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的中共十大抗日名將

2020-12-13 寒冰讀史

彭德懷:第一名將,彭德懷(1898—1974),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省湘潭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八路軍副總指揮(第18集團軍副總司令)。與朱德總司令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配合國民黨軍作戰,取得平型關等戰鬥的勝利。1940年,在華北發動大規模的交通破襲戰(史稱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使全國軍民受到鼓舞。

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共軍隊發動的最大的一次對日作戰行動,消滅敵軍25000餘人,戰果巨大。儘管這次戰役有值得探討 的地方,但它打出了八路軍的軍威。這一戰績中共其他將領無法比擬,作為這一戰役的策劃者和總指揮,彭德懷以高票當選第一是理所當然的事。

林彪:第二名將,林彪,(1907年12月——1971年9月)生於湖北黃岡林家大灣一戶地主家庭。9歲入私塾,13歲起就讀於林育南、惲代英等在黃岡八鬥灣創辦的浚新學校。原名林祚大,字陽春,號毓蓉;曾用名育容、育榮、尤勇、李進。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八路軍115師師長。雖然他只打了兩仗就出國了,但平型關戰鬥意義非同小 可,它是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對日軍第一次取得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中國軍隊的士氣。這次勝利就如同許海峰在奧運會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一樣,成績雖不是十分出色,但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劉伯承:第三名將,劉伯承(1892~1986),原名明昭,出身於四川開縣張家壩一戶貧苦農民家庭。上過私塾,讀過高小,後考入官立中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現代軍事家。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入學生軍,參加了護國、護法戰爭。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組織過滬順起義、南昌起義,先後任過中央紅軍總參謀長、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第二野戰軍司令員、軍事學院院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他對中國革命軍隊的建立和壯大,對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的邁進都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劉伯承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率部深入敵後,在太行山建立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組織指揮了奇襲陽明堡、伏擊神頭嶺、巧勝七亙村等戰鬥,粉碎了日軍的九路圍攻,打破了敵人的十三路「圍剿」。在抗戰勝利前夕,他率部大舉對日寇反擊,殲滅五萬餘,收復縣城五十九座。

楊靖宇:第四名將,楊靖宇(1905——1940),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我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屢立戰功,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敵人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在我心中是一座巍然的豐碑,他的偉大不能用數字即打了幾次仗、消滅了多少敵人來評價,他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當年,我看《黑的土,紅的雪》,對這位智勇雙全的一代名將大為欽敬,看到英雄末路,叱詫風雲的抗聯領袖竟然被一個鼠輩出賣,慘死於賊寇之手時禁不住悲從心來、喟然涕下。

粟裕:第五名將,粟裕(1907—1984),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侗族。中國現代傑出的革命家、軍事家、戰略家。淮海戰役、上海解放戰役等一系列重大戰役的指揮者,建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軍事科學院第一政治委員、國務院業務組成員(副總理級)、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第5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等職。1955年授予大將軍銜。

新四軍1師師長。韋 崗之戰雖然只是遊擊隊級的戰鬥,但畢竟是江南新四軍對日寇的處女戰;車橋戰役雖然是葉飛指揮的,但畢竟是粟裕籌劃的;一師滅敵十萬人雖然大部分是偽軍,但畢竟有不少是鬼子。

聶榮臻:第六名將,聶榮臻(1899-1992),字福駢,四川江津(現重慶市江津區)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名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為我國人民解放和日後國防軍事現代化做出了重大貢獻。終年93歲。

晉察冀軍區司令兼政委。主要戰績:配合林彪打平型關戰鬥,指揮楊成武打黃土嶺戰鬥,擊斃日酋阿部規秀中將,多次指揮反掃蕩。聶榮臻軍事作戰戰果並不突出,他的主要功勞是建設晉察冀根據地,反掃蕩。晉察冀深處日軍大後方,牽制了大量日軍主力部隊,對全局來講,功勞很大。

陳賡:第七名將,1903年出生,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原名陳庶康。湖南省湘鄉縣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新中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太嶽軍區太嶽縱隊司令員。八路軍建立後,129師385旅大部留守陝北,129師打仗主要靠386旅,所以劉伯承的戰績和陳賡基本上是一體的,劉策劃,陳戰場指揮。陳賡的軍事指揮水平很高,並不亞於一些元帥。

羅榮桓:第八名將,羅榮桓(1902-1963) 湖南省衡山縣寒水鄉南灣村(今屬衡東縣榮桓鎮)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奠基人,中國十大元帥之一。

1943年3月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15師政治委員、代師長,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統一領導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黨政軍工作山東軍區司令兼政委。1945年指揮部隊在山東進行大反攻,控制山東境內的津浦、膠濟、隴海鐵路,收復除濟南、青島少數城市之外的山東大部地區。此時羅榮桓的麾下已經是擁有27萬正規軍的、共產黨在全國最強大的軍事集團,建立了中共最強大的抗日根據地----山東抗日根據地,正規軍人數佔共產黨軍隊的三分之一。 建立我軍最大的敵後根據地,功勞和聶榮臻相似。

呂正操:第九名將,呂正操(1904.1.4—2009.10.13),字必之,遼寧省海城人。冀中軍區司令。呂正操抗日很堅決,不僅在八路時期,即便在張學良手下時,也是強硬的反日分子。抗日戰爭爆發後,根據中共第五十三軍工作委員會指示率部開赴冀中,改編為冀中人民自衛軍,任司令員。

1938年5月至1943年秋任冀中軍區司令員兼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其間:曾任冀中區黨委委員、冀中軍政委員會委員、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區總指揮部副總指揮。1943年11月至1945年8月任晉綏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委員、常委。冀中軍區部隊戰鬥力不強,大多是反掃蕩,主動對日作戰不多,戰果並不十分突出。由於冀中根據地文化人多,解放後描寫冀中抗日鬥爭的文藝作品很多,影響較大,呂作為冀中軍區司令,水漲船高,自然名氣很大。

趙尚志:第十名將。尚志,(908年——1942年2月),漢族,遼寧朝陽人,抗日將領。1925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32年初,負責中國共產黨滿洲省委軍委工作,曾與楊靖宇同事;1934年2月起,歷任東北抗日聯司令、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等職;「九一八」事變後,獲釋出獄。不久滿洲省委任命他為省委軍委書記,負責領導抗日武裝工作。1934年3月末,聯絡了二十餘支抗日義勇軍,成立東北反日聯合軍,他被推選為司令。後改編為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他任司令。

1935年4月,根據滿洲省委緊急通知精神,他當選為北滿臨時省委執行委員會主席。1936年1月,東北民眾反日聯合軍總司令部成立,他任總司令。他在統一指揮軍事行動,統籌安排給養,培養和調配幹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開闢了清原、木蘭、巴彥、鐵力等十餘縣為根據地趙尚志的悲劇色彩比楊靖宇還濃。楊靖宇雖然慘死於日軍手下,但在革命隊伍裡畢竟還是受到尊崇,德高望重。趙尚志則不僅要外抗日寇漢奸,對內還要遭到自己人的懷疑、責難和處分,兩次開除黨籍,遭蘇軍逮捕。堂堂的抗聯總司令後來只能帶一個小分隊和鬼子作戰,最後和楊靖宇一樣,遭蟊賊出賣,被鬼子殺害,令人憤懣。

相關焦點

  • 國共兩黨抗日十大名將
    國民黨軍隊抗日十大名將張自忠:第一名將。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臺兒莊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李家鈺犧牲得晚於張)。
  • 日本人眼中的抗日名將, 中國十大元帥居然只有一人入選!
    從1931的「九一八事件」開始,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14年事件屬於中國的抗日戰爭時間,期間湧現出許多英雄人物和故事,很多為國家捐軀的將士都沒留下名字,但他們都為抗日作出了貢獻,其中貢獻最大的自然是十大元帥了。
  • 國共雙方公認的二十二名國軍抗日名將(中)
    8.聲震崑崙關的抗日將軍----杜聿明,1904-1981,陝西,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美國總統的抗戰銀質自由勳章,抗戰時曾任國民黨六大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42年底擔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1939年時任第五軍軍長的杜聿明指揮的崑崙關戰役是中國軍隊對日軍攻堅作戰的首次重大勝利,大陸官方媒體收錄為抗日名將時稱為「聲震崑崙關的抗日將軍」,曾榮獲美國總統的抗戰銀質自由勳章。
  •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第一位曾是人人喊打的漢奸,第十位犧牲僅39歲
    蔣介石自1937年日軍開始全面侵華,無數愛國兒女奮起反抗,但由於蔣介石下令「不抵抗」政策,使得日軍在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東三省一大半地區,後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正式拉開了國共第二次統一戰線共同抗日的序幕。而國民黨由於裝備先進兵員雄厚一直是正面戰場的主要力量,今天筆者給大家盤點一下國軍的十大抗日名將。
  • 抗日名將侯鏡如
    ..後來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侯鏡如在暴動中身負重傷,自此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不過他並沒有暴露身份。經過黃埔同學袁守謙的介紹,侯鏡如開始跟著抗日名將吉鴻昌抗日,等到抗戰勝利時,他已經官至北平警備司令。..直到國共在北平飯店談判時,侯鏡如又一次見到了身為中共談判代表的周恩來,周恩來笑著說侯司令是他在黃埔軍校的學生,機智地把尷尬掩飾了過去。
  • 抗日戰爭勝利十大經驗
    抗日戰爭勝利十大經驗   去年剛剛血祭完甲午戰爭120周年,今年又淚迎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前者,是中華民族的恥辱,以一紙《馬關條約》標誌著這場戰爭的完敗;後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以3500萬人的血肉之軀鑄就了這場戰爭的慘勝。
  • 日本人眼中十大抗日名將
    八十多年前的抗日戰爭,有無數的將士都為之付出了生命,到今天大家還是在懷念他們。
  • 國軍十大抗日名將(四):土木之魄——羅卓英
    國民黨「土木系」二當家,戰功赫赫的抗日名將,也是一位不怎麼被人熟知的低調將領。羅卓英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小時候幹活和讀書兩不誤,上過小學和中學,然後追隨革命思想去考了保定軍校,第一回還沒考上,第二回考上了,進入保定軍校第八期炮兵科學習。在保定軍校,羅卓英認識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那就是陳誠。
  • 《抗日名將孫立人畫傳》新書分享會在合肥舉行
    人民網訊 1月9日,《抗日名將孫立人畫傳》新書分享會在合肥市「紙的時代」書店舉行。該書作者李傳璽、陳勁松與業內專家、讀者朋友共聚一堂,深度解讀孫立人將軍戎馬一生的傳奇生涯。 孫立人,字撫民,號仲能,二戰名將。1900年出生於「周瑜故裡」安徽廬江縣金牛鎮。192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後改學軍事,考入有「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從此步入軍旅生涯。1942年2月,孫立人率領中國遠徵軍新三十八師(後擴編為新一軍)入緬作戰,仁安羌一役。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知識試題(附參考答案)
    《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12.八路軍出師華北抗日前線對日軍作戰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是()。A.魯迅藝術學院B.延安炮兵學校C.延安自然科學院22.八路軍在()中擊斃了有「名將之花」之稱的日軍中將阿部規秀中將。
  • 民國歷史人物——抗日名將侯鏡如
    ..後來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侯鏡如在暴動中身負重傷,自此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不過他並沒有暴露身份。經過黃埔同學袁守謙的介紹,侯鏡如開始跟著抗日名將吉鴻昌抗日,等到抗戰勝利時,他已經官至北平警備司令。..直到國共在北平飯店談判時,侯鏡如又一次見到了身為中共談判代表的周恩來,周恩來笑著說侯司令是他在黃埔軍校的學生,機智地把尷尬掩飾了過去。
  • 29年前,抗日名將因交不起房租被起訴,結果如何?你可能不信
    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我國的軍民,犯下了不可原諒的罪行,而中華民族,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而正是在這一危急關頭,無數的中華兒女,都投入到了保衛祖國,守衛中華文明的事業當中。在此期間,也湧現了許多的抗日名將,他們在抗擊日軍的過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曾經的抗日名將,退守臺灣之後晚景悽涼,被迫租住幾平米的房子!
    曾經是讓日軍聞風喪膽的名將,抗日戰爭時期消滅20多萬日軍,然而近百歲的 他,1993年的時候卻因付不起高昂的房租被銀行告上法庭,讓當時的社會一片譁然。他一怒之下搬離住處,租個幾平米的房子,就只能放下一張床一張桌子,就這樣住了5年,103歲去世!
  • 盤點抗日戰爭中犧牲殉國的十大將領(上)——鐵骨錚錚的民族英雄
    這是抗日戰爭前期中國軍隊少有的勝利之一。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事變發生時,張自忠在北平臥床治病,高級官員中惟有北平市長秦德純主持工作。10日夜裡,日軍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與日本駐平陸軍助理武官今井武夫會見張自忠,無功而返。蔣介石議和,平津輿論界一度認為張自忠為"漢奸"。
  • 新華社發文駁斥「中共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說法
    圖為抗戰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戰鬥場面。近年來,歷史學界內外對中國共產黨的抗戰功績出現了一些異樣聲音,有傳共產黨軍隊是「遊而不擊」,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中共抗日根據地是「佔領地盤」……9月16日,新華社撰文駁斥上述聲音。
  • 昌穆莊4座府第之一「中將第」:這裡走出了一位抗日名將
    這是抗日名將朱為鉁的故居。朱為鉁生於1892年,是著名的兵役專家,著有《兵役創辦史》《兵役三平原則》等書,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貢獻。2005年、2015年,分別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 民國歷史人物——抗日名將周昆
    忻口會戰爆發以後,八路軍第115師東渡黃河,開赴忻口抗日前線。到達前線以後,八路軍115師先後組織了平型關等戰役。在這場戰鬥中,周昆表現突出,被評為抗日名將。那麼,周昆是誰?他又為什麼被稱為抗日名將呢?這還得從周昆的出身說起。周昆,1902年出生於湖南平江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 抗日名將、為了上海解放犧牲的第一號烈士⋯⋯他是誰?
    抗日戰爭爆發,任第一戰區河南省警備副司令、代理司令兼遊擊司令。1938年5月,受命創建裝甲部隊任少將團長。翌年,升任陸軍戰車防禦炮教導隊中將總隊長。上海解放前夕,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任命張權為上海市城區武裝起義總司令,策動國民黨軍隊起義。因被人出賣不幸被捕,英勇就義。1949年8月24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張權革命烈士稱號。1982年3月又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 兩岸共同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暨清華學子 抗日名將孫立人誕辰...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又是孫立人將軍誕辰120周年。海峽兩岸有關機構日前分別舉辦紀念活動,回顧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 華廣網特約記者孫迪: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
  • 全國公認的十位抗日名將,為何只有三位黃埔生,有資格入選
    全國公認的十大抗日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西北軍將領趙登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