桶45個,安設標識系統導覽圖6個、指示牌39個、展示牌15個。
乾縣奉天故城牆最後一段城牆遺址的保護,是乾縣縣委、縣政府踐行「保護文物」和「讓文物活起來」科學理念的一次偉大實踐,是新時代下幹的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實事,將對乾縣的文物保護、文化研究、城市建設、旅遊開發、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附:奉天故城牆遺址公園景觀小品。
軒轅黃帝雕像
孝公置縣雕像
道定好畤(莊周夢蝶)雕像
奉天龜城雕塑
中國戲劇的活化石——弦板腔人物雕塑
東方莎翁——範紫東雕像
佛入梁山雕塑
闕樓儀仗圖雕塑
乾陽書院雕塑
乾縣八景雕塑
休閒亭
【作者簡介】趙明博,別號茗語軒 。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士,中國人民攝影家協會會員,國家級茶葉審評師,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散文學會會員,西鹹新區攝影家協會會員,鹹陽市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傳媒記者聯合會《絲路發現專刊》執行主編。以學習攝影和中國茶文化知識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