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表現:
門口兩邊牆體表麵粉化蓬鬆、牆面地面潮溼、樓下對應區域滲水潮溼。
原理
1)衛生間地面因低於門口過道區域,牆地面防水施工區域為地面和牆立面,牆體門洞區域是空缺區,若防水工序不細緻,是門口滲水的主因。
2)衛生間供給水管破損漏水、排水管破裂漏水。
3)馬桶或蹲坑潔具安裝不密封。
二、原因辨別
1)供給水管打壓測試法:手工打壓機打壓,水閥關閉狀態恆壓1小時以上,說明供給水管正常。
若是供給水管破裂出水,表現為滲水區域較大,形成大面積潮溼或返鹼現象。
2)斷水測試法:供排給水水閥關閉一周以上,若滲水不明顯最大可能是供排水原因。
明確是供排水原因,可通過獨立測試法判別是供水或是排水原因。
3)馬桶排水問題排除法:若馬桶底座和地面接觸間隙發黴、滲水情況,估計是馬桶排汙口沒平行對接排水管,需拆除重新安裝。
4)蹲坑水件滲水查找法:
(1)查看水箱水管和蹲坑地磚面上水管接口是否有滲水情況,可用乾燥衛生紙測試.
(2)地磚面下水箱水管和坑具安裝密封性測試:此項須拆除水箱水管周邊地磚才能判斷。
5)地磚間隙漏水查找法:
若樓下滲水較少或衛生間門口區域滲水較少,僅表現為門兩面牆面踢腳線位置有潮溼、返鹼、蓬鬆現象,可以用此法測試查找。
(1)乾粉測試法:地面清潔後,在上面均勻布撒水泥或是黃沙、麵粉等乾燥粉狀物,30分鐘後磚縫上面乾粉有潮溼現象。
(2)衛生間門檻石兩端牆體粉灰層拆除,或是門檻石下方沙灰水泥層拆除,出水外溢水較少或潮度較大,可能是磚縫滲水原因。
此項處理方案:
1、清潔磚縫中雜質,用乾燥」水不漏」填充,多次擦抹式填充後清潔地面,1小時後可正常使用,10天有明顯變化。
2、專用透明防水(不拆除磚)表面塗刷,同樣10天後無潮溼表現。
三、預防處理
(1)在門洞區堆砌擋水條,乾燥後再整體防水;門兩側牆體防水返高30釐米。
(2)衛生間門口門檻石安裝,高標號水泥漿錘壓式安裝,切記用粗砂混合水泥安裝。有條件在門檻石安裝後側面做防水處理。
(3)填充式衛生間,填充層用PVC管設置觀察孔,能第一時間判斷滲水原因。
(4)填充衛生間供排水施工時設置二次排水暗地漏,直接排走衛生間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