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中的巔峰之作,有後人把《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在我國的文學發展史上有著不凡的地位。
相信很多的朋友,對於這篇名作應該也是不陌生的,因為這篇文章在中學的時候可是語文課本的必學內容,筆者記得當時我們還是要求背誦的。
不過隨著國家教育觀念的一些改變,很多的文章開始慢慢的從課本中移除,從前「困擾」我們許久的魯迅先生的文章不就在一篇一篇地移除出課本嘛。而現在這篇《孔雀東南飛》也被移除出中小學課本之中了。
至於為什麼這篇課文會移除出課本,有這麼一些理由,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是否可以接受。
第一條理由是因為這篇文章的篇幅過長,而且裡面還有較多的生僻字,對於中小學生而言,他們難以理解領會文章的核心思想,這無疑就會加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與壓力。
第二條理由是這篇文章雖然主要思想是在講兩人的悲劇愛情故事,反映的是封建時代對於人們的壓迫。可是其中卻有著子女反抗家長的意思,而且此時的學生又恰好處於青春期與叛逆期,三觀尚未完全形成。學習之後容易誘導學生們早戀,還有加大孩子的叛逆心理,不利於家長的管束。
第三條理由是文章最後的悲慘結局是由於婆媳關係不和造成的,而且其主要責任在婆婆一方。這樣就容易造成學生對於自己家長的不信任,讓他們覺得父母都是文中的婆婆一樣,不通情理,這對於家長的教育也是不利的。
第四條理由是,故事裡的女方焦仲卿,是一個典型的自卑型角色,遇事不會想辦法解決,而是自尋短見,心理上有著極大的缺陷。如果一些心智不成熟的學生,學習後模仿她的這種「不能對抗就去尋短見」的錯誤觀點,這可怎麼辦?
出於種種的顧慮,最終這篇千古的名文就被從課本中拿掉了。大家對於這些理由是如何看待的?你們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