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055
正氣茂然
殷正茂(1513—1593),字養實,號石汀,南直隸徽州府歙(今安徽歙縣)人。
殷正茂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與張居正同榜,授行人。歷任江西按察使、兵部右侍郎、南京兵部尚書兼任兩廣總督、南京戶部尚書、南京刑部尚書。萬曆十一年(1583年),因遭彈劾,他辭官回鄉。他的主要成就是抗擊倭寇、肅靖海疆。
1547年,已經35歲的殷正茂,苦讀群經多年,終於高中進士,由於名次靠前,不久由行人之職升為兵科給事中。任內他公正無私,多次指出官府中的不法行為,並報奏朝廷,使許多官府中不法之人膽寒。他公正辦理案件,使許多受冤之人得到清白。
1554年,殷正茂彈劾罷免南京刑部侍郎沈應龍。按品級,給事中只不過是從七品的小官,但由於有言官和侍從之臣的特殊身份,負有鈔發章疏、稽查違誤之責,可以對高級官員進行監督彈劾,地位實際上比較顯赫。
殷正茂以不畏權貴、正直敢言的形象在朝廷中頭角初露,引起內閣的注意。
當時,京營多虛冒之事。提督平江伯陳圭與嚴嵩家聯姻,時人對其不敢過問。殷正茂巡視京營,彈劾了陳圭諸多不法之事,嚴嵩父子及諸勳貴皆懷恨在心。明世宗進行齋醮法事,殷正茂率同官勸諫,忤怒了皇帝,將被處以廷杖,被人勸諫得免。不久他被外放為廣西按察司副使,歷任廣西、雲南、湖廣兵備副使,再遷江西按察使。
隆慶五年(1571年)九月,古田瑤人作亂。南京湖廣道御史陳堂提議:「今督臣殷正茂才望可倚重,皇上以任度者任正茂,則正茂必能以度之討淮西者自任,賊不足平矣。」雖一些大臣表示反對,但內閣重臣張居正也認為只有殷正茂才能穩定廣東局勢,乃力排眾議,主張任他為兩廣總督。殷正茂以廣西巡撫身份代行提督兩廣軍務,開始了他與倭寇周旋廝殺的人生歷程。
殷正茂到任不到一個月,倭寇就進犯廣東的高、雷等州。原先,倭寇較少涉足這一帶,明朝官軍在此設防也不嚴密。殷正茂接到報告後,立即督軍追擊。有人認為倭奴兇狡,人多勢眾,應和往年一樣調士兵圍剿。
殷正茂說:「勢已燃眉,遠需何濟?況兵貴先聲,必須大將親行。今宜移緩就急,重申賞罰,破之無難。」他建議守巡官劃地分守,並遷徙瀕海謫戍之民於雲南、四川、湖廣等內地,以絕倭寇嚮導。殷正茂親臨一線,激發了官軍的鬥志,不久,就攻克倭巢,俘虜和斬殺1075人,首戰告捷。
好景不長,1572年二月,倭寇分道進犯石城縣,殺千戶黃隆,又攻陷神電衛城。吳川、陽江、高州、海豐等地也遭到侵擾。作為一省的軍事主官,殷正茂深感履職不力,一邊上書匯報敵情,一邊自我彈劾待罪。幸好兵部以他履新不久未予深究,皇帝也寬慰並勉勵道:「殷正茂素有才略,茲初任事,其督率將領司道等官,悉力驅剿,務期蕩滅。」甚至特別提出:「其地方機宜,悉聽破格整理,敢有梗撓者,奏聞重治。」
皇帝的寬容對殷正茂是莫大的鼓勵。他迅速整頓軍隊,重申紀律,四處追剿。閏二月,官軍在新寧、高州、雷州將進犯的倭寇分別擊潰,共斬獲二百餘人。五月,倭寇再犯廣東廣海等城,又轉入高、雷、廉、瓊等州境,所過之處,焚劫殺擄,百姓的生命財產損失慘重。
殷正茂一方面緊急調兵遣將,分頭堵剿,另一方面上奏請求從嚴處分失職的地方軍政官員,攏聚人心。電白知縣蔣曉、錦囊所千戶侯安邦因棄城逃遁,朝廷下令逮捕審訊。此役,官軍先後也有不少斬獲,再次穩定了廣東沿海的形勢。
在廣東禦寇的同時,殷正茂還對當地民眾反抗朝廷的活動進行了有力的鎮壓。不久,殷正茂以功累加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
萬曆二年(1574年)冬,倭寇進犯雙魚所。這是一處臨海孤城,難以救援。守御的官兵因近兩年未受倭寇侵擾,守備鬆弛,倭寇驟然攻至城下,慌亂一團,失去堅守信心,城池被倭寇攻破。殷正茂得報,大為震怒,下令處分總兵等官員,命其戴罪立功,又緊急調集援兵,分路會剿。
殷正茂預計,倭寇海上無船接應,官軍會攻雙魚,倭寇勢必向內陸逃竄,而儒峒是其必經之地,在此設下埋伏,定可以逸待勞,大獲全勝。乃令總兵官張元勳依計而行,倭寇果然中計。此役官軍擒殺倭寇812人,解救被擄民眾61人,繳獲武器、馬匹無數。不久,殷正茂又親率官軍在電白剿倭一千餘人,有效地維護了兩廣的安定局面。
1575年,殷正茂改授南京戶部尚書,以凌雲翼接替殷正茂的原職。次年改任北京戶部尚書,從此告別了在一線抗倭的生涯。升戶部尚書後,殷正茂力勸萬曆皇帝大婚不應浪費,萬曆皇帝採納了他的建議,僅此一項便節省了480萬錢,而這筆錢則用到了救濟災民上,頗得官民稱頌。
1578年,殷正茂辭官回鄉。3年後,朝廷再度起用殷正茂為南京刑部尚書。
1593年1月,殷正茂去世,時年80歲。
下期 | 「天下第一」江一麟
總策劃:侯公濤、張衛東
統籌:胡淼、劉法啟
校對:李坤、許銘君
編輯部主任:王千一
供稿:虞城縣紀委
商丘市委網信辦發布
關注網信商丘 了解權威發布
點分享
點收藏
點點讚
原標題:《中國廉政文化歷史故事 | 正氣茂然 (五十五)》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