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邊的戰爭」:騰訊、字節們鳴槍,喜馬拉雅們備戰

2021-01-07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全天候科技,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 | 張超 編輯 | 羅麗娟

國內有聲書市場再次熱鬧起來。

除了「老牌」音頻平臺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等在有聲書板塊持續發力,今年以來,一眾網際網路巨頭包括字節跳動、網易、騰訊等相繼上線了有聲書產品。

來者「不善」,各方均頗有大幹一番的架勢。

艾媒諮詢公司去年發布的《2018~2019中國有聲書市場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有聲書用戶將達5.62億,市場規模將達82.1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6.4%。

「聽書」正演變成一種新的閱讀習慣,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三成以上(31.2%)的國民有聽書習慣,成年國民的聽書率為30.3%,較2018年的平均水平(26.0%)提高了4.3個百分點。

實際上,「有聲書」並不是一個新興行業,幾年前業界就已經出現一波有聲書的嘗試。2018年開始推出有聲書的喜馬拉雅如今已經是這個市場的頭部玩家。

2020年,一眾新玩家,尤其是騰訊、字節跳動這樣的巨頭密集入局,勢必將給有聲書及整個音頻行業帶來新的變量。一場新舊勢力的互探和爭奪正在悄然上演。

1

有聲書江湖生變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有聲書」一詞就已經出現。意思很簡單,指用聲音來表達內容的書,是紙質書的一種衍生形式。

根據載體的差異,有聲書又可以分為實體有聲書和數字有聲書兩大類,前者指光碟、磁帶等,後者則包括移動端App、MP3、廣播電臺等。

2000年以後,有聲書載體逐漸向網絡平臺發展,出現了「聽書網」、「天方聽書網」等聽書網站。受限於到硬體設備和網絡普及,那時候有聲書的發展相對比較緩慢。

業內普遍將2011年-2013年看作是中國有聲書的起步期。彼時,蜻蜓FM、荔枝、喜馬拉雅幾家音頻平臺的成立,他們將有聲書從PC端帶向了移動端,再加上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普及,有聲書才有了生長的「土壤」。

起初,有聲書的製作以簡單、粗放型的UGC(User-Generated Content)內容為主,缺少專業製作團隊和製作能力,僅能滿足用戶最基本的收聽需求。2014年之後,網絡音頻進入泛媒體傳播時代,越來越多專業人士湧入,使得有聲書呈現形式多元化。迄今,有聲書在單播、雙播外,還產生了超級廣播劇、多人有聲劇等不同的節目形態。

從2016年末起,網絡音頻行業掀起了新一輪發展高潮——泛媒體多平臺化、付費化、直播化和全場景化成趨勢。

圖片來源:艾瑞諮詢

彼時(2017年前後),音頻內容付費迎來了爆發,大量依託音頻媒介的付費內容紛紛湧現,包括聚焦多場景讀書的App樊登讀書、專注知識付費的App得到等也是在該時期問世,頗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味。

根據艾媒諮詢的報告,到2017年時,中國有聲書市場規模達32.4億元,報告認為這個市場未來3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4.8%。

圖片來源:艾媒諮詢

從用戶視角看,那時候,57.0%的中國受訪有聲書用戶偏好使用喜馬拉雅聽書,數據遙遙領先;懶人聽書、蜻蜓FM、荔枝fm分別以36.2%、31.9%和28%的收聽偏好位列第二梯隊。

圖片來源:艾媒諮詢

喜馬拉雅擁有市場上70%暢銷書的有聲版權,85%網絡文學的有聲改編權,超6600本英文原版暢銷有聲書版權,領先優勢明顯。

國內在線音頻平臺近兩年幾乎一直維繫著這一穩定的梯隊排名局面。

就在外界以為音頻行業格局已定的時候,2020年,有聲書領域陸續冒出了多位重量級新玩家,原本平靜的江湖變得暗潮洶湧。

近日,騰訊旗下音頻軟體「微信聽書App」正式上線。據悉,微信聽書是微信官方聽書應用,可為用戶提供有聲小說、出版讀物、播客和各類音頻節目。

從應用界面可以看到,這款App主要有三個功能:「探索」、「訂閱」和承載個人信息的「我」;其中,在「探索」頁面,微信聽書建立了小說、有聲書、節目和音頻號四個板塊。

微信聽書「探索」界面

無論是「微信聽書」這個應用名稱,還是內頁功能設置,都透露出一個信號——騰訊這款應用主攻有聲書市場。

對於騰訊來說,掌管著閱文集團這個中國最大網絡小說集散地,在小說版權方面自然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此時打造一款主打聽書的音頻軟體,似乎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實際上,騰訊系的有聲書產品遠不止微信聽書這一個。早在2015年,企鵝FM就上線了;2018年11月閱文聽書上線;2020年4月,騰訊音樂又推出了長音頻品牌「酷我暢聽」,這些產品都提供有聲書服務。

除了騰訊,網易和字節跳動也沒閒著。

今年9月,網易雲音樂宣布正式上線全新內容版塊——「聲之劇場」,主打年輕IP改編的廣播劇與有聲書。雖然沒有推出獨立App,但網易雲音樂要通過廣播劇/有聲書等長音頻豐富內容生態、吸引用戶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

更早時候,字節跳動在今年6月結合旗下番茄小說推出了一款名為「番茄暢聽」的App。該產品是將番茄小說中的正版小說以音頻的形式播放出來;不同於主流音頻平臺側重小說真人演繹的形式,番茄暢聽採用的是AI主播。

只不過,相較於騰訊的多點布局,無論是從內容製作還是板塊建設上看,網易雲音樂和字節跳動的有聲書產品都略顯隨意,行動間帶有一絲「不被落下」的意味。

今年11月份,垂直類閱讀App「十點讀書」也正式宣布推出「十點聽書」服務。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聲市場上玩家數量達到兩位數,既有老牌的龍頭企業,也有實力強勁的後起之秀。

中國有聲市場主要玩家(不完全統計)

已經發展多年的「有聲書」市場,為何今年密集出現了新的玩家?

今天的在線內容形態主要分為視頻、音樂、長音頻(包括有聲書及音頻泛語音)、電子書、遊戲等五大形式。

除了音頻目前還不算紅海,其它幾個領域基本已經被巨頭瓜分。多語種有聲書平臺「書閱」創始人兼CEO、前蜻蜓國際總經理、前酷聽CEO於勐認為,巨頭此時進入音頻市場,其實是在卡位,「大家想先把音頻賽道穩穩拿住,這對他們的整體發展非常有利。」

在於勐看來,有聲書作為一個「三無產品」,就是個伴隨性行業:第一,無屏,不需要打開屏幕;第二,無眼,不需要用眼睛去看;第三,無手,不需要用手去操作。它能滿足用戶在處理各自活動同時收聽,例如:通勤途中「閱讀」,健身時聽,做飯時聽等等需求,不僅讓他們用碎片化時間有效提升了自己,還能解決焦慮。

在流量見頂的今天,如何尋找增量成為移動網際網路公司的普遍焦慮,巨頭也不例外。對於有聲書這樣一個仍然有快速增長的賽道,被哄搶是必然的。

2

滾雪球效應

CV早安醬是喜馬拉雅平臺獨家籤約主播,自2014年4月入駐,至今已有6年多時間,目前主要從事有聲書配音工作,在瀋陽有一間自己的工作室。

作為一個商業美術包裝與動畫3D設計專業的學生,她沒有一點配音基礎。讓人意外的是,她憑藉先天嗓音優勢和對有聲事業的興趣堅持,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在平臺上收穫了4000萬點擊和50萬粉絲。

六年下來,早安醬粉絲數翻了近一倍,突破93萬,成功躋身喜馬拉雅有聲書頻道S+人氣主播行列。

「從我獲得的收入可以感覺到,願意為優質內容付費的優質用戶在喜馬拉雅不斷增長,基本每天新增的用戶和新增的收入是成正比例的關係。」這也激發了她的內容創作動力。

喜馬拉雅&克勞銳聯合發布的《2018喜馬拉雅有聲書用戶行為洞察報告》(簡稱「《報告》」)顯示,從2016年6月30日至2018年6月30日,平臺熱門有聲書播放量已突破10億次,高頻有聲書用戶平均一年聽書15本以上,高頻有聲書用戶日均收聽時長超過180分鐘。

圖片來源:喜馬拉雅&克勞銳

而前十大有聲人氣主播,在半年內聯合收割了聽眾585.9億分鐘,約合9.765億小時。

圖片來源:喜馬拉雅&克勞銳

到了2019年,喜馬拉雅有聲書產品中,被收聽超1億小時的前10大主播總共收割了聽眾30億小時的時間,較2018年(如果按照半年9.765億小時計算,全年為19.53億小時)提高了53.6%;其中第一大主播的年收聽時長達到12億小時,約等於13.7萬年。

圖片來源:喜馬拉雅

根據上述《報告》顯示,有聲書的用戶付費意願較高,僅22.5%中國受訪有聲書用戶不願為有聲書付費,其餘用戶均有一定程度的付費意願。其中受訪用戶對有聲書意願付費額度主要在20元以下,佔比高達69.0%。

以喜馬拉雅平臺上的有聲小說為例,若0.2元一集計算,加上平臺可贈予一定比例的免費集數,用戶付費20元或可購買到一本100集以上的有聲短篇小說。

在剛剛過去的「喜馬拉雅123狂歡節」中,平臺內容消費總額突破10.8億元,再創紀錄。相聲評書、有聲書的成績依然領先,其中二次元、影視和教育類銷售增長最快;覆蓋人群包括大學生、職場「打工人」和親子用戶,甚至連中老年也開始擁抱聽書生活。

可見,有聲書正在「無聲」地滲透到更多的人群當中。

喜馬拉雅副總裁姜峰曾在接受《經濟觀察網》採訪時,將有聲書的商業轉化形容為「滾雪球效應」,「愛聽的用戶天天都在聽,而且聽的人越來越多,越往後,雪球越滾越大。」

放眼世界,有聲書都是一個被證明值得挖掘的賽道。美國作為當前全球最大的有聲書市場,最近數年間,其有聲書產業一路呈現井噴式增長,成為繼電子書之後美國出版市場上的一匹「黑馬」,被《華爾街日報》稱為「增長最快的出版物」。

愛迪生研究機構(Edison Research)2020年3月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2018年,美國數字有聲書收入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達10.3億美元;2020年,美國有聲書市場規模預計達15億美元,未來幾年還將保持20%-25%的增速。

照此推算的話,有聲書的市場份額將在2022年超過電子書,成為數字出版的主要形式。

過去,中國一直是公認的全球第二大有聲書市場。但在2020年10月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發布的《有聲書:席捲世界》白皮書指出,中國將在2022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有聲書市場第一大國。中國有聲書市場仍然有著較大的想像空間。

這一次,國內的有聲書市場真的站在了風口上?

3

激戰將至?

在過去幾年,國內音頻(音樂App除外)市場基本維持著一超兩強的競爭格局——喜馬拉雅佔據著行業龍頭地位,蜻蜓FM和荔枝則處於第二梯隊。

但這也不意味著頭部玩家能夠一直高枕無憂。雖然有聲書業務當前為各家音頻平臺主力產品,但整個音頻行業大環境正面臨著考驗。

中國音頻市場規模和用戶人數雖然在逐年攀升,但同比增速已經出現了下滑態勢。

2019年,中國網絡音頻行業市場規模為175.8億元,同比增長55.1%,較2018年(102.2%)下滑47.1個百分點,而2018年的同比增速在2017年的基礎上也有所下滑。

圖片來源:艾瑞諮詢

從2017年至2019年,中國網絡音頻行業用戶規模同比增速也呈下滑趨勢,分別為122.4%、62.2%和30.4%。

圖片來源:艾瑞諮詢

音頻行業的流量紅利正在消失。而在有限的流量紅利和有限的「耳朵」之下,各平臺要如何將內容快速持續地變現,還尚未跑出清晰的路徑。

從「音頻第一股」荔枝的財報看,其收入分為兩大類:音頻娛樂,播客、廣告和其他收入。過去的一年裡(2019Q4-2020Q3),淨營收基本穩定在3億-4億元間,但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最近一個季度淨虧損607萬元。

圖片來源:福布斯

前三甲中的喜馬拉雅、蜻蜓至今尚未完成IPO。雖然沒有公開的財務數據,但從投入和產出的動作看,他們要變現和實現盈利都不容易。

前幾年,知識付費之風興起。各家平臺大力發展知識付費,打造超級IP,這也一度成為音頻行業的主要變現方式。

2018年,蜻蜓FM有50%的收入來自於付費內容;而多個公開報導指出,2017年喜馬拉雅超過一半的營收來自於知識付費。

儘管網際網路音頻行業趕上了「知識付費」的班車,但是版權費用較高,用戶付費轉化率低迷一直是音頻內容付費的最大痛點。

2017年初,有媒體報導稱,喜馬拉雅在購買版權方面的投入達億元級別。2018年,喜馬拉雅還公布了一個「萬人十億新聲計劃」,聲稱會投入3個10億,除了購買版權,還將用於扶植內容創作者、購買IP。

從內容創作者的生存狀態也可以一窺音頻平臺的發展情況。

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田藝苗,曾是喜馬拉雅知識付費內容創作者。2016年,踩著知識付費的風口,她進入了音頻行業。如今在喜馬拉雅已經收穫近27萬粉絲,全網粉絲量超過150萬。

按照與喜馬拉雅籤訂的合同,田藝苗在喜馬拉雅平臺的收入僅為付費內容50%的抽成。相較普通創作者和有聲書配音員,這樣的比例已經算高,但從付費用戶獲得的收入仍遠遠不能讓她滿意。

前述提到的早安醬,通過喜馬拉雅平臺囤積粉絲、塑造個人IP後,大部分收入需要通過其它線上、線下商業活動實現收益轉化。

入駐喜馬拉雅半年後,田藝苗開始向其它音頻平臺發展,在蜻蜓、知乎、掌閱、微信公眾號等20多個平臺同步上線了新節目。

像田藝苗這樣的創作者並不是個案。作為非獨家籤約創作者,他們的流動性往往較大,屬於利益偏好型人群。為了提高收入及商業價值,不會只停留在一個平臺。

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有能力的創作者和優質的內容版權對於平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音頻玩家對版權和聲音主播資源的爭奪戰將再次上演。

在「微信們」深入音頻行業搶地盤的時候,原有的音頻平臺也在試圖反擊。

以喜馬拉雅為例,今年以來,動作不斷。

比如,不斷引入新聞媒體,做大新聞資訊產品。目前,包括央視新聞、人民網、半月談、財新網、GQ報導、南方都市報、封面新聞等在內的超過5000家媒體、自媒體已經入駐平臺。

喜馬拉雅也在切入音樂領域。今年8月,它推出喜樂計劃,發力純音樂領域,挖掘、扶持純音樂人,這也是國內首個專門扶持純音樂人的扶持計劃。

在治癒音樂這個細分領域,喜馬拉雅也有布局,去年底不僅上線了多張療愈音樂付費專輯,還推出助眠App「頂空」,助推療愈型純音樂的發展。

對於巨頭的進入,於勐不認為行業會出現大變革,從創作者需求和平臺用戶屬性看,行業只會「平緩過渡、無縫對接」。他解釋稱,創作者為了保證基本收益,數字版權內容都是無限分銷的,只有極少數情況才會做獨家分銷;而從平臺來看,雖然每一個平臺的用戶屬性不一樣,會有區分,但肯定也是有交互的。

實際上,相較短視頻行業掀起的驚濤駭浪,一直以來,音頻行業似乎稍顯遜色,表現溫和。隨著巨頭殺入有聲書市場,比起激戰,更大的意義或許是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具活力。

*本文為全天候科技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二字,獲取轉載格式要求。

相關焦點

  • "耳邊的戰爭":騰訊、字節們鳴槍 喜馬拉雅們備戰
    (原標題:「耳邊的戰爭」:騰訊、字節們鳴槍,喜馬拉雅們備戰)
  • 騰訊、字節殺入市場,喜馬拉雅的聽書帝國迎來最強敵人
    除了老牌強者喜馬拉雅、蜻蜓FM和荔枝繼續在市場發力,眾多網際網路巨頭包括字節跳動、網易、騰訊也是紛紛下水,上線了自己的有聲書APP。總之平靜已久的音頻賽道即將成為下一個神仙打架的地方。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有聲書這種內容形式已經在我國出現,簡單來說就是用語音呈現紙質書籍的內容。
  • 揭秘阿里、騰訊、字節跳動在家辦公的區別
    這幾天,網際網路精英們已經開始在家遠程辦公了。作為國內網際網路三家大廠,阿里、騰訊、字節跳動在家辦公有什麼區別呢?一起來看——返崗時間阿里用釘釘,騰訊用企業微信,字節跳動當然用飛書。各自有何特色阿里:釘釘群直播,在線觀看,實時互動;騰訊:騰訊文檔遠程演示,語音通話;字節跳動:飛書閱讀型會議模式,省事、效率高。
  • 最後的戰役:字節跳動偷襲騰訊遊戲
    用高流量的產品去推休閒遊戲,這個流程字節跳動早已驗證過。此前字節跳動開發的一款遊戲《音躍球球》在初期上線的時候反響並不是特別好,但後期通過抖音的加持,《音躍球球》成功登上遊戲免費榜榜首,並長期保持在TOP 10以內。此後,《全民漂移》、《戰爭藝術:自走棋》等遊戲,字節跳動如法炮製,百試百靈。
  • 騰訊一口氣發布了40款遊戲,字節仍舊在一旁兇猛跳動
    01、字節在遊戲圈兇猛跳動騰訊「一哥」地位一直持續了數年,直到去年,新晉的移動網際網路流量巨星字節跳動開始全面布局遊戲,勢頭很猛。而且在國際市場,字節的流量優勢也非常明顯。有機構預測,以字節跳動的規模,今年非廣告類的遊戲收入至少數十億起跳,這對騰訊一哥地位暫時還難以撼動,但在未來有可能造成威脅。
  • 字節跳動VS騰訊:世紀之戰
    也就在這個時候,自信的馬化騰雲淡風輕地對前來採訪的財經記者吳曉波說:「微博的戰爭已經結束了。」至此,微信的地位完全穩固。4.0時代,形成社交網絡,開啟平臺化過程:2012年5月,微信發布了4.0版本,標誌著社交網絡形成,開啟平臺化過程,更新的主要功能包括朋友圈、API接口。
  • 播客們的2021 : 從「路邊攤」到巨頭「盤中餐」
    資源溢出,熱衷於搞內部賽道競爭的騰訊,在已經坐擁騰訊音樂、酷我、酷狗以及閱文聽書等多個音頻平臺之後,最近又在安卓平臺上線了最新的「微信聽書」客戶端。騰訊音樂上半年發布了長音頻產品「酷我暢聽」。隨後,字節跳動也上線了同類型產品「番茄暢聽」,緊隨其後的,則是快手幾乎是一比一高仿小宇宙的播客客戶端「皮艇」。網易雲音樂也在上一版更新中為播客設置了獨立入口,再來就是最新的微信聽書獨立客戶端。
  • 播客們的2021:從「路邊攤」到巨頭「盤中餐」
    作者:大娛樂家,頭圖來源:視覺中國資源溢出,熱衷於搞內部賽道競爭的騰訊,在已經坐擁騰訊音樂、酷我、酷狗以及閱文聽書等多個音頻平臺之後,最近又在安卓平臺上線了最新的「微信聽書」客戶端。騰訊音樂上半年發布了長音頻產品「酷我暢聽」。隨後,字節跳動也上線了同類型產品「番茄暢聽」,緊隨其後的,則是快手幾乎是一比一高仿小宇宙的播客客戶端「皮艇」。網易雲音樂也在上一版更新中為播客設置了獨立入口,再來就是最新的微信聽書獨立客戶端。
  • 「微信聽書」闖入播客界,騰訊字節都瞄上耳朵經濟?
    據相關應用商店的信息顯示,「微信聽書」App的開發者為廣州騰訊科技有限公司,據天眼查顯示,該公司為騰訊的子公司。其Slogan為「聽見世界,聽見你。」 比如即刻上線了「小宇宙」,緊接著,騰訊音樂發布了長音頻產品「酷我暢聽」,隨後,字節也上線了同類型產品「番茄暢聽」,緊隨其後的,則是快手的「皮艇」,再到如今的「微信聽書」。
  • 國家出手反壟斷,騰訊阿里們該何去何從?
    國家終於要對網際網路壟斷巨頭們出手了!?消息一出來,各企業的股價瞬間綠成了大草原。雖然現在有所回彈,但卻始終沒能回到之前的位置上。這說明什麼?要變天了。包括阿里、騰訊、字節跳動、京東、微博、拼多多、攜程等大眾熟知的網際網路巨頭。會議內容無外乎是些官方話,不過看這個企業名單,基本涵蓋了我們衣食住行娛的方方面面。同志們,這是很恐怖的事情。
  • 騰訊、B站、字節筆試倒計時!最新題庫曝光+筆試公開課放送,速度進群刷題!
    B站(技術崗)也正式開啟筆試本周末還有阿里,字節、美團、新浪等大廠扎堆筆試現在最該做什麼?抱佛腳!騰訊、B站等大廠最新筆試題公開課+答題技巧全解筆試日曆+老師答疑還有更多社群福利……全部進群領取大廠筆試備戰群
  • 遊民們戰個痛快 《戰爭前線》內測激活碼開始發放
    由Crytek研發、騰訊代理的射擊網遊《戰爭前線(Warface)》將於5月31日正式啟動內測,遊民星空有幸參與到了內測活動中。想同時體驗《孤島危機》的爽快和網遊的刺激麼?想扛起單機遊戲圈大旗稱霸網遊麼?參與遊民星空內測邀請碼發放活動,與我們並肩作戰!
  • 播客們的2021 : 從「路邊攤」到巨頭「盤中餐」
    騰訊音樂上半年發布了長音頻產品「酷我暢聽」。隨後,字節跳動也上線了同類型產品「番茄暢聽」,緊隨其後的,則是快手幾乎是一比一高仿小宇宙的播客客戶端「皮艇」。網易雲音樂也在上一版更新中為播客設置了獨立入口,再來就是最新的微信聽書獨立客戶端。儘管國內的播客市場更多時候還依附在長音頻之下,但隨著巨頭們投注更多資源,一個關於耳朵經濟的「新戰場」又將吹響戰鬥的號角。
  • 多款教育類出海App霸榜海外,騰訊、網易、字節等大廠皆已入局
    根據美國教育統計中心的數據,目前美國已有 5510 萬兒童因為 COVID-19 的流行而待在家裡,不能去學校上課,這使得家長們都在通過教育 App 來填補孩子遠程課堂之外的學習時間。谷歌方面表示,在 Google Play 上啟動新的「教師推薦」標籤的目的就是幫助家長們快速找到提供優質教育資源的應用。
  • 字節跳動再犯騰訊疆界!遊戲之王能否守擂千億霸業?
    作為對比,2018年,騰訊旗下的手機QQ以及微信的MAU分別為7億人、11億人。字節跳動與騰訊在用戶規模上的差距並非遙不可及。在用戶時長爭奪戰中,字節跳動更是超越阿里、百度、新浪等巨頭,進一步拉近甚至蠶食騰訊的份額。
  • 獨家|「微信聽書」闖入播客界,騰訊字節都看上耳朵經濟?
    據相關應用商店的信息顯示,「微信聽書」App的開發者為廣州騰訊科技有限公司,據天眼查顯示,該公司為騰訊的子公司。其Slogan為「聽見世界,聽見你。據官方介紹,微信聽書是微信官方聽書應用,可以免費收聽有聲小說、書籍和各類音頻節目。並且鼓勵眾多音頻創作者在微信聽書App內創建音頻號,傳播廣泛的有聲內容。
  • AI 互動課風起,字節跳動獵殺猿輔導
    比起這場正面 pk 的輸贏,更值得思考的是:面對兼有先發優勢和行業積累的猿輔導,字節跳動能否彎道超車?作為國民級應用今日頭條和抖音背後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在教育領域的頻頻出手,究竟在下一盤怎樣的棋?對「猿輔導們」來說,字節跳動這四個字,代表了一種未知的可能。而未知的獵殺,最可怕。
  • 字節跳動冬令營報名啟動,邀你一起備戰ICPC世界總決賽!
    面向全球頂尖高校學生舉辦的國際頂級訓練營——2020 字節跳動 ByteCamp 冬令營,啟動全球報名了!2020 字節跳動 Byte Camp 冬令營是針對ACM程序設計競賽(ICPC),面向全球頂尖高校在校生(高/本/碩/博均可)而辦的國際頂級訓練營,旨在提高ICPC參賽者競賽實力,且為所有計算機精英提供國際性的技術交流平臺。字節跳動 ByteCamp 冬令營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的ICPC國際頂級訓練營。2019年,字節跳動首屆冬令營訓練成果顯著。
  • 字節跳動冬令營閉幕 免費開放獨家訓練資源
    同樣被疫情打亂節奏的,還有參賽選手們的交流、學習與訓練。由於很多國外學員無法來中國參訓,原定於2月舉辦的字節跳動 Byte Camp 冬令營也被迫延期到4月底舉辦。字節跳動 ByteCamp 冬令營負責人表示,考慮到除了冬令營學員外,還有很多備戰 ICPC 競賽的同學也著很強的備戰需求,如需要知名教練指導與訓練,但很多同學都無法集中訓練,而且缺少選手之間的經驗交流,所以字節跳動 ByteCamp 冬令營團隊決定,在兼顧冬令營內部學員權益的基礎上,將字節跳動 ByteCamp 冬令營升級為「Discover ByteCamp
  • 如果騰訊和字節跳動沒有在2018年鬧掰,現在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整個字節跳動的廣告商業化能力都非常強,而廣告一直是騰訊的弱項。以遊戲、電商兩大廣告主為例,去頭條系投放的效果顯然高於騰訊系,頭條系能夠提供的新流量也大於騰訊系。字節跳動的野心絕不僅限於短視頻,它也要做社交、做遊戲,而且頑強地以騰訊為頭號對標。資本市場認為,字節跳動在國內的絕大部分業務動作都是針對騰訊進行的,而且將以騰訊的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