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孩子上小學就輕鬆了,等到孩子上中學就輕鬆了,等到孩子上大學就輕鬆了,事實告訴你,那個時候都不輕鬆。
2020年高考剛剛結束,面對一個又一個名校的錄取通知書,不少家長暗暗許願,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如此傲人的成績,那麼孩子學習最重要的階段是在什麼時候呢?
孩子3歲進入幼兒園,經過小班、中班、大班和學前班,之後是6年小學、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從3歲到18歲。十五年間都是在不斷學習,相比較古代的十年寒窗苦讀,要更加的辛苦。
15年的日子,一共5475的日夜,這些日子中的每一天都是積累的日子,只有用好每一天,才能有985/211的錄取通知書。但是這樣的堅持談何容易。所以不要去抱怨名牌高校畢業生他們的收入高,晉升快,因為之前幾千日夜,都在努力,別人的努力你沒有看到,15年的專注,換取功名,值得很。
那麼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那個階段才是最重要的呢?
小學的學業比較輕鬆,學習內容也更加簡單,所以不少學生家長會忽略掉,其實小學最為重要的是一個孩子習慣的養成。比如:閱讀習慣、做題習慣、寫字習慣、思考習慣、記憶習慣等等。這些是關乎到他之後學習基礎,這樣地基如果沒有打好,之後的學習會比較吃力。
初中階段:
相比較小學來說,初中的課程明顯加重,孩子再也沒有時間去玩,從小學的三門課程,一下子變成初中7門課,如果小學的課程有偏科,那麼初中三年壓力會更加大。更加要命的是。初中的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一些叛逆的情況會出現。他們的這個時候已經是一個大人。思維也開始更加獨立,稍有不慎就會適得其反。初中這個階段需要更多心裡上面的交流。如果小學成績不好,初中要是努力也會有迴旋的餘地。
高中階段:高中階段涉及三年之後的考高,如果初中成績很好,那麼可以考入一個好的高中,這樣經過三年的努力,前景無限,如果初中成績不好,高中不理想的話,也不要氣餒,以為經過努力,還是有可能改變的,很多逆襲的例子,也告訴我們,只要想努力,什麼時候都不晚。
幼兒園+小學是學習習慣的階段,初中是學習知識的階段,高中是知識延伸和複習的階段。這些前期的努力都是為了之後的好大學。雖然應試教育的確有不少弊端,但是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沒有600分就不要考慮好學校。
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但是習慣的運用影響一生。好習慣是好成績的前提。小學階段是最重要的,之後重要延續這種好習慣。那麼未來就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