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第一所大學奉天大學堂:僅存在三年(圖)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一座城市文化的氣息,除了表現於城市的歷史與建築等,更多的保留在書聲朗朗的學校中。瀋陽也是一樣,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留給我們的,除了故宮的碧瓦青磚,還有很多文脈所系的學校。

  在這些學校中,除了萃升書院這樣的舊書院,在一百多年前的那段時間裡,一批新式學校的開設,更是開瀋陽乃至東北的風氣之先,而這些學校中,很多也成了如今眾多瀋陽高校的前身。如今,百年滄桑走過,這些歷史已漸漸被淡忘,但這些「廢科舉,興學堂」時創辦的學校,真的應該被瀋陽人銘記。

  東北第一所大學——奉天大學堂

  北京大學前身名為京師大學堂,是中國最早的國立綜合性大學。其實,在京師大學堂創辦後第三年,瀋陽就出現了近代東北地區第一所大學——奉天大學堂。

  奉天大學堂建立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十一月,雖然此時主張變法的光緒帝早已不自由,但「變法」所推行的興建新學校的政策卻沒改變。盛京將軍增祺利用小西邊門外的依公祠、左公祠及三賢祠等作為臨時校舍,後來又將小東門的舊營房進行改建,成為新校舍。

  作為高等學校,大學堂對生源有一定的要求,並且進行嚴格的篩選,先進個屬舉人、五貢、監生及高等生童選充,以二取一的比例進行選拔。當年招生200人,報名的考生有500餘人。雖然是新創辦的學校,但每年的經費5萬兩白銀支撐,也足以讓這所大學成為一所好學校。學校開設國文、英文、滿文、歷史、地理、諸子、數學、體操等課程,除了中國的老師,還有外教。

  奉天大學堂師資力量雄厚,總辦孫百斛、談國輯都是進士出身,擔任過總教習的屠寄也是進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還擔任過京師大學堂正教習;而「遼東三才子」中的當時健在的榮文達和劉春琅也分別擔任過總教習。可見,奉天大學堂,當時可是東北第一學府。

  光緒二十九年,奉天大學堂改為盛京省學堂,隨後,日俄戰爭爆發,光緒三十年(1904)正月,學堂被俄人佔據,就此停課,一蹶不振,同年六月停辦。

  奉天大學堂存在的時間不長,但也出現了一批優秀的畢業生,其中有資料記載的是著名的東北將領王樹常,他在奉天大學堂時學習成績優異,被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賞識,選派東渡日本留學,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學生隊第八期步兵科,從此步入軍界。

  由於當時新學剛剛興起,相應的教育管理機關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大學堂還兼管奉天省的教育行政,為一省學務之總匯。當時入籌設省城之蒙養學堂、核辦各屬小學、考選北京師範館學生等,皆為大學堂所主持。雖然奉天大學堂僅存在了三年,但卻開了東北新學之先。

  奉系高官搖籃——奉天法政學堂

  奉天大學堂之後的一些學校,雖然名稱改變,卻也得到傳承。這其中比較知名的,是奉天法政學堂。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盛京將軍趙爾巽為了標榜新政、整頓吏治,向清政府奏請在奉天設立奉天法政學堂。校址最初設置在大南關。該校招收省候補官吏和虛職士紳參加考試,入學肄業兩年為期,畢業後分配各機關練習一年後擇優分配。首期錄取新生60名,分為甲、乙兩班學習,於當年7月開學。

  1907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又將學堂遷自大西門裡盛京第一旅館,派右參贊錢能訓為學堂監督,並且擴大招生,招收官費、自費學生400名,分為五班,專科兩年畢業,講習科一年畢業,後又將時間延長至三年和一年半畢業。學堂設科目計有:法學通論、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刑事手續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債權法、商法、公司法、商標法、經濟學、國文等三十餘種。教師均來自東西方各國的留學生。

  1908年招生時,又有吉林、黑龍江兩省學生入堂學習,遂改稱東三省法政學堂。法政學堂先後培養學生9個班,共計600餘人。在最早畢業的甲、乙班學生中,很多後來都成為奉系政府中的高級官員,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曾任奉天省長兼東北大學校長的劉尚清;曾任黑龍江省長、京奉鐵路局長的常蔭槐,曾任奉天市政公署秘書長、奉天實業廳長的馮涵清等。

  法政學堂是當時瀋陽首屈一指的學府,校舍樓房高大,教室寬敞,設備齊全,圖書館「廣備全面書畫,碑版雕刻,國內大學學刊,商務,中華兩局周刊,雜誌無所不備」。

  1914年,奉天當局為了培養外語人才,開始籌備外國語學校,法政學堂停止招生,將法政學堂改為外國語學校。1916年,法政學堂正式改為奉天公立外國語專門學校,曾任法政學堂監督的關海清被任命為該校校長。1922年,奉天公立外國語專門學校又被改為奉天公立文學專門學校,時任奉天省議會議長的白永貞被任命為該校校長。1923年,奉天公立文學專門學校併入新成立的東北大學,是東北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師範先聲——瀋陽兩級師範學校

  除了新建大學,當時還設立了各式新小學和中學,教師成了緊缺人才,為了應對這種現狀,1905年,奉天設立了奉天師範傳習所,這類似於現在的教師進修學校。學員在此學習三個月就可以到各小學擔任教師。第二年增設簡易師範學堂,並改稱奉天師範學堂。1907年,成立奉天兩級師範學堂。1912年改稱奉天兩級師範學校,1917年更名瀋陽高等師範學校。多位東北近現代名人如杜重遠、盧廣績、關吉玉、王卓然等都畢業於這裡。該校「規模宏闊,當時可為奉省之冠」(1923年前),校舍為「口」字形樓房和平房各一座,大小飯廳兩所,能容納1500餘人同時進餐,南北學生宿舍10排,400米跑道標準足球運動場,並設球場若干。

  1923年,該校併入東北大學。

  瀋陽大學前身——奉天實業學堂

  瀋陽大學的歷史,已過百年。

  1906年前後,除了綜合類的和文科的學校,還成立了一批專科學校,其中比較早的是趙爾巽1906年創辦「奉天實業學堂」,這是東北地區第一所培養實用人才的公立新式學校,以培養經濟類人才為主。除了這所學校,當時還出現過以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的奉天測繪學堂,培養收發電報人才的東三省電報學堂,培養農林人才的奉天農林學堂以及培養軍事人才的東北講武堂等等。

  據資料記載,奉天實業學堂招生的學生年齡在14至17歲,學年普通三年、高等二年、專門三年。

  1906年,在遼寧各府縣普遍設立「師範傳習所」的基礎上,僅在新民、遼陽、鳳城設立了「簡易師範科」,這也是正規師範教育的雛形。100年前的「新民師範簡易科」又稱「新民公學堂」,即為後來的「新民師範學校」,如今成了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當時其校址位於新民府街東南隅文廟前。新民公學堂的學生免費上學,待遇很高。作為瀋陽乃至東北地區高級工業人才和師範教育的源頭之一,奉天實業學堂和新民公學堂這兩所百年學堂厚重的歷史,成為今日瀋陽大學的驕傲。

  東北第一所私立大學——馮庸大學

  在鐵西區的東南部,有一個地方叫滑翔,為啥叫滑翔呢?這裡原是日本侵略中國時修建的一個飛機場,而該飛機場的前身是東北第一所私立大學馮庸大學。

  馮庸是奉系重要將領馮德麟之子,出於為國家培養高級人才的想法,他清理變賣家產,於1927年創辦了東北三省首家私立並以個人名字命名的綜合性大學——馮庸大學。

  全校建主樓兩座,左為「忠」樓、右為「仁」字樓,中間是校禮堂。禮堂與左右兩樓由空中走廊相通。教學區的左邊是體育場,鋪設400米跑道、田徑場、球類運動場等。體育場西側是教職工宿舍,北側是學生實習工廠和實驗室。除水電自給外,該校的最大特點是建有飛機跑道,並自備飛機,這是當時國內大學僅有的。

  馮庸大學以工科為主,並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並提出了教育均等的教育理念,當時東北家境貧寒的學生紛紛投奔到馮庸大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了馮庸大學,並逮捕了馮庸,將馮庸押解去日本,逼迫他流亡日本並不準抗日。後由朋友保釋逃出日本回國。日本人看到馮庸違約,於是拆毀了馮庸大學,並在此地修建飛機場。1933年9月,馮庸大學併入東北大學。如今,馮庸大學早已成為一片住宅區。詹德華

相關焦點

  • 北洋大學堂——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現代大學
    作者:吳驍(武漢大學) 按:今天,是本國歷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現代大學——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前身)正式開學125周年紀念日,事實上,這一日期直到最近幾年才被考證出來,實屬不易。
  • 奉天往事:東北育才學校原是日本千代田小學
    東北育才學校在瀋陽乃至遼寧都炙手可熱,父母能把子女送進育才系哪怕是合作校也感覺十分榮耀。目前,東北育才已經發展成以探索3~6歲、6~12歲、12~18歲資優兒童少年為主要目標的教育體系,包括小學、初中、高中,並有多所分校、合作校。多年來,在所謂三校(育才、實驗、二中)中,東北育才長期位列榜首,其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理念獨特、教育質量很高,得到社會經營的普遍認可。
  • 東北大學,中國第一所流亡大學
    東北大學由張作霖創建,曾經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高校,但1931年「九一八」的炮火,讓東北大學成為了近代中國第一所流亡大學,十八年流亡路,也讓東北大學成為了近代中國流亡時間最長的大學。 東北大學的歷史是一部國難史,也是一部求學鬥爭史。
  • 【教育史話】北洋大學堂——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現代大學
    關於這一學術問題前後「接力」將近百年的考證過程與結果,也充分說明,「學術乃天下之公器」,作為100多年前在救亡圖存、興學強國的時代洪流中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現代大學,北洋大學堂波瀾壯闊的建校歷史,當然也不應該僅僅只是今天的天津大學所獨享的歷史遺產,而更應被視為整個中國學術、教育界所共同擁有的寶貴歷史財富。
  • 瀋陽最好大學排名公布:東北大學第一,中國醫科大學第三
    瀋陽是遼寧省的省會城市,素有「千年古都」之稱,也是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在高校林立的東北,瀋陽絕對算得上是一顆耀眼的明珠,這裡集中了很多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各個實力非凡。 東北大學
  • 瀋陽最好大學排名公布:東北大學第一,中國醫科大學第三
    近些年來東北大學的計算機、人工智慧、自動化、冶金、材料等專業一直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其中人工智慧時代的新工科」:(智能)機器人工程專業(隸屬於控制科學與工程),東北大學全國第一!在機器人競賽中東北大學也榮獲全國第一。可以說是不評A+,勝過A+!
  • 1947年國立大學分布圖,國立暨南大學還在上海,江浙地區名校匯集
    這一類型的高等教育,實際上是在清朝才開始初步形成的,而在高等教育剛剛開始的時候,最有優勢的一批高校,可謂是國立大學了,雖然清朝時期並未有國立大學的稱呼,但在民國剛剛建立的1912年,國立大學就開始出現了。中國的第一所國立大學是國立北京大學,傳承自京師大學堂,主體後來也逐漸演變為目前的北京大學。
  • 我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另有其「人」,並非北大前身「京師大學堂」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這是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創辦於1898年7月3日,這個時間點是不是有點兒熟悉。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乃戊戌變法的「百日維新」,京師大學堂應運而生。這一時期,它還有著前綴,全稱為「國立北京大學」,成了我國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性大學。「為之則易,不為則難」是其最早的校訓,而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時刻貫穿著這一準則。話似乎扯遠了,那麼既然有人疑問我國最早的現代大學是不是北京大學,此事必有蹊蹺!
  • 誰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
    國門洞開後教會大學的再度出現:登州文會館和聖約翰書院   過去一段時間,有不少學者認為上海聖約翰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聖約翰書院1891設立正館(即大學部),首批招收學生2人(次年再招1人),正式開設了三年制的大學課程。1895年,正館首批3名學生畢業。
  • 校史鉤沉 | 瀋陽市第一師範學校歷史沿革
    1949年3月,寒假期間,瀋陽市教育局將接管的原遼寧省立、瀋陽市立21所中等學校(其中包括4所師範學校),調整為19所。其中,瀋陽市第一師範學校設在市區,瀋陽市第二師範學校設在郊區。其中,瀋陽市第一師範學校為重點學校,配備了老區來的幹部為校長。1965年暑期,瀋陽市第二十七中學遷入原第一師範學校校址:瀋陽市瀋河區大南街大佛寺巷27號。
  • 張大帥重金籌備東北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建築系,來的都有誰?
    」之後,深深的意識到國家差距和教育的意義,在不斷啟用和提拔旅洋旅日少壯派同時,也大力進行區域教育體系全方面的建設,設立了中國近代四大軍校之一的「東北講武堂」,同時在文治方面也著手命令奉天省長兼財政廳長王永江籌辦起東北大學。
  • 京師大學堂啥時候建立的
    京師大學堂的創辦時間是1898年7月3日。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在清末使用的舊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國立高等教育的開端,其最大特色是在繼承中國古代文明的基礎上引進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和近代科學文化。
  • 歲月鉤沉——東洋制粉株式會社奉天工場
    張黎明公懷之號今天瀋陽市麵粉廠,其前身是建於1934年的日資企業東洋制粉株式會社奉天工場。位於瀋陽市鐵西區靠近興工北街一帶。——下圖是1939年地圖,藍線所示是原廠址。根據瀋陽工業博物館展示的《2002年5月瀋陽市鐵西區建設大路以北部分地區影像圖》顯示,瀋陽水泥機械廠(原名東北鐵工所)的方位是:西至愛工北街、東至興工北街、南至北三東路、北至小北二東路。瀋陽麵粉廠的前身是東洋制粉奉天工場。1934年,日本帝國主義處於侵略和掠奪的目的,開發瀋陽鐵西區,修建這座麵粉加工廠。
  • 澳門聖保祿學院: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所西式大學
    「西學東漸」中誕生的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澳門聖保祿學院誕生於西方中世紀的「大學」被引入、移植到中國的土地上,最早發生在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第一次浪潮之中。1571年,歐洲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在澳門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所西式小學——聖保祿公學。1594年,其升格為大學,並以聖保祿學院(俗稱「三巴寺」)之名正式註冊成立。
  • 西北大學、東北大學、西南大學,三所大學實力如何進行排名?
    文理經史西北大,工管輝映東北大,西南大學最全面,經醫缺失是遺憾。三所大學都是以方位命名的,位於西安的西北大學、位於重慶的西南大學都是211工程大學,位於瀋陽(秦皇島有分校)的東北大學則是985工程大學。
  • 乾縣最後的那段奉天故城牆
    乾縣最後的那段奉天城牆/攝影 撰稿 趙明博 乾縣奉天故城牆遺址 乾縣最後的那段奉天故城牆,是乾縣歷史發展不可替代的城市生命印記。乾縣自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置縣,至今已有2369年的歷史。
  • 第一大學北大的原址在北師大,過去的京師大學堂如今是什麼模樣?
    圖行大學之北京師範大學。 冷絲今天帶你參觀我國最古老的大學,也是第一大學——北京大學的原址北京師範大學。 京師大學堂,是現今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也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它開辦於1898年7月3日,是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後,改稱北京大學。
  • 清末奉天街景,生活在彼時的瀋陽人
    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趙爾巽(盛京將軍)上奏獲準,建立了奉天官銀號(瀋陽首個銀行)。在這一年,俄軍在日俄戰爭中失敗退出瀋陽。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省最高議事機構奉天諮議局在瀋陽成立。【東門城樓】清朝光緒二十年(1894年),奉天省海城人張作霖投奔毅軍(駐營口)。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張作霖遭遣返回鄉,後建立了地方保安隊。
  • 東北這所「985工程」大學,名氣很小,但實力卻很強大!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雙一流大學都很有名,有些是因為地理位置限制了發展,像南昌大學、蘭州大學,都是因為地理位置不好顯存在感有些低,有些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優秀生源而導致的沒落。但是學校本身實力和他的知名度高不高是沒有直接關係的,東北有一所985大學,名氣不高,但專業實力卻很強大。
  • 中國創辦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之一的大學堂
    曾經的歷史淵源,在中國近代大學院校史上有一筆根本抹不去的輝煌,只可惜進入新中國之後,反而沒有顯現出其應有的價值和地位,令人唏噓而無奈。歷史淵源是曾經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山西大學文脈可追溯到明代三立書院及清代晉陽書院和令德堂書院,學校前身是清朝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5月8日由英國人李提摩太和時任山西巡撫岑春煊共同創辦的山西大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