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男籃世界盃時中國男籃的失利想必球迷朋友們都歷歷在目,失利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一點就是中國男籃鋒線上缺少突出的球員。去年cba總決賽,無論是北京男籃,還是遼寧男籃,都對廣東男籃的鋒線球員威姆斯無可奈何,再加上廣東隊還有如日中天的周鵬,毫不客氣的說,廣東男籃奪冠就是依靠其豪華的鋒線。由此看來,中國籃球真的太缺少優秀的鋒線球員,特別是在國際賽場上,能拿出去對位的球員屈指可數。
就現役cba中的鋒線球員,能夠拿的出手的也就丁彥雨航、翟曉川和周鵬,何況這三個球員都有不同的弱點,丁彥雨航傷了,不復當年之勇;翟曉川沒有突破,只會打無球;至於周鵬,打法越來越像阿布都沙拉木了,位置也越來越靠內線了。放眼望去,明年東京奧運會落選賽中國男籃將還是一隻沒有鋒線的球隊。難怪杜鋒在新一期國家隊中招進了張鎮林和齊麟,中國男籃太缺少鋒線球員!那為什麼現如今中國男籃缺少優秀鋒線球員呢?這還要從歷史上說起。
首先,再過去的十幾年中,中國男籃都是一支以內線為主的球員,以姚明為首中國內線群,憑藉身高優勢和個人實力就能解決問題,那時候的鋒線球員只要找到空位投三分就行了,剩下的全交給大中鋒了。何況那時候的中國男籃鋒線上還有朱芳雨、李楠、張勁松等一批實力大將。這幾個鋒線都是三分準、防守兇的特點,而且身高也不差,因此在國際比賽中,最起碼在防守端不吃虧。反觀現如今cba中,有哪個鋒線球員能達到上述三位球員實力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中國男籃近幾年忽視了對鋒線球員的培養。還是剛才提到的,在中國籃球三大中鋒時代,中國男籃嘗到的中鋒戰術碾壓對手的甜頭,因此在姚明等人退役後,整個男籃青訓還是以找姚明接班人、王治郅接班人、巴特爾接班人為主,哪個小球員身高超過2.10米了,就一窩蜂的去搶人,好的資源都轉移到中鋒球員身上了。結果到頭來,不僅姚明們的接班人一個也沒找到,連朱芳雨們的接班人也丟了。再有一個原因,當年的中國男籃最薄弱的位置是後衛,因此也導致了青訓系統一股腦的培養後衛球員。不過這確實也為這幾年中國男籃後衛隊員的井噴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第三個原因,就是近幾年cba聯賽中大量引進外籍後衛。這些外援後衛個人能力超強,得分、組織、甚至搶籃板,幾乎是以全能的形式出現,cba隊伍中的鋒線球員根本得不到球員,只能在球場上來回折返跑。三分球稍微準點,還得偶爾得到外援分出來的投籃機會,投籃不準的只能幹髒活累活。大家想想,一個在球場上連球都摸不到的球員,你指望他在國際賽場的拿球突破,怎麼可能?
綜上所述,小編可能分析比較片面,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男籃鋒線球員真的到了青黃不接的地步了。希望籃球從業者們拿出好的對策來,也希望張鎮林、齊麟等鋒線球員刻苦努力,早日撐起中國男籃的鋒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