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歷史人物——抗日名將侯鏡如

2021-02-13 洺人堂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內容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      

..

民國時期風雲變幻,政黨之間的強弱對比也在不斷變化,一些名將為了更高的前途而選擇改變信仰,這對其個人來看好像也無可厚非。從我黨脫離轉而加入國民黨的也有不少,比較抗日名將侯鏡如。

..

侯鏡如是黃埔一期生,而且在進入黃埔之前是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的畢業生,因為他去參加黃埔招考的路費就是毛主席給的,所以他自然對共產黨更有好感,加上當時國共合作,侯鏡如就順理成章地加入了共產黨。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入黨介紹人是周恩來。

後來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侯鏡如在暴動中身負重傷,自此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不過他並沒有暴露身份。經過黃埔同學袁守謙的介紹,侯鏡如開始跟著抗日名將吉鴻昌抗日,等到抗戰勝利時,他已經官至北平警備司令。

..

直到國共在北平飯店談判時,侯鏡如又一次見到了身為中共談判代表的周恩來,周恩來笑著說侯司令是他在黃埔軍校的學生,機智地把尷尬掩飾了過去。隨後周恩來就派陳賡去摸底,這才知道侯鏡如一直心向共產黨。於是周恩來就寫密信給侯鏡如,希望他回歸隊伍,棄暗投明。

所以在遼瀋戰役時,侯鏡如奉蔣介石之命緊急馳援錦州,但兩三天的路程卻走了整整十一天。蔣介石當然起了疑心,但他派去的密探不靠譜,說沒發現侯鏡如有什麼異常,所以蔣介石又放下了戒心,但緊接著侯鏡如就在左右東北戰局的塔山之戰,給了蔣介石一記重擊。

侯鏡如各種拖延時間,導致坐擁海陸空三軍支援的國民黨軍失去了全部有利的戰機,還把黑鍋推給了當時還在用心對付解放軍的傅作義,更誇張的是,侯鏡如出徵居然會忘帶坦克,再派人去催又耽擱了不少時間。所以說東北戰局最後能如此順利,侯鏡如立有大功。

蔣介石敗逃臺灣前夕,侯鏡如也正式歸隊。參考陳明仁,估計侯鏡如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也能領到上將軍銜,只可惜他當時已經離開了軍隊,所以錯過了軍銜。不過侯鏡如的仕途走的蠻順,晚年時當上全國政協副主席,這可是副國級幹部,對於一個長期脫離黨組織的人來說,這份殊榮不算低了。

相關焦點

  • 抗日名將侯鏡如
    ..侯鏡如是黃埔一期生,而且在進入黃埔之前是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的畢業生,因為他去參加黃埔招考的路費就是毛主席給的,所以他自然對共產黨更有好感,加上當時國共合作,侯鏡如就順理成章地加入了共產黨。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入黨介紹人是周恩來。後來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侯鏡如在暴動中身負重傷,自此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不過他並沒有暴露身份。
  • 民國歷史人物——抗日名將周昆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1937年9月,日軍板垣師團攻入山西,忻口會戰爆發。
  • 侯鏡如:從黃埔軍校到抗日戰爭
    侯鏡如原名心朗,1902年10月17日生,河南省永城縣侯樓村人。侯鏡如從小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勤奮讀書,13歲在薛湖集上完高小,16歲於永城初中畢業。不久,他考入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1923年轉入河南中州大學(今河南大學)理科學習。1924年,正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侯鏡如受河南省出席國民黨一大代表劉績學、宋聘三的保薦到上海報考黃埔軍校。
  • 國共兩黨抗日十大名將
    國民黨軍隊抗日十大名將張自忠:第一名將。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臺兒莊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李家鈺犧牲得晚於張)。
  • 民國歷史人物——宋希濂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瞿秋白這個名字現在的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他可是我黨歷史上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人物,不僅僅是我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還是魯迅的摯友,同樣是一位大文學家。只可惜瞿秋白在36歲的時候就被國民黨殘忍殺害了,實在是英年早逝。
  • 抗日名將中的四個國民黨,個個戰功赫赫,首當其衝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歷史上有一個不可磨滅的事件,那就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讓我們國家的損失特別嚴重,讓很多家庭都失去了自己的親人,但是現在日本人在極力的否認這段歷史,不管他們怎麼去掩蓋,這段歷史的真相都被我們國人記在心裡,永遠不可能去忘記的,學過歷史的都知道,這段歷史已經寫在了教科書上面了
  • 民國歷史人物——方先覺,抗日愛國將領
    抗日愛國將領,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方先覺蕭縣第四高等小學畢業後,就讀於江蘇省立徐州中學。之後,入讀南京第一工業學校,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電機系。以後,轉學軍事,先後就讀於黃埔軍校第3期步兵科、黃埔軍校高教班第2期、陸軍大學乙級將官班第4期受訓。此後,他相繼參加北伐戰爭、中原大戰、臺兒莊會戰、長沙會戰、衡陽保衛戰等軍事行動。
  • 日本人眼中的抗日名將, 中國十大元帥居然只有一人入選!
    從1931的「九一八事件」開始,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14年事件屬於中國的抗日戰爭時間,期間湧現出許多英雄人物和故事,很多為國家捐軀的將士都沒留下名字,但他們都為抗日作出了貢獻,其中貢獻最大的自然是十大元帥了。
  • 他是民國抗日名將,一生有三任妻子,50歲愛上剛滿20歲的英文秘書
    文 人文視角 編輯 九歌 民國歷史上,曾湧現了許多名將,這些人在後來的抗戰中,做出了許多的貢獻。孫立人無疑是民國時的抗日名將,他在抗戰中,曾指揮過許多戰役。
  • 第二十一屆河南大學侯鏡如獎學金評選工作開始啦~
    」是根據我國已故著名政治活動家、我校早期著名校友侯鏡如先生的遺願,由其後人於1999年在我校設立的專項獎學金。根據《河南大學侯鏡如獎學金評定辦法》(校發〔2015〕155號),現將第二十一屆河南大學侯鏡如獎學金評選工作通知如下:一、評選對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取得學校學籍、按期註冊、規定學制年限內、2019—2020學年在校學習的全日制研究生。二、評選名額河南大學侯鏡如獎學金全校評選名額為100名。
  • 民國歷史人物——趙壽山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我們提起從國民黨軍起義投誠過來的名將,都會想起三個人: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不過,還有一位國民黨名將,投入到我軍後,級別比他們三位都要高,官至第一野戰軍副司令,成為彭老總的副帥。
  • 他是抗日名將,晚年賣面養雞自食其力,兒子是大眾熟知的人物
    他是抗日名將,晚年賣面養雞自食其力,兒子是大眾熟知的人物「當代應該每隔十年都要拍一部八百壯士題材的電影,讓最當紅的明星去演,這樣這段歷史才不會被遺忘。」——孫元良之子近代熱映的影片《八佰》引起了很多的討論,人們的目光再次聚焦於幾十年前的那段歷史,以及出現在其中的人物,孫元良就是其中一位。孫元良是近代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祖籍浙江紹興,自幼入讀私塾,後考入成都聯合中學學習,18歲時成長為一個「兼濟天下」的進步少年,1924年不顧家人反對考入黃埔軍校。
  • 民國歷史人物——抗日名將董其武
  • 民國歷史人物——鄭洞國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黃埔軍校的冒名頂替生:國軍鐵血抗日名將1924年的中國內憂外患,戰火紛飛。與此同時,國民革命風起雲湧。
  • 《抗日名將孫立人畫傳》新書分享會在合肥舉行
    人民網訊 1月9日,《抗日名將孫立人畫傳》新書分享會在合肥市「紙的時代」書店舉行。該書作者李傳璽、陳勁松與業內專家、讀者朋友共聚一堂,深度解讀孫立人將軍戎馬一生的傳奇生涯。時代新媒體出版社聯合廬江縣委宣傳部、廬江抗日名將孫立人研究會,策劃出版《抗日名將孫立人畫傳》。 《抗日名將孫立人畫傳》的編輯出版歷時半年多,在尊重史料的基礎上,畫傳文字權威、內容豐富,兼具思想性、可讀性。
  • 羅卓英——他才是抗日第一名將,戰功無人能敵,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yinwh611112)——國內首個全面解讀抗日戰爭的微媒體,全球數十萬國人的精品閱讀選擇,深刻、獨到、精緻、有料。 要評選抗日第一名將,很多人都會提起張自忠,提起薛嶽,還有杜聿明、王耀武、張靈甫、孫立人……當然,這些人也都是響噹噹的抗日名將,但在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面前,他們還真不敢理直氣壯地排第一。這個人叫羅卓英,廣東省大埔縣人。相比上面那幾位名將,羅卓英的名字好像並不怎麼響亮,很多年輕人甚至都沒聽過這個名字。
  • 抗日戰爭中的中共十大抗日名將
    楊靖宇:第四名將,楊靖宇(1905——1940),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
  • 民國歷史人物——盧興榮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盧興榮(1896~1950年),字光宗,原名文材,清光緒二十二年出生,福建 尤溪縣西城鎮六都朱源裡人,後遷住今 團結鄉安洲嶺。基本內容盧興榮幼年讀私塾,粗識文字。
  • 孫元良是抗戰名將?民國是教育公平的典範?十大網絡謠言一次看清
    但是在中國的體制和歷史背景下 是不適用的 還有的內容看似在講道理 事實上卻是在惡意扭曲 醜化我們的英雄形象
  • 被定為戰犯的抗日名將——薛嶽
    最熟悉的那個是兩個大片,一個是地雷戰,一個是地道戰,屬於抗日大片,看了不下50遍。也就是那個時候,從到螢幕的另外一面看電影開始,就注意到其實生活中換一個角度去想、換一個角度去看,這個世界就跟他們試圖告訴你的不一樣了,至少看電影那個裡面的主人公都是左手拿槍,這幾年就出現了不少抗日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