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小學語文教學論試題
課程代碼:0041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小學語文基本功訓練主要包括觀察、理解、表達和( )
A.記憶
B.注意
C.想像
D.思維
2.小學生階段,兒童的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開始過渡到( )
A.直觀動作思維
B.多元思維
C.抽象邏輯思維
D.抽象複雜思維
3.葉聖陶先生在論述「語文」學科定名時提出「聽說讀寫宜並重」是在( )
A.1964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86年
4.日本語言學家西尾實把語言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三個階段是( )
A.語言交際
B.語言體系
C.語言生活
D.語言文化
5.說話能力構成要素包括表情達意能力、應變能力和( )
A.組織語言能力
B.記憶能力
C.理解能力
D.觀察能力
6.小學語文教學評估的系統過程中最後一個環節是( )
A.教材的選擇
B.活動的實施
C.效果的評估
D.教法的確定
7.看圖說話這種聽說訓練方式主要用於小學的( )
A.低年級
B.高年級
C.中年級
D.中高年級
8.《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時間是( )
A.1985年
B.1986年
C.1978年
D.1996年
9.明確提出文教工作「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養國家建設人才,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主要任務」的綱領是(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B.《中國教育綱領》
C.《學校系統改革綱領》
D.《中華人民共和國綱領》
10.將「國文」改為「國語」的劃時代變化在於實現了( )
A.白話文
B.言文一致
C.言行一致
D.實施了文言文
11.在西方,「課程」一詞來源於拉丁語,其含義是( )
A.學科
B.跑馬道
C.課業
D.課型
12.既是寫好字的基本條件,又是保證學生身體健康發育措施之一的是( )
A.正確的寫字姿勢
B.正確的執筆方法
C.愛惜寫字用具
D.認真的寫字態度
13.決定了語言文字訓練應當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是( )
A.課內外的關係
B.文化與教育的關係
C.文道統一關係
D.工具性和思想性的關係
14.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主要弊端是( )
A.寫真情實感
B.全批全改
C.教師出題學生做、學生作文教師改
D.沒有系統的寫作理論
15.體現圍繞學法設計教法的閱讀教學結構是( )
A.變序閱讀
B.「看圖作文」的教學結構
C.聽—讀—講—練
D.導讀—扶讀—自讀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6.聽說教學與發展思維之間的關係是( )
A.思維是聽話、說話的基礎
B.思維對聽話、說話起組織調控作用
C.聽說訓練能促進思維發展
D.思維與聽說沒有明顯關係
E.聽說訓練不能促進思維發展
17.識字的質量標準是( )
A.會讀
B.會拼寫
C.會講
D.會寫
E.會用
18.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有( )
A.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統一
B.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相統一
C.語文知識教學與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相結合
D.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統一
E.課內外語文教育相結合
19.語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 )
A.語言
B.科研
C.朗讀
D.板書
E.教態
20.常用的收集評估信息的方法有( )
A.觀察法
B.調查法
C.測驗法
D.文獻資料法
E.抽樣法
21.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說的要求包括( )
A..訓練學生說普通話
B.訓練學生用詞恰當
C.訓練學生語句完整通順
D.訓練學生說話沒有語病
E.訓練學生說話音量和語速適中
22.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特點主要有( )
A.延續性
B.連續性
C.針對性
D.多樣性
E.層次性
23.1963年《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的主要特點有( )
A.明確提出「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的基本工具』』
B.強調加強「雙基」教學
C.提出選文要體現文道統一
D.教學要貫徹思想內容和語言文字不可分割的原則
E.第一次將「國文」改為「語文」
24.我國1923年頒布的《小學國語課程綱要》提出的教學目的主要有( )
A.練習運用通常的語言文字
B.啟發想像思考
C.引導讀書興趣
D.建立進修國文的良好基礎
E.養成能達己意的表達能力
25.《急就篇》的主要特點有( )
A.生字的密度小
B.整齊押韻,便於記憶
C.包含比較豐富的知識
D.生字的密度大
E.僅包含姓氏名字
26.1927—1937年間的國語教科書的類型主要有( )
A.國民政府國語課本
B.蘇區政府國語讀本
C.《共產兒童讀本》
D.新文化讀本
E.《國語課本》
27.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教學能力主要有( )
A.分析教材的能力
B.設計教學的能力
C.課堂應變的能力
D.語言表達的能力
E.教學研究的能力
28.命題作文的優點是( )
A.容易審題
B.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作文
C.便於統一指導
D.便於統一講評
E.有利於學生真情實感的表達
29.識字能力的結構包括( )
A.掌握字的形音義
B.理解字的發展
C.學會造字方法
D.使用普通話
E.具有獨立識字能力和習慣
30.優化閱讀結構的要求是
A.教學結構要反映閱讀教學的特點
B.教學目標要明確
C.教學思路要清晰
D.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E.體現老師的主體地位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31.若閱讀程度適合的讀物,小學畢業班中等水平的學生每分鐘大約能讀___________個字。
32.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___________。
33.小學語文學科性質、特點決定其評估應以___________分析為主。
34. ___________是智力的核心,是形成各種語文能力的關鍵。
35.我國宋代學者___________的「寬著期限,緊著課程」中「課程」意為「課業、進程」。
36.我國古代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機構稱為___________。
四、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37.小學語文教學評估
38.師德
39.課程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0.結合閱讀教學進行聽說訓練主要有哪幾種方式?
41.評估一節語文課的標準有哪些?
42.閱讀能力的結構包括哪些內容?
43.如何評估語文教學過程是否體現了正確的教學思想?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4.試述閱讀對作文的影響和促進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45.試論識字教學的幾種主要形式及其特點。
七、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5分)
46.結合葉聖陶先生以下的幾個論述,分析閱讀教學中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
(1)「語文教學之一個目的為使學生練成讀書之本領。課本必須善讀,一也;因善讀課本而自能讀其他書籍報刊,二也;二者皆能做到,乃為達到目的,教學成功。」
(2)「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
(3)「語文教本不是個終點……目的卻在閱讀種種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