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最大的毛病不是貧,是胖!

2020-12-20 健康界

很多人覺得,人群裡北京人特別好辨認,因為他們一開口,根本就藏不住——太貧了!大S在節目裡形容老公汪小菲掛電話:啊行行,我知道了,好嘞好嘞好嘞,沒問題沒問題,嗯嗯嗯,掛了掛了掛了……

北京人的特點僅僅是貧嗎?並不是!12月11日,北京市體檢中心發布《2018年度北京市體檢統計報告》(下稱體檢統計報告),這份涵蓋2018年度北京專項體檢57萬人次和健康體檢414萬人次的體檢大數據顯示,北京人胖,且胖出內涵,胖出了新高度。

超三成人血脂異常,四分之一的人是胖子

北京人怎麼了?沒怎麼,就是胖!

分析顯示,體檢檢出率排名靠前的為血脂異常(32.78%)、超重(25.03%)和脂肪肝(20.78%)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相關的危險因素,且多年來居高不下。

從性別來看,60歲以下男性體檢出的危險因素以血脂異常、超重、脂肪肝為主,60歲以上男性以甲狀腺結節、頸動脈斑塊和骨量減少/骨質疏鬆為主;50歲以下女性主要以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和血脂異常為主,50歲以上女性則以甲狀腺結節和骨量減少/骨質疏鬆和頸動脈斑塊為主。

北京市體檢中心主任張靜波認為,這些代謝異常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動脈硬化、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等,是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危險因素,對健康有潛在威脅。此外,骨質疏鬆、甲狀腺結節、空腹血糖升高、血尿酸增高、幽門螺桿菌陽性等,也在嚴重威脅北京常住人口的健康。

成年人胖,孩子也胖

父母胖,孩子大概率也不會是個瘦子。本次《體檢統計報告》亦顯示出兒童健康狀況。2018年高中入學考試體檢中,異常指標檢出率前五位為視力不良、肥胖、超重、色覺異常、身高不足。視力、身高和體重問題一直居陽性體徵高位。

與往年「城區兒童超重情況比郊區縣兒童嚴重」不同,北京中心城區孩子的超重問題已經好於郊區縣兒童。北京市體檢中心副主任錢文紅分析說,這樣的結果源於中心城區兒童家長的健康觀念在提升,並為子女在體重控制上做出努力,而郊區縣中多半為留守兒童,祖輩尚未樹立控制體重的意識。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秘書長陳剛在接受健康界採訪時表示,北京兒童上學路程普遍較長,很多孩子只能車接車送,這是兒童肥胖的原因之一。另外,父母健康素養不高,「胖點兒好」的觀念導致家庭對垃圾食品不夠節制,這也讓很多孩子沒有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陳剛建議,健康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與「科學飲食、加強運動」有關的知識最好能納入中小學課本當中,讓孩子們從小就有健康意識,養成好習慣。

體重管好了 慢性病就被遏制住了

毫無疑問,與肥胖有關的慢性病讓北京背上了沉重的診療負擔。

陳剛表示,體重管理好了,就能遏制很多慢性疾病的發生。目前,北京總共有241家開展健康體檢的醫療機構,平均每10萬名常住人口擁有1.06家。241家體檢醫療機構包括139家醫院、8家婦幼保健院、83家門診部和診所、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其他衛生機構。陳剛希望通過體檢機構中呈現的數據,相關部門能夠找到幹預的目標和對象,並制訂相關政策。

事實上,伴隨人們對健康重視程度的提高,體檢早已成為很多人每年一次的例行任務。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體檢中心主任陳東寧發現,如今不少單位對職工健康越來越關注。從體檢項目看,早期體檢人均只有幾百元,如今每個人動輒就是2000多元。

專家:男性在健康方面是弱勢群體 需要關愛

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男性壽命要低於女性。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胡榮特別提到,社會應該關愛男性,從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看,男性著實是弱勢群體。

「傳統觀念認為,男性要多吃,胖一些屬於正常現象,這導致男性從青少年開始肥胖和超重就非常高發,但男性沒有雌激素保護,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等疾病發病情況相比女性要嚴重。」胡榮說。

不少男性「心太大」,只要沒顯示有腫瘤,體檢報告就會被扔到一邊。胡榮建議,男性不僅自律性要提高,男孩子的家長、男性的妻子也要及時督促家庭成員關注報告中的異常數據。「如果不上心,未來男性健康問題會成為整個家庭的負擔。」

儘管「胖且慢性病纏身」,但北京常住人口的健康水平仍然整體高於我國其他地區。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健康促進處處長湯偉民表示,北京人均期望壽命為82.2歲,僅次於上海;嬰兒死亡率在2.01‰,位列全國前三;孕產婦死亡率是11.7/10萬。這三個指標均接近國際發達國家水平,北京人的疾病發病特點也與發達國家基本一致——慢病防控是重中之重。除了應對慢性疾病外,極端突發傳染性疾病也是醫療健康部門的工作重點。

相關焦點

  • 《亞洲減貧報告2020》: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地區
    12月15日,博鰲亞洲論壇《亞洲減貧報告2020》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報告以「全球化變動與公共危機影響下的亞洲貧困」為主題,梳理了亞洲減貧的最新進展和面臨的挑戰,總結了亞洲減貧的成就和經驗。報告總結稱,亞洲國家主要四種模式減貧,主要為國家主導型減貧模式、全部門益貧增長減貧模式、外部投資帶動減貧模式、福利轉移型減貧模式。報告還指出,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的地區。伴隨著巨大經濟增長,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轉型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經濟和貧困治理的格局。
  • 博鰲論壇亞洲減貧報告2020: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地區
    博鰲亞洲論壇《亞洲減貧報告2020》12月15日在北京發布。報告以「全球化變動與公共危機影響下的亞洲貧困」為主題,梳理了亞洲減貧的最新進展和面臨的挑戰,總結了亞洲減貧的成就和經驗。報告指出,儘管面臨重重挑戰,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的地區。
  • 農村俗話「十個瘦子九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這句俗語就是「十個瘦子九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一起來了解下吧!農村俗話「十個瘦子九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啥意思?「十個瘦子九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這句農村俗話,大意是:十個瘦子裡有九個處於貧窮狀態,還有一個不貧窮的人,看起來很有精神。
  • 南懷瑾 : 人最大的毛病 , 是好為人師
    免費早教輔導:15715002600(微信)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又說,人類有個最大的毛病,喜歡當人家的老師。所謂帝王師,是指導人君的師。搞宗教的人有這種毛病的,比世俗中還多;都是說你拜我為師,我傳給你道,你一定會修成功。看了這個情形,只有感嘆一聲:「人之患,好為人師」。最好一生都站在學人的位上,我說的這個學人,不是指現代的學者或者有學問的人;過去學人是指學習的人,是謙虛之辭,表示自己還在學習之中。
  • 博鰲亞洲論壇發布報告:亞洲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地區
    原標題:博鰲亞洲論壇發布報告:亞洲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地區
  • 沒了南城,北京就不是北京
    北京也分南北,北城奔工作,南城愛吃喝。地理似乎有一種神奇力量,越「南」的人,生活氣越溫熱。▲南城最著名地標天壇,北京二環內最大的綠地,與北城的摩天大樓形成鮮明對比。攝影龍脈航拍北京南城,不光是一個地理概念,更像是一個文化概念。劃分南北的那條界線,看得見的是長安街,看不見的是北京生活氣。
  • 《數據與世界》: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的地區
    儘管面臨重重挑戰,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的地區。伴隨著巨大經濟增長,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轉型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經濟和貧困治理的格局。截至2019年,大部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發生率已經降到了3%以下。報告還指出,在各國均面臨疫情衝擊的背景下,中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減貧成果。
  • 北京最大的火車站,很多人猜測是北京西站,其實不是
    北京作為首都城市,它是一個人口基數特別大的城市,有上千萬人之多,在如此多的人數中,交通就是北京首要的基本條件,相信去過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北京的地鐵線非常多
  • 心理測試:你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本期,我想和你分享的是,一個心理測試,它可以幫助你認識到自己最大的毛病是什麼。這個心理測試及其分析如下,希望對你有啟發。假設你是一艘船的船長,帶著二十來個水手,正在一片一望無際的海域上航行。你們這次航行所要執行的任務是,將船上數以萬計的黃金和絲綢,運往北美的一個國家。在行駛了航程一半的時候,突然狂風大作,海浪像猛獸一樣地翻滾而來。
  • 「職業試藥人」口述,一次8000:最大的危害不是藥物,而是自己的貪婪
    但金錢自帶的流量和影響力,卻加劇著馬太效應(強者更強,弱者更弱),讓富者益富,貧者益貧。而那些夢想能擁有大把快錢的人,即便擁有了也終將走入消費誤區而出現守不住財富的結局。對自己和世界了解越少,越容易相信一夜暴富、一夜暴紅的神話。
  • 沒了南城,北京就不是北京|南城|北京站|老北京|龍潭湖公園
    南城,最是那京華煙火,是又貧又垮塌的北京腔,是胡同館子的芝麻醬+涮羊肉,是前門大柵欄淘貨,天壇陶然亭遛彎兒,是《城南舊事》裡的小英子與冬陽駱駝隊,是大張偉、楊冪、馮唐掛嘴兒的「您別忙活了」……對北京人來說,南城是一個情感深重的稱謂,從口中吐出這個詞兒,會有一種霜晨月夕的滄桑感。——京味作家 肖復興南城,就是北京的底色。
  • 團結合作,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
    新華社發消除貧困一直是千百年來人類的共同理想,同時也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之一。12月14日至15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代表通過視頻參會。習主席向論壇致賀信,強調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中國減貧奇蹟」——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
    (近觀中國)「中國減貧奇蹟」——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中國減貧奇蹟」——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作者 鍾三屏2020年,全球經受著百年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雙重考驗。
  • 綜合消息: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借鑑...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14日在北京開幕,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代表通過視頻參會。海外人士表示,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許多國家學習和借鑑。
  • 和音:中國減貧成就具有世界意義
    中國實踐加快了全球減貧進程,增強了全世界消除絕對貧困、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信心 從全球視野觀察,中國減貧成就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特別是隨著中國技術、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走向世界,中國幫助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人民走上了脫貧之路。
  • 南懷瑾先生:人類最大的毛病——好為人師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說,人類有個最大的毛病,喜歡當人家的老師。所謂「帝王師」,是指導人君的師。古代政治制度有三公,周為太師、太傅、太保,漢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這些職位的任務幾乎是坐而論道,不擔任實際行政職務,而是思想的指導,最高政策的指導。
  • 中國減貧的奧秘是什麼
    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一位國際人士讚嘆:「因為經歷過貧困,我深深感到,貧困不僅會在物質上,也會在精神上削弱人們的能力,讓人失去自我價值認同。正因如此,消除貧困才顯得如此重要,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才如此動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不僅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也為人類社會治理貧困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論語》詳解:給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4——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但並不是說貧窮就是好的,富就是不好的。「貧富」都是「相」,對於行「聖人之道」的君子來說,對於「貧富」只存在一個如何面對的問題,而不存在好和不好的問題。「貧」和「富」,都不影響行「聖人之道」,「聖人之道」是大道,不是某類人的專利,無論窮人還是富人,一律平等,沒有哪類人有優先權。
  • 授人以漁式扶貧 太保創建 「防貧保」
    該負責人表示:「比起扶貧,更重要的是防貧,這是在扶貧和脫貧之後,我們更長遠要做的一件事。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中國太保發揮專業優勢,創建商業防貧保險『防貧保』,有效解決了非貧低收入戶和非高標準脫貧戶『邊脫邊返、邊扶邊增』的扶貧難題。」
  • 貧和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文導寫,ID:gh_b47952ece65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貧和富的名言1.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呂坤)3.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4.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6.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杜甫)7.最大的貧窮是不被需要、沒有愛和不被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