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語文這個學科在教材上的「大動幹戈」有目共睹,也在學界也引起了廣泛熱議,核心爭議點主要集中在老課本中的一些名篇是否該與時俱進,煥然一新。
在中小學課本中,曾經一些耳熟能詳的經典篇目在現在的課本上已經找不到了,諸如《阿Q正傳》、《五人墓碑記》、《項脊軒志》等等。而在眾多被課本剔除的篇目中,我認為《孔雀東南飛》的刪除實在是一大遺憾。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第一首敘事長詩,自古以來有「長詩之聖」的美譽。作為漢樂府民歌的扛鼎之作,《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詩》並稱為「樂府雙璧」。宋朝的郭茂倩將其錄入《樂府詩集》中的《雜曲歌辭》,改題為《焦仲卿妻》。《孔雀東南飛》全詩357句,共1785字,講述了一個悽美浪漫的民間愛情故事。
東漢末年,建安年間,民間有一女子劉蘭芝,才貌雙全,17歲嫁與廬江府官吏焦仲卿為妻。蘭芝出嫁後,晝夜勤作息,與丈夫恩愛有加,卻不為婆婆所容,蘭芝自遣回到娘家。娘家人卻逼迫蘭芝再嫁太守之子,蘭芝不從,投水自盡,焦仲卿聞知妻死,隨即上吊殉情。
這一民間傳說因為這首經典的長詩廣為流傳,而《孔雀東南飛》經歷時代的傳唱,也已經成為一個不竭的藝術創作源泉。自從「五四」以來,《孔雀東南飛》就被改編成京劇、越劇、黃梅戲、電視劇等不同形式,搬上舞臺,作為一大藝術經典。
除此之外,《孔雀東南飛》還曾入選中學語文教材,成為歷代學子研讀的文學典範。然而,時至今日,這個篇目已經被課本所淘汰,但是很多人大概不清楚,淘汰的兩大原因恰恰是曾經成就這一經典的兩大「內核」。
在藝術形式上,《孔雀東南飛》最大的成就就是以對話的形式,塑造了幾個鮮明、飽滿的人物形象,將愛情悲劇推演到極致;在主題思想上,《孔雀東南飛》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將反封建思想與悽美愛情相結合,給人以深刻的情感衝擊。
在長詩中,劉蘭芝是第一主角,她在故事中是一個美麗善良、聰明能幹又知書達理的女子。詩中寫道,蘭芝在出嫁前「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由此可見她的蘭心蕙質,多才多藝。
在劉蘭芝所處的時代,她這樣的女子,無疑算是一個大家閨秀,在家人的安排下,蘭芝後來嫁給了當時在廬江府當小官的丈夫焦仲卿,兩人在婚後也很恩愛。但遺憾的是,婆婆似乎不待見這個兒媳。
嫁到焦家之後,蘭芝的真實生活是「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也就是說,丈夫不在的日子裡,蘭芝日日夜夜都在操持家務。她每天聽到雞叫就開始織布,夜夜沒有休息,可是即便她如此勤勞,三天織布五匹,婆婆還是嫌她慢。而這種嫌棄背後,無疑就是刁難。
焦仲卿的母親在故事中是一個刻薄的寡母形象,但在刻薄的表象下,焦母也有其令人憐憫的一面。丈夫早逝後,她獨自一個人將兒子撫養長大,及至為官,從青蔥到白髮,箇中艱辛,可想而知。如今兒子娶了新婦,二人恩愛有加,不免大大削弱了母親在兒子心目中的重要性,焦母的焦慮和孤獨油然而生,於是她將所有的不滿都歸結到這個新媳婦身上。
可是久而久之,蘭芝實在難以忍受婆婆的百般刁難,她鼓起勇氣對丈夫坦白了:不是我不盡心侍奉,而是你的母親真的太難伺候,不如你代我稟告,將我遣送回家吧。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中,劉蘭芝一反傳統女性的一味隱忍,率先做出了反抗,由此可見她是一個「外柔內剛」,具有獨立思想的女子。
但是反觀蘭芝的丈夫焦仲卿,他疼惜妻子,也深明大義,但是在孝道至上的儒家思想下,他沒有辦法去違抗母親,那句「今若遺此婦,終老不復娶」已經是反抗的極限了。因此,焦仲卿最終對妻子說:「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什麼意思呢?你先回家吧,我也先回單位,一段時間後再接你回來,在這件事情上先委屈你了。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焦仲卿性格軟弱,而劉蘭芝性情剛烈,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推進了二人的命運悲劇。
同時,劉蘭芝的兄長在故事中也是個不可忽視的角色,因為蘭芝被迫改嫁一事皆是哥哥一手操縱。太守派人前來提親時,蘭芝的母親其實是不願意強迫女兒的,但是蘭芝的兄長卻義正言辭地說:「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
大意是說,你原先嫁的只是一個小府吏,如今卻能嫁給太守的貴公子,這命運的好壞就如雲泥之別,改嫁之後你將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其實由蘭芝兄長的這番措辭也可以看出,哪怕蘭芝出身富貴人家,但是身為一名女子,她的命運始終不由自己掌握。兄長表面上是在勸她,事實上卻已經替她做出了決定。
隨著婚期將近,劉蘭芝越發心生絕望,而焦仲卿的祝福則成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對於被迫改嫁一事,劉蘭芝心中有太多的屈辱,太多的委屈想要傾訴,但是她沒想到,當兩人再見時,丈夫會成為又一個刺痛自己的人。焦仲卿對她說:
「祝賀你能夠高升!大石方正又堅厚,可以千年都不變。蒲葦雖然一時堅韌,但只能堅持很短的時間。你將一天比一天生活安逸地位顯貴,只有我獨自一人下到黃泉。」
焦仲卿的這句話徹底傷透了劉蘭芝。他不能理解劉蘭芝作為一個女子的處境,反而有點指責妻子貪慕虛榮,不夠忠貞的意味。但是對於剛烈的劉蘭芝來說,這是何等的屈辱。她曾經因為婆婆的污衊而離家,如今眼見丈夫也要冠以她欲加之罪,她只能以死明志。
但是在故事中,焦仲卿的舉動卻又教人難以苛責。他對妻子的「諷刺」,其實更是內心痛苦到極致的表現,他和妻子曾經舉案齊眉,相約白首偕老,如今這一切全部化作了泡影。因此,焦仲卿在這一別之後,又去拜別了母親,從那時起,他已經動了赴死之心。
因此,當焦仲卿聞之妻子投水自盡之後,他顯然去意已決,最後走向了「自掛東南枝」的歸宿。然而,同樣是殉情,劉蘭芝在後世之人眼中是悲壯的烈女,而焦仲卿則成了「不孝子」。他最初因為不敢違抗母親,一步步將妻子推向絕路,後來卻又因為和妻子殉情,留下了年邁的母親。
從客觀上來說,在妻子生前,焦仲卿沒有盡到丈夫的責任,而在他死後,他也沒有盡到一個兒子的義務,在婚姻和孝道這兩點上,焦仲卿都沒有處理好。
因此,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悽美愛情反而變了味,蒙上了一層為愛魯莽衝動,不顧親情之嫌,某種程度上不符合當下的主流社會價值觀。與此同時,《孔雀東南飛》中原本最為人稱道的反封建意識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顯得過時。基於這兩點,這首經典的長詩最終被移出了教材。
但是在我看來,所謂的價值觀導向,其實都是人為主觀上的理解,單單因為一種現代化的解讀放棄一篇千古名篇,未免可惜。況且,《孔雀東南飛》的魅力遠不止一個主題思想,其語言上的魅力依然力壓當代的很多經典。
古話說:衣服是新的好,朋友是老的親,但是編教材並不是做時裝,換課文也不是換衣裳。
END.
在閱讀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更多名人軼事,文學解讀,歡迎關注我的帳號,記得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