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女兒醒來有點咳嗽,聽起來喉嚨裡有痰。我想起,大概是因為昨天是周末,出去玩,多吃了一些糖和餅乾,就讓身體不舒服了。我就開始思索,如何給孩子上一堂愛護身體的教育課。
上學路上,我靈機一動,給女兒講了一個《滅火隊員和安全衛士》的故事,女兒開心極了!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都住著一些滅火隊員和安全衛士。他們是我們身體最忠誠的夥伴。他們的工作是什麼呢?
我們每天都要吃東西對嗎?難免會吃一些上火的食物,比如寶寶你愛吃的餅乾,薯條,炸雞,漢堡。
這些食物吃進我們的體內之後,需要消耗身體裡大量的水分,因為它們太幹了。
如果沒有水,就沒有辦法軟化和消化它們,它們就會變成我們身體的垃圾。
而我們身體裡的滅火隊員呢,就是整天拿著大水管子,看看我們體內哪裡上火了,就趕緊跑過去滅火。
而安全衛士呢,則會把已經產生的垃圾,運送到小屁屁那裡,等待你去洗手間把他們排進小馬桶裡。
寶寶,要知道我們人吃五穀雜糧,會上火是非常正常的。這也是我們人體內安全衛士和滅火隊員存在的意義。
但是呢,我們的滅火隊員和安全衛士,並不是永遠都能充滿動力的,對不對?我們需要呵護他們,是不是?
他們在我們的身體裡,就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和夥伴,我們需要保護好他們。
所以,媽媽經常讓你多喝水,就是給滅火隊員進行滅火工作,提供充足的水分,是不是?
那滅火隊員和安全衛士最怕什麼,你知道嗎?寶寶。
他們啊,最怕我們吃非常冰涼,或者黏黏的食物。比如說冰淇淋,冰涼的西瓜或者很甜的糖。
因為呀,太涼或太黏的食物,會把滅火隊員和安全衛士給凍住、黏住。你想像一下,當特別涼的冰激凌吃下去後,滅火隊員和安全衛士,突然間就像冰塊一樣被凍住了。
被凍住之後,他們是不是就沒辦法工作了?那,當我們繼續吃各種食物,有上火的食物吃進來的時候,就沒有人為我們的身體滅火和清理垃圾了,對不對?
因為你把滅火隊員和安全衛士凍住了呀,是不是?那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的身體裡,是不是就成了堆積垃圾的地方呀?那是不是過不了多久,人就會生病了?
我們就可能會嗓子疼,喉嚨紅腫,眼睛裡有好多分泌物,小肚子脹,小屁屁疼,等等,而這些是不是都特別難受啊!
女兒說:「哎呀,我不要生病!那該怎麼辦呢?要趕緊救救滅火隊員和安全衛士呀!」
那麼,要怎麼救滅火隊員和安全衛士呢?我們不能,總是到他們已經生病了,才去救他們,對不對?我們要在平時就保護好他們,愛護他們,對嗎?
女兒問:「那要怎麼保護他們呢?」
老母親竊喜,我的目標終於到了和盤託出的時候,「所以我們平時,就要少吃一些冰涼的西瓜,或者冰激凌,不吃或者少吃一些太幹的食物!多喝白開水!這樣滅火隊員和安全衛士就會喝飽了水,他們會一直很有能量,守護我們的身體健康!對嗎?」
女兒連連說:「對對,我要好好保護我的滅火隊員!媽媽再講一遍,再講一遍……」
一路上,女兒歡呼雀躍,不厭其煩地讓我講了一遍又一遍。就這樣,女兒一路欣賞著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小草、清風,聽著故事,帶著無盡的喜悅走進了學校。
這個故事源於對女兒健康的時刻關愛。
小孩子多半都愛吃零食,脆脆的餅乾,涼涼的西瓜,甜蜜的糖,冰冷甜香的冰激淋。
大街小巷、花紅柳綠的美味食物,成年人尚且無法拒絕誘惑,何況還不諳世事的孩子。
但美食的背後,是過了嘴癮,可能過不了身體的病癮。不衛生,不健康的食物,身體消化不了,就容易產生瘀堵。
現在的孩子生病,最常見的就是上火,發炎,發燒…
不斷聽一些成年人或者小孩子說,冰冰涼涼的冰激凌,冰鎮的西瓜,冰鎮的汽水啤酒,吃喝起來多美,太爽了啊!
作為已經人到中年的老母親,我深刻地知道我們的身心,是一個非常複雜、精密的有機整體,絕不是單一因素的構成體。
夏天,外界溫度非常高。我們智能的身體就會通過外部皮膚接觸到的空氣熱度,用煩躁的情緒提醒我們,我們需要保養身體,需要給身體降溫,需要給它補充水分。
單單給自己的身體補充水分,這麼小的一件事都是有學問的,不是感到熱,直接加冰塊降溫這麼簡單粗暴的道理。
要講究度,不然你可能就只是爽了一下,沒多久,身體吃不消了…
生活中,女兒看到別的小朋友吃各種零食,眼巴巴問我:媽媽,我也可以吃嗎?
每當此時,我都要發揮老母親的特長,給女兒做各種心理按摩。大原則是——乾淨衛生的食物,可以吃,但適可而止。
每次當我說,我們最好不吃或者少吃時,女兒都會問,為什麼?
女兒才4歲半,她當然還聽不懂過於複雜的解釋。
但是為了能讓女兒養成愛惜自己身體的習慣,我還是每天孜孜不倦的研究,如何傳遞給孩子,正確愛惜身體的方式。
女兒一向乖巧懂事,雖然她聽不太懂大段的道理,但當她看到,我每次都非常認真,平等,專注地給她解答疑惑時,她多半會聽從我的要求,不吃或少吃垃圾食物。
經過不斷學習實踐,我深深感到,每次跟女兒講這道理時,我的態度,我的姿勢,我的語音語調,我的愛和尊重本身就是最好的安慰劑。
我會認真地蹲下身,和她視線一樣高,或者抱她在我懷裡,認真看著她跟她講話。
孩子雖然小,但她在此時感受到了被尊重,感受到了自己的疑惑和問題被看見的感覺。有些時候孩子不一定非要一個明確的答案,不過是他們一瞬間的感受需要被看見。
所以我家女兒,從未出現過,撒潑打滾非要什麼東西的情況。
去商場,她也只是饒有興趣地一個個玩具看過去,但絕不會抱著一個不放,威脅大人一定要買。
遇上真的喜歡的,她會認真地問我:媽媽,我可不可以要這個?得到我的許可後,她才會去拿。如果我告訴她,還有更多其他選擇或者更便宜的地方。她就會說,那好吧!毫無遺憾的就轉身離開。
在育兒的過程中,其實不只是收穫了女兒的成長。我更感到了自我的提升和成熟。
給予孩子足夠的重視和關愛,看得見她內在的需求和感受,是贏得孩子的愛和尊重的最好方式。
記得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過,你是想要「贏了」孩子,還是「贏得」孩子?
「贏了孩子」就是你贏了,孩子輸了,孩子是表面上聽你的了,但他的內心是有委屈或反抗情緒的,是你單方面的贏。
而「贏得孩子」是讓孩子的內心得到成長和喜悅,是以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為前提的,是雙贏。
至於如何給孩子講道理,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總結成一句話——尊重孩子,平等對話,寓教於樂,及時反饋。
講道理的前提必須是尊重孩子!平等對話。
在人多或者有很多人在場、環境吵雜時,不講道理,只說結論。
講道理的環境,必須是安靜,美好,輕鬆的氛圍,這點很重要。因為一切要以帶給孩子美好的感受為前提!
回家,或者在安靜美好的環境裡,和孩子單獨相處。
如果外人在場,避免講道理。因為孩子是有自尊的,在外人面前指責孩子,是降低孩子自尊,不尊重孩子,讓孩子遠離你的最有效方式!
講道理是一種說教,你的姿態,眼神,語音語調都是傳達愛的途徑。不可忽視!
即使是,只有我和女兒在家,我也會認真地蹲下身,和她視線一樣高,或者抱她在我懷裡,認真看著她,傾聽她說話,讓她說完,我再講話。
不然,你用心出發點都是好的,是愛孩子的,卻選擇在錯誤的時刻,錯誤的場合(外人面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只會收到不舒服不美好的感受,絕對收不到你的愛。
我們大人往往是忙碌而麻木的,大多感受不到孩子的底層需要,而糾纏於問題表面,單純只是限制或者禁止孩子做某個具體行為,以至和孩子產生矛盾,讓孩子感受不到你的愛,只感覺到你不理解他,從而影響了親子關係。
所以及時反饋就顯得尤為重要。你要從孩子的語言、表情、動作中,及時察覺到孩子的情緒,收到反饋,及時反思和覺察自己,思考哪些是自己能做的,哪些是需要時間沉澱的,就交給時間。
最值得一提,效果最好的「講道理」方式是——寓教於樂。
就像我在上學路上給孩子講《滅火隊員和安全衛士的故事》,用講故事的方式把道理傳遞給孩子,潛移默化,化有形於無形之中。
寶爸寶媽們,快快來實踐一下吧!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