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題目的時候,可能你會想:
不就是洗澡嘛,誰不會啊?
沒錯,大家都會洗澡。但作為有追求的我們,自然有更高的期待——洗個健康的澡。那麼,怎樣洗澡才對身體好?想實現這個小目標,很簡單,掌握 4 個技巧。
洗 10~15 分鐘足夠了
總有些人「一入浴室深似海」,好像永遠也不打算出來。且不說在浴室裡待久了會喘不過氣,洗澡時間太長,還會對皮膚表面起保護作用的皮脂膜造成影響,長此以往的話,沒問題的皮膚也可能洗出問題。解決辦法很簡單,洗澡時間不要太長,至少在自己不舒服的時候就該出來了。其實從理論上講,一般淋浴 10~15 分鐘完全足夠了,就算是泡澡,最好也不要超過 20 分鐘。其實時間再長一點的話,恐怕熱水器也不會答應吧?
少搓澡,少搓澡,少搓澡
搓澡,還得搓出泥,是很多人洗澡時必幹的事兒,而且覺得特別爽。可是,你總那麼使勁兒搓,皮膚真的不會變紅、甚至覺得疼嗎?其實,我們的皮膚表面有一層「保護屏障」,可以阻擋灰塵、細菌等進入身體,也可以起到保溼作用。而洗澡時搓下來的泥兒主要是脫落的皮膚碎屑、灰塵及汗等物質,適當搓洗是好的,可如果搓得太過分,比如把皮膚都搓紅了、搓痛了,就有可能破壞皮膚本身的保護屏障,導致皮膚敏感,容易幹癢。所以,洗澡時適度清潔就好,不用使多大勁兒,也不用每次都搓出點兒東西來才甘心。畢竟你也不能指望搓著搓著……就把自己搓瘦吧?
選適合自己膚質的洗護產品沐浴露或香皂都行
很多人覺得天氣熱了老出汗,身上特別髒,一定要用強力去汙的沐浴露或香皂。實際上,除非你每天在泥裡打滾,就沒必要洗得那麼深入。原因嘛,正如前面所說,洗得太狠會破壞「皮膚屏障」,導致乾燥和瘙癢。那麼,清潔產品該怎麼選?皮膚科專家們寫了一本《中國皮膚清潔指南》,咱們照做就錯不了。
好的清潔劑有幾個特點:外觀好,氣味好,用著方便。能軟化皮膚,塗抹起來很均勻,沒有拖滯感。能迅速去除各種汙垢,好衝洗。使用後能保持或接近正常皮膚 pH 值(4.5~6.5,弱酸性),對皮膚屏障損傷少,對局部菌群影響小。使用後皮膚不乾燥,保持光澤潤滑。
記不住?沒關係,我們準備了貼心簡化版,就 3 條:一般人用中性的清潔產品即可。強鹼性、強力去汙的產品,不需要。正規沐浴露或香皂都可以用。至於有沒有其他的特異功能,不重要。如果洗完澡後覺得皮膚幹,記得塗保溼霜或身體乳。
即使是經期,也要洗澡
前面說的都是「不要過度洗澡」,但也有些時候,反倒是洗少了。比如說「大姨媽」造訪的經期,很多女性既不洗頭,也不洗澡。其實,雖然經期女性會比平時脆弱那麼一點點,但洗頭洗澡還是沒問題的,只不過一般不建議盆浴,淋浴就好。至於很多人說,「大姨媽」來了洗澡洗頭會頭痛,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不過這種頭痛大多和身體激素水平的改變有關,你洗或是不洗,頭痛的概率都在那裡,不多不少。如果你還是擔心洗澡對身體有影響,可以用溫水洗,洗完注意保暖。總之,「大姨媽」來了更應該注意衛生清潔,該洗就得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