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出手反壟斷,騰訊阿里們該何去何從?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cmb-china

今天來聊聊網際網路反壟斷的事兒。

前些天,繼叫停螞蟻集團上市計劃後,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

豁,這可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國家終於要對網際網路壟斷巨頭們出手了!?

消息一出來,各企業的股價瞬間綠成了大草原。

雖然現在有所回彈,但卻始終沒能回到之前的位置上。

這說明什麼?

要變天了。

國家會一步步加強監管,給這些網際網路企業劃開邊界,而在這個過程中,不確定因素太大,誰都不敢動作。

不止我們中國,這段時間全球的市場監管都很忙。

忙著反壟斷。

全球聞名的網際網路巨頭谷歌首當其衝,成了第一個被狙的靶子。

美國司法部聯合11個州的司法部,起訴谷歌濫用壟斷地位,妨礙競爭和扼殺對手。

此案成為繼1998年微軟被起訴以來,美國最大的反壟斷訴訟案。

除了谷歌之外,臉書、亞馬遜和蘋果也不能倖免。

目前亞馬遜和蘋果還處於反壟斷調查中,但在義大利,蘋果已經被反壟斷機構罰款1000萬歐元。

就連日本、俄羅斯等國家,也紛紛加強了反壟斷監管。

相比較而言,我國的速度還算慢了。

在這個徵求意見稿出來的前幾天,市場監管局、中央網信辦、國家稅務局三部門特意約27家網際網路公司去開了個會。

包括阿里、騰訊、字節跳動、京東、微博、拼多多、攜程等大眾熟知的網際網路巨頭。

會議內容無外乎是些官方話,不過看這個企業名單,基本涵蓋了我們衣食住行娛的方方面面。

同志們,這是很恐怖的事情。

在以前,全球的網民數量很少,所以企業需要不斷創建新的網際網路工具來吸引用戶。

但三十年過去,智慧型手機引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網民數量不斷上升。

網際網路也在不斷的細分,比如阿里的電商、滴滴的打車、美團的外賣等,這些都遠遠超出了傳統行業的變化速度。

所以我們在過去幾年能看到一些企業從零開始,站到網際網路之巔。

比如字節跳動。

也能看到一些原本的大企業被快速變化的網際網路拋下。

比如暴風、人人網等。

人人網當初有1億左右的真實用戶,粘性比臉書還高,可現在呢?早已被大多數人遺忘在了角落裡。

這告訴了所有網際網路企業一個道理。

不創新,就會死。

舉個例子,淘寶和京東多年前就已經瓜分國內消費市場,分庭抗衡,成為網購的雙巨頭。

但淘寶卻堅持做了天貓,吸收品牌提高逼格與質量;而京東也打破了自己的flag,招收非直營店鋪加盟。

他們難道是閒著沒事兒幹?

彼時的網際網路,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不停的往前走,才不會死在路上。

再比如QQ和微信,當年的QQ有多火,大家都知道。

可騰訊卻寧願自己搞個微信出來搶奪QQ的市場份額,也要把用戶留在騰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已經形成了壟斷。

現在打開手機,找到你最常用的幾款APP。

幾乎都是騰訊系與阿里系的天下。

去年有個榜單,列出了網民最常用的30款APP。

其中包含微信、QQ、搜狗輸入法、騰訊視頻、QQ音樂在內的14款APP來自騰訊系。

而手機淘寶、支付寶、微博、高德地圖等7款APP,來自阿里系。

兩者合計壟斷了近七成的市場份額。

從購物買菜、出行旅遊到遊戲觀影,衣食住行娛等方方面面,都被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包攬。

不過柴妹得說一句,無論在哪個國家,壟斷地位本身並不違法。

畢竟若一個好的企業,在用戶自願的前提下佔領市場,你也不能強硬的逼它後退不是?

況且網際網路企業不分國界,一旦做大了還可以從國外往回賺錢,所以在以前,大多數國家對網際網路企業壟斷市場的行為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也是為啥那麼多網友說它們壟斷卻沒人管的原因。

那為啥以前不管,現在突然就對它們開炮了呢?

原因很簡單,就在11月23日,2020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召開。

裡面公布了一組數據,現在全球共有75億人,有45億網民。

除去老人小孩和不具備基本網絡的國家,可以看到網民的數量幾乎達到了天花板,誰都不能再帶來大量的新用戶。

因此,網際網路的發展空間,已經基本到頭了。

目前的大企業統統放下心,再也不用擔心有新公司搶佔空白市場對自己造成威脅。

可是,這一批由創新起家的公司們,也紛紛遇上了創新不足的問題。

縱觀全球的網際網路企業,仔細想想,它們是不是已經很久都沒發布過現象級的產品了?

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的網際網路巨頭,都不再自己研發新產品,而是看中了誰直接收購或入股。

甚至連投資的錢都不再往外支出,而是儲備起來。

前段時間有人發了個排行榜,蘋果公司以近200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成為全球現金儲備最多的企業。

而在我國,騰訊和阿里的現金儲備也分別達到了千億級別。

另外,如果創新公司不接受被收購,這些企業通常會模仿它們的新興產品,再利用自己雄厚的資本來推銷。

從根本上堵死了小創新公司的活路。

我們前面說了,壟斷地位本身並不違法,但通過收購和模仿來鞏固壟斷地位,卻觸及到了灰色地帶。

根據新財富的統計,截至2020年,騰訊與阿里通過在各個領域的投資布局,已經分別構建起了一個價值10萬億市值的生態帝國。

可以說,騰訊和阿里目前已經有了匹敵我國一線城市的資本力量。

它們不僅包攬普通人的方方面面,還橫亙在網際網路之間,成了其他小公司無法翻越的大山。

不僅如此,騰訊系和阿里系兩大巨頭之間的鬥爭也一直在暗戳戳的進行。

微信和支付寶之間勢如水火,淘寶不能在微信直接打開,但騰訊系的小弟拼多多就可以等騷操作,恐怕大家都見識過了。

還有用戶不能在微信中分享的短視頻APP連結等,這些都是很明顯的濫用壟斷地位排斥競爭。

如果繼續放任下去,毫無疑問,未來都是他倆的。

騰訊和阿里,有資本、有用戶、還有數據,在各方面都佔優勢的前提下,沒有企業能對抗。

所以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大批企業依附於他倆,中國一半的網際網路企業都是他們的地盤,而且現在就已經有這種趨勢了。

如果說這些地盤,真是他們的或者是他們自己走出來的,那我們無話可說。

可惜不是。

中國網際網路能形成這種裹挾式爆發,最根本的關鍵在於政府投資。

網際網路依託的4G,是國家超前投資的,到現在5G都出來了,當初的4G成本還沒收回呢。

智能電子產品背後的高效產業鏈,是國家出口讓利換來的。

畢竟政府長年在基建上投入的那些錢不是白花的,這些投入給中國網際網路提供了堅實的土壤和有利的後盾。

所以說騰訊和阿里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很大原因是我國體制的優勢。

政府不管他們要錢,那是尊重市場原則,可他們不回以相同的尊重也就罷了,還擅自過了界,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作妖。

這就不怪政府出來幫他們認清現實了。

說個有趣的,國家投入的錢來自國家信用,都是國民在承擔,而最後的紅利都進了幾大壟斷巨頭口袋裡。

除此之外,著名的蘋果稅、谷歌稅等費用,最終也都是落在消費者頭上的。

還有一點,柴妹雖然慫卻也不得不說。

現在的網際網路企業,尤其喜歡挖高級官員加盟。

比如前商務部反壟斷局處長崔書鋒,先是去了騰訊當高管,後來又跑去阿里當研究員。

還有現在的京東副總裁曾晨,以前是發展規劃處的處長。

除此之外,騰訊、網易等網際網路巨頭,都很喜歡挖掘政府的高級官員。

其中深意,不可說啊。

不過我國的反壟斷才剛剛出臺,最主要的是告訴大家,這個事兒不能再裝作看不見了,敲打敲打他們。

但是像要做到像美國那樣把企業拆分的地步,肯定是不可能的。

最多就是開了一個頭,在二選一和大數據殺熟上,偏向於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可無論怎樣,至少也是個好頭呀。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國家出手,阿里、騰訊攤上大事了!
    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告:   根據《反壟斷法》,對阿里投資(阿里巴巴開展投資併購主要實體)收購銀泰商業股權、閱文集團(騰訊旗下控股子公司)收購新麗傳媒股權、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順豐關聯公司)收購中郵智遞股權等三起未依法申報做出50萬元行政處罰。
  • 反壟斷新規亮劍網際網路巨頭 阿里、騰訊、京東股價回調該割肉還是...
    繼央行和銀保監會發布小貸新規劍指螞蟻集團等行業巨頭之後,國家市場總局於11月10日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反壟斷指南」)。誰首當其衝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 (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 反壟斷正式開始!阿里、騰訊、順豐旗下公司遭頂格處罰 國外反壟斷...
    來源:市場監管總局消息一出,阿里、騰訊股價跳水。阿里巴巴、騰訊控股和閱文集團等三家公司股票午後出現跳水,三家公司股價一度均都跌超3%,截至收盤阿里巴巴跌2.55%,騰訊控股跌2.64%,閱文集團跌4.12%。三家公司有哪些違規?
  • 網際網路巨頭們正在壟斷的路上鎩羽而歸?網友說:阿里騰訊該收手了
    為什麼說:壟斷企業在每個國家有這麼大的勢力?在過去的幾十年前,我們國內主要是以國企為主體經濟的所有制經濟,但是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巨頭,例如阿里京東,美團,騰訊等網際網路大企業的崛起,我們看到像騰訊的像阿里巴巴在某些行業已經走向了壟斷,如果國家任由這些大的集團對國內的某些資源或能源以及社交方面信息交流的壟斷,就會出現資源壟斷,例如阿里粑粑和騰訊現在的格局就像楚河漢界,大量數據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不以國家的意志為轉移最重要
  • 阿里騰訊豐巢三家被反壟斷處罰代表了什麼信號?
    就在今天,官方宣布對阿里騰訊豐巢三家公司進行了反壟斷處罰,各罰50W。萬萬沒想到,最後是三家一起背水實際上,騰訊阿里兩家涉及反壟斷我能預料到,阿里收銀泰,閱文收新麗都好理解,但豐巢我沒有想到。你IE大家覺得不好用,你不去提升產品,卻利用作業系統優勢搞捆綁,那你這個就觸及反壟斷。同樣的,騰訊在通訊社交領域有優勢甚至有撼山易撼騰訊難的說法,但這也是自己把握機遇自我奮鬥沒什麼好說的。可新麗的劇並不比別人好看,演員也不受大眾歡迎,但背靠巨頭優勢和閱文的IP資源,就是能死命給大家推,那這個就觸及反壟斷。
  • 騰訊阿里20萬億生態圈背後:反壟斷與算法收割
    Facebook、谷歌、騰訊、阿里等巨頭製造的市場集中,是提高了經濟效率,還是損害了社會福利?來源:智本社(ID:zhibenshe0-1)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長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媒體圈結合螞蟻暫停上市事件,掀起了一場反壟斷輿論風暴。
  • 阿里騰訊併購未依法申報被追責 各打五十大板罰款50萬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官網14日消息,根據《反壟斷法》規定,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投資收購銀泰商業股權、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股權、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股權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進行了調查,並於2020年12月14日依據《反壟斷法》第48條、49條作出處罰決定,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閱文集團和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分別處以
  • 在反壟斷下 網際網路巨頭何去何從?
    來源:《財經》新媒體原標題:在反壟斷下,網際網路巨頭何去何從?像谷歌、臉譜、亞馬遜、阿里、騰訊等都因為在自己領域有著巨大的支配權和定價權,已經形成了某些程度上的壟斷。經濟壟斷可以有多種形式。可以是天然形成的,就像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也可以是通過政府的準入限制,比如說在國內的所謂戰略行業,像銀行、能源、電信,航空航天,等等。壟斷最重要的特點是限制競爭,壟斷的反面就是充分競爭。
  • 知料|全球監管掀起反壟斷狂潮,陷入焦慮的不止是阿里美團騰訊
    文丨尚聞多、王林編輯丨潘心怡阿里的一則公告平息了輿論的質疑聲。沒有調查組進駐,相信監管讓平臺型企業自身發展好、服務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針對外媒報導中央聯合調查組進駐阿里的報導,周五下午4點58分,阿里方面給出了嚴正聲明。
  • 阿里等三巨頭被頂格處罰!反壟斷風暴下,沒有什麼大到不能倒
    感謝網友金石道人來稿反壟斷這把刀,終於落下了。12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出手,《反壟斷法》發威,被拿來開刀的,是阿里投資、閱文集團和豐巢網絡。它們的背後,正是阿里、騰訊和順豐。而在如今的網際網路領域,巨頭們逐漸顯露出了這樣的態勢。以阿里為例,新財富曾做過統計,阿里巴巴從2014年至今年報披露的重大股權投資,金額合計3958億元。在一張號稱「最全阿里投資概念股」的表格中,與阿里存在股權關聯的公司總市值高達4萬億。
  • 前有3Q大戰後有阿里、閱文、豐巢被罰 網際網路反壟斷案的反思和啟示
    2014年10月,歷時4年的「3Q大戰」(騰訊與奇虎 360 之間的訴訟戰)終審落幕,這被認為是網際網路首起反壟斷案,2020年12月14日,阿里、閱文和豐巢因收購案未申報,被市場監管總局分別罰款50萬元,相關新聞隨即上了熱搜,再次引發市場討論。
  • 面對騰訊和阿里,小紅書的未來到底何去何從?
    比如被稱為「種草神器」的小紅書APP就通過大量明星入駐來獲得流量,在今年5月的時候,小紅書的註冊用戶已經突破了1億大關,這也讓小紅書得到了阿里巴巴以及騰訊的關注。一開始社交電商以「平臺+達人分享」的模式來吸引用戶,但是隨著行業競爭越發激烈,流量明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重點。
  • 阿里「二選一」反壟斷是什麼案,螞蟻回應約談:嚴格遵從監管要求
    在反壟斷和強金融監管的影響下,阿里被調查,螞蟻被約談兩次,並不是偶然的。螞蟻金服的金融業務需要不斷適應新的監管需求,阿里也需要重新審視其對行業的壟斷行為。今日,據新華社報導,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 老汪財經日記:騰訊、阿里兩大投資「帝國」,網際網路壟斷該怎麼反?
    老汪財經日記》第五期作者:和訊網總編輯汪雷大家好,我是汪雷~周末傳出消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期間中國計程車產業聯盟致函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實際上,因為觸及反壟斷相關法規14號,阿里、騰訊、順豐受到了處罰而美團、拼多多等掀起社區電商大戰京東金融借貸廣告誘導低收入群體超前消費等事件
  • 10萬億阿里騰訊帝國:普天之下,莫非AT之土?
    在這種情況下,騰訊投資依然活躍,成為上半年投資次數最多的機構TOP 1。據不完全統計,2020 上半年,騰訊共對外公開了近 60 家投資案例,平均每 3 天投資 1 家公司。上半年阿里投資數量雖然不及騰訊,但出手闊綽,12個獨投合計投資約103.6億元。眾人恐慌我貪婪,無論是投資,還是業務布局,AT都是如此。
  • 平臺反壟斷動真格!阿里閱文豐巢被罰,它們做錯了啥?
    隨即,阿里開始對其進行新零售改造,銀泰百貨的數據系統和阿里資料庫正式打通。在阿里的支持下,銀泰與南京中央商場成立新零售合資公司,並收購西北地區百貨品牌「開元商城」。2018年,持股比例進一步上升。在這期間,陳曉東曾多次表達過對阿里的認可。
  • 反壟斷對阿里、騰訊、美團股價意味著什麼?看一看美股的經典案例
    12月14日周一午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對阿里巴巴投資收購銀泰商業股權、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股權、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股權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行政處罰。這一消息發布後引起市場強烈反應,阿里港股收跌2.63%,閱文集團下挫4.12%,騰訊控股跌2.89%,美團跌3.81%。
  • 反壟斷風波來襲 網際網路平臺為何從「小甜甜」變成了「牛夫人」?
    會議明確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新指示。緊接著,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對阿里巴巴、閱文、豐巢出具的三張罰單更是「敲山震虎」,引發輿論對網際網路併購風向收緊的探討。
  • 收割者:騰訊阿里的20萬億生態圈
    目前,騰訊、阿里對獨角獸及資本市場的佔有率,遠超美國同行們(表5)。這一方面體現在對獨角獸的布局上。在2020年8月最新出爐的《胡潤2020全球獨角獸》榜單中,胡潤總結道:「讓我意外的是,在全球獨角獸投資機構中,騰訊、阿里都在前十,而谷歌、微軟、蘋果和Facebook都排不到前面。」
  • 騰訊音樂被傳接受反壟斷調查 在線音樂版權之爭或生變
    近日,據彭博社報導,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正在接受國內反壟斷機構的調查,該調查可能會終止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集團、索尼音樂娛樂和華納音樂集團等全球最大唱片公司達成的獨家授權協議,協議一旦終止將對整個在線音樂行業造成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