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創新人物專訪
感言:重慶至信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汽車衝焊零部件研發與製造的民營企業,今年是我們公司成立的第25年。至信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不僅因為我們從創業之初至今,一直對科學地進行企業管理有著持續的學習和踐行,更源於我們對於做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有著清醒的自律與堅守。至信會以這次獲獎,不斷地鞭策和勉勵自己,與客戶、同事、合作夥伴一起繼續前進,作出企業應有的貢獻。
11月7日,立冬如約而至。意味著寒冷冬季的來臨。
兩江新區魚復工業園,重慶至信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至信)董事長陳志宇坐在辦公室裡,隔著玻璃望著窗外飄落的黃葉。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兇猛來襲時,面對已是連年的行業下行,至信實業和其他汽車行業的企業一樣,面臨的考驗可謂空前。「作為中國民營企業的一員,在國家和社會需要我們做出行動時,必須承擔起我們的社會責任。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我們更要在『寒冬』中取暖前行、迎難而上。」
嚴格要求質量體系
連續10年獲長安福特「優秀供應商」
至信的「承擔責任、迎難而上」並不是空口白話,至信的自信和底氣來自於企業本身。
時間回到25年前,1995年,陳志宇創辦了重慶至信實業公司。
最開始只有十幾名員工,就是一個小作坊。但至信的老員工們清晰地記得,公司從創立之初,就把貫徹質量體系標準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原則,一直持續嚴格要求到今天。
「建立和嚴格貫徹已經經過驗證的汽車工業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工業基礎普遍較弱的中國本土民營企業的必由之路和基本功課。」至信能發展為現在擁有10 家獨資子公司、員工2000人、產值超15億元的合資及自主品牌整車廠一級核心零部件供應商,與至信始終高度關注和嚴格要求質量體系建設的精神密不可分。
迄今為止,作為一家專業從事汽車鈑金衝焊件研發、製造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至信已連續10年獲得長安福特「優秀供應商」、共16次獲長安汽車優秀供應商,並榮獲過上汽通用五菱優秀質量獎、吉利汽車集團供應鏈質量工程(SQE)中心首次「季度質量獎」等沉甸甸的品質大獎。同時,至信還是重慶本土第一家獲長安福特全球Q1質量認證的民營企業、首批獲長安汽車QCA質量認證 的 企 業。 並通過了國家兩化融合體系認證、IATF16949 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更多次被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評為「重點工業企業」「工商年檢免審企業」「A 級納稅信用企業」「AAA 級信用企業」,獲得「重慶市產學研合作試點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等稱號。
生產設備自動化率達98%
實現研發製造完整產業鏈建設
如果說,產品質量是至信的初心;那麼創新則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翻開至信的履歷表,一頁頁寫滿對於創新的追求。
2003年,成立大江至信模具工業有限公司,專門為重慶至信及集團其他企業提供模具製造及專業技術支撐。
2007年,全面引入AutoCad、Catia、UG、Ideas、TeamCenter 等設計軟體,逐步實現了產品設計全面3D數位化建模、輔助產品設計和工藝設計。
2009年,建立產品數據管理系統PLM系統。
2013年,引入QIM質量管理平臺,進一步加強質量建設工作。
2016年,成功升級為 CAXA PLM 平臺系統,全面管理產品數據、工藝和項目,實現ERP與PLM做了集成,實現了將物料、BOM 自動傳送到 ERP中。逐步實現了OA、PLM、ERP等系統的深度集成,消除信息孤島,促進信息挖掘。
2017年,建立了工裝管理系統,並逐步開展MDC和MES系統的建設。
2018 年公司上線 MES 系統,將 ERP、PLM、MES、MDC、QIM 系統綜合集成,實現公司內部各項業務的協同和一體化管控。
2018年,成立重慶衍數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為專業研發工業機器人和工作站系統集成的科技型企業,專為重慶至信及集團其他企業提供工業機器人及其系統集成配套業務,為集團內企業焊接自動化設備提供了專業技術支撐,實現了智能化、高效化以及內部產業鏈的無縫對接,率先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為汽車配件製造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帶頭和示範作用。
讓至信員工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當時受整體車市下滑的影響,汽車工業受到較大衝擊。至信推動集團化治理和改革,聚焦組織能力建設,實現了持續的降本增效,3年來連年人均生產效率年均增長20%以上。同時,集團全力推動工業4.0標準建設,獲得了市經信委2個數位化車間的認定。設備自動化率達到98%,成功由傳統製造型企業升級為智能化製造企業。
「多年以來,至信一直致力於創新投入,其中2019年研發投入2733萬元,佔銷售收入的4.01%。從始端的模具開發、到生產線自動化集成,我們實現了研發製造的完整產業鏈建設,使研發製造過程更加受控。」
截至2019年底,重慶至信有效期內高新技術產品2項,有效授權專利48項。公司有獨立的技術開發中心和實驗室,專業的技術研發人員和實驗人員共90 餘人,能夠開展創新性研究、獲取原始創新成果和自主智慧財產權。
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10年公益辦學輸送千名人才
11月11日中午,潘明亮在公司食堂一邊吃著午飯,一邊用至信自主開發的手機辦公APP處理著辦公流程。
潘明亮今年31歲,在重慶至信任職已有10年,目前是人力資源中心高級經理。
「10年前,我進入公司時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焊接操作工。當時完全沒想過會在這裡工作10年。」潘明亮說,在至信的10年裡,他買了房、買了車、結了婚、生了小孩,生活和事業也越來越好。而這一切都與他在至信的學習經歷分不開。
2010年,至信創辦了公益性質的全免費全日授課學校——至信學校,潘明亮就是該校畢業的學生。
「我是學校的第二期學員,學校不但免費提供校舍、膳食、教材器具等,還聘請到重慶大學、西南大學各大優質院校教授、企業優秀管理者來給我們上課。每月還發放現金生活補助。」
潘明亮說,上學期間除了機械行業專業課程之外,學校還重點建設音體美等人文課程,以長期的規訓、自律,養成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和行為習慣。更讓他感動的是,學生來去自由,企業從不要求學生畢業後服務於至信。
經過 9 個月的脫產學習,潘明亮順利畢業並繼續在至信工作。其間先後從事過全檢包裝工、衝壓工、工裝管理員、基層管理區長、董事會辦公室秘書、綜合管理部副部長等崗位,目前已是公司一名中層管理人員。
「那段在至信學校的經歷,讓我受益匪淺。不僅僅是對未來工作與事業的推動,它啟發和促使我在今後的歲月中都會時時去自問:我應該如何去成為我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潘明亮感慨道。
與潘明亮有同樣想法的還有同樣31歲的鄒從帥。作為一個從四川來重慶打工的小夥,鄒從帥很慶幸入職的第一家公司就是至信。
「11年前,我在至信是一名普通的一線員工。由於當時我只有中專文憑,很想提升自己。」
鄒從帥說,正好2010年至信學校落成,他立即報名入學開始脫產學習。讓鄒從帥印象最深的就是,公司董事長陳志宇每周都會堅持親自為學生授課講學,至今課堂上的情景他仍然歷歷在目。
畢業後,鄒從帥先後擔任過質量工程師、焊接主管、營銷部負責人等職位。
2015年,懷揣創業夢想的他決定離開至信創業。「當時還是有點忐忑,畢竟是企業把我培養出來的。但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公司領導後,沒想到大家都很支持我的決定。」鄒從帥頗為感動。目前,鄒從帥創辦了兩家食品公司和一家貿易公司,其中食品公司年產值已有幾千萬元。「雖然現在沒在至信工作,但我和很多領導、同事一直是好朋友,至今仍在聯繫。」鄒從帥說。
據了解,至信學校創辦 10 年以來,迄今畢業生已近 1000人。學校以「責任、榮譽、尊嚴」為校訓,用行動切實踐行做一家願意負責任,並且有能力負責任的企業。
疫情中「不拋棄不放棄」
面對嚴酷考驗力保每一個崗位
金秋10月,位於兩江新區魚復工業園的至信實業數位化工廠焊接車間內,一臺臺機械臂不停舞動、熱成型生產線上雷射精準切割……
車間滿負荷生產、工人們熱火朝天的情景與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時工廠的冷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對國人個體免疫力的挑戰,也讓各個行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
其中,對整個汽車行業來說,更是一次嚴酷的打擊。作為汽車產業鏈的一環,至信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但至信仍然盡最大努力為每一位員工保留寶貴的工作機會,在外地居住無法上崗的員工,按照國家政策一直發放薪資,等待他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再回來復工。
同時,公司還通過線上平臺,對員工進行疫情防控安全知識培訓,並分部門開展線上員工培訓。為員工樹立生活信心,鼓勵大家團結一致對抗疫情。
正是因為企業「不拋棄、不放棄」的社會責任心,至信成為了園區首批覆工復產的企業。「我們從2月17日就開始復工了,當時防疫物資很難購買,公司下達死命令,要求無論如何要保障一線員工的防疫裝備。」當時除了企業原本的採購團隊外,所有管理人員都自發加入防疫物資採購隊伍中。最終復工前採購到30000餘只口罩,足夠全員使用一個月左右。
疫情就像是對至信的一次考驗和鍛鍊。考驗的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心,鍛鍊的則是企業的抗壓能力。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重慶至信的業務也穩步回升,目前公司產品交付量比新冠肺炎疫情前翻了一番。截至2020年10月,總業務量已超過2019年,員工人數也增加至800餘人。
接下來,至信還將與眾多汽車高端品牌展開一系列合作。對於未來,至信充滿自信。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