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為何會被移出課本?原因只有10個字,別再為他鳴不平了

2020-12-23 太古奇聞

說到嶽飛,沒聽過這個名字的人只怕不多。他一生徵戰,保家衛國,都是忠臣的典範。嶽飛也因此一直被列入課本,他的事跡也廣為流傳。

然而現在他卻被移出課本,從教科書中刪除,很多人對此表示不解,甚至為她鳴不平。然而事實就是如此,凡事都有它的原因,嶽飛被移出課本也不例外。

首先,當時的宋朝國力不弱,但軍事力量卻不行。大宋的君王一直善待文臣,但對武將卻尤為忌憚,嶽飛作為大宋一個出色將領也難免受到猜忌,這也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

嶽飛一心奮勇殺敵,可惜最後沒能戰死沙場,卻死於自己效忠的朝廷手裡。在他死後,後人在為他建造陵墓之時,以秦檜為首的五人跪像,至今依然還在。由此可見,在人們心中,嶽飛一直都是民族英雄,無可撼動。為啥到了如今的當代,他會被移出課本呢?

大家都知道,當時宋朝主要的敵對國家是金國和匈奴。所謂民族英雄是指能夠抵禦外敵、可安天下或是死於社稷之人。放在以前,嶽飛的確是民族英雄,因為他抗金抗匈奴。但現在卻不能說他是民族英雄了,因為當時的金國和匈奴放到現在來看,相當於現在的內蒙古、寧夏、甘肅等地。

現在已經統一了,金國和匈奴在已經不存在了,如果說還把嶽飛列為民族英雄的話,那豈不是把現在的北方那些遊牧民族當成是「外族」了?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也不利於國家的穩定團結。畢竟他們現在已經是一家人了,也要顧及他們的感受。

所以說,嶽飛移出課本的原因可以用十個字來概括:「以前的外敵,如今是內親」。

嶽飛被移出課本也是必然的,是大勢所趨。雖然大家都敬佩嶽飛,對於他被移出課本表示不平;但個人感情跟國家穩定團結相比,就顯得渺小了,不得不如此。

相關焦點

  • 嶽飛《滿江紅》移出課本,另一個《滿江紅》入選,有道理嗎?
    然而近年來,《滿江紅》這首詞卻被移出了課本,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首《滿江紅》,這是為什麼呢?關於《滿江紅》被移出課本,上面一直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不過很多網友卻對此有一番更深刻的認識,而這些認識也不無道理。
  • 為什麼,嶽飛《滿江紅》被移出教材,被秋瑾《滿江紅》取而代之?
    通過這首詩詞,我們不難理解嶽飛的一腔愛國之情。從而激發,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然而,近些年來,嶽飛《滿江紅》卻被移出語文課本,取而代之的卻是秋瑾《滿江紅》。秋瑾《滿江紅》名氣不大,為何可以入選語文課本呢?
  • 這篇流傳2000多年的經典已被移出課本,但這幾個名句該讓孩子知道
    然而近幾年,課本的一些改動還是讓不少家長覺得可惜。在嶽飛的《滿江紅》被移出課本後,另一篇流傳了2000多年的經典也被移出了課本,它就是《陳涉世家》。陳涉世家是司馬遷《史記》中的經典篇目,列於《史記》第48篇,它是幾代人的共同回憶,記錄了秦末陳勝、吳廣的生平。對於它為何被刪很多網友有不少猜測,但小美相信教育專家們肯定是有自己的考慮的。
  • 嶽飛《滿江紅》被移出教材,卻被一首不出名的同名作替代,有理嗎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
  • 為何魯迅文章被漸漸移出課本?還有人批評他不是文學家
    為何魯迅文章被漸漸移出課本?還有人批評他不是文學家前言:提及到魯迅的話,我們都會感到很是羨慕,他更是一位很有名氣的文學家,他所書寫的文章更是深受人們所喜歡,代表作品更是有不少,甚至有的作品還被列入到了語文課本之中,可見魯迅先生的影響能力是多大。
  • 家長建議把辛棄疾的《破陣子》移出教材,只因這7個字,有理嗎?
    ——辛棄疾這首《破陣子》恐怕是我們所有人都聽說過 的一首辛棄疾的名作了,好詞,好意境,好辛棄疾,即便是我們現代心懷大志的人,也免不了熱血澎湃、不能自已,因為辛棄疾用他近千年前的語句,成功地激起了大家的英雄情懷。可是這樣的一首詞,居然被家長建議移出語文課本,原因竟然是因為書中的7個字,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出課本?你細品,看看主人公都做了啥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出課本?
  • 為啥《孔雀東南飛》這麼經典文章,要從課本刪除?原因太扎心了
    在誦讀文章的過程中也會令人覺得朗朗上口,這就是人們喜愛的原因。其中《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同齊名,都是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可是最近的教科書當中,前篇文章卻被直接移了出去。這令很多的人都覺得遺憾,甚至覺得有些不太接受。意境如此之好的作品,為什麼不讓學生去學習呢?原來這與這首敘事實所存在的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 時代依舊需要魯迅,為何魯迅有些文章被移出課本,網紅進入考卷?
    需要魯迅是我們的老朋友,他時而低吟,時而吶喊的他,從他一鳴驚人的那一刻,國人便記住了他,以他為「脊梁」。如今的生活沒有魯迅生活時那般「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個時代不需要魯迅。魯迅的筆觸,一品可看出他那個年代特有的、那留存於階級間、強弱關係間讓人憤怒的「壓迫」;二品、三品之下,可能便會看出多少年來一直存於人心與人性的劣根。這種「劣根」不是魯迅時代特有的產物。心中但凡有那麼一兩分鐘赤誠和謙遜,再讀魯迅文章的時候,被羞得面紅心跳也不是太奇怪的事。
  • 扁鵲為何被移出課本?他竟然有一雙不科學的天眼
    題:扁鵲為何被移出課本?他竟然有一雙不科學的天眼?
  • 嶽飛背上這個字,為何被錯讀幾百年?
    但是,嶽飛背上的刺字,的確是「盡忠報國」。  《宋史·嶽飛傳》明確記載:「(秦)檜遣使捕飛父子證張憲事,使者至,飛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那麼,為何我們更熟悉「精忠報國」這四個字?
  • 他是詞中之龍,一首佳作孤篇壓南宋,為什麼有人建議將其移出課本
    詩詞中的大佬也是不勝枚舉,比如詩仙李白、詩鬼李賀、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等等,又有千古詞帝李煜、詞中一哥蘇軾等等,但要說起我們今天的這位主人公可不得了,他被封為詞中之龍,平生擁有600多首詞作,還曾經是文武雙全、胸懷天下的坦蕩君子,此人名字就是辛棄疾。有的人對辛棄疾比較陌生,也有人對他比較熟悉。但是你肯定聽到過「眾裡尋他千百度。
  • 因為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
    宋朝重文輕武的現象十分明顯,即使宋朝出過不少有名的將軍,但你也會發現他們的詞寫得特別好,文學水平很高。辛棄疾作為南宋將領,就是這樣一個人。辛棄疾是橫刀立馬的狂沙戰士,是一匹金戈鐵馬。他為抗敵事業終生奮鬥,其間有過凱旋,有過大捷也有過挫敗與失利。
  • 《孔雀東南飛》,被移出中學語文課本,到底錯在哪了?原因很扎心
    近年來,諸多文章被移出語文課本,引起了很多70、80後的熱議。比如下線魯迅先生的文章,刪除《賣油翁》文章的最後一句,移出李紳的「鋤禾日當午」古詩,還有王維的「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詩作也被剔除,不一而足。
  • 教科書上的嶽飛消失了,其「民族英雄」稱號也被取消,背後啥邏輯
    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需要英雄,他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也是後世學習的表率,正是因為這些英雄的存在,才讓民族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為國家的興盛而不斷努力。《忠愍諡議》中記載:「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這是史書上對南宋名將嶽飛的評價,他的一首《滿江紅》更是書盡了其一生榮辱抱負,令人熱血沸騰。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出課本?兩個經典內核反而成了「罪過」
    宋朝的郭茂倩將其錄入《樂府詩集》中的《雜曲歌辭》,改題為《焦仲卿妻》。《孔雀東南飛》全詩357句,共1785字,講述了一個悽美浪漫的民間愛情故事。然而,時至今日,這個篇目已經被課本所淘汰,但是很多人大概不清楚,淘汰的兩大原因恰恰是曾經成就這一經典的兩大「內核」。在藝術形式上,《孔雀東南飛》最大的成就就是以對話的形式,塑造了幾個鮮明、飽滿的人物形象,將愛情悲劇推演到極致;在主題思想上,《孔雀東南飛》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將反封建思想與悽美愛情相結合,給人以深刻的情感衝擊。
  • 嶽飛背上這個字,為何被錯讀了幾百年?
    《宋史·嶽飛傳》明確記載:「(秦)檜遣使捕飛父子證張憲事,使者至,飛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那麼,為何我們更熟悉「精忠報國」這四個字?
  • 他武功才是宋朝第一,五個徒弟個個都是牛人,嶽飛排老五!
    打仗打不過,只有靠和親送錢才能維持朝廷的統治。好在,國家危難之際必定有英雄出世,嶽飛就是其一。說起嶽飛,大家一定會聯想起其母給他背上刻字的故事吧----精忠報國。論忠心、論武力、嶽飛都是宋朝數一數二的人才。然而,你知道嗎?在宋朝有一個比嶽飛還厲害的人,他就是周侗。說起周侗,嶽飛還是要比他晚一輩,因為周侗還是嶽飛的師傅。
  • 《孔雀東南飛》被移出課本的背後,因材施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畢業多年,至今想起來,仍然朗朗上口,翻看現在的語文課本,卻怎麼也找不到那些曾經背得滾瓜爛熟的文章。是的,近幾年來,很多課本上的內容都被大刀闊斧地刪改,如今的語文課本,再翻閱起來,從內容到封皮,除了陌生,還是陌生。
  • 衛青、霍去病被移出教材,究竟是何原因?專家的解釋令家長憤慨
    然而,在2017年的統編本教材中,《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一文卻被移出了教科書,衛青、霍去病的痕跡也被抹除得一乾二淨。家長不禁發出疑問,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二人與孩子「絕緣」?又是什麼原因,促使專家做此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