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半的寶寶牙齒長齊,口水仍流個不停,爸媽要當心了!

2020-12-19 寶寶知道

文|張玲(四川省達州衛生學校副主任醫師

)

面對小寶貝這樣的景象你很可能皺起眉頭:小嘴裡的口水不住地嘀嗒,有時甚至如潺潺泉水不斷湧出,脖子總是溼漬漬的一片……

哎!討厭的口水,有什麼好辦法化解呢?別急,本文將會給你滿意的答案。

口水不是普通水

口水不是普通水,更非可有可無的水,其生理作用大著呢。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條:

發揮潤滑作用,保持口腔的潮溼,避免乾燥,並減輕出牙的阻力,減少牙齒周圍容易發炎的狀況。

口水含有澱粉酶,可幫助澱粉類食物消化。

刺激味蕾發育,提高寶寶食慾,促進吞咽動作的形成。

口水含有溶菌酶與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具有免疫作用,可保護口腔黏膜免遭病菌侵犯。

口水在牙齒上形成一層無細胞成分的薄膜,有助於防範蛀牙的發生。

口水可促進嘴唇和舌頭的運動,對發音、說話等語言功能的發育也有幫助。

追溯口水的源頭

口水來源於口腔裡的唾液腺,又稱唾液。唾液腺包括腮腺、頜下腺及舌下腺等3對大腺體和分布於口腔黏膜的眾多小腺體,各有管道排向口腔。其中,頜下腺堪稱大戶,70%的唾液由其產生,其次是腮腺(約佔25%),再次是舌下腺(產量最少,僅佔5%)。

新生寶寶唾液腺不發達,飲食也限於母乳、配方奶或流質食物,而這些食物對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唾液分泌量較少,所以小嘴裡沒有多少唾液。

4~5個月的寶寶此時寶寶開始添加輔食了,尤其是富含澱粉的輔食,如米、面等,對唾液腺的刺激增強,唾液分泌明顯增加;加上小嘴較小且淺,吞咽反射功能又不健全,不會用吞咽動作來調節口水,一旦口水多了就會流出口外。

另外,一些寶貝喜歡吮吸指頭、橡皮奶嘴等,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流口水的現象變得明顯起來。

長牙期寶寶(一般在生後4~10個月左右冒出第1顆牙) 乳牙頂出牙齦向外生長時,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從而刺激牙齦上的神經,導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流口水的現象更為嚴重。

隨著寶貝的生長發育,部分寶寶在1歲半左右就會停止流口水,大部分在兩歲之前,因肌肉運動功能的成熟,逐漸有效地控制吞咽動作,嘴邊也不再溼嗒嗒了,生理性流口水現象到此謝幕了。

生理性流口水注意護理

口水雖有眾多好處,但經常流出口外也有麻煩。如看上去有些髒,令人生厭;如果流到口外,所含的消化酶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可損傷嘴角、臉龐、脖子甚至是胸部等處的皮膚,引起發紅、出疹,甚至黴菌感染。所以,做好護理工作勢在必行。

1) 隨時擦淨流出來的口水,並用溫水洗淨口水流經處的皮膚,然後塗上油脂(如凡士林),讓寶貝臉部、頸部保持乾爽與清潔。

2) 全棉精紡的淺色小毛巾質地柔軟、吸水性好,宜作為最佳擦拭口水的工具。以紗布為材質的嬰兒專用毛巾、醫用口罩等也是不錯的選擇。忌用含香精的溼紙巾,以免刺激或損傷皮膚。

3) 圍上圍嘴,防止口水弄髒衣服。

4) 大人不要用手捏寶寶的臉蛋,因為小臉的皮膚薄嫩,腮腺發育不完善,揉捏容易導致唾液的分泌量增多,加重流口水。

5) 餵點藥膳。鯉魚赤豆湯(赤豆100g,鮮鯉魚1條,常規打理後煮湯餵服,連服7日)、米仁山楂羹(米仁100g,鮮山楂20g,煎水餵服,連服7日)、慄子茯苓大棗粥(慄子、大棗各10枚,茯苓15g,大米50g。茯苓研細,大棗去核。大米煮沸後下大棗、茯苓、慄子等,煮至粥熟餵食,連食5~7天)等可能有幫助。

6) 口水流得很嚴重或者局部出現疹子或糜爛,要及時去醫院檢查處理,當心病理性口水作祟。

病理性口水尋因治本

如果到了2~3歲牙齒長齊,口水仍流個不停,就要考慮疾病作祟了,此時的流口水往往是某種疾病臨身的信號,屬於病理性流口水。常見以下幾類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扁桃腺炎、咽喉炎等。以感冒為例,患兒鼻塞致呼吸不暢,不得不改用小嘴呼吸,口水就會從口角流出。再說扁桃腺炎、咽喉炎等,可導致咽喉部紅腫不適,引起吞咽困難,致使口水滯留於口中而流出。

口腔炎(如舌炎、牙齦炎、黏膜炎等)與口腔潰瘍,產生疼痛感而引起吞咽不良,出現口水橫溢。

口腔黏膜受損、破潰、發炎或爛牙等病變,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也會流口水。

其他病毒感染,如手口足病、水痘等,引起口腔內及舌旁潰瘍而導致疼痛,患兒不敢吞咽,造成口水增多而泛濫成災。

神經系統疾病:一氧化碳中毒、腦炎、延髓麻痺、腦膜炎後遺症、面神經麻痺等,損害了支配唾液腺分泌、支配吞咽功能的神經或者神經中樞,引起唾液腺分泌失衡而造成口水外流。

先天性疾病:21三體症候群(又稱唐氏症或先天愚型)、腦發育不良、呆小症等。由於腦發育不良,導致口水增多而外流。

對於病理性流口水,找準病因後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是唯一的良策,隨著疾病的痊癒,流口水現象可望減輕或停息。

時尚育兒溫馨提醒:

別把口水疹當溼疹

有些寶貝愛流口水,父母的護理措施未跟上,或方法不得當,致使寶寶得了口水疹。口水疹表現為受損皮膚乾裂、發癢、紅腫,重者糜爛甚至脫皮,並冒出一粒粒小水皰,抓破之後可流出組織液,與溼疹(俗稱奶癬)很相像。

得了口水疹也不要慌,勤用溫水清洗患處,再用紙巾吸乾水分,酌情塗抹抗生素或止癢的藥膏,但用藥一定要接受醫生的指導,最好在寶寶睡覺時擦藥,以免吃入口中影響健康。

「玩口水」背後有黑手

如果你發現新生兒老是用口水吹泡泡,別以為是小寶貝閒著無事玩口水,要看清背後的黑手——吸入性肺炎。要知道新生寶寶是不會流口水的,所流的口水很可能是誤吸的羊水或痰液。胎兒生活在儲滿羊水的子宮裡,因為臍帶繞頸、胎心改變、胎動異常等意外情況導致缺氧發生,呼吸運動提前啟動,將羊水吸入了呼吸道,引起了肺炎。

由於氣管又短又窄,呈漏鬥狀,呼氣時肺內氣體通過狹窄的氣管衝出,將羊水或痰液衝向了口腔,遂致「泡泡」產生。此時,父母要及時帶寶貝趕赴醫院救治,絕對不可延誤,防止窒息等險情發生。

【圖文均來自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三春暉。)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2歲後寶寶仍經常流口水一定要重視,兒科醫生稱:寶寶口水流不停...
    原標題:2歲後寶寶仍經常流口水一定要重視,兒科醫生稱:寶寶口水流不停?小心是脾虛在2歲前的長牙期,寶寶流口水都屬於正常現象。不過,兒科醫生表示,並不是所有寶寶流口水都是因為長牙。有些寶寶過了長牙期還經常流口水,這有可能餵養不當、脾虛所導致,可通過飲食來進行調理。
  • 寶寶口水流不停,這些護理細節要注意
    但是,對寶寶來說,口水不僅不髒,反而好處很多。一 寶寶流口水的好處1.潤滑作用當寶寶剛長牙的時候,牙齦組織難免有腫脹疼痛感,而牙尖又比較嬌嫩。寶寶流出來的口水可以起到潤滑的作用,防止牙齒周圍發炎症狀的出現。
  • 寶寶牙齒長齊是多大?超過這個時間,家長要重視
    寶寶長牙是一件高興的事,但是寶寶的乳牙一般什麼時候會長齊呢?有人說要等到寶寶兩歲,也有人說要一歲半,具體的時候誰也不能確定。那麼寶寶的牙齒生長,究竟需要多久呢?牙齒生長的順序又是怎樣的呢?寶媽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寶寶口水「滴答」、「滴答」
    因新生兒唾液不發達,唾液分泌很少,3—4個月開始唾液分泌增多,6個月以後由於飲食轉變,刺激神經引起唾液分泌增加,才開始發生流口水現象。  嬰兒口腔淺,不會調節口腔內過多的液體,因而就會發生流口水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齒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嬰幼兒逐漸學會用吞咽來調節過多的液體,這種流口水現象逐漸消失。以上流口水現象是正常的。
  • 寶寶口水泛濫?如果你隨便擦擦,那就錯大發了
    寶寶流口水再常見不過了,但有些寶寶仿佛嘴裡有個「水龍頭」,還是水費不要錢的那種,一直流不停,而且長大點似乎也沒有有所好轉。如果你家寶寶是這樣,可不要擦擦就完事了!但這麼大的寶寶口腔細小,吞咽調節功能還不成熟,大量唾液會流出嘴外。到了2歲半左右,寶寶乳牙差不多長齊,流口水情況會慢慢減少。
  • 寶寶口水流得像水龍頭,是疾病的徵兆?醫生:正確辨別症狀很重要
    寶寶為啥總流口水?一般來說,在寶寶4個月之前,爸媽還沒這個煩惱。那會的小傢伙們,唾液腺不發達,唾液酶就沒事可幹,口水也只是若隱若現。4個月以後就不一樣了,滴答滴答很歡快,尤其是乳牙萌出後,牙齦組織會有輕微的腫脹和不舒服,就會去刺激唾液腺分泌,口水就被催出來了。
  • 寶寶口水流不停!長牙?不會吞咽?寶媽的日常護理要到位
    4~6個月以後,因為寶寶開始萌芽、添加輔食等原因,刺激口水的分泌,但這個時候寶寶的嘴巴小,口腔淺、容量小,肌肉發育不完善,沒有辦法及時吞咽口水,就會出現一直流口水的現象。生理性流口水會隨著寶寶口腔發育、牙齒的發育,基本上2歲左右就不會再流口水啦!
  • 沒想到,孩子的口水居然藏著這些秘密...
    很多成長的信號,都會通過口水反應出來。今天優寶就寶寶流口水的種種,都和爸媽說說吧,對照一下,你家寶寶現在是什麼階段、什麼情況。寶寶為啥總流口水?口水學名叫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寶寶3-4個月唾液腺開始發育,分泌旺盛,所以容易流口水。
  • 寶寶出現這3個「怪異」舉動,說明牙齒正在發育,家長要抓住信號
    小慄子媽媽說:「我家寶寶都11個月了還沒有長牙,這麼晚出牙要緊嗎?」小西瓜媽媽說:「我家寶寶10個月了也沒有長牙,別人家的寶寶都開始用第一顆牙咬人了。」寶寶出牙晚要不要緊?根據寶寶出牙順序,最早萌出時間主要是指牙齒突破牙齦的階段。
  • 寶寶出現這3個「怪異」舉動,說明牙齒正在發育,家長要抓住信號
    很多新晉爸媽,面對寶寶的各種第一次都驚喜萬分,如我家寶寶一不留神會拱背而坐了,過一個月能直起腰甚至比大人腰板挺得還直呢?真是「一天一個樣」。可最近很多寶媽困擾的是寶寶何時能長出第一顆牙呢?小慄子媽媽說:「我家寶寶都11個月了還沒有長牙,這麼晚出牙要緊嗎?」
  • 寶寶愛流口水吐泡?有這4種情況,就該擔心了
    作者:寶寶知道成長育兒11歲內寶寶為何愛流口水?■剛出生的寶寶唾液腺發育還未完善,口水分泌量其實很少。■一般到3-5個月,寶寶開始流口水了。寶寶的唾液腺開始慢慢發育成熟,唾液的分泌量開始增加,尤其在寶寶開始添加輔食以後,隨著澱粉類食物的攝入,唾液腺受到刺激,口水分泌量開始增加。
  • BB口水泛濫?如果你隨便擦擦,那就錯大發了
    寶寶流口水再常見不過了,但有些寶寶仿佛嘴裡有個「水龍頭」,還是水費不要錢的那種,一直流不停,而且長大點似乎也沒有有所好轉。如果你家寶寶是這樣,可不要擦擦就完事了!,除了便於吞咽,還能緩解各種牙齒、牙周、口腔的不適,比如寶寶長牙的時候。
  • 寶寶出現這3個異常表現,是在提醒爸媽:我要出牙了!
    寶寶出牙的時間、症狀表現以及緩解方法,一篇講清,爸媽要清楚我家叮咚4個月,表弟表妹有的8個月,有的10個月,時間都不一樣,不過基本上在12個月前都出牙了。其實寶寶出牙時間是因人而異的,平均時間是6個月,但是有的早有的晚,最早一般不早於3個月,最晚一般不晚於12個月。
  • 寶寶天天口水直流,是不是得病了?
    寶寶天天口水直流,是不是得病了? 如果你家寶寶還小,那麼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永遠擦不完的口水,經常抱著沒幾分鐘,他的胸口就溼了一大片。對於這種口水不停的情況,一些媽媽非常擔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這麼流口水會不會缺水啊?
  • 別讓口水中的酵素傷害寶寶皮膚!口涎期愛流口水試試這5個小方法
    媽媽們都知道,3個月前的寶寶基本上不流口水,而寶寶到了4個月以後,吃了米粉等含澱粉的輔食,刺激唾液澱粉酶的分泌,這時就會刺激寶寶唾液腺的分泌,而寶寶的口腔小而淺,吞咽功能又不健全,不會把流出來的口水咽下去,所以口水會很多。
  • 寶寶口水如流水,看似小問題,背後是大問題,影響吃飯和說話
    1歲以前的寶寶都特別愛流口水,尤其是6個月以後的寶寶,口水流個不停,連口水巾都要準備好幾條,胸前永遠是溼噠噠的一片,顯得特別不整潔。如果寶寶2歲以後還流口水,可能有異常在1歲半——2歲左右,寶寶的肌肉協調性逐漸發育成熟
  • 很全很全,從0歲開始的牙齒護理方案
    建議大家再擦拭完寶貝的口腔後,給他們喝一小口水, 去習慣刷完牙後就喝水漱口的感覺。當然寶寶一定是吞下去, 但只是要有刷完牙就喝水漱口的習慣。在寶寶在長出2-3顆牙時,除了媽媽幫他清理,給他一把矽質固齒牙刷也是不錯的選擇。它有便於寶寶小手握持的牙刷柄,而且刷頭彈性良好,軟硬適中,就是為讓寶寶能咬而設計的。
  • 10個寶寶7個齲齒?家長多做一件事就能避免
    當你發現寶寶看見東西就喜歡啃咬哺乳時可能還會咬媽媽的乳頭喜歡吃手,同時口水流個不停平時乖巧聽話的寶寶突然變得脾氣暴躁那麼恭喜你,寶寶進入長牙期了!從寶寶出生開始就可以用紗布蘸上溫開水或淡鹽開水給寶寶輕擦牙齦和口腔,預防齲齒當寶寶長出小乳牙並開始添加輔食用套牙刷、小頭的軟毛牙刷給寶寶刷牙最好是飯後和睡前進行,每日至少2次平均每3個月更換一次牙刷如遇寶寶生病
  • 寶寶口水多怎麼辦
    四個月的寶寶口水整天如潺潺泉水般不斷湧岀,稍稍忘記擦拭,衣服就溼片。父母對寶寶似乎永無休止的口水感到困擾。其實,口水多原本不是大問題,但如果因清潔不當而引發其他疾病,那可就得不償失了。在新生兒期寶寶唾液腺不發達,寶寶口水僅足夠溼潤口腔黏膜,所以口水量並不多。直到寶寶長到3一4個月大時,飲食中逐漸補充了含澱粉等營養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因受到食物的刺激,唾液分泌量增加再加上寶寶的口腔小而淺,吞咽反射還不健全,不會用吞咽動作來調節口水於是形成了「口水流不停」的現象。
  • 寶寶0-6歲可能遇到的牙齒問題,這裡都有了!(黑斑、蛀牙、磨牙...
    01、牙齒萌出過程孩子出生後4~6個月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通常是從下頜的前牙開始對稱性地長出,一直到3歲左右,20顆乳牙就陸陸續續地長齊了。有些小朋友會稍早或稍晚些,爸爸媽媽不用特別在意。到了6歲左右,恆牙開始長出,有些小朋友是先長六齡齒,有些是從下頜的前牙開始替換乳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