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附屬大境初級中學學生和外賓一起打中國結/楊青霞
今年9月1日起,《上海市初中學生社會實踐管理工作實施辦法》正式實施。學生在初中階段需完成社會考察136課時、公益勞動80課時、職業體驗32課時、安全實訓24課時。
新中考背景下的初中生社會實踐該怎麼做?儘管有部分學校目前還在摸索,但有些初中已有了好的實踐,甚至有的初中已經做好了4年的規劃,從六年級到九年級,孩子們每個學期參加哪些活動、可以獲得多少相應的課時學分,都有了具體細化方案,學生只要跟著學校的節奏做就行。
給學生實實在在的收穫
「將中間的環壓住穿到右邊的環,再把下面的兩根繩翻壓到上面。」穿著白襯衣、戴著紅領巾的男孩一邊說著流利的英語,一邊手把手地教外賓打中國結。10月10日下午,黃浦區的上外附屬大境初級中學(以下簡稱大境初中)學生帶領著來自阿爾及尼亞、澳大利亞、孟加拉、巴西等國家的來賓參觀中國福利會少年宮,並完成剪紙、棕編、中國結、太極等4個傳統文化項目的展示。
9月下旬,中福會少年宮邀請大境初中派出35名學生進行外賓接待和傳統文化演示。該校校長王峙淵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社會實踐機會,學校精心設計了一個面向六、七年級學生的社會實踐課程,相關內容在9月1日開始啟用的上海市初中學生社會實踐電子記錄平臺上做了公示。160多名學生報名,經過口語測試、一系列培訓後,33名七年級學生、2名六年級學生,參加了這次實踐。
為了確保活動順利,學校老師專門為學生上了3堂英語課,內容包括少年宮資料簡介、「一帶一路」相關知識、常用語、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除了英語口語的訓練外,學生還在美術課上學習了剪紙,勞技課上學習了中國結,體育課上學習了太極。
七(4)班的餘越同學接待的來賓來自阿爾吉利亞,叫Laimeche。餘越說:「我和她一起編制棕櫚葉蟈蟈,她問怎麼做,因為做工十分複雜,難以用英語表述,我就用一些肢體語言進行示範,實在不行的,就建議她尋求師傅的手把手幫助。」為了做好這次社會實踐,除了學校語言專訓,國慶假期餘越還找父母練習口語。當天接待時,餘越有些緊張,擔心自己表現不好,但後來和Laimeche熟悉了,就不那麼緊張了,「兩人像朋友一樣聊天」。
這場活動讓不少學生覺得很有意義,仇筱睿同學表示:「活動不但可以和外賓交流,還能了解一些外國風俗文化,開拓眼界,鍛鍊自己的口語。而且我也學到一些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學到很多新知識。」大境初中教導主任鄭曉燕告訴記者:「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這是第一次和外國人一對一交流。活動除了考驗口語外,也考驗學生臨場反應能力。」
對今後的社會實踐活動,六、七年級的初中生期待可以去慰問老人、宣傳環保等。校長王峙淵表示,對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希望可以創造好的機會,通過精心組織、精心設計,帶給孩子們實實在在的收穫。本月下旬,大境初中還會組織學生走進市人大,了解人大代表審議表決提案的過程。
4年內做什麼都有了規劃
拿到嘉定區震川中學的「德育課程圖譜之社會實踐課表」,記者不禁驚訝了一番。在這張密密麻麻的課表上,從六年級到九年級,未來4年孩子們怎麼做社會實踐,有了非常具體詳細的規劃安排,連對應可以獲得的課時學分,都做了標註。
今年暑假,震川中學老師們開了幾次專題會,討論如何將初中生社會實踐形成一套完整課程體系。原本,學校有六藝課程的子課程「御」(即:綜合社會實踐課程),在此基礎上,學校新增了場館內容。同時,學校進一步細化社會考察、公益勞動、職業體驗、安全實訓等四大板塊內容,每個板塊的課時按規定製定。
9月,震川中學「德育課程圖譜之社會實踐課表」誕生了。課表內供學生社會實踐的場館和單位有:博物館、圖書館、大劇院、醫院、職業院校等。課表內分必修課和選修課,社會考察類(必修共計136課時,其中區級必修104課時,校級必修32課時。選修共計226課時)、公益勞動(共計116課時,其中必修96課時,選修20課時。參與垃圾分類活動不少於20課時)、職業體驗(必修32課時,選修16課時)、安全實訓(共計24課時)。
根據課表,9月開始各年級開展了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到10月中旬,已經完成的社會實踐活動有春秋季研學活動、震川義工、幸福午間勞動教育、東方綠舟安全實訓、公共安全教室實訓體驗等。
震川中學副校長王婷婷說:「9月開學以來,學生參加的4項社會實踐活動已全部錄入到初中生社會實踐平臺上。」
震川中學校長金海興表示:「根據我們的社會實踐課表,學生在初中可以順利完成社會實踐所要求的課時。為減輕學生和家長負擔,也為提升社會實踐活動的課程品質,沒有特殊情況,社會實踐活動都由學校組織開展。學生只要跟著學校的節奏做就行。」
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
10月12日,大同初級中學(以下文簡稱大同初中)六年級到九年級的學生分別到上海長江河口科技館、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楓涇古鎮、廣富林開展社會實踐。過去,學生們的研學報告記錄在學校學生平臺,現在六、七年級學生的報告還將記錄進初中生社會實踐平臺。在出發前,每個學生收到了一份研學作業,上面顯示了此次研學地點,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務。
預備1班的倪嘉逸一拿到老師下發的任務單便開始上網查資料,他說:「活動不是單純地去玩。我們需要用照片、文字記錄下所見所聞。」老師布置的研學作業需要學生在活動結束後2周內提交,個人作業需要寫一段300字圖文並茂的體驗感,這份作業需要上傳到學校學生平臺上。而小組作業可以以PPT、小論文、工藝作品等形式完成,學生可自主選擇。
倪嘉逸小組共有7人,每個組員分工明確。這次他們選擇的作業題目是《可怕的溫室效應》,並用PPT的方式呈現。倪嘉逸在小組裡主要負責文字部分,從上海長江河口科技館回來2天的時間內,小組成員利用下課和放學後的時間完成研學報告。目前已有了主題和大致框架。
大同初中校長張雷鳴介紹,「享趣社會」課程由學校德育室和政史地教研組共同開發,從三年前的1.0版本,到目前的3.0版本,目前該課程是集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為一體。每個學生去的地方,都由課題組老師們事先踩點,做活動方案任務單,回來以後還有網上評價、年級大會、櫥窗展板交流等。此外,大同初中在社會實踐的公益勞動板塊,還開發了很多校內崗位,如垃圾分類、報紙圖書管理等,這些崗位和勞動都有對應的課時學分,學生搶著做。
上外第一實驗學校的姜一尋同學最近在長徵醫院,通過5天實踐,近距離地接觸病人、護士和醫生,引導病人取藥,為病人們緩解情緒,幫助病人掛號。「在充滿消毒水味的大廳裡,我們目睹了無數焦慮,是如何在護士的耐心安慰下變得平和。我們明白,任何一個工作崗位都充滿艱辛,只有堅持,才是未來最好的方向。」姜一尋還參加了VEX機器人社,並參加比賽。他感慨道:「保持心態的平和是第一要務,在比賽場上所有發生的事情都在毫秒之間,任何微小的錯誤都可能導致全盤皆輸,一顆螺絲、一行程序都很重要,因此,養成良好的習慣很重要。」
開學至今短短一個月之間,上外第一實驗學校已經組織了紅十字會急救培訓實踐、長徵醫院志願者服務、愛劇社心基金慈善項活動、商業實踐、上海歷史文化體驗等活動。「這些實踐活動,都融入到學生日常的生活中。」校長崔德明說。
「初中生社會實踐,我們早有準備。」華二附初的施洪亮校長說。緊鄰上海紫竹高科技園區的華二附初,與園區內公司展開合作,英特爾公司、可口可樂基地等都成為孩子們社會考察的範圍。除此之外,在全校輪流的大值周中,每個年級的孩子都會進行公益勞動。「我們希望以此來喚醒孩子們的社會貢獻意識。學校定期舉辦的紫竹講壇,也時常會邀請各個行業內的精英人士,為孩子講述他們自己的創業經歷和故事,讓『職業生涯』這一名詞,在孩子們心中萌芽。還有9月剛剛舉行的消防演練實踐,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