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7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第五次代表大會的代表在法國巴黎合影
百年前的中國,來自五湖四海的熱血青年,懷著救國救民的理想,萬裡迢迢前往法國。他們當中有一批先知先覺者,一邊勤工儉學,一邊尋求改造中國的真理,進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凡是讀過《鄧小平傳》的人,應該對書中一張歷史照片印象深刻。照片中,人物有31名,鄧小平站在最後一排右三位置。那時的鄧小平很年輕,時年20歲,戴著一頂鴨舌帽,眼睛凝視前方,目光炯炯。一起合影的,還有周恩來、聶榮臻、李富春、冉鈞、傅烈等革命前輩,氣宇軒昂,從容篤定。
這張照片攝於1924年的法國巴黎。這年7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第五次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到會代表115人。其間,為歡送周恩來回國到黃埔軍校任職,歡送李富春、聶榮臻、冉鈞等23名人員前去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部分旅歐支部成員拍下了這張珍貴的合影。
細數照片人物,目前能明確辨認的有24名,7名姓名不詳。他們是:
第一排:左一聶榮臻,左二冉鈞,左三李林,左四周恩來,左五劉伯莊,左六李富春,左七(不詳),左八傅烈,左九黃品銘(經家屬辨認)。
第二排:左一柳圃青,左二林蔚,左三(不詳),左四任卓宣,左五周唯楨,左六蕭笠雲(經家屬辨認),左七(不詳),左八(不詳,以往誤寫為何長工),左九(不詳)。
第三排:左一朱祺(經家屬辨認),左二餘增生,左三朱志清(經家屬辨認),左四(不詳),左五方志剛,左六李卓然。
第四排:左一穆青,左二徐樹屏,左三李大章(經家屬辨認),左五鄧小平,左六丁肇青(經家屬辨認),左七(不詳)。
下面對照片中部分人物作一簡介。
第一排人物:
聶榮臻(1899-1992),重慶江津人。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1922年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先後更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赴蘇聯學習,1925年回國後,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中共廣東區委軍委特派員,中共湖北省委軍委書記。1927年任中共前敵軍委書記,同年參與領導廣州起義。1932年曆任紅一軍團政治委員、中央紅軍先遣隊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徵。抗戰時期,歷任八路軍第115師副師長、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北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二書記、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平津衛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授予元帥軍銜。
冉鈞(1899-1927),重慶江津人。1920年9月與鄧小平等同學同船赴法勤工儉學,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後轉為中共黨員。1924年9月,與聶榮臻、李富春等旅歐支部第三批人員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夏天回國後,到重慶參與領導反帝反封建鬥爭,參與創辦重慶中法大學四川分校;協助吳玉章等人改組整頓國民黨四川省臨時執委會,開展統戰工作。1925年9月,重慶中法大學開學後,與周貢植等人創建了中共重慶支部,任支部書記。1926年2月,與楊闇公、吳玉章等人籌建了中共重慶地委,任組織部長。1926年12月1日,與劉伯承、朱德、陳毅等人策劃組織瀘順起義,親自到國民革命軍第3師時俊部任政治部組織科長,開展軍運工作。1927年三三一慘案發生後,仍四處奔走,繼續開展革命活動。4月1日上午,在重慶蜈蚣嶺巷被便衣特務開槍殺害。
李林(1896-1931),湖南邵陽人。1919年10月,李林與李維漢、李富春、張昆弟、賀果等162名青年,在上海乘郵船去法國。到達巴黎後,李林被分到哈佛柳工廠做工。1920年1月,李林與李維漢、李富春發起成立工學勵進社(後改名工學世界社),9月,工學世界社邀請在法國的蔡和森參加會議,確定了「信仰馬克思主義和實行俄式的社會革命」的宗旨。1922年6月,由周恩來、趙世炎、李維漢發起,召集陳延年、王若飛、李林等51人在巴黎近郊秘密開會,成立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3年李林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去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回國後,曾任蘇區彭楊軍事學校副校長。1931年在第三次反「圍剿」中犧牲。
周恩來(1898-1976),江蘇淮安人。早年留學日、法、德、英等國,為旅法共產主義小組骨幹。回國後,曾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參與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並指揮長徵。西安事變中,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與國民黨籤訂合約,共同對日作戰。抗戰期間,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就國共合作事宜,代表中共中央與國民党進行政治和軍事談判。抗戰勝利後,陪同毛澤東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解放戰爭期間,擔任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代表中共進行北平和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49年至1954年間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直至逝世。
劉伯莊(1895-1947),四川南充人。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後轉為中共黨員。1924年回國,1925年2月至翌年1月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北京地方執委會書記。1927年5月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6月代理中共順直省委書記、組織部部長,8月被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指定為北方局委員。1928年1月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6月被中共中央取消中央候補委員職務,之後脫離革命隊伍參加託派組織。抗戰時期,在湖南、重慶等地從事教育和經濟研究工作,後在重慶逝世。
李富春(1900-1975),湖南長沙人。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積極參加留法學生的革命活動。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赴蘇聯學習,同年回國。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北伐軍第2軍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中共江西省委代理書記。1934年參加長徵,任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國家計委主任等職。
傅烈(1899-1928),江西臨川人。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參加了留法學生發動的「二二八請願」「反對中法借款」「佔領裡昂中法大學」的鬥爭。1922年,參與籌建中國少年共產黨,1923年任直屬巴黎支部書記、旅歐總支委員。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赴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學習。1925年回國,在廣州任國民革命軍第3軍政治部秘書。1927年擔任中共四川臨時省委書記、省委書記。1928年在重慶召開省委會時不幸被捕,同年4月3日,被槍殺於朝天門碼頭沙嘴刑場。
黃品銘(1895-1936),湖南醴陵人。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轉為中共黨員。1926年回國後,調任國民革命軍第2軍政治部委員。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黃品銘被迫回到長沙,任省立高級中學教員,並擔任學校支部負責人。馬日事變後,黃品銘改名公度,到第8軍唐生智部秘密開展兵變工作。中途事洩,被通緝,於是潛回醴陵,參與領導醴陵南四區蘇維埃革命運動。1928年4月醴陵全縣革命運動失敗,黃品銘經長沙轉赴上海,繼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不久被捕入獄,一年後經營救出獄,潛往北京。1930年在北京任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不幸被醴陵豪紳告發,再次入獄,於1934年獲釋。出獄後,任廣西全縣縣長、湖南寶慶稅務局局長,利用公開身份作掩護,進行黨的秘密活動。但任期都不長,均以「共黨嫌疑」被解職。以後,奉命轉向湖南零陵山區,打入廣西桂軍,秘密從事兵運工作。1936年6月被特務暗殺。
第二排人物:
柳圃青(1900-1974),又名柳溥慶,江蘇靖江人。1924年赴法勤工儉學,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任國民黨左派駐法總支部常委、執委、代總支主席。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去蘇聯中山大學學習,參加了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六大籌備及秘書處工作。1929年在蘇聯《消息報》印刷廠和莫斯科中央美術製版廠任技師。同年底,受王明集團打擊,被開除出黨。1931年被派遣回國。1935年,他製造出第一臺排印多種字體不同字號的漢文照相排字機。1936年在上海創刊《中國印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銀行印刷廠總工程師,兼印刷技術研究所長。
任卓宣(1896-1990),四川南充人。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1923年任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後轉為中共黨員。回國後參加廣州起義,後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等職。1928年被捕後叛變,擔任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長期進行反共宣傳活動。1949年去臺灣,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臺北政治大學教授、政治作戰學校教授。
蕭笠雲(1897-1984),福建東山人。1917年赴法勤工儉學,1926年回國,執教於福建省立第二師範。北伐軍興以後,被派往前敵總指揮政治部工作。1941年,福州淪陷,蕭笠雲返回東山,任東山初級中學首任校長。1947年2月,到上海中紡公司技術處任處長、工程師。翌年,離滬取道香港去了臺灣。
第三排人物:
朱祺(1896-1952),廣東佛岡人。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後轉為中共黨員。1924年被派往莫斯科學習政治和軍事,1925年回國,分配到廣東參加國民革命軍東徵,負責前方敵情情報工作。1927年國共兩黨分裂後,朱祺潛回家鄉下嶽村,與黨組織失去聯繫,一直隱蔽到1930年。後改名朱履吉加入國民黨。曾任潖江區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清遠縣參議長。抗戰期間,曾領導潖江12個鄉的民眾抗日自衛隊配合國民黨軍隊在粵漢鐵路和廣韶公路沿線作戰,取得了粵北保衛戰的勝利。1945年任第七戰區第2挺進隊副司令員,1948年任潖江清剿委員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朱履吉發動民眾籌措糧食,積極配合地下黨負責人做好人民解放軍南下的支前工作。1950年至1951年,朱履吉以開明人士被推選為出席清遠縣第一、二屆人民代表會議的代表。囿於歷史原因,後來被控「大叛徒」「反革命」罪,於1951年被捕,1952年被判處死刑。1986年,清遠縣人民法院經過調查核實,認為朱履吉屬於錯殺。經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核批覆,宣布撤銷原判,改判無罪。
餘增生(1901-1959),又名餘樂醒,湖南醴陵人。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1926年初奉調回國,到廣州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工作併到黃埔軍校兼課。1927年南昌起義中,餘樂醒是「前委」之一,具體負責參謀團的指揮任務。南昌起義部隊撤出南昌,餘樂醒因奉命炸毀南昌大橋不遂,南下時又與其所在部隊失散,從此脫離部隊。1932年,加入國民黨「復興社」,1946年脫離國民黨特務組織。抗戰勝利後,餘樂醒任聯合國救濟總署上海汽車管理總處處長,其間,與中共地下黨建立了聯絡,並在家裡秘密掩護中共地下無線電臺,但最終暴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餘樂醒曾擔任一家工廠的工程師。1955年「肅反」運動中,以「潛伏」的嫌疑被逮捕入獄。1959年,在獄中病故。
第四排人物:
穆青(1898-1930),四川合江人。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1926年回國,擔任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組織部長。1927年底參加廣州暴動。起義失敗後,調任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長。1928年夏回四川,先後任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長、臨時省委書記等職。1930年3月,不幸在重慶被捕,5月被殺害。
李大章(1900-1976),四川合江人。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次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轉為中共黨員。1927年回國,歷任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長、青島市委書記、河北省委宣傳部長。抗戰時期,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宣傳部長、太行分局副書記兼宣傳部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牡丹江省委書記、中共中央東北局宣傳部副部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四川省省長、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中共四川省委書記、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等職。
鄧小平(1904-1997),四川廣安人。早年赴法勤工儉學,歸國後,全身心投入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鬥爭中。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先後擔任黨和軍隊的重要領導職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鄧小平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後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1978年和1985年,兩次當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
丁肇青(1893-1950),河南南陽人。1920年留學法國,獲文學博士學位。其間,與周恩來、鄧小平、李富春結識,一起從事進步活動。回國後歷任北大教授、全國高等教育視察專員、河南省教育廳廳長。
作者/楊軍
原文刊載於2018年12期《紅巖春秋》雜誌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