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叮鈴鈴……」昨天下午2點28分,5·12地震極重災區綿竹市遵道鎮剛剛建成的遵道學校內,國家建設部、四川省、德陽災區有關領導一起按響了上課的鈴聲。在經歷汶川特大地震後的第234天,1300多名學生終於從板房學校搬進了由「萬科」公司全額捐建的綿竹遵道學校主教學樓。當天下午,遵道鎮衛生院綜合樓也正式交付使用,「這是震後首批企業捐建的永久性公共建築。」
學校像花園學生是主角
教室外,鬱鬱蔥蔥的校園林蔭道,滿牆的漫畫,數百米長的學生頭像圖片牆,把一個新校園裝扮成一幅彩色的圖畫。昨天下午,在板房學校上了數個月課的同學李婷(音)和她的同學們高興地走進新學校,不禁張大了嘴:「哇,我們今後就在這裡讀書嗎?」「是的,這就是你們今後學習的地方。」一名40多歲,穿著夾克,頭髮有些斑白的伯伯從李婷身邊走過時這樣說。這位男子名叫王石,是捐建這所學校的萬科公司老總。
在學校內,可以看見,本次交付使用的學校共有36個教室。一名老師說,學校總建築面積有8300多平方米,本次交付4400多平方米,可容納1700多名學生就讀。整棟教學樓呈四合院型,4棟教學樓上,整齊地掛滿了同學們近千張巨幅彩色照片,整個學校,同學們成了絕對的主角。在每個教室內,有多媒體大屏幕無縫對接網際網路數字教育系統,老師和同學可以享受到與北京等大中城市師生同等的遠程教育待遇。
設防度高9級地震搖不垮
「本次交付的主教學樓共三層,整個設防度達9度。」據工程技術人員介紹,在上部結構與建築基礎中加了隔震墊,使得建築物整體抗震性有顯著提升。王石說,這些建築全部選用延性抗傾覆輕鋼作為牆體主材,輕鋼牆體與結構主體之間實現了「柔性連接」,通過類似滑槽的設計,允許二者之間在水平與垂直方向上發生相對移位,牆體不易傾覆,震後易於修復。
學校的每個教室都選用的是「空中鋼化玻璃」,不僅有很好的保溫效果,在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還不會因為破碎對人體造成傷害。而每個學生使用的桌凳等,都固定在地面,遇到突發事件,不會造成墜物給人體帶來傷害。每層建築有多達6個樓梯口,建立了完整的突發事件監控中心報警系統。公安部消防科研所日前對該校建築進行模擬測算,1600名師生可以在90秒內全部疏散。
昨天,很多參觀過這所學校的當地老百姓,都把這所學校稱為「災區最牛的學校」。在遵道學校,供水管道在與市管網中斷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蓄水池的方式實現1000人每天15升用水,其中飲用水可以每天達到3升。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說,「我們願把相關技術資料與社會無償共享。」昨天,同時交付使用的,還有遵道鎮衛生院。
華西都市報記者 廖興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