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5 06:59 |融媒共享聯盟遂昌站 龔隆淼 傅新琪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黃彥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筆下的田園趣味景象。
如今,這番趣景正在遂昌縣石練鎮姚埠村上演,而「稻蛙共生」的種養模式也成為了助農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走進位於該村的淳根黑斑蛙養殖場,只見黃綠相間的稻田上布滿了薄薄的紗網,紗網底下便是黑斑蛙的家園。
深入其間,便可見眾多的黑斑蛙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稻田各處,有的正在撲通跳躍著,有的則躲在水稻下遮陽……現場景象頗為震撼。
其實,稻田養蛙的想法在養殖場負責人羅淳根心裡已醞釀多年。去年,當得知台州等地有人養殖黑斑蛙且效益可觀時,他便第一時間報名去實地考察學習。
「養殖黑斑蛙需要優質的環境和乾淨的水源,我們家鄉碧水如練、稻田遍地,生態優勢更是明顯,不正是最好的養殖地嗎!」羅淳根說。
於是,羅淳根在今年3月牽頭成立了淳根黑斑蛙養殖場,並吸引了同村村民雷金泉入夥,倆人一起租田地、建基地、購蛙種,並在20畝水稻田裡投放了蛙種150萬尾。
「因為是初次養蛙,前期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因缺乏蛙種選擇和蝌蚪苗培育管理的知識和經驗,導致前期的蝌蚪苗成活率不高。」羅淳根介紹。
於是,他一邊通過網絡學習相關知識,一邊積極與外地同行交流學習,逐漸克服了難題,並摸索出一套比較成熟的養殖技術。
羅淳根自豪地說道:「這種模式不僅蛙可以賣錢,收穫的生態大米價格可以賣到普通大米的2-3倍。」
由於稻田養殖的黑斑蛙肉質緊實、滋味鮮美,一經上市深受歡迎。目前第一批黑斑蛙已經出售5000萬餘公斤,按照批發價40元每公斤計算,現已增收20多萬元。
另外,加上後續將成熟的1.5萬公斤黑斑蛙和4000多公斤原生態大米,養殖場預計今年畝產值能達5萬餘元,總產值能達到近百萬元。
羅淳根介紹,稻田養蛙模式前期投入較小、效益較高、生態友好,只需要開挖田間水溝,引活水進田即可。青蛙可以吃掉田間害蟲,水稻不用打農藥,蛙的糞便可以給水稻提供營養,不用施化肥,同時青蛙在稻田裡覓食、活動,能幫助稻田鬆土、活水、通氣,是一種綠色生態、「一地雙收」的種養模式。
如今他整天工作在稻香和蛙聲之中,感覺自己像是回到了孩童時代的鄉村田園中,幹活更有勁了,生活也更有盼頭了。
目前,石練鎮正積極引導更多農戶和村集體聯合發展「稻蛙共生」種養模式,積極探索農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努力拓寬富民強村的新路子。
16001243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