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十大抗日名將(四):土木之魄——羅卓英

2021-02-23 秣陵看花

羅卓英,字尤青,號慈威。1896年出生於廣東省大埔縣,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國民黨「土木系」二當家,戰功赫赫的抗日名將,也是一位不怎麼被人熟知的低調將領。

羅卓英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小時候幹活和讀書兩不誤,上過小學和中學,然後追隨革命思想去考了保定軍校,第一回還沒考上,第二回考上了,進入保定軍校第八期炮兵科學習。

在保定軍校,羅卓英認識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那就是陳誠。關於他們的故事,就是典型的莫逆之交,「土木系」是個很有意思的政治集團。這個集團裡的大多數人文化水平和道德品質比較高,而且為官為將比較清廉,在國民黨裡屬於「清流」。陳誠和羅卓英作為土木系的創始人,身上就帶有這種特質,這種特質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在於,這樣的軍事集團在當時比較清廉,部隊裡吃空餉的現象較少,部隊戰鬥力會被帶的比較強。壞處在於,這樣的氣氛下,很容易培養出書呆子,比如土木系的一位著名的青年將領黃維,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書呆子」式的將領。

羅卓英這個人是一個典型的「儒將」,投身軍旅數十年,羅卓英一直筆耕不輟,我也見過他的詩作和一些文學註解,雖然算不上文學大家,但真的還挺看得出功底的。不過羅卓英絕不是一個書呆子,此人不僅久經沙場且頗具智謀,是一個非常老辣的將領。

在抗戰之前,羅卓英一直隨陳誠東徵北伐,在陳誠有了自己的第一支部隊11師的時候,羅卓英就是他的副師長。在後來的中原大戰之中,11師成為了蔣介石部隊的主力,大敗閻錫山的晉綏軍,陳誠本人也升任18軍軍長,而11師由羅卓英接任。

至後來的土地革命戰爭,羅卓英亦隨陳誠與紅軍作戰,是時陳誠常隨蔣介石左右,部隊的指揮一直由羅卓英代領,足見陳誠與羅卓英之間的信任。1935年,羅卓英已正式晉升陸軍中將。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羅卓英任第18軍中將軍長,率領18軍投入到淞滬會戰的戰場之中。在淞滬會戰最慘烈的羅店爭奪戰中,羅卓英親率18軍與日軍主力血戰。在羅店的血戰之中,雙方皆是傷亡慘重,日軍在戰史之中稱羅店為「血肉磨坊」。這也是日軍自南口之戰以來,再一次認識到中國王牌軍隊的頑強戰力。

在羅店爭奪戰之中,有人曾勸羅卓英避退鋒芒,羅卓英憤然回答:「羅店者,乃我家之店也,此正吾人摧陣破敵之地,何懼焉?」簡單點說,羅卓英就是個有「亮劍精神」的國軍將領,抗戰時期許多將領缺的就是這種精神。當一個有智謀的儒將擁有了與敵人決死的鬥志和精神,他想打不好仗也挺難的。

淞滬會戰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羅卓英和18軍的表現卻得到了一致的好評。羅卓英本人也在會戰之中從18軍軍長升任至16軍團長,15集團軍司令,後來部隊改編為19集團軍,羅卓英任副司令,司令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抗日名將薛嶽。

在南京保衛戰之中,羅卓英作為唐生智的副司令,協助唐生智守城。最終南京保衛戰以悲劇收場,這之中雖然羅卓英沒有什麼責任,但和很多參與過南京保衛戰的將領一樣,羅卓英對日軍的仇恨非常的深切。可以說,日軍製造了南京大屠殺是為了威懾中國不再反抗,可他們的禽獸行為反而激起了整個中國人的熱血和仇恨。

在隨後的武漢會戰之中,羅卓英在湖口多次擊退日軍,隨後羅卓英接替陳誠擔任武漢衛戍司令。有了唐生智的前車之鑑,羅卓英謹慎持重,最終完美的執行了武漢大撤退的計劃,可謂厥功至偉。

武漢會戰結束之後,陳誠接任第九戰區司令職位,羅卓英任第十九集團軍司令兼戰區前敵總司令。在南昌會戰之中,羅卓英指揮部隊與日軍血戰,羅卓英就防禦戰指揮而言還是非常出色的。但這一戰之中羅卓英對日軍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的情況缺乏應對,因此羅卓英所部傷亡較為嚴重。不過這一戰最大的問題在於後期,羅卓英所部已經完成了阻擊和殺傷日軍的任務撤出了南昌。然而蔣介石卻突然下令羅卓英全軍反擊,其實反擊倒也無所謂,主要是第一次反擊的時候,79師師長段朗如畏敵不前,貽誤戰機,蔣介石又一直催著不停,導致部隊的傷亡很大。

南昌會戰雖然不算完全的失敗,但也暴露了羅卓英性格的一些小缺陷,那就是太聽命令。如果南昌會戰的總指揮是薛嶽,蔣介石的命令?那是啥,我想聽就聽,想不聽那就是廁所裡的一張手紙,一文不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後來的羅卓英明顯學到了一些。

在隨後的第一次長沙會戰之中,羅卓英率部扼守贛北,擊退了日軍的進攻。此役之後,羅卓英升任第九戰區副司令兼19集團軍司令。隨後羅卓英迎來了人生中最光榮的一戰,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上高會戰。

上高會戰之中,日軍出動兩個半師團,試圖掃蕩整個贛北地區,羅卓英在前期積極組織部隊防禦。在據悉了日軍的實際戰力之後,羅卓英組織兵力反擊和包圍了中路的日軍,這一戰羅卓英從始至終佔據著戰場的主動,日軍最終被重創後敗退。

上高會戰與臺兒莊、萬家嶺並稱國軍抗戰前期的三大勝利。上高會戰,羅卓英自報斃傷日軍15000人,自身傷亡20000人,而國府的戰報之中,說日軍傷亡達到了24000人。關於上高會戰日軍的真實傷亡,我的推測是10000到15000人之間。這是整個抗戰的前中期,國軍與日軍傷亡最接近的一場戰役,被總參謀長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憑藉上高會戰的勝利,羅卓英獲授青天白日勳章。在隨後的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之中,羅卓英再度扼守贛北,日軍試圖以贛北牽制國軍,從而全力進攻長沙的計劃均遭到了粉碎。

隨後,羅卓英頂替衛立煌任遠徵軍第一路軍司令,指揮遠徵軍入緬作戰。前期遠徵軍表現出色,取得了似仁安羌大捷等一系列戰果,然而隨後英軍逃往印度,遠徵軍退路被日軍切斷,第一次遠徵失敗。

羅卓英率部退往印度,杜聿明帶領部分部隊翻越野人山回國,損失慘重。在印度,羅卓英和美軍代表史迪威就遠徵軍營以上軍官是否該由美國人出任的問題發生嚴重爭執。羅卓英將軍的堅持,維護了中國遠徵軍所有軍官與士兵的榮譽和尊嚴,最終雙方矛盾難以調和,羅卓英被調回國內,任軍令部次長。

抗戰勝利之後,羅卓英出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後陳誠主政東北請羅卓英任東北行轅副主任,協助自己處理東北軍政。最後陳誠在一片罵聲之中離任,羅卓英也隨陳誠南下,經略臺灣,1961年,羅卓英將軍因病去世。

點評:土木之「魄」,低調的儒將。

如果說陳誠是土木系的「魂」,那麼羅卓英就是土木系的「魄」。這個魄字,既是膽魄更是氣魄。

在淞滬會戰之中,羅卓英不避槍炮親臨指揮,最終在羅店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讓日軍認識到了並不是所有的中國軍隊都是可以輕易擊敗的。在隨後的武漢會戰之中,羅卓英在湖口多次擊退日軍,後來更以自己的沉著指揮成功完成了武漢大撤退。武漢大撤退是抗戰之中非常重要的一次事件,可以說羅卓英居功至偉。

隨後的南昌會戰之中,羅卓英的表現不算出色,但也沒有太大的瑕疵。緊接著第一次長沙會戰,羅卓英率部擊退了日軍的進攻,再立新功。而上高會戰,羅卓英率部取得大捷,打出了何應欽口中「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

而第二次和第三次長沙會戰,羅卓英再度退敵,日軍拿他毫無辦法。第一次遠徵之時,羅卓英前期取得了很多積極的戰果,為中國在國際社會贏得了掌聲。雖然最終失敗,但畢竟主要責任在於不戰自退的英軍,與羅卓英沒什麼關係。

就抗戰時期的參戰次數和表現來看,羅卓英的真的無可挑剔,在整個國軍之中,你很難找到幾個能與他匹敵的將領。不過羅卓英在解放戰爭之中也無參戰,因此很多人並不認識他。

我曾將抗戰之中的名將分為三個等級。

第三等級的將領在抗戰初期基本是師長,在抗戰大多的時期是軍長或者集團軍司令,這一級別的將領有宋希濂、李玉堂、王耀武等人,其中表現最好的是王耀武。

第二等級的將領在抗戰初期基本是軍長,在抗戰的大多時期,他們一般是集團軍司令或者戰區副司令。這一級的將領有羅卓英、張自忠、楊森等人,其中表現而言,最好的就是羅卓英。

第一等級的將領,抗戰初期就已經是集團軍司令,抗戰時期長期擔任戰區司令,屬於抗戰最的最高階將領。這些人有衛立煌,薛嶽,張發奎,孫連仲等,其中表現最好的無疑還是薛嶽。

羅卓英的一生是光榮的,作為一名國民黨的將領,他沒有被環境所腐化,始終保持著高尚的品格與愛國的熱情。在抗戰之中他戰功赫赫,且他一生投身軍旅卻不忘治學,是一名令人尊敬的儒將。

下一章:國軍十大抗日名將(三):虎賁教父——王耀武。

相關焦點

  • 羅卓英
    羅卓英早年參加東徵、北伐及中原大戰等役,由下級軍官累升至國軍第11師師長及第18軍軍長,並積極參與江西剿共。要評選抗日第一名將,很多人都會提起張自忠,提起薛嶽,還有杜聿明、王耀武、張靈甫、孫立人……當然,這些人也都是響噹噹的抗日名將,但在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面前,他們還真不敢理直氣壯地排第一。
  • 羅卓英——他才是抗日第一名將,戰功無人能敵,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yinwh611112)——國內首個全面解讀抗日戰爭的微媒體,全球數十萬國人的精品閱讀選擇,深刻、獨到、精緻、有料。 要評選抗日第一名將,很多人都會提起張自忠,提起薛嶽,還有杜聿明、王耀武、張靈甫、孫立人……當然,這些人也都是響噹噹的抗日名將,但在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面前,他們還真不敢理直氣壯地排第一。這個人叫羅卓英,廣東省大埔縣人。相比上面那幾位名將,羅卓英的名字好像並不怎麼響亮,很多年輕人甚至都沒聽過這個名字。
  • 國共兩黨抗日十大名將
    國民黨軍隊抗日十大名將張自忠:第一名將。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臺兒莊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李家鈺犧牲得晚於張)。
  • 黃埔土木系的重要人物羅卓英,是名有才能的名將!如何評價他?
    羅卓英雖然不是黃埔系出身,卻成為黃埔土木系的靈魂人物,雖然不是浙江出生,但是依然成為國軍重要將領,羅卓英以其卓越的才能成為抗戰名將,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在北伐,各個戰場,羅卓英都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能,因為屢立戰功,再加上和陳誠的關係,羅卓英逐漸升遷,從連長(1925年)升到第十八軍副軍長(1928年),羅卓英只用了三年。即使黃埔中的天子門生胡宗南也沒有如此迅速吧!陳誠之所以重用羅卓英,完全是將羅卓英看成自己的心腹,後來羅卓英也用自己的實力使自己成為土木系的靈魂人物。
  • 國共雙方公認的二十二名國軍抗日名將(中)
    1945年1月時任新一軍軍長參與滇西戰役獲青天白日勳章,後曾獲美國二戰銀質自由勳章,有「東方隆美爾」之譽,被打敗的日軍尊稱為戰神,不過沒有收錄在大陸官方紀念網站,故排名靠後。8.聲震崑崙關的抗日將軍----杜聿明,1904-1981,陝西,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美國總統的抗戰銀質自由勳章,抗戰時曾任國民黨六大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42年底擔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
  •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第一位曾是人人喊打的漢奸,第十位犧牲僅39歲
    蔣介石自1937年日軍開始全面侵華,無數愛國兒女奮起反抗,但由於蔣介石下令「不抵抗」政策,使得日軍在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東三省一大半地區,後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正式拉開了國共第二次統一戰線共同抗日的序幕。而國民黨由於裝備先進兵員雄厚一直是正面戰場的主要力量,今天筆者給大家盤點一下國軍的十大抗日名將。
  • 全國公認的十位抗日名將,為何只有三位黃埔生,有資格入選
    全國公認的十大抗日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西北軍將領趙登禹。
  • 抗日戰爭中的中共十大抗日名將
    彭德懷:第一名將,彭德懷(1898—1974),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省湘潭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八路軍副總指揮(第18集團軍副總司令)。與朱德總司令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配合國民黨軍作戰,取得平型關等戰鬥的勝利。1940年,在華北發動大規模的交通破襲戰(史稱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使全國軍民受到鼓舞。
  • 他是陳誠帳下第一名將,淞滬會戰時,他的大名傳遍日本
    在民國時期,有個著名的「土木系」,就是指陳誠的嫡系部隊,名將如雲。據統計,在「土木系」,共出過一位陸軍司令、一位空軍司令、兩位海軍司令、四位參謀總長、五位一級上將……足見其驚人的實力。就是羅卓英。羅卓英1896年生於廣東省大埔縣,畢業於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在保定軍校,他跟陳誠是同桌,兩人志趣相投,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也奠定了他飛黃騰達的基調。在後來的軍事生涯中,羅卓英一直追隨陳誠左右,陳誠每升一級,就把位子傳給羅卓英,相繼擔任第11師師長、第18軍軍長,堪稱陳誠帳下的第一名將、第一心腹。
  • 抗日名將:土木不及一粟,「土木」指的是什麼,「一粟」又是何意?
    在彌留之際,他曾留下一句「土木不及一粟」的遺言,那麼他口中的「土木」指什麼,「一粟」又是何意? 作為國民黨軍中難得的戰將,胡璉的一生充滿爭議。 1907年,胡璉出生於陝西華州一個普通人家,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作為家中的老二,胡璉從小嘗盡了生活的艱辛,所以在他很小時就暗自下決心,要努力讀書,將來做一個為家庭,為國家有用之人。
  • 29年前,老人因付不起房租被起訴,當庭拍案:我是抗日將軍
    簡介:今天我們說的這位也是一位被遺忘的英雄,他在抗日戰爭時期戰功赫赫,是國軍陸軍一級上將。但是在晚年時期,自己因為付不起房租而被銀行起訴。29年前,這位抗日將軍在法庭上當庭拍案:我是抗日將軍!這一聲讓人體會到無限的悽涼和無力。
  • 抗日名將中的四個國民黨,個個戰功赫赫,首當其衝
    日本的這次侵略使得我們的國家獲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統一,那就是國共兩黨合作進行抗日,在這期間國民黨的最高領導者蔣介石經常搞一些小動作來陷共產黨,但是在抗日方面也是做了很大的貢獻,也是打了不少的勝仗,對日本也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在這期間國民黨軍隊當然也是出現了很多為抗日做出很大貢獻的將領,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來認識這幾位國軍的名將吧!
  • 國軍高級將領籍貫統計新鮮出爐,快來看看吧
    我上次統計發布了《開國將軍十大省份》一文得到了廣大粉絲的喜愛,應廣大粉絲要求,小編進行了國軍高級將軍籍貫統計,以饗讀者。PS:該統計僅僅局限於國軍高級將領,因為國軍後期的將軍實在太多了,國軍在1949年之前正式公布和未正式公布的將領有近5000人之多,其中中將就有近900人。本文所參考資料來源於解放軍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民國高級將領列傳 》,如有失真,小編概無能力糾偏。再次感謝各位粉絲的關注!
  • 日本人眼中的抗日名將, 中國十大元帥居然只有一人入選!
    從1931的「九一八事件」開始,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14年事件屬於中國的抗日戰爭時間,期間湧現出許多英雄人物和故事,很多為國家捐軀的將士都沒留下名字,但他們都為抗日作出了貢獻,其中貢獻最大的自然是十大元帥了。
  • 抗日戰爭南昌會戰,國軍損失5萬人,參戰的四大集團軍司令是誰
    國軍指揮官司令長官是陳誠上將,代司令長官薛嶽上將下轄四大集團軍共20萬人。今天,筆者就來聊聊南昌會戰國軍的四大集團軍。抗日愛國將領,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滇軍將領,國民黨陸軍中將,為龍雲手下的重要人物。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包括臺兒莊戰役、武漢保衛戰在內的大小戰役,任第六十軍183師師長、第30軍團副軍團長、第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兼任新三軍軍長,為抗戰勝利作出重大貢獻。
  • 國軍三大軍事集團,分為胡宗南系、湯恩伯系,「土木系」是啥?
    前兩個還好理解,第三個讓很多人糊塗,「土木系」是什麼鬼,難道是一群學土木專業的軍人?這麼理解就大錯特錯了!日軍在抗戰爆發之前,曾對我國軍隊進行過詳細的調查,認為我國軍隊屬於軍閥私人武裝,根本無法與日軍相提並論。
  • 此戰堪稱絞肉機之戰,國軍三大御林軍全部參戰,日軍都被打怕了
    在抗日戰爭當中,淞滬會戰可謂是中日全面開戰後,第一場超大規模的會戰,很多人將淞滬會戰比之於西方的凡爾登之戰。2萬餘人,中國軍隊的英勇讓國際社會為之震動,日軍更是被打怕了。淞滬會戰粉碎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淞滬會戰也是中日衝突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場戰役,此戰中國投入140多個師+60多個旅近80萬人,更值得一寫的是,也許蔣介石是真的被日本那無知狂妄的「三個月滅亡中國」這句話給搞怕了,淞滬會戰老蔣是真的「真心抗日」,為此,投入到淞滬會戰的中央軍部隊就有幾十萬
  • 國軍中土木系「四大金剛」指的分別是誰,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但其實,當時的國民政府軍事系統中除了地方軍閥,就連蔣介石自己的中央軍內部也產生了嫡系和旁系之分,大的有陳誠的土木系、胡宗南的黃埔系,而小的也有杜聿明的第五軍系等。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當年國軍中這支嫡系中的嫡系,被稱之為「四大金剛」的將領都分別是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羅卓英,廣東大埔人,上將軍銜,早年曾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和上司陳誠是同窗好友,兩人一同畢業後,只要陳誠被晉升,下一位就鐵定是羅卓英,由此可見,兩人的關係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