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歲後寶寶仍經常流口水一定要重視,兒科醫生稱:寶寶口水流不停?小心是脾虛
在2歲前的長牙期,寶寶流口水都屬於正常現象。不過,兒科醫生表示,並不是所有寶寶流口水都是因為長牙。有些寶寶過了長牙期還經常流口水,這有可能餵養不當、脾虛所導致,可通過飲食來進行調理。
兩歲後仍經常流口水最好就醫
廣州武警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林震表示,寶寶容易流口水,這是因為嬰兒口腔淺,不會調節口腔內過多的液體,因而發生流口水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齒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嬰幼兒逐漸學會用吞咽來調節過多的液體,這種流口水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保科主治醫生蔣志陽也表示,寶寶流口水屬於階段性現象,有一定的規律性。家長可根據寶寶的年齡來判斷口水流得是否正常,如果超過兩歲還經常流口水,那麼一定要引起重視,最好就醫。
3個月以內:新生嬰兒是不會流口水的,因為唾液腺不發達,分泌的唾液較少。
4至6個月:給寶寶添加米粉等澱粉類食物,會反射性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分泌明顯增多。但寶寶口腔容積相對較小,吞咽調節功能發育還不完善,不能及時吞咽所分泌的唾液,因此會出現口水外流。
7至18個月:這個時期口水流得最頻繁,因為恰好處在寶寶的萌牙期。乳牙萌出時頂出牙齦,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刺激牙齦上的神經,也可激發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2至3歲:寶寶吞咽功能及中樞神經進一步完善,一般就不流口水。
長牙後儘量少給寶寶吃半流食
對於大多數寶寶,這種生理性的流口水可能持續到兩歲前。不過真正嚴重的流口水,只持續一到兩個月。如果寶寶嚴重的流口水持續時間過長,超過兩歲依然口水不斷,則需要考慮是否是其他因素導致的。
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馮卓玲表示,現在有的老人「不捨得」給寶寶添加足夠的輔食,總認為吃母乳或吃奶粉更容易吸收,寶寶吃得也比較輕鬆。但寶寶在吃奶時主要是吸吮動作,舌頭的運動很簡單,遠不及吃輔食時舌頭的活動複雜。輔食添加不及時、不充分,寶寶的舌頭得不到充分的鍛鍊,會影響到其吞咽能力的發展,過了一歲還會像小寶寶一樣流口水,甚至會影響到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對此,林震建議,寶寶長牙後,要儘量少給他們吃半流食,或煮得特別爛的食物,而要選擇稍硬的東西(如雞蛋餅等),來提高咀嚼能力。
過了長牙期
還愛流口水或因脾虛
「一般寶寶在長牙的時候愛流口水,但如果孩子過了長牙期還愛流口水,就要考慮是否脾虛造成的。」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中醫師陳超說。
孩子脾虛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中醫認為,脾虛則運化失常,老流口水便是表現之一。孩子「脾虛」的表現還有面色萎黃無華、體倦乏力、形體偏瘦、厭食、拒食,或稍微多吃一點,大便中即有不消化殘渣,大便多不成形,易出汗,平時易反覆感冒。
脾虛的寶寶應適量多吃一些能補脾益氣、醒脾開胃及消食的食物,如大米、薏米、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豇豆、葡萄、紅棗、胡蘿蔔、馬鈴薯、香菇等。同時,性味寒涼、易傷脾氣的食物要少吃,比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茭白、萵筍、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等。
專家答疑
1.流口水後容易長疹子,怎樣護理?
對於愛流口水的寶寶,林震醫生建議,家長不妨給寶寶用圍嘴,柔軟、略厚、吸水性較強的布料是圍嘴的首選,還要注意經常保持圍嘴的整潔和乾燥。如果寶寶因流口水太多,口周皮膚發紅、起小紅丘疹,這時需塗上一些嬰兒護膚膏。
2.寶寶7個月就開始長牙,可以用什麼方法提高咀嚼能力?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小兒內科主任醫師王玉瑋教授表示,寶寶7至9個月期間,因為長牙可能會覺得不舒服,可以供給一些磨牙餅乾、烤饅頭乾等稍有硬度的輔食,通過咬、啃這些食物刺激牙齦,幫助乳牙萌出,訓練寶寶的口腔咀嚼功能,改善流口水的情況。而輔食的形態一般為半流質或半固體,如菜泥、較粗的果泥、水果條、麵包片、豆腐與稀飯等。
PuractiveBb-12兒童益生菌粉免費體驗
天氣轉涼,正是孩子腹瀉高峰期。服用抗生素引起腹瀉的寶寶,現有機會贏得免費體驗的福利啦!12月20日前,只要將相關病例拍照並上傳到郵箱:1030902526@qq.com,或致電020-84212374報名,即有機會免費獲得兩盒Puractive Bb-12(七克裝)的體驗機會。據了解,PuractiveBb-12兒童益生菌粉是歐洲知名益生菌企業丹麥科漢森出品的產品,添加BB-12食品級益生菌株,100%歐洲原裝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