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雙方公認的二十二名國軍抗日名將(中)

2020-12-13 寒冰讀史

7.東方隆美爾----孫立人,1900-1990,安徽,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後在臺灣晉升為二級上將),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勳章,美國二戰銀質自由勳章,抗戰時曾任新一軍軍長。

1945年1月時任新一軍軍長參與滇西戰役獲青天白日勳章,後曾獲美國二戰銀質自由勳章,有「東方隆美爾」之譽,被打敗的日軍尊稱為戰神,不過沒有收錄在大陸官方紀念網站,故排名靠後。

8.聲震崑崙關的抗日將軍----杜聿明,1904-1981,陝西,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美國總統的抗戰銀質自由勳章,抗戰時曾任國民黨六大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42年底擔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

1939年時任第五軍軍長的杜聿明指揮的崑崙關戰役是中國軍隊對日軍攻堅作戰的首次重大勝利,大陸官方媒體收錄為抗日名將時稱為「聲震崑崙關的抗日將軍」,曾榮獲美國總統的抗戰銀質自由勳章。

9.抗戰中最早捐軀疆場的副軍長----佟麟閣,1892-1937,河北,追晉為國軍陸軍上將(生前為中將),抗戰中曾任第二十九軍中將副軍長。

10.抗日愛國將領----趙登禹,1898-1937,山東,追晉為國軍陸軍上將(生前為中將),抗戰中曾任第二十九軍第一三三師師長,毛澤東曾稱南宛犧牲的佟麟閣和趙登禹是「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

11.淞滬戰役的民族英雄----蔡廷鍇,1892-1968,廣東,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內戰時晉升為上將),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勳章,抗戰時期任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第二十六集團軍總司令。

1932年時任第十九路軍軍長兼副總指揮的蔡廷鍇協同蔣光鼐指揮一二八淞滬戰役功勳卓著而獲青天白日勳章,被海內外譽為「抗日名將」、「民族英雄」。

12.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總司令----馮玉祥,1882-1948輪船失火遇難,安徽,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一級上將,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勳章,美國總統二戰銀質自由勳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勳章。

抗戰時期曾任國民黨五、六屆中常委,國民政府委員兼內政部長,軍委副委員長,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總司令,第三、六戰區司令長官,1933年5月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被推舉為總司令,指揮所部將日軍驅逐出察哈爾省,1937年淞滬會戰初期的最高指揮官。

13.指揮喜峰口大捷的抗日名將----宋哲元,1885-1940,山東,追晉國軍陸軍一級上將,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勳章,對日作戰時期曾任國民黨五大中央監察委員,軍委委員,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河北省主席。夫人常淑青,子宋華玉,女宋景昭,宋景憲,宋景文,宋景蘊,宋景雲,宋景孚。

1935年時任第二十九軍軍長的宋哲元指揮的喜峰口大捷被稱為是九一八以來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首次勝利,因此而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14.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民族英雄----馬佔山,1885-1950,吉林(祖籍河北),國民黨曾決議以陸軍上將待遇(未授銜),後曾獲抗戰青天白日勳章和首批抗戰勝利勳章,對日作戰時期曾任國民黨六大中央候補委員,軍委委員,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東北挺進軍司令。

1931年11月時任黑龍江省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的馬佔山奉張學良之令指揮的嫩江橋抗戰被稱為是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嫩江橋抗戰也被民間稱為是九一八事變以來日軍首次受到的重挫,毛澤東稱之為民族英雄,稱之為「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愛國將軍」。

相關焦點

  • 國共兩黨抗日十大名將
    國民黨軍隊抗日十大名將張自忠:第一名將。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臺兒莊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李家鈺犧牲得晚於張)。
  • 全國公認的十位抗日名將,為何只有三位黃埔生,有資格入選
    全國公認的十大抗日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西北軍將領趙登禹。
  • 這六位將領,是國共雙方公認的抗戰名將,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在八年抗戰中,走出許多抗戰英雄級名將,如我黨的「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抗日英雄,除此之外,還有國軍許多抗戰名將,那麼在國共雙方,公認的抗戰名將都有誰?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 國軍十大抗日名將(四):土木之魄——羅卓英
    國民黨「土木系」二當家,戰功赫赫的抗日名將,也是一位不怎麼被人熟知的低調將領。羅卓英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小時候幹活和讀書兩不誤,上過小學和中學,然後追隨革命思想去考了保定軍校,第一回還沒考上,第二回考上了,進入保定軍校第八期炮兵科學習。在保定軍校,羅卓英認識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那就是陳誠。
  • 抗日名將中的四個國民黨,個個戰功赫赫,首當其衝
    日本的這次侵略使得我們的國家獲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統一,那就是國共兩黨合作進行抗日,在這期間國民黨的最高領導者蔣介石經常搞一些小動作來陷共產黨,但是在抗日方面也是做了很大的貢獻,也是打了不少的勝仗,對日本也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在這期間國民黨軍隊當然也是出現了很多為抗日做出很大貢獻的將領,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來認識這幾位國軍的名將吧!
  •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第一位曾是人人喊打的漢奸,第十位犧牲僅39歲
    蔣介石自1937年日軍開始全面侵華,無數愛國兒女奮起反抗,但由於蔣介石下令「不抵抗」政策,使得日軍在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東三省一大半地區,後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正式拉開了國共第二次統一戰線共同抗日的序幕。而國民黨由於裝備先進兵員雄厚一直是正面戰場的主要力量,今天筆者給大家盤點一下國軍的十大抗日名將。
  • 揭秘鹽城抗日名將:同時被國共兩黨追認為烈士
    抗戰期間,國共合作一致抗日,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鹽城地區有一對義兄弟,分屬不同政黨卻有著同一抗戰目標。其中隸屬國民黨的抗日名將陳中柱,從反共到聯共,拒絕投靠日偽軍懷抱而壯烈犧牲,成為「斷頭將軍」;他的義兄弟趙敬之烈士是鹽城地區早期的共產黨員、革命教育家,兩個人的人生軌跡多處重合,他們身上的炙熱兄弟情以及傳奇故事至今被當地人傳頌。
  • 抗日名將侯鏡如
    ..侯鏡如是黃埔一期生,而且在進入黃埔之前是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的畢業生,因為他去參加黃埔招考的路費就是毛主席給的,所以他自然對共產黨更有好感,加上當時國共合作,侯鏡如就順理成章地加入了共產黨。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入黨介紹人是周恩來。後來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侯鏡如在暴動中身負重傷,自此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不過他並沒有暴露身份。
  • 第二次國共合作在浙江的初步形成,國共兩黨浙江的第二次談判!
    國共兩黨浙江當局的第二次談判及浙西南門陳談判,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戰開始國民黨政府迫於形勢和全國抗日運動的高潮,其「北和南剿」的反動方針再也不能推行了,在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的再次通電和敦促下,劉建緒遂主動提出重開和談的要求把陳鐵軍從衡州監獄中放回溫州接洽談判經中共間浙邊臨時省委研究決定派吳毓、黃耕夫為中共方面出席第二次談判的代表。
  • 周恩來與國民黨軍官合影現江西 見證國共抗日史實
    周恩來與國民黨軍官合影現江西 見證國共抗日史實   江西省南昌市檔案局24日消息,日前,該館在徵集抗戰檔案過程中發現一張珍貴照片,照片系中共代表周恩來、陳紹禹(即王明)等人與國民黨軍官匡正宇、蔣堅忍的合照。
  • 抗日名將曾將1200名日軍俘虜活埋,遭日本索賠2億?他霸氣回應2字
    然而,也有說抗日名將曾將1200名日軍俘虜活埋,遭日本索賠2億?他霸氣回應2字。這位抗日名將就是孫立人。孫立人出生於1900年,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時候正當壯年。1932年,孫立人以88師獨立旅的身份參加了「一二八」抗戰,戰績斐然。他相比其他的國軍將領更加重視對軍隊的操練,因此所帶部下戰力超過一般的國軍。1937年他又參與了護送宋子文親人的事情,這讓他有了可靠的「後臺」。
  • 民國歷史人物——抗日名將侯鏡如
    ..侯鏡如是黃埔一期生,而且在進入黃埔之前是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的畢業生,因為他去參加黃埔招考的路費就是毛主席給的,所以他自然對共產黨更有好感,加上當時國共合作,侯鏡如就順理成章地加入了共產黨。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入黨介紹人是周恩來。後來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侯鏡如在暴動中身負重傷,自此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不過他並沒有暴露身份。
  • 歡迎來到第二次國共合作紀念館!
    西安事變結束了10年內戰,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質是兩黨的軍隊合作抗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吸取了第一次國共搞黨內合作的教訓,確定了第二次國共合作中獨立自主的方針,即在保存與鞏固革命武裝、保證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之下,「改變番號與編制以取得合法地位」,壯大和發展人民武裝。紅軍要合法化,就要整編,整編就要有番號。蔣介石卻遲遲不願給番號。
  • 被定為戰犯的抗日名將——薛嶽
    最熟悉的那個是兩個大片,一個是地雷戰,一個是地道戰,屬於抗日大片,看了不下50遍。也就是那個時候,從到螢幕的另外一面看電影開始,就注意到其實生活中換一個角度去想、換一個角度去看,這個世界就跟他們試圖告訴你的不一樣了,至少看電影那個裡面的主人公都是左手拿槍,這幾年就出現了不少抗日神劇,那更神了,開始手撕日軍、手榴彈炸飛機,八路軍領導對戰士還說「同志們!
  • 抗戰初期國共兩黨的合作抗日
    淞滬戰役中,70萬國民黨政府軍抵禦日軍30萬人進攻,堅守上海三個月,殲敵4萬多人。武漢保衛戰,國民黨政府投入兵力100萬,戰鬥四個半月,使日軍遭到打擊,為戰略防禦轉入戰略相持階段創造了條件。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和一二二師師長趙登禹在南苑戰鬥中以身殉職,謝晉元等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等,都為中華民族增添了光輝。  (一)國共兩黨在軍事上的合作  1.平型關與忻口戰役。
  • 抗日戰爭中的中共十大抗日名將
    楊靖宇:第四名將,楊靖宇(1905——1940),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
  • 29年前,抗日名將因交不起房租被起訴,結果如何?你可能不信
    在此期間,也湧現了許多的抗日名將,他們在抗擊日軍的過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被認為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的薛嶽。然而,這位戰功赫赫的抗日將領,在29年前卻因為付不起房租而被起訴,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而老人最終的結果如何呢?你可能不信。
  • 他是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是著名的抗日名將,因堅守臺兒莊而聞名
    他是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是著名的抗日名將,因堅守臺兒莊而聞名 馮玉祥作為西北王,曾經手握40萬西北軍,手下有很多優秀的將領,其中有13個人被稱為「十三太保」,每個人都很厲害,但要說最厲害的還得是孫連仲。
  • 【往事】黃埔軍校走出了哪些國共名將?
    他更沒有想到,後來他能當上國民黨的大官,1949年卻成了共產黨的俘虜,1964年又當選為人民共和國的政協委員…… 鄭洞國趕緊邀上三位同鄉,一同南下廣州。當他們找到王爾琢時,才知道報考軍校的日期已經過了。 鄭洞國心急如焚,王爾琢也跟著急。這時,轉機出現了,一位叫黃鰲的湖南老鄉,因為擔心考不上,就報了兩次名。此刻見鄭洞國急成這般模樣,便建議頂替他的名去考。鄭洞國沉吟半晌,決計冒頂黃鰲之名報考軍校,而且考上了。巧的是,真黃鰲也考進去了,而且他們都被編在第二隊。
  • 國共內戰,我軍屢次採用此戰法,讓國軍吃盡苦頭
    最早於土地革命時期,這就是紅軍慣用的一種基本打法,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更加遊刃有餘,以至於解放戰爭中後期,國軍屢次「上當受騙」之後,看到解放軍進攻大城市,甚至故意不派援軍,就是不給你「打援」的機會。所謂「圍城打援」,在國共內戰中,指我軍包圍城市目的不是要奪取城市,而是想吸引援軍,然後在城市外圍殲滅援軍,這也符合毛澤東等人,在解放戰爭中一貫倡導的軍事思想:最重要的是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不過這個戰法也不是那麼容易上手操作的,有很多細節需要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