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巨頭逐鹿山鄉遂昌——網際網路+農村,農民的大時代

2020-12-20 浙江新聞

遂昌縣應村鄉應村村,村支書周嶽運在查看獼猴桃長勢。 包敦遠 攝

  浙江在線06月26日訊 ( 浙江日報記者 俞佳友 包敦遠 縣委報導組 林慶雄 肖靚) 一個在上海闖蕩多年的遂昌小夥,衣錦還鄉時,母親給他買了一臺大平板液晶電視。他打開網購平臺發現,這臺電視的購買價格,比網上貴了近千元。

  5年後的今天,小夥說:「要幫父老鄉親做一個強大的服務平臺,不僅讓大家能買到實惠的消費品,還要讓他們的農產品賣個好價錢。」他就是勵志要做農村電商龍頭的「趕街」創始人潘東明。

  最近,接連兩個有關農村電商的全國性會議在遂昌召開。阿里村淘事業部總經理孫利軍、京東副總裁馬健榮、蘇寧雲商副董事長孫為民、聯想雲農場總裁邱聚興等各大電商巨頭高管齊聚當地。這個偏僻的浙西南小縣城,何以成為全國農村電商的焦點?

  消費品下鄉,給農民實惠

  事實上,遂昌早就在大環境上做起文章。他們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徑,深耕細作這片土地,做起金木水火土「五行旅遊」,發展4個4A級景區,超過三分之一的村子開發了鄉村休閒旅遊項目。

  2010年,遂昌成立網店協會,潘東明被選為首任會長,發展起一大批農特產網店。淘寶「特色中國」也順利首登遂昌。

  「當時,遂昌大大小小的網店開起來上千家,需要解決許多問題。於是,我們開始了『趕街』事業的探索。」潘東明說,趕街網主要解決農需品的下行問題,是農村市場的折扣特賣電商平臺。

  來到「趕街」在應村鄉的服務站,負責人周秀琴告訴記者:「同一品牌的農藥噴霧器,在鄉鎮集市上一般銷售120元到150元。前幾天,我們幫老陳在趕街網上買了一個,折扣之後只用了96元。」

  「趕街網通過這樣的服務站,幫助農民不出村就能買到更實惠的消費品。」潘東明說,遂昌已經建成229個服務站,模式輸出到全省建成網點1700多個。最近,「趕街」成為省「電子商務進萬村」承建單位,預計到2017年,網點將發展到3萬至5萬個。

  與趕街網不同,「嘉言民生」解決消費品下鄉的模式,是引進「國宏商城」,採用「線上+體驗+實體店+配送」的經營模式,線上線下相融合。遂昌嘉言民生事務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楊振民介紹,由於實體店裡都是廠家直供的商品,價廉物美,老百姓都很歡迎。

  「除了實體店購物外,村民還可以通過國宏商城快線商品平臺,預定購買實惠的家電、服裝和農資等各類生活和生產必需品。」楊振民一邊操作一邊對記者說。

  農產品進城,讓農民賺錢

  「國宏商城」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聯合當地農產品合作社,將特色農產品以直供的方式輸送到大城市,既解決農村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又解決城鎮特色農產品價位高、購買難的問題。

  應村鄉應村村的獼猴桃,年均產量20多萬斤。過去基本都是農民自己找門路。「今年,『嘉言民生』給村裡籤了4萬斤的大單,通過『國宏商城』賣到城裡去。」村支書周嶽運說,價格對農民來說還算實惠,每斤10元。

  「我們是保價收購,二次返還。如果我們銷售的價格更高,純利潤的20%返還給農民。」楊振民補充說,「國宏商城」有自己的物流體系,包括冷庫等,可以大量收購優質農產品。

  批量的可以收購,零散的農產品怎麼解決呢?「比如,張家有10斤雞蛋,李家有8斤菜油,這樣的小買賣,我們也能通過『便民服務』這份報紙來實現交易。」楊振民指著報紙上的「手遞手」欄目說,每次都有幾十條出租、轉讓、求職、求購的信息。

  對於農產品進城問題,潘東明也有高招。他說,如果不能幫助農產品銷售,不能讓農民增收、農村致富,那麼做農村電商將失去關鍵意義。「屯親APP」應運而生,這是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農產品交易平臺,來打通農產品的上行通道。

  潘東明還認為,必須建立包裝、保鮮、溯源、品控、檢測、物流、售後等相關標準。「我覺得一樣需要專業的服務體系支撐,讓各領域專注自己的事,不要過於期望同一個人把鋤頭使得很好,又把滑鼠玩得很溜。」潘東明說。

  信息化入戶,幫農民致富

  2014年,遂昌實現農產品網銷額4.1億元,佔全年網銷額的77%,遂昌農民收入連續8年增長12%以上。「農村電商在實現農民增收過程中,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潘東明說。

  談到農村電商的遂昌模式,潘東明先是用了6個字:一中心,三體系。他進一步解釋:遂昌模式能不斷在全國多個省份落地,靠的就是培訓服務體系、供應鏈服務體系、村級服務站服務體系,以及保障有力的縣級電商服務中心。

  「在我看來,要促進農民致富,只盯著農村電商還不夠,還牽涉到物流快遞、移動、電信、銀行等相關聯的各行各業。」潘東明說,趕街服務站在遂昌推廣很快,但到外地就沒那麼容易。

  當然,網店開通,不等於問題都解決了。比如,電信、郵政、金融等服務商,曾在農村設立的服務點,紛紛因體量小成本高而關門歇業;再比如,辦證、落戶、建房等審批事項,讓農民跑了許多冤枉路。

  為解決這些問題,遂昌決定走「政企社合作」的路子,將已在203個行政村建成的便民服務中心,升級為「益農信息社」,包括138項行政服務和52項商業服務,集中交給嘉言民生事務服務有限公司運營。2014年以來,該公司共接待、走訪群眾19萬多人次,辦理事項10萬多件。

  他們提供這些服務,不靠政府給錢、不向農民收費、不降低公共服務質量、不增加企業負擔。「大家做的是讓利益環節錯置,讓收費的免費,同時又產生新的盈利點。在當下農村消費轉型期,的確需要向市場借力。我們的兩大平臺就分別吸引北京和上海的資本注入,並已全國化布局。」遂昌縣委書記杜興林如是說。

相關焦點

  • 浙江37歲副縣長辭職下海:農村網際網路是最大蛋糕
    同時,葉照輝還兼任浙江村村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管理職務,這是一家和「藍美科技」有著同樣血緣關係的企業,專門從事農村電商O2O及縣域電商內循環模式的打造。  根據百度百科的資料,葉照輝新近加盟的藍美股份是一家專業從事藍莓種苗培育、種植、生態休閒、果品加工和銷售的大型全產業鏈式的網際網路農業企業,是目前我國藍莓產業的領軍企業之一。
  • 麗水農村萬名青年做創客 千餘種土貨通過電商平臺出大山
    浙江在線03月23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施曉義 縣委報導組 朱映歸) 把農村電子商務做得風生水起的遂昌農村青年潘東明,正在大力向市場推廣一款名為「屯親」的移動客戶端,專門幫助農民賣土貨。
  • 90%農村電商創業者必讀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數字,截至 2013年12月,我國農村居民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僅為27.5%,相比城鎮居民的62%有不小的差距,不過這也預示著未來成長空間的巨大。五、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因素1、農民上網人數少,對電子商務缺乏認識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農村網際網路發展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農村網民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初中及以下學歷的網民佔49.4%;農村網民更加趨於年輕化,30歲以下年輕群體所佔比例高達
  • 胡海峰在遂昌調研時強調:找準路子 快邁步子 奔跑綠色發展新時代
    本網訊 12月5日,市委書記胡海峰在遂昌縣調研時強調,生態資源是「無價之寶」,要堅定不移守好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找準路子,快邁步子,以「麗水之幹」擔綱「麗水之贊」的新幹勁,奔跑綠色發展新時代。  胡海峰十分關注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在元立集團新元焊材有限公司,他進車間、看生產、問經營,詳細了解企業技改和產品創新情況。
  • 福建三明農村電商風生水起
    具體而言,就是引進阿里巴巴、趕街、蘇寧、京東、齊家網等電商龍頭在該市布局設點,發揮龍頭示範帶動作用;搭建縣級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培育電商人才和電商企業;打通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的通道;著力從農產品歸集和文創包裝入手;出臺本地產品網貨銷售扶持政策;通過政府引導、媒體宣傳、協會參與的方式,營造農村電商發展的濃厚氛圍。」談及三明農村電商風生水起的「秘訣」,謝家芹如是告訴記者。
  • 網際網路巨頭們社區賣菜熄火,農村電商的崛起,您準備回農村賣菜嗎
    現在網際網路在農村的普及率已經越來越高了,相對應的網際網路對於農村居民的生活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影響,而資本巨頭和大型平臺電商紛紛布局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2015年是農村電商的元年,也是城市工業品通過網購下鄉的元年。而農村電商不僅僅只是能夠使得城市工業品下鄉,同時也能夠使得農村農產品上行到城市。
  • 這麼多電商平臺,誰能幫中國農民賣好農貨?
    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凝聚著農民非常多的社會勞動時間,但市場價卻往往讓農民虧本。並且在很多的時候,由於天氣和市場的原因,時常會導致農產品滯銷。那麼,在我國這麼多的網際網路平臺中,有誰是願意幫中國農民去賣好弄貨的呢?
  • 狂奔的農村電商
    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出臺,農村的消費升級大幕正緩緩拉開。未來,這個擁有6億人口的農村,其網購市場或將超過城市,無疑是一個藍海市場。巨頭「圍獵」農村市場網際網路巨頭率先「嗅」到商機。這幾年,隨著一二線城市市場增長率逐步放緩,快速增長的廣闊農村市場正成為電商巨頭們的必爭之地。洪濤說,農村電商是個「雙向」的市場,主要是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農民既可以通過網絡購買到所需的消費品,也可以通過網絡將自己的農產品賣到城市,市場潛力之大不言而喻。
  • 以前的養過豬變身「電商達人」 還上了央視7套的《致富經》
    浙江在線03月16日訊種過田、打過工、養過豬,現在,他是一名「電商達人」,不僅有一家3顆鑽的淘寶店,還在微信上開了一家微店。他的創業故事,還上了央視7套的《致富經》。  這位「達人」就是遂昌柘岱口村的農民葉松旺,今年45歲的他,大半輩子「悶」在深山,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沒想到「農村電商」攪動了他的心湖。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⑯】詩詠浙江遂昌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中共遂昌縣委宣傳部、遂昌縣詩詞楹聯學會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
  • 農村電商:拓寬銷售渠道 增加農民收入
    一根網線,連接城鄉,對接產銷——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農村電商,為廣闊鄉村架設了便捷的交易渠道,也為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啟了新的致富門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有效開發農村市場,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支持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等延伸鄉村物流服務網絡,加強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
  • 遂昌入選全省大花園示範縣建設典型案例
    近年來,遂昌充分發揮生態後發優勢,探索出農村電商、鄉村旅遊、健康農業等一系列「遂昌模式」,先後被列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單位,創成省部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縣、省級全域旅遊示範縣,獲評全省首批大花園典型示範建設單位,連續兩年入選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生態產品價值的系統化挖掘入選「浙江省縣域高質量發展優秀案例」。
  • 拓寬銷售渠道 增加農民收入(人民眼·農村電商)
    張承榮攝 數據來源:商務部10月15日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一根網線,連接城鄉,對接產銷——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農村電商,為廣闊鄉村架設了便捷的交易渠道,也為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啟了新的致富門路。經過8年持續奮鬥,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電商作用顯著。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1.2萬億元、同比增長7.8%,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2884.1億元、同比增長34.3%。亮眼的數據背後,是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
  • 代表姚勁波:外婆也在用微信 農民對網際網路的渴望讓我感到責任重大
    此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他關注的仍是農村、農業和農民的發展,3月4日,姚勁波接受紅網時刻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有了網際網路的加入,鄉村振興也可以很炫很有科技感,建議加強「三農」信息化建設,加快智慧鄉村建設,用網際網路思維激活農村新動能,讓鄉村變得更美好、更有活力。「新時代農民對於新事物的擁抱程度遠遠超出你的想像,近幾年回老家,我看到基本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甚至我的外婆都在使用微信。」
  • 「研學旅行在遂昌」 遂昌文旅(杭州)親子研學資源推介會舉行
    7月7日,由浙江省遂昌縣人民政府主辦,遂昌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的遂昌文旅(杭州)親子研學資源推介會暨宣傳推廣季啟動儀式在杭州新僑飯店舉行,來自省內的各大電商平臺、旅行社與教育機構代表出席了本次推介會。
  • 解讀浙江遂昌美麗鄉村建設之道:三美融合塑兩山樣本
    中新網麗水6月8日電(記者 奚金燕)「美麗鄉村」之於「美麗中國」,猶如星辰之於蒼穹,兩者相映成趣,美輪美奐。然而在建設過程中,不少地方卻難以避免地陷入了千村一面的怪圈。  鄉村之美究竟該如何體現?對於這一問題,坐落於浙西南大山深處的遂昌探索已久。
  • 南通農村電商發展現狀研究
    為了解南通農村電商當前發展情況,市局農調隊實地走訪調研了南通國際家紡城,與電商企業代表進行交流座談,並利用網絡對部分農村電商經營者開展了問卷調查。調查發現,南通農村電商近年來發展較快,帶動了農業提質增效,促進了農民增收,助推了鄉村振興,已成為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
  • 移動電商雲賣:免費幫農民解決農副產品滯銷難題
    發布會上,雲賣平臺(www.d-mai.com)的負責人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擁有26項國內軟體著作權,10項國內專利,同時在美國申請了17項發明專利,立足於「移動社交電商平臺」的雲賣,還將致力於免費幫農民解決農副產品的滯銷難題。
  • 「網際網路+三創」助推河北農村電子商務全覆蓋
    中國經濟網石家莊11月9日訊    「2015年河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培訓會」11月6日在石家莊召開。由河北省商務廳召集的17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和51個即將成為河北省省級示範縣的縣長、商務局局長等260餘人參會。  如此大規模的對縣域政府主管部門進行農村電商培訓,在該省尚屬首次。為推廣經驗,發揮示範引領,讓農村電子商務在全省快速鋪開,該省計劃以「網際網路+三創」模式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全面覆蓋,帶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 美菜:向農業上遊回溯的網際網路電商平臺
    美菜做為國內的生鮮電商巨頭,打造了獨有的兩端一鏈一平臺模式,通過市場精準需求數據向農業上遊回溯,用科技改變農業經營現狀,解決農產品產銷問題,提升民生經濟運行效率。​受知識文化水平相對落後和地區發展水平不均衡的影響,農村種植端數位化程度普遍較低,一些產量嚴重過剩的農產品,因找不到及時的銷售渠道而爛在田間地頭的事,時有發生,不但農民辛苦勞動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對社會資源也是極大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