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出課本?兩個經典內核反而成了「罪過」

2020-08-20 曉讀夜話

近年來,語文這個學科在教材上的「大動幹戈」有目共睹,也在學界也引起了廣泛熱議,核心爭議點主要集中在老課本中的一些名篇是否該與時俱進,煥然一新。

在中小學課本中,曾經一些耳熟能詳的經典篇目在現在的課本上已經找不到了,諸如《阿Q正傳》、《五人墓碑記》、《項脊軒志》等等。而在眾多被課本剔除的篇目中,我認為《孔雀東南飛》的刪除實在是一大遺憾。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第一首敘事長詩,自古以來有「長詩之聖」的美譽。作為漢樂府民歌的扛鼎之作,《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詩》並稱為「樂府雙璧」。宋朝的郭茂倩將其錄入《樂府詩集》中的《雜曲歌辭》,改題為《焦仲卿妻》。《孔雀東南飛》全詩357句,共1785字,講述了一個悽美浪漫的民間愛情故事。

東漢末年,建安年間,民間有一女子劉蘭芝,才貌雙全,17歲嫁與廬江府官吏焦仲卿為妻。蘭芝出嫁後,晝夜勤作息,與丈夫恩愛有加,卻不為婆婆所容,蘭芝自遣回到娘家。娘家人卻逼迫蘭芝再嫁太守之子,蘭芝不從,投水自盡,焦仲卿聞知妻死,隨即上吊殉情。

這一民間傳說因為這首經典的長詩廣為流傳,而《孔雀東南飛》經歷時代的傳唱,也已經成為一個不竭的藝術創作源泉。自從「五四」以來,《孔雀東南飛》就被改編成京劇、越劇、黃梅戲、電視劇等不同形式,搬上舞臺,作為一大藝術經典。

除此之外,《孔雀東南飛》還曾入選中學語文教材,成為歷代學子研讀的文學典範。然而,時至今日,這個篇目已經被課本所淘汰,但是很多人大概不清楚,淘汰的兩大原因恰恰是曾經成就這一經典的兩大「內核」。

在藝術形式上,《孔雀東南飛》最大的成就就是以對話的形式,塑造了幾個鮮明、飽滿的人物形象,將愛情悲劇推演到極致;在主題思想上,《孔雀東南飛》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將反封建思想與悽美愛情相結合,給人以深刻的情感衝擊。

在長詩中,劉蘭芝是第一主角,她在故事中是一個美麗善良、聰明能幹又知書達理的女子。詩中寫道,蘭芝在出嫁前「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由此可見她的蘭心蕙質,多才多藝。

在劉蘭芝所處的時代,她這樣的女子,無疑算是一個大家閨秀,在家人的安排下,蘭芝後來嫁給了當時在廬江府當小官的丈夫焦仲卿,兩人在婚後也很恩愛。但遺憾的是,婆婆似乎不待見這個兒媳。

嫁到焦家之後,蘭芝的真實生活是「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也就是說,丈夫不在的日子裡,蘭芝日日夜夜都在操持家務。她每天聽到雞叫就開始織布,夜夜沒有休息,可是即便她如此勤勞,三天織布五匹,婆婆還是嫌她慢。而這種嫌棄背後,無疑就是刁難。

焦仲卿的母親在故事中是一個刻薄的寡母形象,但在刻薄的表象下,焦母也有其令人憐憫的一面。丈夫早逝後,她獨自一個人將兒子撫養長大,及至為官,從青蔥到白髮,箇中艱辛,可想而知。如今兒子娶了新婦,二人恩愛有加,不免大大削弱了母親在兒子心目中的重要性,焦母的焦慮和孤獨油然而生,於是她將所有的不滿都歸結到這個新媳婦身上。

可是久而久之,蘭芝實在難以忍受婆婆的百般刁難,她鼓起勇氣對丈夫坦白了:不是我不盡心侍奉,而是你的母親真的太難伺候,不如你代我稟告,將我遣送回家吧。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中,劉蘭芝一反傳統女性的一味隱忍,率先做出了反抗,由此可見她是一個「外柔內剛」,具有獨立思想的女子。

但是反觀蘭芝的丈夫焦仲卿,他疼惜妻子,也深明大義,但是在孝道至上的儒家思想下,他沒有辦法去違抗母親,那句「今若遺此婦,終老不復娶」已經是反抗的極限了。因此,焦仲卿最終對妻子說:「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什麼意思呢?你先回家吧,我也先回單位,一段時間後再接你回來,在這件事情上先委屈你了。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焦仲卿性格軟弱,而劉蘭芝性情剛烈,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推進了二人的命運悲劇。

同時,劉蘭芝的兄長在故事中也是個不可忽視的角色,因為蘭芝被迫改嫁一事皆是哥哥一手操縱。太守派人前來提親時,蘭芝的母親其實是不願意強迫女兒的,但是蘭芝的兄長卻義正言辭地說:「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

大意是說,你原先嫁的只是一個小府吏,如今卻能嫁給太守的貴公子,這命運的好壞就如雲泥之別,改嫁之後你將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其實由蘭芝兄長的這番措辭也可以看出,哪怕蘭芝出身富貴人家,但是身為一名女子,她的命運始終不由自己掌握。兄長表面上是在勸她,事實上卻已經替她做出了決定。

隨著婚期將近,劉蘭芝越發心生絕望,而焦仲卿的祝福則成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對於被迫改嫁一事,劉蘭芝心中有太多的屈辱,太多的委屈想要傾訴,但是她沒想到,當兩人再見時,丈夫會成為又一個刺痛自己的人。焦仲卿對她說:

「祝賀你能夠高升!大石方正又堅厚,可以千年都不變。蒲葦雖然一時堅韌,但只能堅持很短的時間。你將一天比一天生活安逸地位顯貴,只有我獨自一人下到黃泉。」

焦仲卿的這句話徹底傷透了劉蘭芝。他不能理解劉蘭芝作為一個女子的處境,反而有點指責妻子貪慕虛榮,不夠忠貞的意味。但是對於剛烈的劉蘭芝來說,這是何等的屈辱。她曾經因為婆婆的污衊而離家,如今眼見丈夫也要冠以她欲加之罪,她只能以死明志。

但是在故事中,焦仲卿的舉動卻又教人難以苛責。他對妻子的「諷刺」,其實更是內心痛苦到極致的表現,他和妻子曾經舉案齊眉,相約白首偕老,如今這一切全部化作了泡影。因此,焦仲卿在這一別之後,又去拜別了母親,從那時起,他已經動了赴死之心。

因此,當焦仲卿聞之妻子投水自盡之後,他顯然去意已決,最後走向了「自掛東南枝」的歸宿。然而,同樣是殉情,劉蘭芝在後世之人眼中是悲壯的烈女,而焦仲卿則成了「不孝子」。他最初因為不敢違抗母親,一步步將妻子推向絕路,後來卻又因為和妻子殉情,留下了年邁的母親。

從客觀上來說,在妻子生前,焦仲卿沒有盡到丈夫的責任,而在他死後,他也沒有盡到一個兒子的義務,在婚姻和孝道這兩點上,焦仲卿都沒有處理好。

因此,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悽美愛情反而變了味,蒙上了一層為愛魯莽衝動,不顧親情之嫌,某種程度上不符合當下的主流社會價值觀。與此同時,《孔雀東南飛》中原本最為人稱道的反封建意識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顯得過時。基於這兩點,這首經典的長詩最終被移出了教材。

但是在我看來,所謂的價值觀導向,其實都是人為主觀上的理解,單單因為一種現代化的解讀放棄一篇千古名篇,未免可惜。況且,《孔雀東南飛》的魅力遠不止一個主題思想,其語言上的魅力依然力壓當代的很多經典。

古話說:衣服是新的好,朋友是老的親,但是編教材並不是做時裝,換課文也不是換衣裳。


END.

在閱讀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更多名人軼事,文學解讀,歡迎關注我的帳號,記得點讚哦~

相關焦點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出課本?你細品,看看主人公都做了啥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出課本?
  • 《孔雀東南飛》被移出課本的背後,因材施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畢業多年,至今想起來,仍然朗朗上口,翻看現在的語文課本,卻怎麼也找不到那些曾經背得滾瓜爛熟的文章。是的,近幾年來,很多課本上的內容都被大刀闊斧地刪改,如今的語文課本,再翻閱起來,從內容到封皮,除了陌生,還是陌生。
  • 《孔雀東南飛》,被移出中學語文課本,到底錯在哪了?原因很扎心
    文史君之見,語文課本之所以移出這些文章,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我國優秀的詩作、文章太多,可替代和更換的數不勝數;其二,在不同的歷史環境和背景下,不同的文章會折射出不同的內涵,語文課本更新課文,也是為了順應當下的教育主旨。這些文章移出課本,之所以引起70、80後的熱議。只因為這些文章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
  • 《孔雀東南飛》為什麼被移出教材?專家:三觀不正
    近些年來教材變化最大的應該是語文了,很多經典篇目都被刪除了,史記中的《陳涉世家》、杜甫的《石壕吏》、陳壽的《隆中對》等等。最令網友難以接受的是「樂府雙璧」之一的《孔雀東南飛》也被刪除了。《孔雀東南飛》是古代最長的一首敘事詩,代表著樂府詩的巔峰。
  • 有家長認為課本該刪除《孔雀東南飛》,並給出兩個理由,有道理嗎
    它就是年年入選人教版中學課本的《孔雀東南飛》。自問世以來,《孔雀東南飛》便受到了名家的一致推崇。明代文人王世貞歷來和胡應麟不合,但兩人評說起此文來卻難得的意見一致,認為此文:質而不俚,亂而能整,是長篇之聖。一篇無名氏之作,能在浩瀚詩海中脫穎而出,並流傳至今,其實是不容易的。
  • 《孔雀東南飛》被移出語文教材,到底錯在哪裡?你看上面說了啥
    在中小學生的教科書中有許多經典的課文,這些課文無不是文學桂冠上的明珠,經典中的經典。比如說《木蘭辭》、《赤壁賦》、《滕王閣序》、《長恨歌》等等,近代的也有《荷塘月色》、《背影》、尤其是魯迅的文章,整個《朝花夕拾》散文集幾乎都選入了。
  • 《孔雀東南飛》被語文課本移除,原因何在?你看文中說了啥
    我國經典的文學作品不計其數,有很多經典的佳作都曾經入選語文課本,我們至今都記憶猶新。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中的巔峰之作,有後人把《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在我國漫長的文學發展史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為啥《孔雀東南飛》這麼經典文章,要從課本刪除?原因太扎心了
    其中《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同齊名,都是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可是最近的教科書當中,前篇文章卻被直接移了出去。這令很多的人都覺得遺憾,甚至覺得有些不太接受。意境如此之好的作品,為什麼不讓學生去學習呢?原來這與這首敘事實所存在的背景有很大的關係。當時的朝代是漢武帝的時代,漢武帝特別的推崇儒家學派。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語文教材刪除?史學家:你看劉蘭芝都做了啥
    魯迅是時代的締造者,不過近些年來「去魯迅化」正在漸漸興起,魯迅的文章晦澀難懂成了被下架的主要原因,近年來魯迅被選入教科書的作品也是越來越少,其實不僅僅只有魯迅,《孔雀東南飛》也被移出了語文教材。
  • 經典古文《孔雀東南飛》為何從課本中移除?這些理由你接受嗎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中的巔峰之作,有後人把《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在我國的文學發展史上有著不凡的地位。相信很多的朋友,對於這篇名作應該也是不陌生的,因為這篇文章在中學的時候可是語文課本的必學內容,筆者記得當時我們還是要求背誦的。不過隨著國家教育觀念的一些改變,很多的文章開始慢慢的從課本中移除,從前「困擾」我們許久的魯迅先生的文章不就在一篇一篇地移除出課本嘛。而現在這篇《孔雀東南飛》也被移除出中小學課本之中了。
  • 課本已刪除《孔雀東南飛》,那可能會讓女生恐婚的《氓》為何不刪
    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已從高中課本中刪除,對於這件事很多網友都有自己的看法。 不過筆者一直相信,好的作品一定會流傳下來,不管是否出現在課本中。 《孔雀東南飛》被刪除後,引起了不少家長對課本中愛情詩的關注。作為一個一線教師,筆者聽到了他們的不少觀點。有人對小學課本中是否該出現「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樣的詩句有爭議,但畢竟葉紹翁這首《遊園不值》本意是寫景,所以自然是不能刪的。
  • 課本已刪除《孔雀東南飛》,為何《氓》也引發了家長的熱議?
    ——《氓》 古人的才華毋庸置疑,他們結合自己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親身體驗,將這些經歷加以匯總用來啟發後人,一些較為經典的作品則被載入教科書中供學生研讀學習。 繼《孔雀東南飛》被刪,「氓」再次引發爭議,《氓》又怎麼了?
  • 《孔雀東南飛》說課稿
    《孔雀東南飛》說課稿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會涉及到不同類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選取的《孔雀東南飛》這篇課文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歌頌了美好的純真愛情。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你們提供了較為詳細的說課稿以供參考。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出教科書?老教授:你看劉蘭芝都做了什麼
    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阿母大悲摧。 …… 「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 高中課本刪掉魯迅著作、《背影》《孔雀東南飛》惹爭議
    網友熱議高中課本大「變臉」9月6日,編劇劉毅在其微博上發帖稱,「開學了,各地教材大換血」——他列舉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課文,比如《孔雀東南飛》、《藥》、《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壯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朱德的扁擔》等。
  •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會涉及到不同類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選取的《孔雀東南飛》這篇課文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歌頌了美好的純真愛情。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你們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 《孔雀東南飛》詞語微探
    不妨設問,墳墓周圍,為何栽種「松柏」和「梧桐」呢?換做其他樹木,比如石榴、楊柳、翠竹、桃李等等,行不行?為什麼?遇到這樣的細節,教師如果不及時提醒學生注意,學生如果不善於思考,很容易放過去。其實,這是大有深意的兩個細節。關於「青松」,不妨從生活經驗與詩詞積累兩個角度引導學生回憶、思考。從生活層面來思考,你所遊覽的哪些風景名勝栽種松樹、柏樹?為什麼要栽種這些樹木?
  • 這個學校的起床鈴聲很任性 讓學生聽《孔雀東南飛》起床
    今(15)日,記者從重慶雙福育才中學了解到,該校學生明日將伴隨《孔雀東南飛》《阿房宮賦》等古文製作的新版起床鈴聲起床,是不是很任性?!    古詩詞變起床鈴聲 任性行為獲家長學生點讚    近日,重慶雙福育才中學高二年級組長熊慶林的一條狀態在朋友圈火了,他發布的更換起床鈴聲消息得到家長學生的集體點讚。
  • 《孔雀東南飛》為什麼被稱為漢代五言詩的裡程碑
    —阿諾德 《孔雀東南飛》是一曲基於事實而形於吟詠的悲歌,是故事最完整,情節最生動的長篇敘事詩。 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儒家的倫理綱常已經發展到了相當完備的程度,逐漸佔據了統治地位。在婚姻制度方面,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戒律。
  • 孔雀東南飛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孔雀東南飛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