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花甲老人,下到中小學生,在我們身邊會用支付寶、微信支付並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和刷卡、現金支付沒有太大區別。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國內行動支付快速發展的前提下…
現在無論是到路邊攤買個煎餅,還是到大型商場購物血拼,利用這些平臺付款結帳都很方便,但是在國外很多地區,買東西付款還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特別是涉及到現金找零的時候!
之前在美國旅行的經歷告訴我…硬幣真的會多到你不想要(走起路來叮叮噹噹的感覺,印象深刻啊)!雖然知道國外行動支付沒能像國內這樣快速普及,但也絕對沒有想到有一天會用支付寶能夠成為求職時的重要加分項!
近期網友曝光了美國紐約學校公告欄上出現的一則高薪招聘啟事:某紀念品店招聘會講普通話會用支付寶的中國員工,時薪18美金(約114人民幣),如此來看月薪輕輕鬆就能突破萬元大關。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處境遊客數量快速增長,以及行動支付的便捷性、易用性。
以美國紐約為例,預計2018年到訪的中國遊客數量將超過100萬。類似的情況不僅僅出現在美國,還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遊客對於行動支付的「口碑推廣」以及外國遊客來到中國後被行動支付「吸引」,於是行動支付成為眾多外國友人津津樂道的付款形式。
那麼為什麼在此之前,經濟更加發達的海外沒能掀起行動支付的浪潮呢?這與不同地區的消費形式有很大關係。
經濟發達地區,消費者依賴信用卡同時完善的零售體系有本地化的「便捷支付」形式(如一卡通)。當然還有一點不容忽視就是消費頻率,或者說消費人群基數。比如同樣一個社區,10000人和100人所形成的交易數量會有很大差距,那麼社區的便利店是否有比要擴展新的支付模式就成為一個問題。
對於經濟不發達地區,那麼問題就在於缺少布局行動支付的基本條件…如網絡、設備等等。
行動支付在達到規模後是一種具有廣泛適用性的交易形式,有其存在的先決條件和必然性,走向全球化或許只是時間問題。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一位外國朋友在中國生活半年後,回到自己的國家,十分懷念微信支付…所以,如果你想要在國外謀求一份薪酬不錯的工作,學好普通話的同時,熟練掌握支付寶、微信支付的使用方法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