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別離》導演曹譯文:類型劇的進階要一邊探索,一邊務實

2020-12-20 影視獨舌

「愛情」為底色,「懸疑」為脈絡,《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以下簡稱《相遇別離》)於11月19日在優酷的懸疑劇場,開啟了跟觀眾別開生面的「相遇」。

《相遇別離》是由曹譯文執導,周元姣編劇,鄭曉龍監製,曹平擔任總製片人,林更新、蓋玥希、杜淳領銜主演的都市愛情懸疑劇,講述了幾個年輕人在兩樁曲折離奇的懸案中,命運互相糾纏的懸疑愛情故事。

播出至今,男主嚴謹(林更新 飾)依然是湛羽(李卿 飾)案的第一嫌疑人;嚴謹與季曉鷗(蓋玥希 飾)的愛情距修成正果還差臨門一腳,嚴謹卻臨時逃婚;陳年謎案撲朔迷離,警隊內鬼呼之欲出……

《相遇別離》現已迎來超前點播大結局,無論是層層疊加的案件謎團,還是揪心坎坷的愛情故事,答案都已揭曉。想必這部劇奉上的「別離」,依然能讓觀眾耳目一新。

2020年懸疑劇磅礴而出,資深導演觸網,欲攀口碑高峰,新銳導演紛紛上陣,探索新的表達空間。

在這其中,導演曹譯文的執導首秀《相遇別離》,開局飛揚、中場刺激,厚實的情感鋪陳與綿密的細節搭建,讓故事平穩落地。不得不說,這部複合類型劇既有新生代創作者敢於探索的銳氣,又有穩步推進的務實。

在故事結局將要塵埃落定之際,我們與這位新銳導演暢聊了一番。

「愛情」「懸疑」類型複合

影視獨舌:最初你是怎麼接觸到這個故事的?

曹譯文:2018年夏天,我剛從鄭曉龍導演執導的電影《圖蘭朵:魔咒緣起》劇組回到北京,公司把《相遇別離》的劇本給了我,我看第一集就很喜歡,看了全劇本後就決定要拍。

首先我對懸疑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劇本裡面的那種情節反轉,以及人物的雙面性,都是比較吸引我的地方。其次是裡面的愛情線,不是甜寵類型的,而是一個刻骨銘心的「危機中的愛情」,我可以呈現出符合自己喜好的情緒和氛圍。

影視獨舌:加入到這個項目之後,對劇本進行了哪些方面的調整?

曹譯文:一開始編劇就做了「雙視角」的選擇,我們切入的時間點是1020緝毒大案的五年後,湛羽命案的一年前,也就是從男女主「最初的相遇」開始的。

原著本身是一部言情小說,懸疑線還不夠豐富。編劇在保留了最核心的人物關係的基礎上,以緝毒故事強化了懸疑部分。我們還邀請了公安部的顧問對劇本進行刑偵線和緝毒線的把控,把一些有風險的情節進行了調整刪減。

我們這次的嘗試不是要在懸疑的基礎上加一個子類型,而是完全融合懸疑和愛情兩個類型,這是我們在劇本階段做的最大探索。

影視獨舌:很多人認為懸疑類型應該純粹一點,你怎麼看?

曹譯文:任何類型劇都無法做到完全純粹。就算是懸疑劇,推理偵破也只是一部分,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周邊情節。只不過是因為這些情節風格很嚴肅,容易跟懸疑劇融合在一起。

我認為電影可以更好地實現比較純粹的懸疑類型。但是劇的體量擺在那,很多類型自然而然地就出現了。我覺得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去平衡它,只要跟著故事的推進和人物的發展在走,就是成立的。

影視獨舌:《相遇別離》前半部分愛情線佔比較重,14集後懸疑佔比較重,你會不會擔心喜愛懸疑類型的觀眾會流失掉?

曹譯文:我做類型複合的時候,會考慮到兩個點。

第一,既然選擇了雙視角,我就要忠於視角。兩個主要角色,一個是嚴謹,一個是季曉鷗,他們各自的視角是有同等分量的,我不能保一方而削弱另一方。

季曉鷗的視角是含有大量「不知情」的愛情線,嚴謹的視角是有大量「隱情」的任務線,他們有各自的立場和情緒體驗。兩種視角疊加在一起,形成情節的反差,信息量和情感的疊加,也豐富了人物。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之所以前期重點鋪墊愛情線,是因為我們的劇情最終會走向愛情的歸宿。如果前期沒有一個紮實的愛情基礎的話,後續劇情人物會缺乏行為的情感動機和人物底色。

影視獨舌:這部劇是雙重視角,你在劇中安排了哪些獨特的鏡頭調度?

曹譯文:因為AB視角會有重複的情節,所以我首先要考慮的是怎麼區分AB視角,人物的視角在看什麼?關注點是什麼?這個東西是代表任務、立場和情緒的。

季曉鷗的視角,固定鏡頭會多一些,即便是運動鏡頭也是舒緩溫和的。嚴謹的視角,敘事節奏是跌宕緊張的,會選擇更多的移動、手持鏡頭來營造危機感。

除了鏡頭調度上,最主要的還有剪輯、色調和音樂上的處理。音樂上,我給主要角色都設置了主題曲,從中間變調出符合當下場景的一些音樂。

影視獨舌:這次拍攝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嗎?

曹譯文:對於我自己來說,雙視角和倒敘都不是新東西,很多電影和美劇裡面經常會運用到,但每位創作者的表現方式不一樣。比如美劇《大小謊言》是看似混亂實則象徵情感變化的剪輯方式,電影《暖暖內含光》是比較文藝的感官意識流剪輯手法,最大程度地去用畫面敘述記憶和情緒。

我們其實選擇了比較簡單保守的處理,這部劇是需要觀眾實時性參與推理和思考的。這不像電影,你在黑暗的放映廳裡精神很集中,唯一的光源就在你面前,你的思考是很強的,劇集沒有這樣的觀看條件。

我們這部劇AB視角的體量是對半開的,它不是混剪,它是比較系統性的。我會讓你明白從第一集開始,前半段是季曉鷗,後半段是嚴謹,你看兩集就會對這個規律根深蒂固了。而且每集結尾都會切入到趙廷輝的審訊過程,讓觀眾抓住規律,就會有明確的期待,更能投入到情節中去。

我們沒有去做羅生門。羅生門是你基於每個人的視角不同,敘述出來的故事是互相矛盾對立的。如果14集都是羅生門的話,觀眾就會產生動搖,會不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

我們這部劇的AB視角都是在講述既定事實,拋出的信息都是在愛情線和懸疑線上的補充和疊加,觀眾會比較容易接受。

複雜人物的挖掘

影視獨舌:能聊聊這部劇的選角過程嗎?

曹譯文:因為我是一個新人導演,我們的主創團隊是比較年輕的,從我的角度,最先看中的還是合適度,再加上其他綜合的考量。

這部劇最先定下的演員是林更新,嚴謹具有兩面性,一面瀟灑陽光,是個樂天派,一面深沉細膩,身上背負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痛苦。

我覺得小新(林更新)自帶幽默感,是很自然的。首先從表層上把人物立住了,同時跟他的接觸下來,我發現其實他還有很深沉的一面,是一個有故事的男人,所以他能夠很好地詮釋嚴謹這個角色。

蓋玥希比較忠於原著對季曉鷗這個角色的描寫,模特身材、大嘴,有辨識度的美。我也覺得她能夠讓我拋開演員的身份,去看到這個角色本身。

湛羽是改編較大的角色,人物身上有爭議的一面有所減弱,很多東西是不能呈現的,更多凸顯了他在現實生活中的沉淪與掙扎。湛羽既要有少年感,顏值高,又得是個「小爺們兒」的形象,李卿很符合我對這個角色的期許。他還是新人,白紙一張,可塑性和潛能是很大的,足以讓我把角色的特質放到他身上。

秦海璐老師其實是公司之前合作過的老朋友了,這一次能夠邀請她來加入我們《相遇別離》,我覺得特別榮幸。她是非常有經驗的演員。小美人在原著裡面,是個男性角色,劇本把這個角色改成了女性,並設定成了販毒集團的頭目。最終她和嚴謹有種在情感上高手過招的感覺,我覺得這樣比單純的情感糾葛要更高級。

目前我們這個劇裡有不期而遇的宿命愛情,有彼此扶持的動人親情,也有相互利用與算計的情感博弈,形成了一個比較複雜的環境。

影視獨舌:如何在類型劇的創作過程中融入個人表達呢?

曹譯文:我覺得做劇就像建房子一樣,每集是一個樓,每場戲是一個房間,保證結構嚴謹的情況下,可以在每個房間裡做點自己的陳設,放一些趣味性的東西。劇裡的人物我都很喜歡,所以會花時間加入一些個人構思。

比如湛羽小提琴演出那場戲。白色的燈光打向舞臺正中央,湛羽身著全黑,手腕處繫著白色絲帶,正在拉著一首優雅而悽美的小提琴曲。

這其實並不是劇本裡面推進情節的一場戲,但是我特意保留它,是我覺得裡面的那種情緒和氣氛特別好。

在季曉鷗的視角裡,他是聖潔而身世可憐的弟弟,拍的時候我做了一個決定,讓舞臺和觀眾席的其他人全部消失不見,兩個人通過音樂建立起了心靈連接與情感共鳴。

在嚴謹眼中,他是天使與惡魔的結合,是身處黑暗太久所以不肯相信世界有光的孩子,湛羽同樣一身黑色在酒吧販毒的回眸浮現在嚴謹的記憶裡。

我專門讓舞蹈老師設計了小提琴與舞蹈相結合的表演,既能夠烘託氣氛,又能體現出內心世界的波動。最終,湛羽有一個跪倒在地的儀式感結尾,完成了情緒的抒發。而這一段在劇中剛好銜接到了每集結尾處的審訊戲,嚴謹第一次從趙廷輝口中得知,湛羽死了。

於是,這場舞臺表演的戲份就更加意義非凡。在季曉鷗那裡,是湛羽對痛苦的抒發與解脫;在嚴謹那裡,是對湛羽是否值得被拯救的糾結與掙扎;而對於觀眾來說,這更是一種象徵性的死亡表達。

我認為在生活邏輯和藝術邏輯都成立的情況下,應當選擇合適的場景適當地加入一些個人表達。

一邊探索創新,一邊務實

影視獨舌:拍攝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都是怎麼克服的?

曹譯文:真正的困難我認為是沒有的,我覺得前期真的準備得很充分了。主要困難是氣候上的。雲南的環境很適合拍攝《相遇別離》,它的海拔和日照會讓畫面很通透,能夠豐富愛情的明媚感,而夜晚時分,神秘感會加重,也能為懸疑敘事烘託氛圍。

但我們經常會在拍攝過程中突然遭遇下雨或陰雲,就會使很多戲的氣氛不接。我又是個有強迫症的細節控,不能允許素材不夠完美。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我會等一等再拍,雲南的雷陣雨特別快,半個小時就過去。但如果時間不允許,我就用轉場或聲音的手段,把這種氣氛變換的邏輯bug消除掉。

影視獨舌:故事是生活的比喻,除了視聽享受,通過這部劇希望能帶給觀眾的是什麼?

曹譯文:「如果生命中的一些人,從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最後悲傷的別離,你是否還會選擇最初的相遇?」原著中的這句話給我印象很深。

你永遠無法預見自己生命中的相遇和別離,是這部劇的魅力所在,更是人生有意思的地方。有驚喜也一定會有遺憾,希望大家可以真誠地面對相遇,而當離別到來的時候,也可以正視它,心懷感恩。

另外,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經歷,都在通過自己的立場和心態做選擇,反映著人性的複雜。這部劇也是在這複雜的情感環境裡,探討愛與誓言,信任與背叛,相遇與別離。這是除了視聽娛樂和趣味性之外,我想傳遞給觀眾的。

影視獨舌:這部劇的拍攝過程給你帶來了哪些經驗?

曹譯文:溝通很重要。導演是個比較綜合性的工作,也不是專攻一項技術的。如果說我們是工業化生產的話,你就不能一頭地扎進自己的藝術思維,你還要考慮製作考慮生產,要學會跟人打交道。

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結識了特別棒的製作團隊。這裡面有很有經驗的主創,也有跟我一樣的年輕創作者,跟他們一起交流,一起工作,是特別寶貴的經歷。

影視獨舌:作為年輕導演,面對市場競爭有沒有壓力?如何在保證作品創新的同時,被觀眾喜愛?

曹譯文:年輕人就應當探索,因為現在還有試錯的可能。當然,這不是說情節一定要多激烈,手法有多麼新穎奇特,不要考慮誰做、怎麼做,而是為什麼這麼做。萬變不離其宗,歸根結底都是情感,情感是人物一切行為的動機。

作為年輕創作者,我們就要比別人多吃些苦、多些想像力,能夠拿出來的只有才華和努力。我的恩師鄭曉龍導演告訴過我,要保證「完成」,要務實,否則什麼都是空談,我至今受益匪淺。

【文/申兌兌】

相關焦點

  • 《最初的相遇 最後的別離》懸疑又催淚,這三點秘訣功不可沒
    融合愛情+懸疑元素,以獨特的雙視角敘事模式而展開講述的《最初的相遇 最後的別離》令人耳目一新。該劇由林更新、蓋玥希、杜淳領銜主演,講述捲入離奇案件中的前緝毒警嚴謹、「似水流年」咖啡店老闆季曉鷗、警方專案組副組長趙廷輝以及販毒集團頭目小美人相互之間牽扯羈絆的懸疑愛情故事。
  • 白小白獻唱《相遇別離》主題曲 深情詮釋唯有時光與愛不可辜負
    日前,由鄭曉龍監製,曹譯文執導,林更新,蓋玥希,杜淳領銜主演的都市愛情懸疑劇《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於優酷視頻獨家上線播出。11月22日零點,由白小白演唱的同名主題曲《相遇別離》也將於全網同步上線,深情治癒的嗓音完美的詮釋了「唯有時光和愛不可辜負」。
  • 白小白獻唱《相遇別離》同名主題曲 深情詮釋唯有時光與愛不可辜負
    日前,由鄭曉龍監製,曹譯文執導,林更新,蓋玥希,杜淳領銜主演的都市愛情懸疑劇《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於優酷視頻獨家上線播出。11月22日零點,由白小白演唱的同名主題曲《相遇別離》也將於全網同步上線,深情治癒的嗓音完美的詮釋了「唯有時光和愛不可辜負」。
  • 當「懸疑+」成趨勢 懸疑愛情劇還有哪些探索空間?
    隨著佳作頻現、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觀眾口味愈來愈刁,如何創作出更有新意、深受觀眾喜愛的懸疑劇,成為每一位要涉足這個領域的創作者要面臨的課題。  近日,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在北京舉辦「懸疑劇創新探索:《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研討會,圍繞懸疑劇的「創新」和「探索」兩大關鍵詞以及該劇的創作背景、敘事手法、宣傳營銷、行業影響等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 一邊種稻 一邊養蛙 遂昌農民探索致富新路子
    於是,他一邊通過網絡學習相關知識,一邊積極與外地同行交流學習,逐漸克服了難題,並摸索出一套比較成熟的養殖技術。羅淳根自豪地說道:「這種模式不僅蛙可以賣錢,收穫的生態大米價格可以賣到普通大米的2-3倍。」由於稻田養殖的黑斑蛙肉質緊實、滋味鮮美,一經上市深受歡迎。目前第一批黑斑蛙已經出售5000萬餘公斤,按照批發價40元每公斤計算,現已增收20多萬元。
  •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我們一邊成長,一邊堅強,一邊念念不忘!
    楔子:青春呼嘯而過一閃而逝的歲月裡,無數朵花無數片葉子在阡陌紅塵之中隨著季節的更迭變換了容顏,它們靜謐地落下,溫柔了大地,妝點了泥土,告別了歲月;有些時候會莫名地覺得青春的詞眼在時間的閃光中,是個傷感的詞,它在我青春的字典裡,象徵著傾世卻短暫的錦瑟年華,美麗傾心,卻稍縱即逝,只留給了世人不願割捨的情懷和遺憾;它象徵著朦朧青澀真實而真摯的情感經歷和情感故事,我們一邊成長
  • 《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懸念揭曉,杜淳太蠢,林更新不是兇手
    聚焦娛樂,小編繼續追劇《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要不是這部劇前期注水嚴重,加上男主角林更新玩火自焚,《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也不至於豆瓣評分只有4.8分。當然,小編還是堅持追這部懸疑劇,哪怕前期這部劇的都幾乎變成偶像劇了,但是故事劇情還是相當不錯的,要是導演能夠把節奏控制好就更好了。《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懸念揭曉:老黃撒謊,嚴謹並不是兇手!
  • 《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豆瓣評分低的三個原因
    聚焦娛樂,咱們今天要繼續聊一部劇。沒錯,關注我的小夥伴都應該知道,小編現在一直在追林更新的新劇《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這部劇真的是一直在作死,無論是主角林更新,還是這部劇的導演和編劇。不過,小編還是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這部《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本可以成為一部很好的國產懸疑劇,就像《沉默的真相》的劇情一樣發展。理由很簡單,這部劇的故事裡的懸疑成分還是非常多的。比如:這部劇的最終反派到底是誰?劇中湛羽是怎麼死的?男主到底有沒有殺自己的兄弟二子?
  • 劉宇寧新歌《我願意》要來了!《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主題曲!
    近期,關於劉宇寧又要傳出好消息來了,網易雲音樂官方微博爆料:劉宇寧將會獻唱都市愛情懸疑劇《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額中文主題曲《我願意》,詮釋華語金曲呈現與眾不同的驚喜!在今年湖南衛視雙11超拼夜的晚會舞臺上,劉宇寧剛帶來了新歌《忠實觀眾》不知道這首大家都學會了嗎?
  • 楊子姍:拍掐脖戲,黃渤一邊表演一邊幫我捋雙下巴
    楊子姍:拍掐脖戲,黃渤一邊表演一邊幫我捋雙下巴 2017-04-24}責任編輯:張曦 楊子姍俏皮嘟嘴  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記者 張曦)24日,電影《記憶大師》在北京舉行首映式,導演陳正道
  • 《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蓋玥希詮釋堅定愛情觀
    網易娛樂11月30日報導 由曹譯文執導,鄭曉龍監製,蓋玥希、林更新、杜淳領銜主演的都市愛情懸疑劇《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正在優酷視頻熱播,自開播以來便因「甜而不膩,虐而不疼」的劇風和「雙視角、高能反轉蓋玥希演繹最颯懸疑劇女主,思維敏捷洞察真相守護愛情《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改編自舒儀的同名小說,該劇講述了一個潛伏臥底多年的前緝毒警嚴謹和咖啡館酷颯御姐老闆娘季曉鷗在兩樁曲折離奇的懸案中命運互相糾纏的懸疑愛情故事。
  • 張紫寧獻唱影視劇《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情感推廣曲
    唱作才女張紫寧傾情獻聲穿過時光 不願從夢中醒來「你好,再見」 不再徘徊影視劇「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情感推廣曲根據暢銷作家舒儀同名小說改編影視劇「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已經進入熱播階段,從開播就以雙視角的敘述風格吊足觀眾胃口,雙線並行讓觀眾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層層遞進的劇情也進入了全新階段。
  • 《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嚴謹究竟隱藏了多少秘密
    「不得不不說《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導演與編劇很用心,只不過他們似乎沒有考慮過觀眾的感受。在該劇中,導演花費了整整15集的時間,來向觀眾講述,這部電視劇究竟是一部怎樣的電視劇。可以這樣說,前15集觀眾並不需要動腦筋。因為導演通過多種視角來將故事表達得十分詳細,在觀看這15集的時候,我甚至懷疑,是不是這部電視劇,是不是林更新自導自演的電視劇?
  • 相遇別離,最慘貌美空姐,被一個不愛她的人騙了,工具人方妮婭
    《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即將迎來大結局,全劇不得不說的一個人「方妮婭」。方妮婭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一個真誠樸實仗義、善良溫情的女人,一個好閨蜜,好老婆,好後媽,一個被馮衛星利用的工具人。02 好女人方妮婭一邊勸季曉鷗,女追男一點也不跌份,反而會把幸福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一邊卻把自己的幸福就交代給了騙子馮衛星。方妮婭被男人騙了,在家裡悲天憫人的,自嘆找個靠譜的男人怎麼這麼難啊!結果那個「靠譜」的男人就來了。
  • 大姑奶這樣做,一邊挖土豆一邊摘柿子,日子真美
    大姑奶種植的陽臺上個種植了不少的新鮮蔬菜,他老人家感覺現代年輕人追求些花裡胡哨的東西不實用,自己種植花卉綠植,追求下看不見摸不著的美,就是不務實,所以一來就將我家的陽臺花園改造成了陽臺菜園子。我們可以在生活中一邊摘西紅柿,一邊挖土豆,感覺是不是賊美了?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非常喜歡吃土豆,而且我們在買的時候都會購買好幾斤,但是如果土豆在平時生活中沒有合理安排,就會發芽無法食用。喜歡吃土豆的小夥伴可以在家裡種植,而且還能嫁接西紅柿呢!是因為它們兩種蔬菜都是茄科植物,才可以嫁接。
  • 孕期孕婦肚子一邊高一邊低,是胎兒有危險嗎?原因多與寶寶有關
    孕婦和孕婦相遇,自然可聊的話題很多。一邊聊兩個人還互相摸著彼此的孕肚,這時對面的孕婦就跟敏敏說:「我怎麼感覺你的孕肚兩邊不對稱呢?感覺一邊大一邊小。胎兒不會有什麼問題吧」?而胎寶寶習慣到哪一邊,和媽媽的睡姿有很大的關係。在孕期,左側睡才是最佳的睡眠姿勢,孕媽也會刻意地去採用左側睡的姿勢。所以長時間左側睡後,就很容易讓胎寶寶的位置改變,也會導致孕媽的肚子一邊大一邊小的情況出現。
  • 新生兒一邊臉大一邊臉小怎麼糾正?
    最近有媽媽發現,自家新生兒有一邊臉大一邊臉小的情況,這讓媽媽感到非常疑惑,不知道造成自家新生兒出現大小臉的原因是什麼,也不知道新生兒一邊臉大一邊臉小怎麼糾正? 其實每個人的臉部兩邊都不是絕對完全對稱的,因此如果新生兒只有輕微的一邊臉大一邊臉小的情況,是不需要特殊處理的,但如果新生兒兩邊臉部大小不對稱比較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