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視頻《跨越時空的回信》熱播 孤膽英雄楊根思「三個不相信」精神...

2021-01-09 太平洋財富網

在烈火紛爭的戰爭年代,無數的革命烈士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中華的崛起而努力奮鬥。面對敵人的炮火與刺刀,他們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用舍我其...

在烈火紛爭的戰爭年代,無數的革命烈士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中華的崛起而努力奮鬥。面對敵人的炮火與刺刀,他們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用捨我其誰的氣概,為我們這個苦難的民族,為浴火重生的新中國,譜寫出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讚歌。本期PP視頻《跨越時空的回信》以「捨生」為主題,展現了兩位傳奇烈士如火的青春。

世代傳承「三個不相信」精神

第一位介紹的是被彭德懷讚譽為「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的楊根思。1950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爆發,連長楊根思和連隊接到的任務是堅守長津湖畔下碣隅裡外圍1031高地的東南小高嶺。小高嶺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守住小高嶺就等於「卡住了敵人的脖子」。任務重大,戰鬥艱巨,楊根思給戰士們做了一場戰鬥動員。在動員會上,楊根思慷慨激昂地說:「在革命展示面前,我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做完戰鬥動員的當天,不甘失敗的敵人,就再次發動了第9次的進攻。楊根思打盡了最後一顆子彈,然後抱起了炸藥包,縱身一躍與敵人同歸於盡。

節目現場邀請到了楊根思當時的戰友楊德勝。這位88歲高齡的老戰士回憶起當時連隊的艱難處境:天寒地凍,沒有棉衣、沒有糧食,餓了只能吃樹皮。楊根思「三個不相信」的口號就是在這樣情況下提出來的。他的精神成為了楊根思連代代傳承的精神信仰。楊根思連是第一個以連長名字命名的英雄連隊,班長李伯利表示:面對生死,面對困難,戰友們從來不畏懼,大家都想著像老連長一樣去戰鬥。

浴血奮戰 絕不投降

第二位烈士是朱德總司令親筆題字的「人民英雄」楊靖宇。1938年6月1號,由楊靖宇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正式成立了,楊靖宇豪情萬丈,親自揮筆創作了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歌詞中凝聚了抗聯戰士們氣吞山河的豪邁和浴血奮戰的鬥志。一次次浴血的衝鋒,一次次拼死的抵抗,也讓楊靖宇成為了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1940年2月23日,孤身一人的楊靖宇被上百名日軍圍困,死亡近在咫尺,日寇試圖勸降楊靖宇。面對這最後一次生的機會,楊靖宇的回答直接了當:「不必多說,開槍吧」。一番激戰過後,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身重數彈倒在了血泊中。

可他的親人們,仍在家中苦苦守候,等待著他的歸來。楊靖宇的孫子馬繼民在節目現場為大家解答為什麼直到楊靖宇離家後的第24個年頭,家人才得知他的消息。為什麼爺爺姓「楊」而自己卻姓「馬」。並用一封時隔79年的回信,表達了一家人的思念之情。

正是烈士們的慷慨赴死才有我們今天的浴火重生。記住那一張張不屈的面孔,珍惜眼前每一個靜好的歲月,不忘初心,不負年華,便是對烈士最大的告慰,也是對幸福最好的守望。關注PP視頻《跨越時空的回信》第二季,了解更多烈士的傳奇故事。

相關焦點

  • 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犧牲70周年紀念日,泰興來了一群抗美援朝老兵
    交匯點訊 11月29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等功臣、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烈士犧牲70周年紀念日。泰興市楊根思烈士陵園,天地靜默,松柏肅穆。「老連長,我來看您了。」「楊根思烈士衣冠冢」前,90歲高齡的楊德盛手捧鮮花,熱淚盈眶,言語哽咽。
  • 「三個不相信」激勵我一輩子
    「我來自革命老區黃橋,來自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的家鄉,聽著英雄的故事長大。楊根思的『三個不相信』精神,始終激勵著我。」何健忠如是說。相似的話,何健忠42年前第一天穿上軍裝時就曾說過。1978年12月,何健忠從家鄉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參軍入伍,成為空軍某部一名無線電兵。離鄉前,他特地來到楊根思烈士陵園瞻仰這位從小就熟知的家鄉英雄。
  • 現代守陵人,跨越時空的精神守護者
    逝者遠去,留下的只有墓碑,而能跨越時空阻隔的,是他們的精神。堅守崗位的守陵人,就是跨越時空的精神守護者。在武漢市九峰山革命在武漢市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園,王盛勇已經堅守23年。1995年,退役後的他帶著新婚妻子,到陵園管理處工作,當起守陵人。逢年過節,全家人會一起為烈士墓碑做清潔。
  • 《綠色徵途》單刷掉寶副本孤膽英雄
    孤膽英雄先說散人組隊進去打吧,說實話,雖然相對於自己開一組小號進去和單刷輕鬆的多,你能自己單刷副本就一般的天之一套,在副本一個小時裡面可以殺死綠BOSS和另外8個黃色近攻怪,稍微還能打掉一兩個近攻藍怪的話,你可以不需要看我這東東,因為你已經夠犀利了,但是如果你不能的話那就請沒事看看就當看黃色小說吧,因為裡面涉及好多黃怪所以說,淫蕩犀利的小宇哥(作者現實稱號)不會來這譁眾取寵了。
  • 《故事裡的中國》帶你走近隱藏在歷史深處的「孤膽英雄」楊子榮
    10月27日晚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將在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三期帶領觀眾走進「林海雪原」,重溫鬥智鬥勇的「智取威虎山」,再次領略「孤膽英雄」楊子榮的傳奇人生。此次再接挑戰,李光潔試圖進一步走進楊子榮的內心世界,「這是一個九死一生的任務,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來,我覺得他是有害怕的。但英雄和凡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英雄可以把這些情緒都克制住,然後再去完成他的任務。在新時代裡我們該怎樣去詮釋這樣一個英雄,該怎樣讓我們的觀眾了解那樣一段歷史,這是我們這一代文藝工作者肩負的責任。」
  • 氣壯山河的英雄頌歌
    這部紀錄片從小切口入手,採取史論結合、故事表達的方式,從正義擔當、殊死較量、血性迸發、英雄讚歌、萬眾一心、偉大勝利6個部分,揭開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保家衛國的歷史圖景,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推出的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用20集的大體量全景式呈現抗美援朝戰爭。
  • 《想見你》7.16起登陸日本 更名《跨越時空的愛》
    《想見你》7.16起登陸日本 更名《跨越時空的愛》 時間:2020.07.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東方啟智】傳承英雄精神 打造鋼鐵團隊
    通過此次活動,讓我們時刻牢記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將革命前輩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更好的發揚下去。同時,我們也要將「三個不相信」精神傳承下來,發揚光大,靈活地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去。將這種精神和我們「幹就幹出樣,爭就爭第一」的企業文化有機融合,並將我們班組打造成一支拉得出、打得贏的隊伍,一個真正的卓越班組。
  • 兩位三國孤膽英雄被活捉,曹操和三部兵書作證:大將不能陣前單挑
    一、三國正史中兩位孤膽英雄都曾被生擒口說無憑,以史為據。咱們今天就來看看三國正史中的兩位孤膽英雄的戰績和結局——其中兩位曾被生擒,而他們被生擒,可不是單挑不過對方大將,而極有可能是被一群小兵橫拖倒拽,捆成了粽子。
  • 一句古詩,跨越時空道盡人生不易,卻又勵志到極致
    一般寥寥幾句或幾個字,就能表達詩人作者思想的主張,道理明了。有的發人深思,有的情感切切,有的驚才豔豔,有的悽美之絕。可謂飛越時空的真諦,傳承千年的經典。有這麼一首古詩,我們不見得全篇熟稔,但其中一句相信大家耳熟能詳,作者更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每次讀之、用之、思之,都令我感觸頗深,熱血沸騰,壯志滿懷。
  • 讓「英雄兒女」精神代代相傳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湧現出了邱少雲、楊根思、黃繼光等一批「英雄兒女」。他們的事跡鐫刻在每一代中國人的記憶裡,他們的精神激勵著每一個華夏兒女在奮鬥的路上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時至今日,戰爭硝煙漸已遠去,年輕一輩特別是年輕的黨員幹部在新時代的徵途中,如何繼承先輩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是正處於「拔節孕穗期」的我們需要深思、熟慮、踐行的事。思想認識決定行為。
  • PP視頻周末影院《浪矢解憂雜貨店》穿越時空為你解憂
    本周PP視頻周末影院就將為觀眾重磅推出《浪矢解憂雜貨店》,讓穿越時空的溫暖來信治癒你的心靈,撫平你一周的疲憊吧!《浪矢解憂雜貨店》由廣木隆一執導,日本人氣男星山田涼介、老戲骨西田敏行主演,尾野真千子、林遣都、成海璃子、小林薰等明星助陣。講述了三個少年做了壞事躲在已廢棄的雜貨店,結果偶然發現了雜貨店郵箱裡有一些寄給雜貨店老闆的信,而這些信居然都來自32年前。
  • 回顧那段風雲歲月,軍隊廣大黨員:把抗美援朝精神融入血脈
    在敵我力量極其懸殊的條件下,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歷經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取得了這場「開國之戰」「正義之戰」的最後勝利。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範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永遠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 回信了!鍾南山爺爺給副中心這位小學生回信啦
    在我的期盼中,8月28日這一天,我終於收到了鍾爺爺的回信,還有他的籤名照片,當時我真是太激動了!我和爸爸媽媽擁抱到一起,慶祝收到了這封對於我意義重大的回信,這也是我開學前收到最重要、最好的禮物!感謝鍾南山爺爺心系孩子們的成長百忙之中給少先隊員回信 我們為少先隊員王怡寧點讚作為一名少先隊員王怡寧從我做起體現了少先隊員「抗疫有我」的主人翁精神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抗疫時光」
  • 一個不懂漢語的孤膽英雄,單人單槍單挑20餘越軍,犧牲時年僅19歲
    圖:「孤膽英雄」巖龍巖龍所在的班,是一個民族班,9名戰士分別來自9個民族,而他是其中唯一一個不懂漢語的,但這完全不影響巖龍日後成為一名全能兵王。圖:參軍後的巖龍眾所周知,越南境內山高陡峭、叢林密布,而越軍又喜歡鑽貓耳洞,像個可惡的土撥鼠,打起來特別費勁,總感覺有勁使不上。
  • 米哈遊遊戲——跨越時空的文化傳承和現代表達
    從古至今,傳統文化的精神和內核沒有變,但傳承文化的表達形式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比如,古代有詩詞歌賦、戲曲表演,當代有一些民俗比如剪紙、賽龍舟,現代有廣播、電視、電影等媒介。隨著數字經濟、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在現代生活方式中,似乎傳統文化距離日常生活越來越遠,越來越容易被年輕人忽視和遺忘。但我認為,實際上年輕人並不是不喜歡傳統文化,而是傳統文化需要更多的現代表達。
  • 英雄不被遺忘——南充市順慶區華鳳第二小學開展抗美援朝精神教育...
    01英雄不會被遺忘 主題教育2020年11月20下午,華鳳第二小學大隊輔導員吳光躍老師組織全校學生開展了一場以"英雄不會被遺忘"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此次教育活動由三個篇章組成——抗美援朝大事記、抗美援朝的意義和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 ...北京大學工學院與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共同學習總書記回信精神
    為進一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2020年4月12日上午9點,北京大學工學院2017級博士2班黨支部聯合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黨支部召開了以「聽我講抗疫的故事」為主題的在線黨支部會議,邀請疫情期間奮戰在不同崗位的四位嘉賓講述鮮活的一線抗疫故事。
  • 讓歷史照進未來:一場主題展穿越70年,英雄氣鼓蕩天地間
    聆聽,跨越時空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12月的北京,寒風凜冽,卻抵擋不住觀眾的熱情。每天開館前,軍博門前等候參觀的人們都會排起長龍。一股英雄氣,升騰天地間,穿越70年時空,依然激蕩人心。表現英烈人物形象的白色浮雕,鐫刻英烈姓名的紅色玻璃幕牆及幕牆後陳列的200本英雄傳記等,紀念著那些用鮮血染紅金達萊的英雄們。21歲的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26歲的邱少雲在烈火中永生,28歲的楊根思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先後有290餘萬志願軍將士入朝參戰,湧現出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197653名官兵壯烈犧牲。
  • 吳樾衝冠一怒 化身孤膽英雄為愛而戰
    吳樾衝冠一怒 演繹孤膽英雄為愛而戰《憤怒的黃牛》講述了在東南亞某國,男主巴圖(吳樾飾)與妻子塔娜(董璇 飾)意外遭遇從事人口販賣勾當的犯罪集團首腦卡放(古斌 飾),塔娜隨後被卡放盯上被綁走。妻子的離奇失蹤讓巴圖心急如麻,於是與好友老焦(楊迪飾)一同尋找私家偵探頌猜(崔志佳 飾)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