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康國賓董事長兼CEO張黎剛:中國健康管理產業正待突圍

2020-12-23 網易財經

  每經記者 羅倫 發自上海

  「看不到燈塔不要緊,只要自己心中有亮光,就能穿過黑暗。」之前說出此話的是

愛康

國賓的董事長兼

CEO張黎剛

。今天看來,這番話頗具意味:大三那年放棄了復旦文憑去美國留學;在哈佛博士讀了一半就追隨

張朝陽

回國,卻在將被

搜狐

任命為第一位副總裁時遞交辭呈;合夥創辦的

藝龍

旅行網快要登上

納斯達克

時,再次離開創業……一次次出人意料的轉變,代價是數以億計的股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提起曾經的大起大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時,張黎剛泰然處之。因為他已經找到了新的方向——健康管理。

  「現在中國的醫療市場規模只相當於美國醫療市場的1/8,如果達到美國市場的水平,醫療服務將有巨大的提升空間,中國健康管理產業正待突圍。」張黎剛告訴記者。

  為此,愛康國賓的策略是加快實體擴張速度:截至2011年底,該公司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新設7家體檢中心,總數達到25家;到2012年底,全國網點預計將超過30家。此外,後續服務與無線醫療服務也將得到延伸、擴大。

  此前,愛康國賓獲得了國際著名風投單筆超過2000萬美元的資金,這可能是目前國內該產業最大的單筆融資。不過,作為國內新興產業,健康管理的「錢途」依然撲朔迷離。

  「具體來說,客戶資源和定位還未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由於尚處在起步階段,私營醫療機構的服務被客戶認可還需要時間證明。此外,規模和品牌也需要進一步提升。」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

打通產業鏈「一站式」平臺

  愛康國賓的前身是愛康網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上海國賓醫療控股有限公司。據張黎剛介紹,2007年兩者合併,是當時國內健康服務產業最大金額的一筆運作,合併之後,雙方股東大致各控股50%。

  張黎剛認為,「以IT技術為平臺,整合健康和醫療服務資源是健康管理行業的發展方向,從更大方面來說,這種『一站式』平臺正是行業發展的趨勢。」

  「此前,由於只有虛擬管理,沒有實體的醫療機構,愛康就像浮在半空中一樣。」回憶起未合併前的愛康,張黎剛告訴記者,2006年10月,愛康雖然斥資幾千萬元人民幣收購了北京一家實體涉外醫療機構,但是,分散在全國多個城市的客戶並不能從這一家局限在北京的醫療機構中得到滿足。

  另一方面,創辦於2000年的上海國賓醫療當時推行的是 「醫檢分離」

(醫院跟體檢中心分離,病人跟健康人分離)理念。2004年之後,國賓開始籌建連鎖,在上海、廣州等地擁有4家體檢機構,一年可接待幾十萬人次的體檢,營業額超過億元人民幣。正是這種發展速度,讓國賓越來越不滿足於局限於體檢業務。

  事實上,此前國賓也曾嘗試過自己建立完整的健康服務體系,但是,「操作起來非常困難」,原國賓醫療總裁黃寧曾坦言。

  眼下,經過「聯誼」的愛康國賓通過對上下遊資源的運用,達到了整合。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正如張黎剛所言,對正在摸索中的中國健康管理產業來說,這個國內首次出現的網絡與實體的合併最重要的意義就是,真正地打通了部分產業鏈。

  「從前的傳統醫療機構宣傳過於單一,『一站式』平臺就可以實現從體檢、醫療、專家會診到家庭醫生、慢性病管理等全方位的個性化服務。」張黎剛稱。

最大挑戰是規模化

  自2007年愛康國賓集團誕生以來,除了線上平臺外,其在國內一、二線城市已經擁有20多家體檢與醫療中心,同時在全國200多個城市建立了幾百家的醫療合作機構。與之前美年大健康主要分布在二、三線城市不同,愛康國賓業務以一線城市為主。張黎剛認為,一線城市體檢中心的體量更大,贏得了一線城市就能贏得全國市場。

  據業內同行透露,2011年愛康國賓的服務客戶應該在150萬人次左右,營業額接近6億元。

  如此龐大的客戶需求和第三方合作夥伴帶來的是同等的壓力。

  張黎剛表示,最大的挑戰是規模化,其中包括數據和服務的流程化、標準化。據他介紹,公司裡不少比例的員工是做IT出生的,在同行內比例可能是最高的。張黎剛的想法是,將IT思維嫁接到醫療這個傳統產業中去,但是隨著業務不斷擴大,網際網路行業增加伺服器的方式卻解決不了健康網際網路的新問題。

  在美國,由保險公司與醫療服務提供者聯合提供服務的醫療保險形式是三大醫療保險模式之一。管理式醫療介入保險的好處在於,通過實施健康管理,保險公司可以將被動的事後理賠轉變為全過程的健康管理服務。這樣,通過對被保險人的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等風險控制措施,能夠達到有效降低被保險人發病率,從源頭上減少醫療費用支出的目的。

  張黎剛告訴記者,在傳統的保險合約下,作為承保商的保險公司處於第三方位置,只是在病人尋求並得到醫療服務後承擔相應的醫療費,但這種模式勢必導致醫療費用的不可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國外相關數據發現,管理式醫療保險模式與傳統的醫療保險模式相比,保險公司要少支出15%以上的醫療費用。

  「國內商業健康保險的現狀是,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但經過數年的發展,目前該保險在所有險種中所佔的比例仍不足5%,主要原因是被保人誠信的不可控以及因此頻頻出現的理賠糾紛。」一資深保險行業人士解釋。

  上述人士估計,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健康管理市場,高端產品的成功概率會比普通產品高很多。

資本尚未真正參與

  愛康國賓的發展也許是在參考國外同行昨天已走過的道路。國外知名 HMO (Health MaintenanceOrganizations健康維護組織)運營商,如美國聯合保健集團、WellPoint公司等年收入均超過400億美元。而這些HMO運營商憑藉購買力,在某種意義上控制了大型醫療機構、保險公司、養老院等一系列資源,真正打通了整個產業鏈。

  業內公開的秘密是,目前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基金已經將目光瞄向了中國內地的健康管理產業。

  張黎剛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費者對醫療增值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健康管理產業的增長空間不可限量。」儘管如此,目前絕大多數的資本還沒有真正深入參與該產業。

  「對風投來說,現在還沒到一個恰當的時機。」一位資深風投人士分析稱,從政策風險角度來看,現在國內健康管理產業鏈拓展空間還不是很大,比如保險公司投資政策限制,醫療體制改革存在諸多難以預期的風險等;另一方面,國內現有健康管理公司的業務模式還不足以支撐未來的成長空間,具體來說,客戶資源和定位還未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由於尚處在起步階段,服務被客戶認可還需要時間證明。此外,規模和品牌也需要進一步的提升。

  上述人士認為,國內健康管理行業迄今為止還沒有所謂的領導者,大多數公司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該人士認為,該行業的擴張也存在一些潛在危機。

  目前,一些健康管理公司正通過特許加盟的方式在各地開設連鎖體檢中心,這在業界引起了一些爭議。一部分投資人士認為,對於連鎖經營的服務性行業來說,特許加盟方式容易導致可控力度不夠,從而難以保證服務的一致性。因此,張黎剛表示,愛康國賓不會走特許加盟的模式,全部是直營。

  「愛康國賓的擴張衝動,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中國健康管理產業的啟動已然箭在弦上。」業內人士總結稱。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愛康國賓CEO張黎剛吐槽體檢業誤區:光看裝修、價格 不看設備好壞
    愛康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張黎剛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坦言,現在國內體檢在選擇存在誤區,「公司由於沒法對體檢中心的醫療質量做判斷,因此就用價格來衡量了,最後反而會導致體檢行業的質量越做越低。」他認為,目前體檢行業正叩待有一個良性的循環。
  • 愛康CEO張黎剛爆料「不做血液檢查直接出結果」,體檢行業亂象幾時休
    愛康集團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在「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曝出體檢領域醜聞——「行業裡邊也有真體檢、假體檢」。張黎剛稱,很多企業在給員工選擇體檢中心時,只看中價格便宜,而不注重質量。「問題是你不知道幫你們的員工做體檢的超聲醫生到底是護士還是醫生,有些同行會用護士假冒醫生看超聲」。
  • 愛康國賓舉報美年健康「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針對愛康的舉報,美年健康緊隨其後發布聲明,反指愛康國賓方面幹擾私有化,並稱將繼續「堅定推進收購愛康國賓的相關工作進程」。  律師稱,商務部已受理舉報材料  10日下午,愛康國賓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愛康國賓向媒體公布稱,公司已向商務部反壟斷局實名舉報美年健康產業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實際控制人俞熔。
  • 愛康國賓私有化之爭生變 雲峰基金入局
    同日,愛康國賓集團董事長兼CEO張黎剛通過愛康國賓官網微信發布公開信,宣布退出創始人財團。在這場競標中,誰是受益者?美年大健康高價定增收購慈銘體檢,穩坐體檢大哥大的位置;而愛康國賓則吸引來了雲峰基金這一資本大鱷。  美年、張黎剛雙雙退出  端午節前一天,體檢業內備受關注的競標事件突然出現了轉折。
  • 愛康國賓後是美年健康 阿里巴巴入股兩大民營體檢龍頭將如何影響...
    阿里巴巴年內入股兩家體檢龍頭在入股美年健康之前,阿里巴巴已「拿下」了另一體檢巨頭愛康國賓。今年1月,愛康國賓宣布私有化完成,阿里巴巴所控制的淘寶中國控股和Treasure Cottage Limited間接控制了愛康國賓不超過23.8%的股權。
  • 愛康CEO張黎剛:我們回來了 要做有人「管」的體檢
    雷帝網 雷建平 6月26日報導自愛康國賓宣布私有化後,中間經歷了很多風波,愛康集團CEO張黎剛也沉寂很長時間。就在近日,愛康高調提出有人「管」的體檢概念,並推出iKangCare+和iKangPartners+ 計劃。張黎剛表示:此舉是愛康洞察體檢行業痛點,把體檢真正升級為健康全管理服務。
  • 愛康國賓怒斥國信證券報告失實,已發律師函
    針對國信證券的觀點,愛康國賓表示,國信證券分析師在撰寫報告過程中,從未向其求證或進行諮詢,愛康國賓與美年健康之間不存在任何合併和重組意向,且報告中的誤導性陳述已對愛康國賓造成不良影響,目前愛康國賓已向國信證券方面發去了律師函,要求其立即澄清,若未在期限內收到其書面答覆,將進一步採取法律手段,以維護愛康合法權益。
  • 愛康國賓正式成立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
    張黎剛  和訊科技消息 9月22日,愛康國賓日前正式宣布成立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據愛康國賓集團董事長兼CEO張黎剛介紹,此次愛康國賓投資近2000萬元引進了全球頂級配置的西門子3.0T核磁共振設備,並任命來自臺灣的原臺北榮民總醫院榮科醫學影像中心創辦人兼主任、資深放射科專家鄭慧正博士出任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的首席醫療官;美國杜克大學大腦成像研究中心主任、擬將出任美國白宮大腦計劃首席科學家(Principal Investigator)之一的宋無名教授將出任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首席科學顧問
  • 愛康國賓:做「攜程」還是做「如家」
    張黎剛欲言又止。在一個小時左右的採訪過程中,這位愛康國賓的董事長有過不下三次類似的中斷。他恭維媒體的分析能力太強,很容易就把愛康國賓的「秘密」和盤託出。一個幾乎已經公開的秘密是,愛康國賓如今的商業模式正在一步步背離張黎剛創業時的夢想。這家最初以「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模式為會員提供線上醫療服務並向其收取會員費的網際網路公司,幾乎已經蛻變成一家以體檢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線下實體公司。
  • 一份研報引紛爭,愛康國賓怒告國信證券_財經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已經不是愛康國賓與美年大健康第一次交手,2015年,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公開提出擬參與愛康國賓的私有化,但被愛康國賓董事長兼CEO張黎剛拒絕。」11月12日晚,愛康國賓突然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一篇名為《向中國證監委實名舉報國信證券下屬兩名證券分析師》的文章。
  • 「體檢第一股」愛康國賓登陸納斯達克
    中國收入規模最大的私營健康管理服務機構愛康國賓9日正式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公開募股規模約為1.53億美元,首日收報15.2美元,較14美元的發行價漲8.57%。
  • 愛康國賓升級多元化戰略 瞄準中高端市場
    日前,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時表示,商業化體檢的「多元化能不能找到方向、找到好的出路非常關鍵,如果只是賣一次服務,公司價值肯定是有限的。」愛康集團近日在北京、上海連做了兩場戰略升級發布會。
  • 愛康國賓再度出招美年 舉報其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針對美年大健康對慈銘健康體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整體收購一事,愛康國賓3月10日再度出招,實名舉報美年大健康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實際控制人俞熔違反反壟斷法。   愛康國賓稱起訴事件獨立  愛康國賓此次對美年大健康發難,始於美年宣布收購慈銘的全部股權。
  • 愛康國賓競爭謀求雙管齊下 推高端市場+平臺化
    重點提示  張黎剛曾在去年愛康國賓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時提到,未來愛康國賓會成為一個平臺化的公司。愛康國賓重回平臺化的先期舉措就是設立愛康齒科、涉足移動醫療,通過打造不同醫療領域的應用來串聯成一個完整的移動醫療平臺。
  • 美年收購慈銘,還要競購愛康國賓
    11月29日晚間,江蘇三友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公司參與向愛康國賓提交無約束力的私有化交易要約,並授權公司參與提交初步競價。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美年大健康已經作價55億元完成對江蘇三友的借殼,目前正在停牌籌劃收購慈銘體檢72.22%股份並配套融資。如果成功參與愛康國賓的私有化,目前三大體檢機構都有可能收入江蘇三友或者說是美年大健康囊中。
  • 「健康家庭·陝耀中國」愛康在行動
    據介紹,「2020中國家庭健康大會"為期2天,設有「家庭健康,基層再動員」、「家庭健康,陝西再出發」、「家庭健康,產業再升級」三個篇章;「數字家庭·健康互聯——家庭健康產業生態圈分會」、「嬰幼兒照護主題分會」、「全國家庭健康促進行動研討會
  • 與愛康國賓收購戰一波三折中,美年宣布與慈銘合併
    與愛康國賓收購與反收購一波三折的當口,美年大健康與慈銘體檢首次公開亮相,推出了全新的數據管理平臺「記健康」。1月16日下午,北京北四環外的慈銘大廈內,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俞熔、美年大健康總裁徐可與慈銘健康體檢管理集團董事長胡波、總裁韓小紅等雙方企業高管共同登臺握手合影,宣告兩大體檢行業巨頭正式合併。
  • 愛康國賓和慈銘死磕體檢第一股 業務單一成隱憂
    愛康國賓赴美上市 董事長坦誠業務單一有風險  3月4日,醫療體檢和健康管理服務提供商愛康國賓向美國證監會提交IPO申請,擬赴納斯達克上市,最多融資1.5億美元,股票代碼為KANG。按照6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2億元,這一數字遠遠超過此前慈銘體檢1.75億元的募資額。
  • 愛康AI賦能 健康管理全面升級
    截至2019年8月初,愛康集團(包括併購基金)已在北京、上海等41個大城市設有127家體檢與醫療中心。2018年,愛康為700多萬企業員工和個人,為數萬家企業、保險公司、政府機關和幾十萬家庭提供了健康管理服務。如今,走過15年風雨的愛康集團正整裝待發。
  • 愛康國賓和慈銘死磕體檢第一股 業務單一成隱憂(圖)
    愛康國賓赴美上市 董事長坦誠業務單一有風險  3月4日,醫療體檢和健康管理服務提供商愛康國賓向美國證監會提交IPO申請,擬赴納斯達克上市,最多融資1.5億美元,股票代碼為KANG。按照6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2億元,這一數字遠遠超過此前慈銘體檢1.75億元的募資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