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大花園示範縣建設典型案例評選結果揭曉啦!
遂昌縣《「點綠成金」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成功入選優秀典型案例,全市唯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
(改革創新類案例)
摘要: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優美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堅實基礎。遂昌是國家級「兩山理論」課題研究樣本縣和全省「兩山」實踐樣板縣,始終創新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好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特別是緊抓麗水作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國唯一試點市這一巨大機遇,在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高質量、高價值轉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為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提供思路。遂昌縣隸屬於浙江省麗水市,位於浙西南山區,錢塘江、甌江源頭,總面積2539平方公裡,人口23萬,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66億元,同比增長7.8%,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地區,是華東地區生物多樣性關鍵區域之一,也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近年來,遂昌充分發揮生態後發優勢,探索出農村電商、鄉村旅遊、健康農業等一系列「遂昌模式」,先後被列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單位,創成省部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縣、省級全域旅遊示範縣,獲評全省首批大花園典型示範建設單位,連續兩年入選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生態產品價值的系統化挖掘入選「浙江省縣域高質量發展優秀案例」。
一、主要做法
(一)堅持「護綠」為本,夯實生態基底
牢固樹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讓綠水青山在向金山銀山的轉化中持續保值增值,釋放更多生態紅利。堅守源頭地區的責任和擔當,發力仙俠湖環境大整治大保護,「天工之城」入選省首批山地休閒度假髮展試點單位。投入1.8億元推動遂昌金礦礦區環境保護與修復,現已創成國家礦山公園、「中國黃金之旅」、國家4A級景區,實現了發展的轉型升級,並啟動國家5A級景區的創建。充分運用標準化手段推動雲峰石材園區整治,使這個「晴天灰塵漫天、雨天泥漿滿地」的環境頑疾成為「過去時」,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廣大群眾的高度評價。推動農產品標準化管控,在全國首創綠色惠農卡為遂昌打造「兩山」轉化「舌尖上的安全」著手,大力推進農藥、化肥雙減,大大減少農業面源汙染。
(二)堅持「革綠」出新,量化生態價值
積極藉助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浙江大學、中國(麗水)兩山學院等大院名所的力量,率先開展縣-鄉-村三級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大田村發布全國首份村級GEP核算報告,該村2018年生態系統生產總值達1.6億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GEP的村級實踐」入選2019年度中國十佳社會治理創新案例。大柘鎮和王村口鎮作為全市首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示範建設單位,轄區內紅綠資源、農特產品、文化服務、產業項目等各具特色,2018年兩個鄉鎮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分別為34.84億元和49.51億元。
(三)堅持「倚綠」引「雲」,擁抱數字時代
遂昌主動落實省委省政府「數字經濟」一號工程,7月23日,與阿里雲籤署共建未來科創島的合作協議,舉全縣之力打造以仙俠湖為核心、以未來科創島為引領的「天工之城」,加快阿里雲(達摩院)科研保障基地、達摩院創新第二空間、阿里雲創新中心等項目落地,爭創全省高新技術特色小鎮,努力打造「兩山」轉化的重要窗口、中國分時經濟先行地、長三角創新第二空間和浙江高端旅居目的地,積極探索高端生態、高端科技和高端人才高度融合的發展形態,加速走向大湖時代、走向創新未來。
(四)堅持「採綠」成新,匯聚轉化動能
依託遂昌趕街模式,搭建趕街村貨惠農銷售平臺,讓更多中小農戶手中的農產品走出大山實現增值溢價。深化國企市場化改革,成立全市首家兩山集團,設立億元生態價值轉化產業基金,培育發展「兩山銀行」,在全省率先爭取到國家開發銀行30億元的兩山項目授信。推動鄉村差序發展,湖山鄉紅星坪村依託「溫泉+湖泊」的特有資源,大力推進農創+文創+科創「三創」融合發展,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龍洋鄉茶園村盤活空心村閒置資產,在保留原始生態和建築外觀的基礎上加入現代元素,將山村改造為「主客共享」的夢想家園,成為鄉村活化的典範。
二、主要成效
(一)生態環境質量全省領先
遂昌現有省級以上公益林面積排名全省第二,森林覆蓋率達83.47%。連續兩年環境質量指數和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分居全省第二、第三位,空氣優良率達到100%,縣級飲用水水源和各交界斷面水質達標率100%,五水共治考核全市第一,榮獲2020中國淨水百佳縣市全國第四。
(二)生態價值轉化路徑明晰
一是「生態+農業」,上半年新建海拔600米以上綠色有機農林產品基地1.76萬畝,「麗水山耕」農產品銷售額達6.05億元。二是「生態+工業」,上半年16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20億元,7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30億元。三是「生態+文化」,大力弘揚浙西南革命精神,成立浙西南幹部培訓中心,累計接待各類班次830餘批,培訓人數約4.5萬人,實現收入2300餘萬元。四是「生態+活動」,先後舉辦「湖山論劍」高峰論壇、「圍爐夜話」、中國花園論壇、未來鄉村研討會等活動,匯聚各路專家開展頭腦風暴,碰撞出創新發展的思維火花,助力鄉村振興和大花園核心區建設。
(三)生態產業富民成效顯著
農戶通過綠色惠農卡平臺,半年來享受補貼621.5萬元,實現化肥減量529噸。高坪鄉依託好山好水空氣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存款總量從500多萬元增加到了一億多元,十餘年間增長20倍。浙江省有10000多位中小農戶通過趕街村貨成功銷售自產生態農產品,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三、主要啟示
(一)堅持生態優先
遂昌立足山清水秀的自然本底,堅持高水平生態文明建設與高質量綠色發展齊頭並進,相融互促,以「生態+」戰略為指引,形成保護-創新-發展之間的閉環,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高效轉化。
(二)堅持綠色惠民
遂昌始終堅持生態就是生產力,以促進生態資產不斷增值為導向,努力把生態資產存量轉化為生態產品流量,提高GEP到GDP的轉化率,全力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生態環境和生態經濟帶來的雙重紅利。
(三)堅持改革創新
遂昌牢固樹立前列意識,以改革的思路和手段,破除思維定式,以發展數字經濟的方式跨越重重大山的物理阻隔,著力開拓換道超越的別樣路徑,全力推動生態產品價值高質量、高價值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