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苗木產業架起高廟農民「致富橋」

2020-12-23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3月21日消息:近年來,樂都縣高廟鎮堅持把加快土地流轉,發展苗木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擴大就地轉移勞動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來抓。僅在2012年,全鎮苗木銷售額達到1800萬元,苗木產業帶來的經濟收入達600萬元。苗木產業已經成為繼特色農業後帶動全鎮經濟發展的又一支柱產業。

高廟鎮按照「穩步推動土地規範流轉,大力發展特色設施農業」的發展思路,健全流轉程序,促進跨村、跨鄉鎮土地流轉,助推苗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目前,除了在本鎮流轉土地1500多畝外,在周邊洪水鎮、瞿曇鎮、壽樂鎮、碾伯鎮等鄉鎮流轉800多畝專門用於發展苗木產業。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日趨規範,高廟鎮苗木產業逐步走上了品牌化、精品化、高端化的路子,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在做大做強苗木產業的同時,該鎮以促進農村勞動力組織化、規模化轉移就業為重點,引導鼓勵苗木產業吸納帶動更多的勞動力實現就地轉移就業。

目前,在高廟鎮新盛村已成立有規模的苗木公司6家,苗木產業合作社3家,苗木栽培公司5家,苗木經紀人36人。苗木一部分除了銷往全省各地外,大部分被銷往西藏、內蒙古、新疆等地,已形成了以新盛為主,輻射段堡、大路等村的全省最大的苗木培育基地和苗木集散中心。

推薦閱讀:

青海:苗木產業架起高廟農民「致富橋」

安徽肥西:苗木花卉帶動18萬農民就業致富

江西上饒市出臺苗木花卉產業發展措施

河南:建設「美麗登封」推進花卉苗木產業發展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青海:苗木種植帶動樂都新盛村群眾致富
    中國園林網4月18日消息:近日來,在樂都縣高廟鎮新盛村的道路兩旁停滿了各式大小農用車,農民們有的往苗木收購點拉運苗木,有的抬樹苗、有的裝樹苗,到處是一片繁忙的苗木銷售景象。目前,這個村已向省內外累計提供苗木12億株。
  • 江西彭澤縣培育苗木基地 拓寬農民增收致富路
    中國園林網6月21日消息:近年來,江西彭澤縣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因地制宜打造苗木花卉特色農業基地拓寬村民致富路。彭澤縣黃嶺鄉境內有3萬餘畝丘陵山崗地,4000餘畝湖泊水面和3000餘畝濱湖圩田,一直以來,棉花、水稻都是該鄉的支柱產業。
  • 湖南:桂花苗木成雙峰農民致富的「綠色銀行」
    朱祥發告訴筆者,1米高的硃砂桂丹桂小苗本地市場價格要賣30元/株,15公分的八月桂價植上萬元,這簡直就是我們農民致富的綠色銀行。推薦閱讀:苗木成了新盛農民的「綠色銀行」 銷售額達到1500萬 嵊州榆樹村:小小榧苗成了「綠色銀行」 崑山閒置土地種植工程用苗 變身「綠色銀行」 六大產業壯大「綠色銀行」 江西林業目標450億
  • 苗木花卉鄉村振興的「美麗產業」
    「我們共有6.7萬多畝花卉苗木基地和5.8萬畝林地,森林覆蓋率達37.1%,全鎮80%的農戶都進行苗木花卉生產,苗木花卉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紫蓬鎮林業站站長張鵬程介紹,紫蓬鎮去年銷售苗木花卉1.9億株,年收入達2.3億元,人均苗木花卉收入1.83萬元。其中,建成精品園林8處,面積1000餘畝,已形成羅壩、白衣2個萬畝苗木花卉生產村。
  • 青海湟中成功引育無果枸杞芽茶 成貧困農民致富新「引擎」
    廣告 青海湟中成功引育無果枸杞芽茶 成貧困農民致富新「引擎」 張添福 攝  中新網青海湟中9月2日電(記者 張添福)2日,一場以無果枸杞芽茶採摘、品嘗為主要內容的採茶藝術節,在原本不產茶葉的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結合地帶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田家寨鎮首次舉行。  湟中縣是全國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該縣是青海省會西寧所轄區縣中貧困面最廣、貧困人口最多的一個縣。
  • 致富不忘家鄉人-鄧州張村鎮楓蘭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靳小良
    更多資訊,請及時關注微信公眾號(鄧州全記錄、行走在鄧州)他用20來年的艱苦奮鬥,從一名農民工成長為一個地道的農民企業家;他用敏銳的智慧、勤勞的雙手和實幹的精神,發展綠化苗木產業和地方特色旅遊產業,成為當地的創業致富帶頭人。
  • 鳳岡縣:辣椒經紀人 架起「產銷橋」
    合作社採取統一育苗、提供技術指導、和群眾籤訂保底價收購協議的形式,帶動周邊群眾就近就業和發展辣椒產業。現已帶動東山社區的群眾種植辣椒3949畝,輻射農戶1138戶,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80戶720人。 「以前收購的鮮辣椒我直接賣給加工廠,但是這樣收購價低。今年我把辣椒烘乾,再銷售到蝦子辣椒市場。這樣一來,收購價提高了,群眾獲利也高了。」
  • 大竹五豐村:2000畝優質蔬菜架起農民致富金橋
    大竹縣竹北鄉五豐村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大力引進種植優質蘿蔔、花菜、萵筍等,為群眾增收致富架起了金橋。   林道善是大竹縣竹北鄉五豐村村民,去年九月,他在當地鄉村幹部的帶領下,種植了兩畝蘿蔔和花菜。
  • 「雙語」培訓:青海架起藏區幹群交流「連心橋」
    著眼強基固本,下定建「橋」決心  青海藏區基層幹部「雙語」培訓,是奔著提高基層幹部工作能力,推動藏區和諧發展,拉近基層幹群關係而來。  尊重學習規律,繪好建「橋」圖紙  先讓幹部學會「張口說」,再讓幹部學會「能讀寫」,最後讓幹部成為「雙語通」,這是青海藏區基層幹部「雙語」培訓的原則和步驟。
  • 江蘇:灌南縣菊花村花卉苗木鼓起村民「錢袋子」
    中國園林網5月30日消息: 近幾年來,灌南縣新集鄉菊花村通過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產業,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成為該縣有名的花木村。菊花村位於縣城南約6公裡,207縣道穿村而過,背靠鹽河,共有土地面積近4000畝,800多戶人家,3450多人,以農業、勞務輸出為主。
  • 樂亭縣湯家河鎮:黃瓜產業開啟農民致富路
    樂亭縣湯家河鎮:黃瓜產業開啟農民致富路 2020-12-22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腰嶺屯架起致富橋 - 大連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李蘭芝 馮志坤 記者黑豔楠)12月7日上午,莊河市步雲山鄉謙泰村腰嶺屯居民組組長喬喜良代表全屯50多戶200多名父老鄉親,手擎寫有「情系百姓修富民路,排憂解難築幸福橋」的錦旗,鄭重地交到了該鄉鄉長梁洪林的手中。「多謝黨委、政府對俺們腰嶺屯百姓的關愛,從今以後俺們可以快點走上致富路了。」喬喜良感激地說道。
  • 青海:樂都高廟鎮新盛村苗木銷售旺
    中國園林網5月4日消息:樂都縣高廟鎮新盛村的道路兩旁停滿了農用車,農民們有的往苗木收購點拉運苗木,有的抬樹苗,有的裝樹苗,到處是一派繁忙景象。據樂都四季青苗木合作社社長李善國介紹,今年新盛村的苗木銷售非常火爆,尤其是大型喬木出現了比較緊缺的狀態。
  • 曹妃甸八農場「訂單農業」架起致富金橋
    曹妃甸區八農場「訂單農業」架起致富金橋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記者 黃志山 通訊員 鳳璽 寶鋒)農業生產有一個「瓶頸」  農民在問,政府在思考。  在突破「瓶頸」的過程中,一種經營模式在曹妃甸八農場逐漸明晰:以「農字號」大項目、好項目推進「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訂單農業,架起致富金橋。  八農場是曹妃甸區最大的農場。
  • 西農專家助力獼猴桃 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近日,2020年「走出楊凌看示範」融媒體採訪活動一行來到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示範站,了解楊凌農業科技如何助力小小果實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試驗站圍繞獼猴桃現代產業關鍵技術需求,重點開展獼猴桃種質資源保存與利用、遺傳育種、苗木繁育、果樹水分與營養、病蟲與災害防禦、果實品質與貯藏保鮮等6個方向的科學研究與創新。
  • 江西揚子洲:菜農轉產種苗木 產業轉型助脫貧
    為了轉變這種狀況,轉變生產發展思路,促進脫貧致富,六年前長村村菜農郭中洲動起了「歪」腦筋,他看到其他臨近村的村民利用荒地發展花卉種植業,取代傳統的蔬菜種植業,取得良好收益的啟示,另闢蹊徑瞄準果樹苗木市場,利用村裡閒置的灘涂和荒廢的窪地嘗試種植各種果苗,並走出去、請進來學習果樹苗木的嫁接技術,培養果樹苗木新品種,以特色果苗搶佔市場,創出效益。
  • 張家口:小海棠成為農民致富「搖錢樹」
    中國園林網11月7日消息:「真沒想到多年種植的海棠成了寶貝疙瘩,鮮果、海棠幹、海棠籽、苗木都能賣錢,今年僅家裡的2畝多海棠就收入了1萬多元,再加上當經紀人幫村裡賣了100多噸海棠,日子過得甭提多紅火了!」懷來縣小南辛堡鎮小古城村村民張雲江高興地說。
  • 產業的「鞋」應當適合農民的「腳」
    陂西鎮黨委書記王懷先說,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陂西鎮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治本之策,通過新型經營主體聯結、集體經濟成果共享、扶持自主發展產業等多種途徑,將群眾牢牢嵌入產業鏈條,強化主體帶貧,在確保貧困群眾穩定持續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建立起符合群眾致富需求和鎮域發展實際的產業體系。
  • 湖北十裡:花卉苗木產業快速崛起
    道路兩旁處處可見鬱鬱蔥蔥的花卉苗木。沿路上,陽程苗木專業合作社、綠之源苗木專業合作社、龍林苗木專業合作社等一家家苗木專業合作社讓人目不暇接。9月15日,十里舖鎮政府負責人告訴記者,全鎮有花卉苗木合作社30家,社員1000餘戶,苗木草坪種植面積已達2.8萬畝,周邊20餘個鄉鎮近5萬人直接從事花卉苗木種植及相關產業,輻射帶動近40餘萬畝花卉苗木基地的生產、銷售,年產值超過3.5億元。
  • 江西蓮花:生態綠架起一座脫貧致富橋
    近年來,蓮花縣依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現代農業、「生態+」旅遊,生態綠為蓮花老百姓架起一座通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橋。  海潭村地處蓮花縣六市鄉,距縣城約40公裡,是蓮花縣最偏僻的村莊之一,如今卻變成了蓮花縣享譽縣內外的「世外桃源」。  海潭村的嚴金良今年67歲,因為年紀太大,無法外出務工,生活非常貧困。被納入貧困戶之後,嚴金良的生活開始發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