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與國民黨軍官合影現江西 見證國共抗日史實

2020-12-17 華夏經緯網

周恩來與國民黨軍官合影現江西 見證國共抗日史實

  江西省南昌市檔案局24日消息,日前,該館在徵集抗戰檔案過程中發現一張珍貴照片,照片系中共代表周恩來、陳紹禹(即王明)等人與國民黨軍官匡正宇、蔣堅忍的合照。

  經比對,該照片正面內容為1938年,匡正宇、吳玉章、陳紹禹(即王明)、周恩來、羅炳輝、蔣堅忍於航空委員會(漢口日清公司三樓)留下的合影。照片背後有匡正宇和蔣堅忍的題詞。

  據史料記載,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建立第二次合作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9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38年,國民黨空軍保衛大武漢,擊落日本戰機21架。同年,中國共產黨特派由周恩來、陳紹禹(即王明)、羅瑞卿、吳玉章組成的代表團,向國民黨空軍部隊祝賀和慰勞。國民政府領導人蔣介石指定由航空委員會政治部主任蔣堅忍和航空委員會政治部主任秘書匡正宇負責接待。

  該照片所有者南昌市政協老幹部匡聖生告訴記者,匡正宇是其父親。1938年,匡正宇在國民黨執政的中央軍事委員會戰幹團任辦公廳主任,後來調任航空委員會政治部,到職未及一周,恰逢國軍保衛大武漢空戰擊落21架日機之大捷。

  匡聖生稱,照片背面題詞系1966年其父親匡正宇和蔣堅忍所寫,以作紀念。

  專家稱,這是一張具有歷史意義的珍貴照片,見證了國共合作、團結抗戰的史實。

  來源: 中新網

相關焦點

  • 抗戰初期國共兩黨的合作抗日
    國共兩黨建立統一戰線後,國民黨對日本的侵略由不抵抗轉為抵抗,對共產黨由剿滅轉為聯合;共產黨也由逼蔣抗日,改為聯蔣抗日,使抗戰初期兩黨有比較密切的軍事合作和政治合作。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國民黨政府軍在正面戰場進行了平津、淞滬、忻口、徐州和武漢等戰役。平津戰役是正面戰場進行的第一大戰役,第二十九軍10萬將士英勇抗擊日寇。
  • [紅色記憶]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艱苦努力
    [紅色記憶]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艱苦努力     為了促進國共兩黨合作,儘快實現對日抗戰。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致中國國民黨三中全會電》,提出了著名的五項要求和四項保證。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公開提出實現國共合作的條件,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得到國民黨內部抗日人士的贊同。他們聯名呼籲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聯合抗日。
  • 救亡大計——第二次國共合作
    中國共產黨在與國民黨代表秘密接觸的同時,給進攻陝甘寧邊區的國民黨軍隊以有力還擊,並聯合南京以外的地方實力派,以達到逼蔣抗日的目的。中共與地方實力派的聯合,最重要的是同張學良的東北軍、楊虎城的西北軍形成三位一體的「西北大聯合」。西北大聯合形成後,三方停戰合作,共謀抗日救國大計。但蔣介石仍逼迫張學良、楊虎城「剿共」,張、楊苦諫蔣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但蔣介石頑固堅持剿共政策。
  • 歷史上的國共合作是怎麼形成的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以俄為師,進行改組工作。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共全體黨員加入了國民黨。在國民黨「一大」上,中國共產黨中有十人被選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一大」後,國民黨在全國開展組黨和設立黨部的工作,中共於此出力甚多,這樣不到三年,國民黨黨員就發展到號稱百萬的規模。國共合作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是在蘇聯幫助下成立黃埔軍官學校,創建黨軍。
  • 歡迎來到第二次國共合作紀念館!
    三原誓師後,129師和先前整編的115師、120師一樣直接開赴抗日前線。一個月後,國民政府宣布南方各省(瓊崖除外)的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然而,八路軍、新四軍番號的由來卻頗費周折。  西安事變結束了10年內戰,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質是兩黨的軍隊合作抗日。
  • 抗日戰爭初期的國共關係
    誰主張並實行團結抗日,誰就得到人心;誰違背這一點,誰就失去人心。這就決定這次國共合作能比較長時間地保持下去。第二,它是在國共兩黨經歷了十年內戰後重新攜手合作的。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時,情況簡單得多: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年輕的黨,成立還只有兩三年時間,它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就表明同國民黨合作的誠意;中國國民黨的領袖孫中山也把中國共產黨人看作「新血液」【註:《宋慶齡選集》第109頁。】
  • 周恩來與張季鸞的情誼:互為知音共同抗日
    互為知音 協力議政參政共同抗日  國民參政會於1938年6月17日成立,中共方面有7人當選為參政員,即毛澤東、陳紹禹(王明)、秦邦憲(博古)、董必武、吳玉章、林祖涵(林伯渠)、鄧穎超。一向低調不參加任何黨派和組織的張季鸞,竟然也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 第二次國共合作的由來是什麼?
    第二次國共合作是指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結成的合作關係。在此基礎上團結聯合一切抗日愛國力量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戰,取得了中華民族反對帝國主義的第一次偉大勝利。次年8、9月份,中共中央根據形勢的進一步變化,又發出致國民黨書和《關於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明確提出第二次國共合作,組成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的抗日統一戰線,並把「抗日反蔣」口號改為「逼蔣抗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擴張到華北以至全中國,觸犯了英美在華的利益,國民黨內親英美派蔣介石集團也被迫對其政策作出調整,對正在進行中的中日外交談判採取了比較強硬的態度;同時調整了對蘇聯的政策。
  • 國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標誌究竟是什麼
    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以後,國民黨談判代表張衝於2月26日返回西安,隨即和周恩來繼續進行國共合作的會談。在這之前,國共兩黨之間的秘密會談從1936年2月底董健吾到陝北接頭以後就一直在進行。1937年2月9日顧祝同到達西安的當天,就以蔣介石委派的國民黨代表身份,同周恩來進行會談。
  • 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如何運用統一戰線開展工作?
    在抗日戰爭中,成功地參與解決西安事變,達到了中國共產黨逼蔣抗日的目的,這是周恩來同志的傑作,閃現出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思想的光輝。1935年10月,紅軍勝利到達陝北之後,東徵陝西省奔赴抗日前線,但遭到國民黨軍隊的阻攔。
  • 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為了早日實現國共兩黨合作抗日,進一步推動全國抗戰,193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派周恩來、秦邦憲、林伯渠再上廬山,同國民黨談判發表國共合作宣言、紅軍改編、蘇區改制等問題,並將《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送交蔣介石。宣言提出迅速發動全民族抗戰、實行民權政治、改善人民生活等基本主張,希望國民黨能予實行。
  • 歷史上第一次國共合作:打倒列強除軍閥(圖)
    今年恰逢第一次國共合作90周年,筆者由此談談有關歷史上國共合作的一些情況。  ■第一次國共合作:打倒列強,除軍閥,實現國家統一  20世紀初,中華民族災難深重。在近代中國歷史上,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都是以救國救民為己任而誕生的革命政黨。
  • 李濟深: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有力推動者
    隨後,十九路軍又派軍部秘書長徐名鴻擔任福建省政府和十九路軍全權代表,前往江西瑞金會見毛澤東、周恩來。雙方之後籤訂了《反日反蔣的初步協定》,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進行了初步合作。此外,據李濟深回憶,「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時,我們派尹時中當代表去與中共聯絡,後來中共亦派張雲逸、吳明、潘漢年為代表到福建來,但那時軍事快要失敗了。」
  • 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誌
    提出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把日本侵略者驅逐出中國。同一天,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紅軍將領致電蔣介石,表示紅軍將士願意「為國效命,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7月14日,中共中央又向國民黨政府表示:紅軍願在蔣介石指揮下努力抗敵,並準備隨時出動。中共中央還派出以周恩來、秦邦憲、林伯渠組成的代表團到廬山與國民党進行談判。
  • 第二次國共合作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作出極大的努力。盧溝橋事變後,中共代表周恩來、秦邦憲、林伯渠抵廬山,繼續同國民黨就國共兩黨合作問題進行談判。中共代表抵廬山後,隨即將周恩來起草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草案提交蔣介石,建議以此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儘速發動全面抗戰。
  • 八上歷史專題複習:國共關係的演變
    第二個合作是指1936--1945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拉開國共合作抗日序幕,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並承認中共合法地位,標誌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取得的成果是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3、從近代國共關係變化中得到的啟示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傷。4、用史實說明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第一次國共合作取得了建立黃埔軍校和取得北伐戰爭的勝利的成果;第二次國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勝利的成果。兩次分裂都導致了內戰發生,給全國人民帶來了災難,第一次分裂還導致了日本侵略者趁虛而入,發動侵華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災難。
  • 一張珍貴的歷史合影: 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李富春等1924年在巴黎
    一起合影的,還有周恩來、聶榮臻、李富春、冉鈞、傅烈等革命前輩,氣宇軒昂,從容篤定。這張照片攝於1924年的法國巴黎。這年7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第五次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到會代表115人。其間,為歡送周恩來回國到黃埔軍校任職,歡送李富春、聶榮臻、冉鈞等23名人員前去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部分旅歐支部成員拍下了這張珍貴的合影。
  • 揭秘鹽城抗日名將:同時被國共兩黨追認為烈士
    抗戰期間,國共合作一致抗日,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鹽城地區有一對義兄弟,分屬不同政黨卻有著同一抗戰目標。其中隸屬國民黨的抗日名將陳中柱,從反共到聯共,拒絕投靠日偽軍懷抱而壯烈犧牲,成為「斷頭將軍」;他的義兄弟趙敬之烈士是鹽城地區早期的共產黨員、革命教育家,兩個人的人生軌跡多處重合,他們身上的炙熱兄弟情以及傳奇故事至今被當地人傳頌。
  • 第二次國共合作在浙江的初步形成,國共兩黨浙江的第二次談判!
    國共兩黨浙江當局的第二次談判及浙西南門陳談判,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戰開始國民黨政府迫於形勢和全國抗日運動的高潮,其「北和南剿」的反動方針再也不能推行了,在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的再次通電和敦促下,劉建緒遂主動提出重開和談的要求把陳鐵軍從衡州監獄中放回溫州接洽談判經中共間浙邊臨時省委研究決定派吳毓、黃耕夫為中共方面出席第二次談判的代表。
  • 毛澤東與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建立
    用這種方法,就能迫使進攻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地區之敵回援其根本重地,粉碎其向江西根據地的進攻,並援助福建人民政府」。這天晚上,他們在延安城內的天主教堂同周恩來進行了徹夜長談。在這次談話中雙方就停止內戰、聯合抗日形成了很多共識,而這次會談中張學良所提出的「聯蔣抗日」的方針也為中共中央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