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四診是指望、聞、問、切

2020-12-22 一隻備考的貓

關於中醫,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神農本草經》中,將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

B.《黃帝內經》是黃帝所著的中國最早的醫學理論典籍

C.中醫四診是指望、聞、問、切

D.針灸是兩種不同治療疾病方法的合稱

【答案】B

【解析】B項說法不正確,《黃帝內經》為古代醫者託黃帝之名所作,其具體作者已不可考,它既非一時之作,亦非自一人之手,而是戰國以前的許許多多的醫學著作的總結。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

關於琴棋書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米芾的山水畫自成一家

B.東晉書法家王獻之被稱為「書聖」

C.圍棋在我國古代稱為「弈」

D.「高山流水」講的是琴師俞伯牙和樵夫鍾子期的故事

【答案】B

【解析】B項說法錯誤,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被稱為「書聖」。

王獻之,字子敬,漢族,書法家、詩人,祖籍山東琅琊(今山東臨沂),生於會稽(今紹興),王羲之第七子。死時四十三歲。以行書和草書聞名後世。王獻之幼年隨父羲之學書法,兼學張芝。書法眾體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於創新,不為其父所囿,為魏晉以來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相關焦點

  • 首臺中醫診療設備問世 可實現「望、聞、問、切」四診
    【天地網訊】10月8日,首屆中醫診療設備論壇在上海舉行,在本次論壇上,「中醫四診整體性檢測分析系統」引起了許多與會者的極大興趣,因為它把中醫傳統的「望、聞、問、切」四診在醫療設備上獲得了實現。
  • 中醫留下的四診不得不傳承
    中醫留下的四診不得不傳承扁鵲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四診法」,即:望、聞、問、切。這四種診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下面,就讓我們進一步去了解四診吧。聞診運用聽覺和嗅覺的手段診察疾病聞診是中醫診斷學名詞,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方法之一。運用聽覺和嗅覺的手段,通過對病人發出的聲音和體內排洩物發出的各種氣味的診察來推斷疾病的診法。在臨床上,聞診同望診、問診、切診相結合,才能全面系統地了解病情,對疾病作出正確判斷。
  • 望、聞、問、切」診斷歌訣,中醫必備
    【免費觀看】👉👉中醫巨作《明清名醫全書大成》【30冊】,免費領取!中醫四診記憶歌訣是中醫執業醫師重點考察的知識點,口訣方便考生記憶,沒有複習好中醫四診的考生,抓緊時間背背吧。聞診所謂「聞診」,是指聽病人說話的聲音、呼吸、咳嗽、嘔吐、呃逆、噯氣等的聲動,還要以鼻聞病人的體味、口臭、痰涕
  • 中醫四診常考知識點!
    從去年開始,中醫醫師技能考試越來越注重中醫四診的考查。那麼,中醫四診到底考察哪些內容呢?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的整理的內容吧!扁鵲很重視也很善於望診,把它列為四診之首。所謂「聞診」,是指聽病人說話的聲音、呼吸、咳嗽、嘔吐、呃逆、噯氣等的聲動,還要以鼻聞病人的體味、口臭、痰涕、大小便發出的氣味。所謂「問診」,就是問病人起病和轉變的情形,寒熱、汗、頭身感、大小便、飲食、胸腹、耳、口等各種狀況。
  • 站在AI十字路口的中醫,四診儀如何創新?
    本以傳統著稱的中醫診療和中醫傳承也擁抱了人工智慧,徹底顛覆了對中醫藥的未來定義。提起望、聞、問、切,人們通常會想起頭髮花白的老中醫搭脈問診的場景,而在道生醫療的展覽區,有一位「電子中醫」,同樣可以像老中醫那樣為病人進行中醫診斷。這是一臺由上海中醫藥大學與道生醫療合作開發的中醫數位化四診儀,集舌診、面診、脈診及問診於一體。
  • 中醫四診記憶歌訣,記住就能得分!
    根據此前中國中醫藥考試認證網的通知,將注重四診四診即指傳統的「望聞問切」四診法。那麼,在醫師資格考試中,中醫四診到底要考察哪些內容呢?今天老師帶領大家進行複習! 所謂「望診」,就是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的變化。
  • 巧借「中醫四診理論」,打通招聘面試「基本功」
    02巧借「中醫四診理論」,打通招聘面試「基本功」一、什麼是中醫四診中醫四診,即:望、聞、問、切。望,即:觀其色;聞,即:聽氣息;問,即:問症狀切,即:切脈象。由此可見:「聞」是一個很好的招聘手段,作為「面試官」要善於傾聽(3)第三診:問問:問經歷;問過程;問結果
  • 傷口的「望、聞、問、切」
    今天我帶大家了解一下,醫生是如何通過「望、聞、問、切」全面檢查傷口從而對傷口進行診斷的。 聞 大家一定會覺得很奇怪,換藥的時候不是都戴口罩的嗎?難道還要脫下口罩來聞傷口的臭味嗎?你不知道,不同的病原菌感染的傷口會散發出不同的氣味。比如,當膿液或滲出液有腐敗性臭味或甜味時,提示厭氧菌感染的可能性大。銅綠假單胞桿菌感染的傷口有特殊的甜腥臭味。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傷口雖然流出的黃色濃稠的膿液,卻是沒有氣味的呢。
  • 漫說中醫|聞:中醫四診法之要|王守富專欄
    聞,最開始的意思是聽。《說文解字》云:「聞,知聞也。從耳門聲。」在古漢語中,聞,多作動詞用,比如在《木蘭詩》「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裡的聞,是聽見、聽到的意思;而《出師表》「不求聞達於諸侯」裡的聞,表聞名、傳揚之意。
  • 世界首臺中醫診療設備測析系統將面世 電腦看病
    電腦可為病人「望聞問切」  □記者 王豔輝 晚報訊  一種集中醫問診、脈診、面診、舌診於一體,涵蓋傳統中醫「望、聞、問、切」四診,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客觀為人診病的「中醫四診整體性檢測分析系統」將於明年推出。
  • 中醫面試-中醫診斷學
    中醫面試-中醫診斷學面試依舊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相比於資格證考試,事業單位考試,少了更加明確的範圍,多了排名上的壓力,要打好折一場仗並不容易。除了筆試,面試也一點不可忽視,因為面試擁有一股可以扭轉局勢的強大力量,筆試成功,面試一樣可以被淘汰,筆試不如人願,面試逆襲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 2020中醫執考—中診考點梳理解析
    2020年中醫診斷學中醫執業增加了第十五單元中醫診斷思維與應用,這個單元並不是本身考試的重點,而是可以把在前面學的四診——辯證——應用,怎麼在臨床應用主要是在中間的四診6單元和辨證7單元(助理3單元)。其中四診和臟腑辯證是絕對的重點,佔25分(2/3以上)以上的分數。中診考試的特點是,可以考的很細,當然細代表很難,也可以考的很常見,有時候,其他的單元較為容易時,會明顯增加中診的難度,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在做題的時候有時候覺得中診可以不複習都簡單,有時候卻覺得複習過後,做的題好像書上都翻不到,其實這是學科的特點。
  • 中醫四診,被閒置的聞診,到底有沒有用呢?
    中醫四診之聞診 我們知道,《難經》裡「聞而知之謂之聖」這句話,意思就是憑聽聲音、嗅氣味就能診病,四診裡的「神聖工巧」,將「聞」這門診斷功夫放在第二位,也是情理中的事。
  • 單親家庭兒童教育需要「望、聞、問、切」
    宋輝教授指出,教育單親家庭兒童,父母應學會使用傳統中醫診斷手法「望、聞、問、切」。「望」是指父母通過觀察孩子的日常表情和行為及時判斷孩子的心情波動,做到心中有數。「聞」要求父母懂得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心聲,並適當加以點評,藉以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問」不是審問,而是以孩子為主體的詢問,要求父母在注意時間和場合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 能搭脈也能"察言觀色" "中醫機器人"診斷準確率80%
    昨日,市民代表走進上海市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東院,體驗了一回「中醫機器人」搭脈看診。  這款「中醫機器人」學名叫「中醫數位化四診儀」。它的外形與一般電腦無異,體驗者只需要將頭擺在儀器的鏡頭前,拍下一張面部特大寫真,「中醫機器人」便會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為患者開出報告單,診斷的準確率能到達80%以上。
  • 傷口診斷有學問,也要「望、聞、問、切」來檢查
    今天我帶大家了解一下,醫生是如何通過「望、聞、問、切」全面檢查傷口,從而對傷口進行診斷的。望:要了解一個傷口,當然首先要看。看什麼呢?肯定不是看傷口長得好不好看。要看傷口長在哪裡?有多大?是什麼顏色?周圍皮膚怎麼樣?包紮的敷料有滲出嗎?滲出多不多?什麼顏色的滲出?長在不同部位的傷口,醫生通常可以通過傷口的部位判斷傷口的性質。
  • 世界首臺中醫「四診」診療設備面世 可為人診脈
    世界首臺中醫「四診」診療設備面世  為病人搭脈 儀器可代勞  董川峰  □記者 董川峰  晨報訊 傳統中醫看病「一個老頭,三個指頭」的方式即將改變,在昨天舉行的首屆中醫診療設備論壇暨展覽會上,世界首臺中醫診療設備
  • 中醫全科醫生在基層大有可為!
    診室「開張」後,我對接診的首位患者印象頗深,並且還是院領導介紹過來的一個反覆咳嗽治療效果欠佳的熟人。院長一句「咱們衛生院來了一位經過鄭州市三級甲等醫院培訓的醫生,讓他給你治病,肯定能治好!」就算是掛了我的號了。
  • 2019中醫執業—02中診考點預測解析
    中醫診斷學的分值也是50分,一共14單元,從歷年考試情況來看,其中四診10-18分、八綱辨證5分左右、病因辨證3-4分、氣血津液辨證5-8分和臟腑辨證10-15分是絕對的重點,佔45分以上的分數,下面詳細介紹中會重點介紹這些地方。
  • 太醫給懷孕的女性把脈,診出喜脈的原理是什麼?
    ,脈象的看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不同的疾病會對應的出現不同的脈象症狀,而這也是中醫通過身體的外部接觸來探究內部病灶的一個關鍵手段。,在整個中醫體系中都會講究「望聞問切」四個方面的綜合問診,需要觀其氣色、聽其聲息、問其症狀再診其脈象,在此綜合看診手段之下才會對病人的具體病因進行最終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