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58集團執行長姚勁波。
紅網時刻3月4日訊(記者 楊豔 攝影 張必聞)從益陽小山村走出來的姚勁波,在網際網路大潮裡披荊斬棘,成為58集團的執行長。這個眾人眼中的網際網路創業大咖,始終不忘用手裡的平臺和資金助力鄉村發展。此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他關注的仍是農村、農業和農民的發展,3月4日,姚勁波接受紅網時刻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有了網際網路的加入,鄉村振興也可以很炫很有科技感,建議加強「三農」信息化建設,加快智慧鄉村建設,用網際網路思維激活農村新動能,讓鄉村變得更美好、更有活力。
「新時代農民對於新事物的擁抱程度遠遠超出你的想像,近幾年回老家,我看到基本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甚至我的外婆都在使用微信。」姚勁波說,農民朋友們對網際網路的渴望,讓自己倍感責任重大,於是毅然選擇去益陽投資,為農民量身打造「益村」平臺。名字裡的「益」,既是益陽的「益」,也是益處的「益」,姚勁波希望能幫助那些信息化技能水平最低、經濟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人群共享網際網路發展紅利。
益村平臺是為滿足廣大農民生產、生活需要而搭建的農村網際網路信息服務APP。以益陽1184個村民服務中心為依託,通過對接當地政府,為老百姓提供村務公開、惠民政策、查詢補貼、辦理低保、宅基地審批等100多項政務服務,也可以進行土地流轉、農產品銷售等。這一系統還包含基層黨建、精準扶貧服務,精準扶貧系統可實現貧困戶信息的精準統計,並對扶貧項目、過程、結果進行有效跟蹤、管理,為扶貧工作積累有效基礎數據。
得益於「58益村」APP平臺,益陽鄉村裡售賣土特產的大媽們也學會了使用手機APP拍照、直播、收訂單、發郵包,走上網際網路銷售之路。這是由58集團為農村量身打造的村民信息服務平臺,以益陽1184個村民服務中心為依託,通過對接當地政府,為村民提供村級事務和政務辦理、求職招聘、產業扶貧、農資農產信息、新能源交通工具和農業電商等服務。打開軟體,在外地工作的人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家鄉變化,參與公共事務。在益陽,每天有10萬活躍農村用戶使用。
「用網際網路構建起了一個又一個充滿活力的『網上鄉村』,這就是信息化時代的魅力。」姚勁波說。
「鄉村振興戰略,讓我看到了農村發展的美好未來,同時倍感責任重大。」姚勁波說,通過網絡扶貧行動計劃在益陽的具體實踐,通過「首屆生態農業智慧農村網際網路大會」的召開,58集團將與更多網際網路企業共同探索「消弭城鄉數字鴻溝,釋放信息紅利」的網絡扶貧舉措,此次赴京參會,姚勁波針對在當前的農村發展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社會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機械化普及程度低等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考,他建議政府部門進一步鼓勵科技創新,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注重生態治理,完善網絡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重視鄉村生態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良性信息流動,構建村務數位化平臺,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裡」;加大信息化培訓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最終為鄉村振興打通一條信息高速公路,讓信息化技術、大數據更好服務「三農」,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讓農民依靠信息化致富。
除了提出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助力鄉村振興,姚勁波還提出了利用網際網路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的建議。他說,目前大部分人對殘疾人的幫扶還停留在福利性關愛,作為一個網際網路企業,除了送米送油,除了打造58益村,還應該結合自身優勢,為殘疾人這個龐大的群體提供就業平臺。
「目前,58集團公益部正在醞釀打造殘疾人群體的大數據,希望能為他們提供相匹配的就業機會。」採訪中,姚勁波希望與政府部門合作,希望殘聯、民政等部門的殘疾人資料庫能與58共享,「中國改革40年,我歷經了20年,而且是最為精彩的20年,我特別感恩這個時代,希望為社會做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