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照例聲明:本文是薩沙創作的小說,聲明完畢
再多申明一點:這篇文章相當血腥恐怖,心理素質不好的千萬不要看,別留下什麼心理陰影。
(你不知道的大案第139講)
日本歷史上最離奇的帝銀事件迷案:老頭下毒殺死12人搶走銀行巨款
1948年帝銀事件發生,日本帝國銀行被搶劫,12人離奇死亡。這是日本歷史上最奇怪的殺人案件,也是一起頂級高智商犯罪。兇手究竟有沒有被捉住,至今也不能肯定。聽薩沙說一說吧。
1948年1月26日下午3點多,日本東京都豐島區帝國銀行椎名町支店,正準備關門。
戰爭結束2年多,日本市面上還很蕭條。在美國援助下,日本好不容易脫離了1946年餓死人的可怕時期,經濟仍然混亂。
黑市的米價,比配給米價高出7倍。可見,日本的物資還是奇缺,連最基本的糧食供應也很困難。
這一時期,日本的失業率非常高。1948年雖沒有1945年的上千萬人失業,也保持著大量復原就失業的軍人團體。這些男人被迫靠打零工維持生計,往往要忍受老闆的各種刁難和謾罵。
家庭主婦被迫走出去工作,光靠男人根本活不下去。一些年輕女孩甚至做起了接待美軍的皮肉生意,單純做服務員連吃飯都困難。
大家都沒有錢,銀行的生意並不好。
當這個50歲左右男人推門進來的時候,副行長吉田武次郎挺奇怪的:怎麼這麼遲還有人存錢?
吉田武次郎44歲,在銀行已經工作了10多年。
根據日本的傳統,一旦進入大企業工作,基本就會幹到退休。吉田武次郎對於工作是很認真的,缺點是能力有限,只能做一些按部就班的事情。
所以,他44歲還是副行長。
工作不怎麼樣,吉田武次郎的身體卻挺好。
他是一個長跑愛好者。除了陰雨天以外,他每天都要去跑步鍛鍊,平時基本不生病。
銀行共有20人,當天包括行長在內的7個人沒有來,有的是生病,有的是有事。
市面上不景氣,銀行的工作也不多,剩餘的13個人就足以維持業務了。
快到下班時間,47歲銀行雜工滝沢辰雄的妻子,帶著19歲的女兒和8歲的兒子趕來,準備和丈夫一同回家。
這樣一來,銀行只有1個顧客,卻有16個員工和家屬。
吉田武次郎客氣的詢問顧客「您有什麼事情?」
這個顧客穿著整齊西裝和長款風衣,頭髮略有花白,臉上有兩處老人斑。
很讓人矚目的是,他帶著「東京都防疫班」紅袖章。
顧客非常有禮貌的向吉田武次郎鞠躬,遞上自己的名片。
吉田武次郎接過名片,上面寫著「厚生省厚生部**醫學博士」:我要見行長。
日本的厚生省,大體相當於中國的民政部。
吉田武次郎很奇怪:對不起,先生,行長因為腹疼今天沒有上班,這裡由我負責。您有什麼事?
博士:打擾了,非常抱歉嗎,我是為了公事而來的。政府最近發現,附近有4個居民感染了傳染性非常強的痢疾。目前這4個人已經被緊急隔離,其中1人說今天曾經來過貴銀行。這種痢疾是非常可怕的傳染病,很容易致死。我們接到駐日盟軍司令部的命令,要求來這裡分發預防痢疾的專門藥物,稍後消毒組也會趕來消毒。
吉田武次郎頓時嚇了一跳:這麼嚴重啊?會有危險嗎?
博士:只要吃藥就沒有危險。今天在銀行內的所有職員,都必須吃預防藥。
吉田武次郎:那顧客怎麼辦?
博士:顧客人數太多,稍後再說吧。銀行裡面似乎還有孩子,請全部吃藥。這種藥,越早服用效果越好。
吉田武次郎有些慌張,向職員們說了這件事。
自然,一些銀行職員有些懷疑。其實,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預防痢疾的藥物,只有治療痢疾的藥物,也就是抗生素。
然而,誰會用這種事情開玩笑呢?這個博士衣著體面,文質彬彬,一看就是很有身份的人,怎麼可能跑到銀行來胡鬧呢?
於是,銀行職員和家屬一共16人站成一排,準備吃藥了。
博士拿出隨身攜帶的醫藥箱,取出一大一小兩個藥瓶和一個滴管。
博士解釋:這種藥要分為2次服用。第一種先吃,第二種要1分鐘後再吃。第一種藥物吃下去以後會有一股怪味,可能會有不舒服的感覺。這是正常現象,不要奇怪。另外,藥物會對牙齒有一定的破壞,大家要直接將藥水吞入喉嚨,不要含在嘴中。
博士親自表演,先從第一個藥瓶中,用滴管取出大約5cc的藥水,滴入自己的一個杯子中,一口氣喝掉。
相隔一分鐘以後,他又同同樣方法,喝了另一杯藥水。
銀行已經臨時關門,14個職員和2個家屬,都被分發了2小杯藥水。
這16個人先後喝下了第一杯,開始等待一分鐘。
在等待的時候,一些職員就感覺有些不舒服。
吉田武次郎後來回憶:感覺喉嚨像著火一樣,心臟也突然跳動的厲害。
22歲的職員村田正子回憶:就像從不喝酒的人,突然喝了一大杯烈性威士忌,有一種說不出的難過。
吉田武次郎立即詢問是怎麼回事,博士解釋:正常的藥物反應,過一會就好了。
隨後,他們16人又喝下了第二杯藥水。
職員村田正子喝下第二杯藥水以後,覺得嘴裡面有股類似於苦杏仁的味道,就大聲提出「想去廚房漱漱口」。
博士似乎很不高興,也沒有反對。
吉田武次郎也覺得不舒服,跟在村田的後面。
村田正子走向廚房,很快覺得意識模糊起來,人像是喝醉了一樣,手腳發軟。
突然,他聽到後面砰的一聲響。村田回頭一看,是副行長吉田武次郎倒在地上,額頭跌破了,鮮血留下來。
村田正子本能的覺得情況不對,可惜已經遲了。
他的頭部巨疼,渾身像要爆炸一樣,根本發不出聲音來。
萬幸的是,村田非常健壯。他是一個業餘籃球高手,還曾加過東京的多個比賽。
強健年輕的身體,讓他扶著牆,沿著走廊向側面小門走了十幾步,隨後不知不覺的倒在地上。人類都是有本能的求生欲,村田正子用最後的力氣,堅持爬行了七八米,爬到了大街上。
正巧有兩個女中學生路過,看到村田正子的樣子就尖叫起來。
村田正子已經看不清人了,只是喃喃地說「救我!救我!」。
這兩個女學生畢竟也是經歷過二戰大轟炸的,也沒有被嚇得不知所措。她們立即跑到不遠的派出所報警,警察立即趕到。
現場是非常恐怖的,16個人橫七豎八躺在銀行裡,其中11人包括那個8歲的小男孩,都已經沒有呼吸。
死者無一不是面目扭曲,顯然死前有過很大的痛苦。
只有5個最強壯的男人,還有一些呼吸。
警察立即在街上攔車,將他們緊急送到醫院。
路上又有1人死去,最終只有4人被送到聖瑪麗醫院。
有意思的是,聖瑪麗醫院的搶救非常及時。
日本投降的時候,不少日本軍人和平民選擇服用氰化物自殺。聖瑪麗醫院收治了很多這樣的自殺者,有豐富的經驗。
主治醫生聞了聞4個人嘴裡的苦杏仁氣味,立即判斷是氰化物中毒。
他們迅速採用有效的方法搶救,12小時後4個人先後脫離危險,包括吉田武次郎和村田正子。
自然,他們雖然沒死,腦部和心臟都有受損,終身被這些疾病困擾。
死者名單如下:
竹內捨次郎 49歲
渡辺義康 44歲
西村英彥 39歲
白井正一 29歲
秋山雅子23歲
內田琇子 23歲
沢田芳夫 22歲
加藤照子 16歲
滝沢辰雄 47歲
滝沢りゅう 49歲
滝沢隆子19歲
滝沢吉弘 8歲。
這是非常嚴重的案件,警方立即封鎖現場。
銀行員工不是死了,就是在搶救,2天後警方才查清楚丟失的東西:共有16萬3410日元現金和1張1萬7450日元的支票被拿走。這是很大一筆數額,相當於今天七八十萬人民幣。
警方緊急在全國銀行調查支票,還是遲了一步。
案發後第二天下午14點30分,一個化名為後藤豐治的傢伙,在安田銀行(現富士銀行)板橋分行,將支票取走。
這人留下的地址是板橋3-3661,然而並沒有這樣的地址,人名也是假的。
根據安田銀行代理分行行長的回憶,兌換支票的人是小個子,身高大約1米60左右,帶著黑框眼鏡,年齡大概50歲。
這個男人舉止一點也不驚慌,說話很有禮貌,行長並沒有任何懷疑。
根據行長的描述,警方畫出了模擬畫像。
這個畫像交給倖存的4個人辨認,證明就是給他們服藥的那個中年人。
至於服用的藥物,很快也鑑定出來了。
根據東京大學和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的聯合解剖,確認了受害者均死於氰化物中毒,就是第一次服用的藥水。
而第二次服用的藥水,其實就是水。
這個案件,讓日本警方震驚了。
案件發生的次日1月27日,東京都警察廳迅速成立了專案小組,由刑事部部長藤田次郎擔任組長。藤田次郎卻感到極為頭疼,認為兇手是個非常難對付的傢伙。
為什麼呢?
全世界每年都有很多銀行劫案,基本都是至少三四個歹徒,舞刀弄槍的明搶。
從沒聽說過,區區一個人通過下毒搶銀行!
更況且,想要下毒搶銀行獲得成功,難度是非常大的。
當時東京的警方首席驗屍官,認為這個兇手的水平非常高,全日本都罕見。
氰化物確實可以殺死人,但投毒的劑量非常關鍵。
如果劑量較小,發作的時間就很慢,往往超過15分鐘甚至30分鐘。此時就算毒性發作,人也未必會死,一些人可以支持30分鐘到1個小時,足夠進行搶救了。
由於發作的時間長,有些人很快會有反應,有些人則慢一些。
顯然,只要有人先出現反應,銀行職員就會醒悟,畢竟他們不是笨蛋。這樣一來,兇手只能逃走,搶劫自然就失敗了。
不過,如果劑量較大,也是不行的。
想要用氰化物快速殺死一個人,必須是大劑量。可是大劑量究竟多大,也是非常講究的。
如果劑量很大,就會導致服毒者迅速出現心臟驟停而死亡,甚至少於一分鐘,致死就像閃電一樣。
更重要的是,成年人和兒童發作的時間會不同,健壯者和體弱者也不同。
那麼,如果兇手直接使用大劑量的毒藥,那麼職員8歲的兒子因身體弱,發作的時間可能非常迅速,甚至不到成年人的一半。
而銀行裡面有16個人,是陸續服藥。
那麼,後面人可能還沒有來得及服藥,前面的體弱者或者是兒童就已經毒發倒地了。
剩下的人就算再蠢,也停止服藥將這個兇手抓住,搶劫還是會失敗。
所以,兇手必須保證劑量適中。
也就是包括孩子在內的所有人,服藥以後必須堅持約2分鐘時間再發作(職員們服下第二瓶的水後1分鐘),保證所有人都把藥吃下去。
一旦發作,還需要保證在一二分鐘內將人放倒在地。
如果這個時間超過一二分鐘,中毒者就有可能會發現不對,掙扎跑到街上呼救。
地處鬧市的銀行並不大,從內部走到街上也就需要1分鐘而已。
如果不是業餘運動員村田正子,生命力特別頑抗,竟然拼死爬到了大街上。
此時銀行已經臨時關門,等到被外面發現出事,這16個人肯定全部被毒死,不會有人倖存。
這樣一來,兇手不但可以從容搶劫,還順利的殺人滅口,沒有留下任何證據。
所以,這個兇手手法高超,還對於氰化物的計算非常精準,甚至精確到分鐘。
東京大學和慶應義塾大學的專家們表示,連他們也沒有這個能力。
他們雖然是對毒物頗有研究的醫生,卻只是研究如何去救人,不可能研究如何殺人。
不要說全日本,就算全世界醫生,也沒有這個本事。
這個兇手下毒的水平極高,超越了整個日本醫學界。
而且,這個下毒的傢伙,做事有條不紊,非常有計劃。
吉田回憶,兇手遞給的名片,他順手放在桌子上。警察在現場卻沒有找到名片,應該是被兇手取走了。
在殺死了十多人後,他仍然不忘記一張名片(肯定也是假名片),說明此人很沉穩、做事細緻。
另外,根據現場痕跡分析,在職員紛紛倒下以後,兇手在現場都留了十五分鐘左右。
他拿走了出納員桌上的18萬日元,卻並沒有進入銀行櫃檯裡面,拿走行長桌上的41萬日元現金以及保險柜裡面的35萬現金。
即便兇手不知道保險柜是否上鎖,為什麼不進去拿走行長桌上的41萬現金呢?
對於這點,警方百思不得其解。
警察深入調查後,驚訝發現案件並不是這麼簡單。
在案發之前僅僅1周,竟然有過類似的案件。
1948年1月19日,三菱銀行中井分行快要關門的時候,也來了一個中年男人。
他遞上了「厚生省技官醫學博士兼東京都防疫課山口二郎」名片,隨後宣稱剛剛有一位患有傳染性痢疾的病人來存錢,職員們需要服用藥物消毒。
三菱銀行的小川行長,在戰時做過憲兵。他對這個人的說法有些懷疑,就開始盤問他。
中年男人說病人是60多歲的老頭子,然而三菱銀行全天只接待過3位老人,全部都是老太太。
小川行長覺得有問題,就說要打電話去厚生省確認一下。中年男人頓時發了脾氣,指責小川胡亂猜測,延誤防疫。
隨後,這個人在地上撒了一些透明的藥水(應該就是水),就找藉口離開了。
小川行長認為此人可能是搞錯了銀行,畢竟三菱銀行在東京有很多支行。他沒有在意,只是向上級簡單的匯報了一下。
帝國銀行出了事以後,小川行長才知道情況不對,緊急將名片交給警方。
可惜,山口二郎這個人根本就不存在,是一張假名片。
而小川行長對於中年男人外形的描述,同帝銀事件的兇手幾乎一樣,看來就是一個人。
這邊安田銀行荏原分行也報案,在3個月前他們銀行也有類似的事情。
1947年10月14日下午3點左右,有個中年男人來到銀行,同樣遞上「厚生技官醫學博士 松井蔚」的名片,用同一個套路騙職員們服下兩種藥物。
行長渡邊忠吾比較精明,立即派1個職員去附近的派出所了解情況。
派出所回答當地根本就沒有類似疫情,隨後派了警員飯田來銀行,詢問這個「松井蔚」醫生是不是來惡作劇。
被警員飯田堵在銀行以後,「松井蔚」並不慌張。他反而大聲呵斥飯田糊塗,還說厚生省馬上就會派吉普車(消毒組)來消毒,如果貽誤防疫都要由警員負責。
這種情況下,警察和銀行職員們都被唬住了。畢竟,不太可能有人拿這種事情開玩笑。同帝銀事件受害者一樣,他們紛紛服下兩種藥物。不過,警員飯田並沒有服藥,他沒有和所謂的病人接觸過!
也許就是這一點救了大家,「松井蔚」只是給職員喝了兩瓶沒有毒性的水。
隨後,他藉口查詢「消毒組」怎麼還不來,消失在人群中。
銀行職員等了很久,也沒有等來吉普車。
他們打電話去厚生省輾轉詢問,後者回答根本沒有這種事。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銀行認為此人是故意來搗亂取樂的無聊者,也沒有當回事。
帝國銀行事件後,安田銀行急忙將名片上交。
不過,渡邊行長和飯田警員對於兇手的外形描述,同帝銀事件有些區別。
前兩個事件的兇手,臉上都有明顯的2塊老人斑。
但這次行長和警員並沒有看到老人斑,不能確定是同一個人。
這也是極度讓人費解的事情
即便如此,警方終於有了突破。
警方拿到松井蔚的名片後,立即喜出望外:這不是假名片。
日文中的「蔚」並不是常見字,製作名牌必須特殊定製,花費較高。
如果兇手只是做假名片,就沒必要如此麻煩。
果然,松井蔚醫生確有其人,是厚生技官醫學博士。
可惜,此人身高1米78,在日本人中算是很高的個子。他的外形同兇手有著巨大差別,顯然不是同一個人。
3個案件發生時,松井蔚醫生都是在仙臺一家醫院上班。每天都要同很多人接觸,足可以證明他根本不在東京。
有意思的是,松井蔚自稱是個有著超強大腦的人,以記憶力超群著稱。他說自己看過的詩歌,只要看一篇就能背誦出來,多年後也不會忘記。
知道這件事後,松井蔚主動配合警方進行調查。他回憶,在1947年下半年,他一共印製了100張名片,主要散發給一些剛認識、有一定地位的人。
目前還有6張沒有發出去,依靠松井蔚的超強大腦,其餘94張全部可以回憶給了誰。
根據松井蔚寫出的名單,警方一一拜訪了94個人。
其中有62個人拿出了名片,有32人則拿不出。其中24人可以證明名片已經被丟入垃圾處理掉了(大部分都是撕碎了),只有8人不能證明名片去向。
而警方認為,其中1個叫做平澤貞通的56歲北海道畫家,同模擬畫像高度相似。
松井蔚回憶,他是在一艘渡船上遇到平澤貞通,雙方談了很久,互相交換了名片。
平澤貞通卻拿不出名片,說自己的錢包在東京都三河島車站被偷走,名片丟失了。
在讓多名當事人辨認照片後,警方1948年8月21日,在他的老家小樽市逮捕了平澤貞通。
不過,平澤貞通並不認罪。
在搜查中,警方發現很多疑點。
首先,警方很快發現平澤貞通涉嫌4起銀行詐騙案件,證據確鑿。
利用自己畫家的才能,平澤貞通從黑市上高價買到一些空白的支票,然而模仿一些大公司負責人的籤名,去銀行提錢。他先後犯罪4次,沒有被識破。
只是,平澤貞通不敢填寫太大的金額,騙到的錢並不多。
在帝銀事件之後二三天內,平澤貞通和他妻子的帳戶上,確實突然出現了17萬日元的巨款。
平澤貞通無法解釋巨款的來源,多年後則解釋為畫春宮畫的所得,卻沒有任何證據。
同時,平澤貞通是北海道人,案發時他卻在東京。在案發當天,他就急匆匆的回到了北海道,確實有一定的嫌疑。
這起案件中,共有48個人看到過兇手。
奇怪的是,早在1947年那一起案件的目擊者,多說「長得不很像」或者「記不清了」。
後2起案子中,卻有18名目擊者表示:兇手相貌同平澤貞通很相似。
被捕後1個月後,平澤貞通9月23日承認是兇手,並且交代了作案的手段。
不過,12月20日在東京地方裁判所判決時,他又翻供。
由於案情惡劣,涉嫌3起謀殺,害死了2人,平澤貞通連續2次被判處死刑。
這邊,平澤貞通連續3次上訴,自稱有詐騙行為卻從沒有殺過人。平澤貞通還在監獄中2次試圖自殺,一次是割腕,一次是撞牆。第一次割腕的時候,他用血在牆壁上寫下了「冤枉」的字樣。
同時,警方反覆偵查,沒有發現平澤貞通有接觸、使用氰化物的能力和渠道。
由於案件還有所疑問,死刑也就一直沒有執行。
1987年5月10日,95歲的平澤在八王子醫療監獄內因病去世,此時距離死刑判決已過去30年。
直到今天,此案件也是日本最離奇的案件之一。
在平澤貞通病死後15天,曾經辦理過該案的警官伴繁雄發聲了。
在電視上,伴繁雄介紹了案件情況和自己的推測。
他認為平澤貞通壓根沒有學過醫,怎麼可能會如此精確的計算氰化物的劑量?
平澤貞通要麼就是冤枉的,要麼他只是奉命行事的嘍囉,背後有操縱他的人。
根據作案手段來看,高度懷疑操縱者是一個日本前陸軍軍官,尤其是731部隊成員。
對於這個觀點,參與過調查的另一個警官成智英雄,也表示認可。
多年後,成智英雄揭露了一些當年的秘密。
一些警官很早就認為:平澤貞通很沒有做過案,根本就是731部隊成員自己幹的。
在整個日本,包括毒物學家在內的所有人,不可能去研究毒藥如何殺死人的劑量和方法。
相反,只有731部隊才有這個本事。。
戰後,731部隊的成員由於日美的交易,得以被赦免,卻無法享受軍人待遇。
少數731部隊成員轉型為醫生,絕大部分卻只會殺人不會謀生,很快陷入窮困潦倒的地步。
到了這種絕境,可能有一些731部隊的成員,用自己的殺人技能以搶銀行維持生計。
成智英雄還指出:松井蔚有可能說了假話,所謂超強大腦都是無稽之談。
松井蔚隱瞞了自己的歷史。在二戰中,松井蔚自稱是作為軍醫參戰,其實是參加了在印尼的「南方軍防疫給水部」。這支部隊是細菌戰部隊,大部分成員來自著名的滿洲731部隊。
戰後松井蔚以醫術高超,得以加入厚生省充當醫生,從不對別人說自己戰爭期間的歷史。
松井蔚還是個很擅長交友的人,同很多戰友關係密切。
那麼,這些人到底對氰化物是否了解呢?
警察曾去拜訪了原陸軍第9化學兵器研究所的伴繁雄少佐(戰後致力於揭露戰時日本陸軍研究和使用化學武器的罪行,曾著有《陸軍登戶研究所之真相》一書)。在得到保密的許諾下,伴繁雄少佐介紹以往曾經同731部隊的戰時合作。其中之一,就是研究氰化物致死試驗。
這個實驗的內容很多,包括氰化物毒氣、水劑、粉末等各項研究,尤其重視致死和致殘的劑量。
當時其他列強都是採用猴子、猩猩之內的動物進行研究,結果都不可靠。
而731部隊採用的是活人,研究的數據是全世界最為精準的。
伴繁雄少佐還指出,這次事件中的氰化物並非常見的氰化鉀。氰化鉀如果採用大劑量,只需要1分鐘就會發作,非常迅速。想要通過控制劑量,讓不同體質的人服藥後過二三分鐘才發作且一旦發作就迅速死亡,氰化鉀是絕對辦不到的。
帝銀事件中的氰化物,應該是一種叫做「丙酮氰醇」的東西。
「丙酮氰醇」被服用以後,需要過約3分鐘才會分解為劇毒致死的氰化物。服用者會在一二分鐘內失去意識或者死亡。
而這3分鐘的時間,足夠忽悠銀行所有職員服下藥物,不會引起別人的懷疑。
一旦服用以後,兇手只要設法再拖延一到二分鐘(騙職員們等待一分鐘喝水),對方就會迅速毒發而死,根本來不及呼救。
這種武器是731部隊研究成功,期間用了很多條人命,隨後交給第9化學兵器研究所,
兵器研究所的任務是,利用它製作成暗殺用的武器。這種武器非常致命,卻讓下毒有者約2到3分鐘時間離開危險現場,很適合特工使用。
可惜,「丙酮氰醇」生不逢時。當時是1941年底,一二個個月太平洋大戰爆發。雙方用上百軍隊、飛機大炮、航母坦克拼命,這種暗殺武器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所以,「丙酮氰醇」被兵器研究所中止研究,樣品全部銷毀。兵器研究所的人不會製造「丙酮氰醇」,也無法使用。唯一可能製造且使用的,就是原來731部隊的那群傢伙。
警方根據這個線索,調查了外形和年齡比較接近的50多個傢伙(都是松井蔚的戰友)。只有51歲的前大佐諏訪敬三郎,沒有不在場證明。而且,他同模擬畫像也比較相似,不過臉上並沒有老人斑。
就在此時,上面突然下令停止偵查,已經可以確定平澤貞通就是兇手。
很多日本人認為,政府可能已經知道是誰做的案子,卻怕把731部隊再次暴露到公眾視野。這會導致更大的醜聞,就抓了平澤貞通迅速定罪。
平澤貞通可能只是諏訪敬三郎的爪牙,負責執行的嘍囉。
因平澤貞通是個銀行詐騙犯,對銀行相當了解,諏訪敬三郎就派他去殺人。
而之前兩起未遂案件,1947年第一起的作案者,可能就是諏訪敬三郎本人。
他陷入經濟困境,急需要搞錢。沒想到動手的時候,行長竟然直接喊來了警察,讓他只能放棄作案、逃走。
同時,自己的樣子被警方看到,諏訪敬三郎也就不敢再親自動手。他就找到平澤貞通,告訴他方法,提供了毒藥,讓他下手。
隨後兩起,都是平澤貞通所為。第一起因行長警惕,沒有能夠下手。短短一周後,平澤貞通又下手做了第二起,獲得了成功,殺死了12個人。
由於諏訪敬三郎細緻的制定了計劃,平澤貞通只是照著執行,大體沒有犯錯。
不過,同殺人成性的惡魔諏訪敬三郎不同,平澤貞通只是個詐騙犯,從沒有害死過人。
此次見到銀行內十多人橫死在地,平澤貞通還是比較慌張的。他根據計劃拿走了名片,慌亂中卻只是拿走了櫃檯上的錢。他沒有敢於進入到處都是屍體的銀行內,找到另外的幾十萬元巨款。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平澤貞通不舉報諏訪敬三郎?
他不敢。
大家都知道,731部隊在日本還是較為秘密的事情,那個時候政府沒有給予公開承認。
平澤貞通去舉報,他倒不是怕諏訪敬三郎,而是怕整個731部隊的成員都會設法報復。
他還有妻子和兒女,一旦淪入這些殺人魔手中,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他只敢為自己叫屈,卻不敢揭發,最終老死在監獄裡。
一種說法是,平澤貞通甚至可能根本就同這件事無關。
這邊,諏訪敬三郎以精神病學專家的身份善終,70年代還出版了多本專著。
至於諏訪敬三郎,究竟是不是兇手或者是幕後的主使者?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了。
這起殺人案的真相,同731很多罪行一樣,永遠不為人知。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