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小的時候最喜歡看大片,那個時候操場上掛一個大熒幕,正面的都是一些正襟危坐的大人和他們那些聽話的孩子,螢幕的背後這面坐的是我們一些調皮孩子,現在看電影說吃爆米花,我們那時候找一根狗尾巴草含著那個草根含一晚。最熟悉的那個是兩個大片,一個是地雷戰,一個是地道戰,屬於抗日大片,看了不下50遍。
看完不學好,回學校的路上就會挖坑,然後坑裡面放一坨牛屎,面上拿草給糊上,那個時候牛車能進城,所以牛屎也不難找,挖好了就在附近隱藏起來,等著「鬼子」來踩,哪有什麼鬼子來踩,鬼子沒等著,有一天等著語文老師了,看著語文老師越走越近 「別~別~別~」,bia!踩坑裡了,趕緊跑回學校大聲宣布 「今天語文課改自習啦」,同學們說 「你怎麼知道的」?「我看見日本工兵渡邊偷地雷 踩到了牛屎雷上了」!後面突然傳來一聲 「誰是渡邊吶」!回頭一看,語文老師卷著褲腿來上課了。
也就是那個時候,從到螢幕的另外一面看電影開始,就注意到其實生活中換一個角度去想、換一個角度去看,這個世界就跟他們試圖告訴你的不一樣了,至少看電影那個裡面的主人公都是左手拿槍,這幾年就出現了不少抗日神劇,那更神了,開始手撕日軍、手榴彈炸飛機,八路軍領導對戰士還說「同志們!8年抗戰開始了」,估計這領導當八路之前是一個村裡的半仙,提前知道抗日戰爭要打8年。
半個世紀了,還那麼荒唐,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這仗不是他們打的,這死的不是他們的人,所以才沒有意願去講述那段真實的歷史,才沒有哪怕就說那麼一點對那個時代為這個民族獻出生命的那些英雄們一丁點的尊重,今天要說的是一個真實的抗日英雄,被稱為戰神的民國第一抗日名將——薛嶽。
1896年的12月27號,薛嶽生於廣東省樂昌縣,走京廣線的朋友一定會被那個湖南廣東交界處這一大段山區的美景吸引,在火車沿線有一個叫金雞嶺的風景區,那有一個坪石火車站,就是樂昌,30年前,你在這下火車,就會有當地的小姑娘圍上來說 「賣米糕賣米糕」,還賣那個將軍菜,就是那個小魚乾子加上白辣椒,叫將軍菜,這個菜就是得名於薛嶽薛將軍。
薛嶽12歲的時候進入黃埔陸軍小學學習軍事教育,別的孩子還在那個後院玩的時候,薛嶽就已經系統的接受東西方軍事理論的薰陶了,你說他打仗能不厲害嗎?薛嶽的名字這個嶽來自於嶽飛的嶽,原來他叫薛仰嶽,仰望、敬仰嶽飛,後來乾脆 「我就要做嶽飛」。
他接受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決心效法嶽飛,救國家於危亡,這人心中只要有了報負,這事情做起來就有了方向和勇氣,因為對孫中山的這份忠誠,薛嶽早年是堅持孫中山的「容共政策」,甚至在蔣介石開始清黨的時候,他還建議說你們把蔣介石那個反革命抓起來。
後來用了三四年時間,薛嶽冷靜下來了,慢慢的認清了很多的本質,1931年,江西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這個共和國裡打土豪分田地,進行第一次土地改革,還成立了瑞金造幣廠,以此為根據地,準備要解放全國,這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所不容,所以當時國民黨政府先後對瑞金的中華蘇維埃進行了五次圍剿,前四次國民黨政府都吃了敗仗。
第五次總結教訓,當時宋子文推薦了當初那個很衝動要把蔣介石抓起來的薛嶽,蔣介石不計前嫌 他就說了,薛伯陵(伯陵就是薛嶽的字)東徵北伐創立奇功,當初撲滅葉挺、賀龍、葉劍英的時候也是戰功卓著,就讓他擔任第六路軍上將總指揮,前往贛南作戰,從此薛嶽就成了紅軍第一大敵人1934年10月,薛嶽的部隊直逼瑞金,紅軍被迫西向轉移,離開江西到湖南、到貴州、到四川,也說紅軍長徵是北上抗日。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在武漢保衛戰當中,薛嶽領導了萬家嶺大捷,這是首次全殲日軍一個師團106師團的作戰,這個戰果比當時的臺兒莊戰役還輝煌,1939年的9月,日本第11軍司令官,非常有名的侵華日軍首領岡村寧次,率領10餘萬人進攻長沙,當時蔣介石有整體戰略,叫做以空間換時間,為長期抗戰做準備,就是不拘於一城一池的犧牲,大幅度的撤退,然後把工業設備、後勤設備、大學全移到西南去。
但是薛嶽堅持認為守長沙也符合這個戰略,不是一定馬上就退出來,要讓日本人在獲取空間的時候付出足夠的犧牲,要是都不打,那就成逃跑了,所以他打電話給蔣介石說堅持要與日軍一決勝負,蔣介石當時還不同意,命令薛嶽撤退,「不!我老薛一定要挺住,跟他們幹」!蔣介石就著急派陳誠、白崇禧去長沙調停。
薛嶽拒絕接受,他還說你們這兩個就是在賣國,當時蔣介石已經是睡下了,薛嶽還不停地給他打電話說,「我就要在長沙打,打敗了,我自殺以謝國人,打贏了,算我抗命,你們槍斃我」!電話那頭是宋美齡,宋美齡說了,「薛將軍,你不要激動,這樣吧,我跟委員長講」,第二天,宋美齡傳話過來了說,「伯陵兄,委員長講過了,你要有這個信心,你就在這裡打,你這不是抗命了,現在委員會重新再下命令配合你」,蔣介石同意了薛嶽在長沙舉行第一次會戰。
身為國軍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的薛嶽不辱使命,岡村寧次是連長沙影子都沒看到,就不得不退出戰場了,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再次退敗,還是薛嶽贏了,第三次長沙會戰,太平洋戰爭就爆發了,這時候薛嶽自創聞名中外的天爐戰法,迎接第三次日軍的侵略,他把國軍的主要部隊先讓出主攻路線,讓日軍長驅直入,然後再伏擊、側擊、圍擊,就像把日軍關進一頂大爐子,四面八方的添柴加火,那日軍燒得夠慘,消耗得非常厲害。
勉強打入了長沙之後,突然發現薛嶽在嶽麓山頂上部署了炮兵陣地,那就像天爐的蓋, 「砰」 的一聲給它蓋頭裡了,日本人就在那大爐子裡燜燒,都成了掛壁烤鴨了,這日軍當時可丟人了,日軍進了長沙後馬上就發表了佔領長沙的公報,這一下打不過了,不得不撤出長沙,可是薛嶽的爐子四邊的柴火可沒有撤,繼續再燒。
日本航空軍不斷的緊急支援,這足足走了八天,日軍才脫離戰鬥,這是日軍在中國戰場上遭到最大的敗仗,三次長沙會戰一共殲滅日軍10餘萬人,這可是純粹的日軍10餘萬人,當然也有些數據說是27萬人,咱們走了一個中間客觀數字,薛嶽是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
遺憾的是國共內戰後期,新中國政府沒有忘記當年被一路追殺一路向西的痛苦回憶,把薛嶽將軍列到了戰犯名單的第27位,說 「中國人民盡可殺之」,薛嶽沒有被殺,晚年隱居在臺灣嘉義縣的農村,深居簡出,102歲高齡過世,他的那個天爐戰法,至今仍被世界各國軍事家們奉為陸軍野戰的一個經典之作。
當年沒被天爐烤糊的日軍,現在也是無比的敬重薛嶽,稱其為中華民國軍魂。薛嶽將軍是中華民族抵抗外辱、赴湯蹈火的鐵血男兒,這是中華民族永遠的英雄,與天地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