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
我市推行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工作已經四個年頭,有力地推動了招生行為規範,破除招生「灰色地帶」,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和支持,「陽光招生」的工作經驗,被第八部《反腐倡廉藍皮書》列為全國15個創新實招之一。今年以來,我市在「陽光招生」工作基礎上,加強信息監督平臺建設,探索運用「制度+科技+監督」手段推動「陽光招生」更加「陽光」。
□ 李其明 傅彤 黃姝婧
9月1日,隨著龍巖中心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小學一年級新生錯時錯峰到校上課,今年的招生工作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全市未發生群眾集體上訪事件,招生諮詢熱線電話量、12345平臺訴求件同比分別下降40%、45%,未發生網絡發酵輿情事件。
「近年來,我市招生信訪諮詢數量逐年下降,尤其是今年的招生報名顯得格外『靜悄悄』。」市教育局初教科張科長說,近幾年,受「二孩潮」影響,新生入學每年都呈增長趨勢,龍巖中心城區從2017年的10032名新生,到今年的15200名新生,三年間就增加5168新生。面對小學新生激增,全市義務教育招生工作平穩有序的背後,是市、區兩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推進應急性教育重點項目建設、實施「擴容」工程取得的成效,是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和教育部門大力推行「陽光招生」,探索運用「制度+科技+監督」的實踐成果,從而有力保障了義務教育招生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開。
規範招生制度更加公平公正
「孩子順利入學,我們家長就放心了。」開學首日,筆者在中街小學校門口隨機採訪了一名居住在鳳凰片區的上杭籍學生家長,她高興地說,兒子順利在中心城區中街小學就近入學,要感謝「陽光招生」制度,來龍巖打拼10多年,現在更有幹勁了。
讓每一個適齡兒童公平接受教育,事關教育形象,也關係著教育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2017年,在市紀委的推動下,我市全面實施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制度,全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在招生前通過報紙、電視、網站及公告欄等形式,把招生全過程主動向社會公開,曬在陽光下,從源頭上防止暗箱操作,杜絕「權學交易」「錢學交易」, 推進教育公平和提升社會公信力。從政策宣傳到信息核查再到名單公布,每一個招生環節都置於陽光下。時任市委書記、市長先後作出批示並帶頭承諾「不打招呼、不批條子」,全市7個縣(市、區)的縣處級領導紛紛籤訂「陽光招生」承諾書,以上率下,帶頭破除特權思想。市、區兩級教育局領導和中層負責人每年都籤訂《義務教育階段「陽光招生」承諾書》,承諾嚴格遵守「十項嚴禁」「十不準」,教育局領導子女的就學也嚴格按「陽光招生」政策執行,無一享受特權。
今年招生季,我市以制度建設為抓手,圍繞「公平公開、便民利民、智慧監督、全程監督」四大功能,進一步建立完善「龍巖市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平臺」,尤其是中心城區實現了「五個一」,即一個入口、一個平臺、一個政策、一個口徑、一線監督等。市、縣兩級教育部門在該平臺統一發布招生方案、政策解讀、招生過程、錄取結果,建立起「市區一體、市縣統籌」的陽光招生工作新機制,形成一個埠導入、一個政策到底、一線監督到位的良好招生格局。
「『陽光招生』制度實施四年來,龍巖市民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即:嚴格按照『統一平臺、就近劃片、免試入學、批次優先、積分排序』等原則,制度化讓招生工作更加陽光、更加規範。」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說。
引進科技手段更加便捷利民
「用手機登錄『e龍巖』,在『陽光招生』報名入口填報房產、戶口等家長和學生的基本信息,我就給孩子報完名了。」家住北園新村、兒子錄取到松濤小學的吳姓學生家長感慨地說,以前甚至出現連夜排隊報名,現在真是太方便了!
通過手機報名、審核、錄取,實現「掌上辦」,省去的不單是家長的辛苦,更節省了教育教學部門大量的人力物力。「往年新生報名期間,不僅學生家長要填報材料,學校也要對這些紙質材料逐件審核,程序較繁雜、效率不高,還容易出錯,大家普遍反映強度高、壓力大。」中街小學陳校長表示。在去年試行網上報名的基礎上,今年市裡協調大數據局、公安、住建等數據接入部門,進一步完善了「陽光招生」平臺系統,做到網上報名、線上「一站式」審核通過,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不僅僅在龍巖中心城區,筆者從教育部門了解到,從今年起,全市各縣(市、區)統一納入「e龍巖」報名系統,實行公辦民辦學校同一平臺同步招生,破解了以往市區部分政策口徑不一致、招生政策和報名系統不夠完善等問題。尤其是中心城區的學生和家長通過「e龍巖」實名認證,在該平臺線上報名、審核、查詢、錄取等「一站式」陽光招生,讓招生全過程科學、便捷、公開、透明。
「一站式」陽光招生,讓家、校關係更加清朗、和諧。「去年9月,我市吹響了建設『教育強市』的進軍號角。通過引進科技手段讓『陽光招生』更加便民惠民,促進義務教育優質資源均衡配置,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市教育局負責人介紹。
創建「3+1」預警更加精準高效
「預警平臺顯示,中心城區多所學校前三批報名人數超過計劃數並亮黃燈、紅燈預警。」7月16日,市政府召開招生工作專題會,針對預警系統提示扎堆報名問題,相關職能部門及早研判提出「挖掘潛力、增班擴容」等具體應對措施,研究擴班35個。
為實時掌握報名情況,統籌合理安排學位,充分發揮「陽光招生」平臺的違規預警和分析研判功能,今春以來,市紀委監委會同市教育局研究創建了義務教育陽光招生「3+1」預警機制,即在「龍巖市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平臺」後臺設計了「報名情況預警」「審核情況預警」「錄取情況預警」等三項預警功能。
招生過程中的「潛規則」,不僅敗壞招生風氣,更滋生「權學交易」的腐敗問題。「每份報名材料由A、B兩組工作人員線上初審、覆審,系統根據兩次審核情況自動分析預警,線上實時監督招生審核、錄取情況,有效防止違規操作。」市紀委監委駐市教育局紀檢監察組負責人說,今年創建「3+1」預警機制以來,從以往「大兵團」實地檢查轉變為運用信息化監督手段,實現「特種兵」全過程線上偵察,精準發現問題,及時分析研判,提出對策建議,推動問題解決。
招生政策公開,招生計劃公開,招生過程和結果公開,諮詢及投訴渠道公開,違規事件及處理結果公開,把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工作置於群眾監督之下。2017年以來,全市有93名招生工作人員因未認真審核把關學生報名材料被約談或問責處理,其中,給予組織處理3人,黨政紀處分4人,移送司法機關1人。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對2019年「陽光招生」工作進行督查問責,對69件違規認定「原住民」線索進行跟蹤處置,並在全市教育系統通報6個「陽光招生」工作違規違紀典型問題,釋放出執紀必嚴的強烈信號,確保招生工作取得的成效不留「漏洞」。
「綜合運用『制度+科技+監督』手段,實現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在線監督、精準監督、智慧監督,切實維護教育公平,成效初顯。」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發揮監督預警結果應用,推動閩西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讓教育紅利更公平惠及老區百姓。
來源:閩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