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空氣淨化器、智能隱形眼鏡、體檢馬桶,醫健黑科技一覽

2021-01-17 動脈網

美國西海岸時間2021年1月11日,2021年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下文簡稱CES 2021)在線上開幕。早在2020年7月28日,CES的主辦單位消費技術協會(下文簡稱CTA,the 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就宣布因為全球愈發嚴重的疫情取消實體展會,將CES 2021完全遷移到線上舉辦。這也是CES成立以來首次在線上召開。

正因為此,本次CES相比以往也更加關注數位技術對醫療健康的賦能,在CES 2021的幾大主題中單獨劃出了醫療健康(Health&Wellness)板塊。與以往相比,醫療健康領域的參展方案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又有了明顯增加。同時,由於美國較為嚴重的新冠疫情,專門應對新冠疫情的解決方案在CES 2021上獲得認可。幾個獲得CES創新獎的健康方案或多或少都與如何解決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相關。

動脈網對CES 2021上的醫療健康方案進行了整理,並精選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醫療健康方案。

更多穿戴方式獲突破,手機要革可穿戴的命?

作為面向C端的展會,各式各樣的可穿戴設備向來是CES的一大賣點之一。由於可穿戴設備本身具有較為明顯的醫療健康屬性,因此,這也是以往CES與醫療健康結合最為緊密的部分。在CES 2021上,除了傳統的腕戴式設備外,新興的其他佩戴方式的可穿戴設備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與此同時,傳感器的突破使得原本應該取代智慧型手機的可穿戴設備也面臨危機——使用頻率更高的智慧型手機甚至有可能在未來替代可穿戴設備。

先來看一款獲得CES 2021創新獎的可穿戴設備——BioIntelliSense的BioButton。這款硬幣大小的可穿戴設備可以持續監測最多90天的人體體溫、心率和呼吸速率,並通過物聯網傳送結果並實時分析,從而儘早發現健康隱患。這款產品具有不錯的用戶體驗和多參數功能,提升了遠程監控的可擴展性、可靠性和成本效益。

BioIntelliSense的BioButton

(圖片來自BioIntelliSense官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通過了FDA認證,具有醫療級別的精度。基於其特性,BioIntelliSense擴展了產品的應用場景,將其用於新冠肺炎的症狀篩查及後續持續監控。不得不說,相比較社區人員上門定期檢測體溫,以及美國新冠肺炎愈發嚴重的現狀,這個點子的確安全高效,獲得創新大獎也就不難理解了。

華米在CES 2021上展示了Amazfit GTS 2 Mini。這款智能手錶可以實時監測血氧飽和度,並能實現24小時高精度心率監測跟蹤,在需要時發布靜態心率警告。它還可以評估用戶的睡眠質量,並能監測女性周期。利用創新的PAI健康評估系統,Amazfit GTS 2 Mini還為用戶提供了單一的PAI健康得分。

Amazfit GTS 2 Min預設了70多種運動模式,包括跑步、騎自行車、遊泳和其他流行的室內和室外運動。它可以在鍛鍊過程中監測用戶的身體狀況,並在完成鍛鍊後與Zepp聯動生成體育數據報告。

提到Zepp,這家知名的健康設備品牌在CES 2021展示了新的Zepp Z旗艦智能手錶。在此之前,Zepp E和Zepp E系列已經於2020年8月在北美、歐洲、亞洲多地上市。

Zepp於2010年創立於矽谷。當時,它使用獨特的可穿戴傳感器設備監控和分析鍛鍊數據,迅速在北美運動市場掀起波瀾。2020年,Zepp進行了自我轉型,將個性化健康管理作為其使命。它利用物聯網和AI算法系統提供支持,以開發強大的硬體、軟體和數據分析功能,從傳統健康和運動監測逐漸向早期健康狀況警告分析的定位轉換。

Zepp的幾款可穿戴設備提供了睡眠監測功能和血氧測量功能,並利用人工智慧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並為用戶提供相應的改善建議,幫助用戶更有效地監控其身心健康。不過,考慮到可穿戴設備目前的激烈競爭,Zepp所提供的功能很難說有足夠的吸引力。

華米Amazfit PowerBuds(圖片來自華米

除了傳統的智能手錶及手環,華米還發布了Amazfit ZenBuds和Amazfit PowerBuds兩款耳戴式設備。前者是一款智能遮噪耳塞,利用遮噪原理來幫助用戶集中精神或是提高睡眠質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監測用戶睡眠,在入睡後自動停止工作,並能對睡眠質量進行分析。後者則不僅具有音樂播放功能,更可以利用PPG光學傳感技術監控心率,並在運動強度過大時提醒用戶,從而使用戶鍛鍊更加安全有效。

事實上,也有不少耳機品牌推出了具備心率監控功能的耳機。不出意外,這將會成為未來運動耳機的標配。以此為契機,耳戴式設備或許會在未來迎來醫療健康功能上的進一步擴展。

另一款耳戴式醫療健康設備——丹麥唯聽(Widex)的Widex Moment入選了CES 2021創新獎。這款智能助聽器首次採用雙人工智慧引擎改進助聽器的實時性能,Widex Moment內置SoundSense人工智慧,可以兩種方式調整助聽器設置。首先,它通過分析設置並指導用戶進行一系列聲音的A-B比較,從而了解用戶喜歡聽到周圍環境的方式。隨後,它從雲存儲的數百萬個用戶設置中收集相關信息,以幫助改進個性化偵聽體驗。

Widex Moment(圖片來自CES官網)

ZeroDelay技術採用了突破性的並行處理方式,將標準聲音延遲從傳統助聽器的7-10ms大幅縮短到0.5ms,提高了一個數量級,從而為用戶提供了在其他設備中無法實現的更高級別的清晰的自然聲。

在最近火遍全球的遊戲《賽博朋克2077》中,未來的人類都具備義眼功能,可對周遭人或物體進行分析獲取數據,甚至從事黑客破解。在CES 2021上,這種「賽博朋克」科技也實現了突破。美國InWith在CES 2021上發布了智能隱形眼鏡。InWith的工程師們將AR顯示晶片集成到軟性隱形眼鏡中——目前,其他類似應用使用的仍是舒適性相對較差的硬式隱形眼鏡。

InWith智能隱形眼鏡(圖片來自CES官網

InWith將固體組件和電路集成到軟性隱形眼鏡所使用的水凝膠材料中,使其在正常製造過程中提供一定的延展性。這一工程技術的突破不僅可以使隱形眼鏡改善本身在眼科上的應用,如集成AR/XR視覺應用,為近視患者提供更好的視力;也可以為眼戴式可穿戴設備的製備提供極大的想像空間,比如將無創生物傳感器集成到隱形眼鏡中,提供持續的體徵監控功能。

來自中國臺灣省的ITRI則展示了基於可穿戴衣物設計的iSmartweaR。它使用可洗導電織物和非接觸式納秒脈衝近場傳感(NPNS)技術測量心率和呼吸速率等生理狀況。這一技術可以實現20cm範圍內的無接觸體徵信號檢測,擺脫了傳統可穿戴衣物必須與用戶皮膚保持接觸的限制。這一產品已在醫院夜間護理完成了臨床驗證,適合住院病人,尤其老年人的醫療保健及管理。這也將為智能醫療保健市場提供了新的商業機會。

iSmartweaR(圖片來自CES官網)

基於類似無害低功耗雷達傳感技術的iDarlingWeaR則是一項適合嬰兒看護的可穿戴設備。它有助於保護嬰兒免受嬰兒突然死亡綜合症和意外窒息等危險。護理人員和家長只需將設備連接到嬰兒毛毯上,即可對嬰兒進行連續心跳、活動和呼吸監測,並檢測嬰兒是否睡著,如果檢測到異常則發出警報。

與其他嬰兒監測技術不同,iDarlingWeaR並不需要與嬰兒的皮膚直接接觸,無論操作還是攜帶都很方便。根據臨床驗證,其測量的平均心率與傳統醫用設備結果偏差不到5%。除了嬰兒家庭護理外,它還可用於產後和託兒中心,減輕了護理人員的負擔。

與上述可穿戴方案相比,瑞士企業LMD(Leman Micro Devices)展示的V-Sensor傳感器可能更有顛覆性。據稱,這是目前唯一一款可以以醫療精度同時測量包括血壓、血氧、呼吸率、心率和體溫五種體徵,無腕帶設計且完全獨立存在免校準的傳感器。測量結果可以通過與手機聯動,並通過LMD’s e-Checkup應用展示結果。

這個傳感器開發歷時9年。其表面有指尖形狀的凹陷,MEMS壓力傳感器被包含在柔性樹脂中。此外,V-Sensor還包含光學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ASIC專用集成電路,用於體徵信號的數模轉換,以及維持傳感器工作必須的基礎及通信功能。在宣傳視頻中,用戶只需通過手機指紋識別及無接觸測量即可完成所有體徵監測功能,功能十分強大。

LMD V-Sensor(圖片來自LMD官網)

它可以為臨床醫學提供醫用級別的生命體徵結果,且無需校準,使用戶能夠持續輕鬆檢測自己的多項生命體徵,如血壓等。這對高血壓患者而言至關重要,可以加大降低因此誘發的死亡。

這一傳感器的問世意味著用戶甚至僅需手機即可完成精確的多生命體徵檢測,意義十分重大。據LMD介紹,首批集成V-Sensor的智慧型手機將在年內問世。對於智慧型手機廠商來說,這將是其提升產品競爭力的殺手鐧,一旦反響良好有可能會大規模集成。目前,智慧型手機在應用頻率上的確要遠高於可穿戴設備。或許,未來智慧型手機甚至有可能「革可穿戴設備的命」。

與此同時,LMD還與來自國內的兩家物聯網企業旻實智能、物奇科技合作,基於V-Sensor開發微型體徵監測設備。這款大小僅有5cm×2.5cm、造型類似鑰匙扣的設備將V-Sensor集成其中。用戶可以輕鬆地將其連接到鑰匙圈上、利用項鍊戴在脖子上或是直接放在手提包裡。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測量,並通過與手機聯動,獲取測量結果及分析。

數字醫療備受關注,有力應對疫情獲認可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軟體應用作為數字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在全球範圍內達成了共識。基於軟體的數字療法也成為了最近的風口。在以往,數字療法並沒有明確定義。作為數字療法領域最大的行業聯盟,數字療法聯盟在其報告中對數字療法作了明確的定義。數字療法(DTx)是一種基於軟體程序的療法,為患者提供循證治療幹預以預防、管理或治療疾病。

數字療法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與藥物、設備或其他療法配合使用。這類產品結合了設計、臨床驗證、可用性和數據安全領域的最新成果,並由監管機構根據需要進行審查和批准。數字療法需要為患者、醫療服務提供者和支付者提供智能和可訪問的工具,以應對各種情況。

簡單來說,在傳統的體系中,病人根據醫生開具的處方去藥房獲取藥物。數字療法則是將其中的藥物更換為了某款app而已——當然,也可能是軟硬體結合的產品。當然,嚴格來說,數字療法是需要通過臨床驗證,並獲得監管部門審批認可,才能稱之為「療法」。

數字健康包括技術、平臺和系統,這些技術、平臺和系統為消費者提供生活方式、健康和與健康相關的服務;捕獲、存儲或傳輸健康數據;和/或支持生命科學和臨床操作。這些產品通常不需要臨床證據或監管監督。

對於更多的,未通過臨床驗證及監管部門審批的軟體應用,在DTx的定義中被稱為「數字健康」。這些技術、平臺和系統為消費者提供生活方式、健康和與健康相關的服務;獲取、存儲或傳輸健康數據並支持生命科學和臨床操作,通常不需要臨床證據或監管監督。

在CES 2021上展示的大量數字健康產品即屬於這一類別。儘管如此,由於這一領域更新迅速,監管時常落後於現實。一些現有的「數字醫療」通過臨床驗證演變為正式的「數字療法」也並非不可能。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數字健康產品不收地域限制,在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中也展現了明顯的優勢。

EPSY(圖片來自EPSY官網)

EPSY旗下的同名抗癲癇應用獲得了創新獎,可幫助癲癇患者跟蹤和管理癲癇發作的因素,並督促患者按時服藥。EPSY App可以記錄每日藥物和癲癇發作模式的任何變化,並詳細了解癲癇發作的觸發原因,以及個人情緒和其他因素(如飲食和睡眠)如何影響患者狀況。這可以幫助醫生分析患者病情並進行對應的治療。基於新冠疫情的影響,癲癇患者較難實現面對面的就診。通過這一應用,醫生可以實現遠程管理。

Toothpic(圖片來自Toothpic官網)

Toothpic與其合作夥伴飛利浦也共同獲得了創新獎,這款app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拍攝問題區域牙齒的照片,並發送給牙醫。在使用定製的高解析度圖像查看圖片後,牙醫可以在不到24小時直接回復個性化診斷報告以及有關治療方案、費用及相應的保險信息。坦白地說,這一app在創造性上可能略顯不足,但在新冠疫情無法進行面對面口腔檢查的今天,這個點子還是相當及時的。

FallCall Solution發布的Fallcall Detect專利技術結合了智能跌倒檢測和全面的個人緊急響應系統(PERS)。目前,傳統的跌倒檢測精確度還存在不足,經常存在誤報;與此同時,也不是每次跌倒都需要緊急幫助。Fallcall Solution這款與Apple Watch結合的app可以區分不同的跌倒,據此決定不同的處置方案。

Fallcall Detect(圖片來自CES官網)

在檢測到可能導致危險的嚴重跌倒時,系統將自動通知急救服務;如果檢測到不嚴重的跌倒,則只會聯繫用戶預先指定的社區服務。如果考慮到美國較為昂貴的急救服務費用,這一方案的確可以幫助到用戶。與此同時,由於減少了誤報率,老年人也因此減少了由此導致的尷尬,從而更願意使用監測服務。

過去三年,歐姆龍的創新重塑了傳統血壓監測儀的功能,為患者提供了在家全面了解心臟健康所需的工具,包括第一臺可穿戴血壓監測儀HeartGuide、第一臺具有EKG功能的單一血壓監測儀Complete。

在CES2021上,傳統醫療器械巨頭歐姆龍也展示了數字醫療轉換的成果——OMRON Connect 2.0。這一手機應用將實現與歐姆龍旗下血壓監測儀同步。此外,OMRON Connect 2.0還可以作為個人心臟健康助理,提供基於日常活動和生活方式的個性化見解,並通過一些激勵手段來幫助用戶改善心臟健康。

歐姆龍現在所用的HeartAdvisor和OMRON Connect將被整合到新應用中。歐姆龍旗下包括HeartGuide、Complete的聯網血壓監測儀,以及後續的血壓監測儀系列,都將支持 OMRON Connect 2.0。OMRON Connect 2.0支持在Apple Health和Google Fit平臺同步數據,以生成有關心臟健康、鍛鍊水平和睡眠質量的報告。用戶可以選擇安全地存儲個人數據,也可以選擇與醫生共享。

韓國AI集中亮相,進展不容小覷

在CES 2021上,來自韓國的醫療健康企業表現較為突出。尤其在AI應用上,幾家韓國企業展示了旗下的應用方案。從應用的成熟度和創新度來說,頗為可圈可點。

M2S VROR Eye Dr(圖片來自M2S官網)

來自韓國的M2S是一家專注於數碼醫療與健康保健領域內容研發的創新企業,旗下的VROR Eye Dr獲得了CES 2021創新大獎。方案藉助眼球追蹤功能,結合M2S的AI算法可實現眼部狀態測量,並運用測量數據追蹤觀察眼部健康狀況,並可提供10種眼科與護理服務,而用戶則可以通過行動應用程式在手機端以數字報告形式獲取眼科檢查數據。

同樣來自韓國的iMediSync這展示了人工智慧驅動的早期腦部疾病檢測和治療平臺iSyncWave。這款具備腦圖譜功能的設備包含了手機應用、雲平臺、AI驅動的腦圖譜分析平臺、遠程醫療模塊等幾部分,可用於腦部疾病病早篩,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TBI、PTSD、多動症、抑鬱症等患者可以較以往更為方便地在診所和家庭進行治療。它還可以促進早期腦部檢查,以防止退行性神經系統疾病。

iSyncWave(圖片來自CES官網)

與傳統的設備不同,iSyncWave使用特殊的乾式傳感器,不需要像傳統腦電波設備那樣使用凝膠,提高了用戶體驗。它還根據大腦映射結果提供被稱為「光生物調節」(PBM)的個性化LED療法。

腦電波隨著大腦退化而整體減慢。這些臨床前現象很難通過檢查來檢測。但人工智慧(AI)技術可以通過深度學習來做到這一點。目前,使用腦圖譜的AI技術已經可以發現阿爾茨海默氏症的腦電波,從而實現阿爾茨海默症早篩。這家來自韓國的企業已經在多個醫院進行了臨床實驗,準確率達到90%以上,並已通過韓國KFDA認證。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五花八門的家居健康智能設備

從本次CES展示的生活健康產品來看,智能設備在家居健康中有著廣闊的前景。在科技的加持下,從牙刷到鏡子再到枕頭,幾乎每一種我們看來平淡無奇的家居用品都能實現健康用途。幾乎可以用「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來形容。

讓我們先從客廳說起。我國香港地區的Aurabeat展示的新一代採用AG+技術的空氣淨化器。特別的是,這款設備可以對新冠病毒實現過濾淨化,並通過了FDA認證。知名的MRIGlobal利用其專業認證實驗室,使用新冠病毒氣溶膠進行了兩個獨立的實驗室測試。在氣溶膠化測試中,該空氣淨化器運行15分鐘後就可以完全清除新冠病毒。正因為此,這款產品備受關注。

特有的AG+技術提供了三層過濾器:首先是高效抗病毒H12 HEPA級過濾器,採用正在申請專利的抗病毒配方,臨床驗證可消除≥99.9%的新冠病毒、一般病毒、細菌和黴菌,無需消毒劑即可成功消毒。第二層過濾器則可以捕獲頭髮、纖維和灰塵顆粒。接下來的納米晶體過濾器則可去除有害氣體、甲醛、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200多樣)和異味。

Aurabeat空氣淨化器(圖片來自CES官網

除此以外,它還提供紫外線消毒和等離子體消毒。紫外線消毒燈有助於消毒空氣、過濾器表面和裝置內部,以防止在行動裝置或更換過濾器時發生繼發感染。等離子體發生器則可以產生負離子以消除微生物。

接下來,我們再進入洗手間。

由於嚴重的新冠疫情,牙醫診所不得不長期關閉,常規的面對面牙科檢查因此陷入停頓。口腔健康更加依賴於在家中的自我護理。該領域的領導者飛利浦發布了新一代的Sonicare 9900 Prestige,可以利用AI監測口腔健康和刷牙習慣,並根據刷牙時的按壓力度動態調節牙刷振動強度,從而減少經常發生的使用按壓力度過大對牙齦的傷害。

這款智能牙刷可以結合app使用,可以為用戶提供每周、每月乃至每年的牙齒情況報告,並提供針對性的刷牙建議。當然,它並沒有本末倒置,通過對刷毛角度進行優化,它號稱對牙菌斑的清除能力是現有型號的20倍。

CareOS Themis互聯個人智能鏡子

Baracoda的CareOS Themis互聯個人智能鏡子則是該公司連續第6年獲得創新獎的產品。這面10英寸智能鏡支持全方位的家庭健康和健康,包括心理健康、衛生和預防性醫療保健。能夠提供從皮膚分析到每日溫度檢查、智能警報等所有內容。

雖然有些尷尬,但通常來說洗手間既是刷牙的地方,也是我們「減輕身體負擔」的場所。知名衛浴品牌TOTO提出了健康馬桶概念。健康馬桶使用多種傳感技術,當用戶坐在馬桶上時可藉助皮膚的接觸對身體狀況進行檢測;此外,健康馬桶也可以同時對用戶的大便採樣進行分析。事實上,糞便檢測可以提供豐富的健康數據,並能對部分癌症實現早篩。

TOTO健康馬桶概念(圖片來自CES官網)

不管是真正的身體反應還是其他原因,我們幾乎每天都需要在馬桶上度過一段時間,因此,這種方式可以持續實現健康檢測。檢測也不會困擾到用戶,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地檢查其日常健康,並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應用中查看其當前健康狀態。

不過,這一概念尚需時日才能演變為現實。與此同時,相應的隱私法案也需要跟進。畢竟,這一技術也可能被不良老闆或是保險公司用於採集個人健康狀況從而做出一些不合適的行為。

最後,我們再進入臥室。ICON.AI帶來一款內置谷歌Alexa語音助理功能的智能音箱。這款產品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帶有液晶觸控螢幕的5W揚聲器。藉助Alexa,這款智能音箱可以實現智能聲音控制,包括播報天氣、搜索YouTube及閱讀Kindle電子書等。當然,也可以按你的要求在睡前來一段催眠曲。

ICON.AI智能音箱(圖片來自CES官網)

音箱頂部設計了輕便的可拆卸指貼,可以輕鬆放入口袋。這一指貼只需60秒即可完成心率、血壓、血氧功能、心電圖等六項指標檢測,一旦識別到生理異常或醫療緊急情況,它可立即提醒醫院和家庭成員。其中的關鍵數據完全保存在設備本體存儲,避免了數據隱私問題。當然,如果願意,也可以將相關信息發送到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按照每日、每周或每月的頻率與家人和醫生共享,以便進行早期診斷。

DozzyCozy的AirCozy是一款有意思的互動智能枕頭,它可以自動調整枕頭高度以適應睡眠位置,比如側睡和後臥。對於某些只能側睡(出現肩部、手臂和頸部疼痛及麻木症狀)、後臥或是側臥的用戶,如頸椎手術後患者、專業運動員和重視健康睡眠的人,這款自動調節的智能枕頭無疑是個福音。

DozzyCozy的AirCozy(圖片來自CES官網)

雖然市場上有很多枕頭可以調節高度,但都採用手動調整。用戶在睡著顯然也無法手動調整枕頭的高度以適應他們的睡眠位置——對於睡眠喜歡翻身的人來說尤為如此。AirCozy互動智能枕頭通過自動調節解決了這個問題,以適應睡眠期間不同的睡眠位置,從而改善用戶的深度睡眠時間。

WiFi可以做雷達,5G+LTE-M+NB-IoT全面推進,醫療健康物聯網大躍進

Origin Wireless的Origin RPM獲得了創新大獎。這是一款功能強大的Wi-Fi傳感解決方案,旨在為護理人員提供有關患者或居民的可靠且有用的實時數據。這款創新解決方案在標準Wi-Fi協議上加入AI算法,通過Wi-Fi信號傳感軟體分析室內Wi-Fi信號的微小波動,從而推導出室內人或物的運動狀況。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將它類比為一套室內雷達系統。不過,其所採用的反射信號是常見的WiFi信號。作為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無線AI算法的傳感解決方案,護理人員現在可以無需使用可穿戴設備,或是安裝額外的運動傳感器和攝像頭就可以監控患者的運動、活動、呼吸甚至睡眠。

Origin Wireless的Origin RPM

(圖片來自Origin Wireless官網)

一旦發現患者發生異常的行動,如跌倒,或是脫離病床,方案就會給出警示。護理人員可以及時趕到現場。與此同時,該方案結合醫療健康物聯網也可對醫院室內設備,如物流機器人等的運行狀況進行跟蹤分析及提示。

或許你會詢問,這種解決方案真的有攝像頭+人臉識別來得直接嗎?不過,如果考慮到國外對於隱私的看重,甚至難以接受公共地區的監控攝像頭和人臉識別,就可以理解該方案的優勢所在——相比之下,該方案的私密性更好,防止了攝像頭出現的隱私問題;相比可穿戴設備,它又可以讓患者幾乎無法感知設備存在。正因此,這一解決方案被認為是創新突破。

在2020年,我國物聯網標準的制定獲得了較大的突破,制定了高速5G、中速LTE-M及低速NB-IoT的全標準覆蓋。無獨有偶,在CES 2021上,不少品牌也發布了基於這些新標準的醫療健康物聯網解決方案。

Essence在CES 2021上發布了革命性的PERS 5G系統,這是第一個基於5G的個人應急響應系統,已經獲得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業認證。它可在家庭的任何房間實現實時無延時的活動監控、跌倒監測和語音功能。由於採用了5G CAT-M網絡,它可確保最高級別的可靠性和準確性,讓老年人及其家人完全安心。

Sequans則發布了新一代基於LTE-M和NB-IoT網絡的通訊模組,將作為下一代醫療健康物聯網設備的基礎,比如,可穿戴的運動跟蹤設備,到心肺監護儀、血壓監測儀,再到睡眠分析設備等。

目前,在部分醫用健康物聯網場景,比如遠程監控中,往往需要將傳感器或整個監控設備通過藍牙與手機相連,或是連接到家用WiFi中才能連入網絡。這存在四個痛點:首先,設備不能獨立工作,嚴重依賴智慧型手機或WiFi等區域網路;其次,這種方式網絡配置複雜,每次更換網絡需重新配置;再次,WiFi相對耗電很多,不利於物聯網場景;最後,該方式未能實現物聯網專網,存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的隱患。

通過在醫用健康物聯網設備上加裝eSIM及NB-IoT模組後,這些設備便可以直接連入NB-IoT網絡。相比之前通過藍牙與手機相連或是連接WiFi的方式,NB-IoT網絡可以帶來幾個優勢:第一,使用方便,智能醫療健康設備可獨立使用;第二,專門為低功耗優化的NB-IoT通信模塊功耗更低,續航時間更長;第三,電源及通信模塊更小,可以有效降低設備尺寸和重量,應用於更新的場景;第四,作為物聯網專網,NB-IoT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寫在最後

在去年的CES報導中,我們就曾經指出,CES上參展的健康企業和解決方案正在迅速擴張,並預測CES 2021或許會更進一步迎合健康這一趨勢。事實的確如此——當然,美國嚴重的新冠疫情在其中也起到了助力作用,使得公眾更為關注健康產品。尤其是今年健康類的創新產品,多與應對新冠疫情有關。

總體而言,CES 2021上湧現出的大量健康產品在深度和廣度上相比以往又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令人驚喜。尤其物聯網及傳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得更多融合各種優勢的智能產品開始出現並進化。與此同時,以軟體為代表的數字醫療也在進一步吸引公眾關注。未來,動脈網也將持續關注智能健康設備的發展,並為大家帶來最新的報導和見解。

相關焦點

  • 這臺空氣淨化器可以殺新冠病毒?
    再者,國家層面對新房的環保標準正在不斷收緊,除甲醛的手段也在不斷增多,市面上很可能會出現成本更低的除甲醛手段以替代空氣淨化器,單純的押注除甲醛功能不是長遠之計。就在行業發展停滯、企業吃力轉型的時候,新冠疫情的襲來雖有不幸,但也暗藏商機。3月中旬,格力發布了一款宣稱「可除新冠病毒」的空氣淨化器產品,給行業帶來了全新的思路。
  • 格力首批新冠病毒空氣淨化器下線 已捐贈武漢
    中關村在線消息:上周,格力正式發布了一款可殺滅新冠病毒空氣淨化器,據稱對新冠病毒殺滅率高達99%。日前,首批60臺空氣淨化器已正式從工廠下線,格力電器第一時間將其捐贈給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和泰康同濟(武漢)醫院。
  • 抗擊新冠肺炎 麗福健向許昌市中心醫院捐贈空氣淨化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共抗疫情,使疫情形勢得到明顯好轉。與此同時,全國各地愛心企業和人士捐款捐物支援疫情防控一線的感人事跡不斷,展現出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團結一心、樂於奉獻的強大凝聚力。鄭州麗之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愛心企業的典型代表。
  • 格力殺新冠病毒空氣淨化器誕生記:55天把「防護盾牌」送到武漢
    ——董明珠從大年初二開始,格力電器科技大樓二樓的燈一直沒有滅過。這裡的實驗室裡研發出來了行業首款被檢測能殺滅新冠病毒的空氣淨化器。就在今天,這款名為格力殺病毒空氣淨化器KXJFA300-A01的設備已經送到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和泰康同濟醫院,為一線抗疫送去堅硬的科技「防護盾牌」。
  • 新冠病毒在家能自測?空氣淨化器能消滅病毒?都是謠言!
    放鞭炮能夠消除病毒?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不時會出現各種關於新冠肺炎的傳言,這些傳言打著「科學論證」的標籤,看上去還真像那麼回事,但事實是這樣嗎?1、新型冠狀病毒在家也能自測?真相: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沒有家用版自從疫情暴發後,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開始疑神疑鬼,總擔心自己被病毒感染。前不久,一款號稱在家就可以自測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檢驗試劑盒悄悄在微信朋友圈中露面。
  • 「新冠病毒獵手」的技術解答來了!1小時殺滅空氣中99%新冠病毒
    同時,也有好奇寶寶們對咱們空氣淨化器過濾病毒的效果提出了疑問: 它為什麼能殺滅新冠病毒?原理是什麼呢?適合用在哪些地方呢?能否生動地為我們講一講? OK! 有我們專業的格力技術員 馬上為大家講解疑惑!
  • 董明珠稱格力自研可殺死新冠病毒的空氣淨化器,真的靠譜嗎?
    近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頻繁登上熱搜,首先是格力開始生產口罩、在「董明珠的店」銷售,日供量將達16萬個;其次董明珠宣稱格力研發出「能消滅新冠病毒的淨化器」,再次引起網友熱議。其實,「殺菌空淨」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市場中已經有很多主打類似概念的產品,但宣稱能殺死新冠肺炎的產品尚不多見。那麼,董明珠口中的「新冠空淨」,工作原理是什麼,又是否靠譜呢?
  • 當隱形眼鏡遇上新冠病毒 怎樣戴才是正確操作?
    而隱形眼鏡由於佩戴方便、不影響美觀,尤為青年人推崇。  雖然尚無證據表明隱形眼鏡會增大新冠病毒感染風險,但美國眼科學會建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近視的人應「放棄」隱形眼鏡,多戴框架眼鏡,以減少觸摸眼睛的衝動及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有專家建議,如果需要佩戴隱形眼鏡,使用過程中,要保持清潔,用消毒液摩擦和清洗隱形眼鏡。
  • 中科新冠智能消毒機全場景生態級空氣淨化機
    新冠智能消毒機CIO2 - 消毒滅菌技術  中科 · 新冠智能消毒機研究所在2020年全新推出適用於全民健康的明星爆品——新冠智能消毒機,這是中科區塊鏈在以負氧離子為核心技術優勢的家庭健康全場景生態鏈平臺戰略布局的小小開端。
  • 科普:空氣淨化器能否過濾空氣中飛沫、帶有病毒的氣溶膠?
    【dogkeji-科技犬】空氣淨化器真的有用嗎?在目前抗擊疫情的關鍵階段,很多網友私信科技犬詢問空氣淨化器能否過濾空氣的飛沫、帶有病毒的氣溶膠,真正做到淨化空氣的效果。空氣淨化器配備MERV16或H12及以上級別且擁有抗菌塗層的高效HEPA濾芯,可在密閉空間中通過循環淨化有效濾除H1N1病毒達99.99%,與H1N1近似尺寸的病毒,及搭載在氣溶膠上的病毒可有效過濾。
  • 馬桶你們都去日本搶了,那空氣淨化器呢?
    馬桶你們都去日本搶了,那空氣淨化器呢?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we all people could breathe the fresh air and drink the clean water freely without any worries.
  • 空氣淨化器上的HEPA濾網,航空公司也在用,攔截新冠病毒
    日前,美國的四大航空公司向乘客發送電子郵件,在郵件中不約而同的指出,除了常規的消毒流程之外,目前所有的客機中都已經配備了高效微粒空氣(HEPA)過濾器。購買過空氣淨化器的朋友相信對HEPA比較熟悉,不過這種過濾器在飛機上有什麼作用呢?
  • 歐井智能除溼機「納米水離子」黑科技開啟智享生活「新淨界」
    除溼機已經成為家用電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智能家居概念的不斷普及,智能除溼機逐漸成為行業主流。歐井作為國內專業除溼機品牌的領頭羊,早已布局智能家居市場,憑藉其產品的創新性和卓越品質,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追捧。下面小編帶領大家,一同探究歐井OJ-223E除溼機中所隱藏的「黑科技」。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的重大弱點竟然是TA|俄羅斯|新冠病毒|...
    今天是2020年8月12日,星期三,歡迎來到健康界早報時間,一汽-大眾奧迪邀您共同關注全球醫健新鮮資訊!【武漢病毒所所長駁新冠起源陰謀論:我們被當作替罪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0日報導,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表示,她和其他工作人員感到被不公正地針對了,她敦促政界不要影響對於新冠病毒如何傳播給人類的溯源調查
  • 去工博會看「黑科技」:有一款可快速檢測空氣中的新冠病毒
    澎湃新聞記者 張慧可重複使用的防護服、僅需約20秒就可診斷數據的CT影像篩查系統、免核酸提取的試劑盒,這些來自高校的防疫黑科技,將在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展出。本屆工博會於9月15日至19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舉辦的首個國家級工業展會。
  • 用數據說真話:空氣淨化器能否過濾新冠病毒?
    數據顯示,口罩可以保護你免受冠狀病毒的感染,但是有沒有其它方法——空氣淨化器可以捕捉冠狀病毒顆粒嗎???幸運的是,科學家已經積累了大量可靠數據回答這個問題。空氣淨化器裡有什麼?大多數空氣淨化器由兩個部件組成:風扇和濾網。就是這麼簡單。我們應該都知道風扇是怎麼工作的,但是濾網呢?濾網——通常是HEPA濾網——是所有空氣淨化器的主力。
  • 智能隨身空氣淨化器,設計小巧方便攜帶,讓生活更舒適
    智能的隨身空氣淨化器,這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黑科技,我們都知道,現在呢,這個空氣汙染越來越嚴重,我們生活當中了,這個PM2.5的這個指數也越來越高,這樣是非常有害我們健康的,並且呢,空氣當中除了這些霧霾灰塵之外呢,還有非常多的這種黴菌細菌存在,那麼對於有些這種呼吸道敏感的人來說呢,可以說
  • 空氣淨化器排名,世界一流空氣淨化器品牌介紹
    對此,專家推薦大家使用空氣淨化器來進行甲醛治理,但是空氣淨化器品牌千千萬,我們該如何選擇呢?下面就來看一下世界空氣淨化器排名。空氣淨化器排名:冰尊(BENSHION)空氣淨化器據統計,冰尊空氣淨化器連續10年位居行業榜首,一直是行業的標杆!冰尊空氣淨化器使用五重淨化:1、負離子。高壓電擊產生氨負離子,將空氣中游離帶正電荷的灰塵、細菌、病毒中和消滅。2、燒結活性炭。
  • 這幾種空氣淨化器可以幫忙
    HEPA濾網可以有效過濾空氣中0.3微米的顆粒物,過濾效率為 99.97% 。說到這可能會有人有疑問了,「新冠病毒」不是0.11微米嗎,HEPA對0.3微米顆粒物淨化效率能達到99.97%以上,那對0.11微米的病毒有作用嗎?
  • 黑科技?科學家研發空氣過濾器,幾乎能完全殺死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6個月,全球迄今累計超過12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據海外網援引加拿大《多倫多太陽報》報導,當地時間7日,世界衛生組織承認新冠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的「證據正在出現」。此前,一群科學家曾敦促該機構更新其介紹呼吸道疾病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