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學毛洪濤事件,從15號到今天,已經是20天了,從發朋友圈到發現溺亡,再到遺體告別會。毛洪濤對於我們來說,好像是越來越漸行漸遠。
如果不是毛洪濤的絕筆信,吃瓜者可能依然會一貫地發揮腦洞,是抑鬱了?腐敗自責?逃避調查?絕筆信讓謠言不攻自破。信中詳細透露,在過去的八個月至一年的時間裡,是他人生最艱難的階段,而從他2019年3月進成都大學到2020年10月生命結束,也只是一年零七個月的時間。可以說,從他踏進這個學校,就處於一個奮力抗爭的時期,但最終他做出了極端的選擇。
事情一出,官方自然是很熟練地第一時間成立調查組,清查歷史問題,真相上的團團迷霧應當全面揭開。在真相未公開之前,我不對「真相」進行評論,但有人卻說毛洪濤是「職場弱者」,我不認同這種說法。
作為黨政一把手,堅持原則沒錯吧,面對損人利己和假公濟私的不恥行為,他勇於揭露,努力改善,盡一個黨員的本份有錯?他獨善其身,最後仍頭破血流;為了群眾利益,為了治校體制更加健全,他拼盡力氣改造汙泥濁水的環境,當正義在邪惡面前敗下陣來,他以死明志,做了一個理想主義者,做了一個堅守原則不惜搏命的理想主義者。
毛洪濤讀書期間成績優異。1989年,19歲的他考入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本科期間,連續四年成績全班第一,本碩連讀畢業之後的他,直接留校當了教師,講課深受學生歡迎。
2001年元旦,西南財大報刊登《銳意進取一驍將——記會計學院講師毛洪濤》, 介紹了毛洪濤的學習經歷和追求。這時毛洪濤31歲,五年講臺上的歷練,就成為了同行中的佼佼者。
之後,他的職業生涯像是「開了掛」一樣,從普通教師到研究生院的副院長,期間攻讀了博士學位,三年做了副教授,又評為了教授,學術成果豐富,曾經在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100多篇。毛洪濤當老師時給學生印象是嚴厲,也有學生說做毛老師的學生有壓力也有動力。他學習時是個好學生,當老師也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毛洪濤老師學術上是一路平坦,直到他來到成都大學。2019年,已離開教育系統兩年多的毛洪濤,從眉山市政府調入成都大學任一把手後,他更多地是像一個戰士,在學習路上一路戰鬥的學神。正如他自己說的,「一身書生氣,滿腔正義情」。
從古至今,讀書人把家國情懷作為一種理想和追求,已然將此潛移默化地融入到教書育人和行事準則之中。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毛洪濤不同流合汙,不隨波逐流,他是典型的讀書人或者說文人形象。既然在其位就得謀其職,對毛洪濤來說,這是人生使命,一種責任擔當,也是一種精神支柱。
如果都奉行「好死不如賴活者」,那就沒有因救國無望而投河的屈原,黃繼光舉起手雷與敵同歸於盡時,難道不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戰場上,時時刻刻都想著換策略換方法,誰還會勇往殺敵?
但是,如果還有迴旋的餘地,請記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應記住並學習毛洪濤老師的凌然正氣,除了有高尚的「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節操,還要有魚死網破的肝膽。
五年的教師經歷,學生愛戴,二十年的從政經歷,官場本也應如魚得水,卻最後吹奏理想悲歌,寧捨生命,也要為正義而最後一搏。這是他個人的悲哀?還是社會的悲哀?希望調查儘快給個結果,讓真相大白於天下,。冬天將至,相信春天一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