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綜合實踐研學活動的課程目標是什麼?為什麼要有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目標是課程本身要實現的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規定了學生通過學習以後,在發展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課程目標是在對社會需求、時代特徵及學生發展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的基礎上確定的,不僅體現課程本身的特點,而且還關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和社會需求的關係。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而且還關注著目標旨在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強調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特別是社會責在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職業世界和個人自主發展的新需要,迎接資訊時代、知識社會的新挑戰。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具有重要的導向性與引領指導價值,既是回應資訊時代人才培養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總體要求,也是對學校教師課程開發、實施與評價提出的總體性的質量要求,引領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方向,為綜合素質評價提供規範指導和目標依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從實踐角度說,具體引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深人實施和創造性發展,引領學生進行跨界學習,進一步促進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綜合素質的提高,進而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從育人角度講,綜合實踐活動這- 必修課程,與各學段的學科課程一起,共同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又從自身的課程性質、任務、特點出發,在根本任務的落實中發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而其作用又聚焦於學生的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意識和能力的發展中。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研製的依據和出發點是什麼?
以「育人服務」為導向的教育改革正在深化推進中,核心素養被置於我國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成為下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關鍵因素和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以個人發展與終身學習為主體的素養模型,旨在以人的發展為導向,實現課程教學的整合與融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倡實踐、探究、合作、反思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注重知識與經驗的整合,在育人服務中發揮著獨特的價值,特別是在培養學生跨學科素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責任感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要深人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正是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需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教育是自我建構的生命活動,是實現人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文化活動,是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培育心靈、陶冶情操的創造性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實現人的這一轉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實踐場域,《指導綱要》明確指出以「學生能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體驗,形成並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為總目標,幫助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提高學生對整體世界的感知,促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它的主要考慮如下。
一、回歸教育本原,追尋知識學習與生活意義的契合點
教育的根本要旨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要義就在使教育回歸到有人的原點上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的是讓教有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回到「人」本身。回歸生活世界,打破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制裂,打破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樊籬,促進學生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能夠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體驗並掌握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知識學習與生活意義追尋中找到最佳契合點。
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社會責任感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承擔著落實立德樹人的有人目標,促進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社會、自我之間的各種關係,增強價值體認,樹立愛國情懷,將對社會的整體認識、國家的責任和個人的職業理想與發展結合起來。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形成有積極意義的價值體驗,加深有積極意義的價值體驗,樹立責任擔當意識,深化對社會規則、國家認同、文化自信的理解。通過價值體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國家情懷,提升社會責任感。
三、尊重學生個性與志趣,釋放學生潛能。
在傳統發的學校教育中,因對知識的過度偏倚與重視,而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學生的興趣和個性自由。實踐活動課程為學生探究和創造提供生活、走近社會,圍繞個人感育活動,把學生的興趣、三棉重學生個性與志趣,釋放學生滑能在傳統的學校教育中,需要和愛好置於因對知識的過度興趣的領城展開廠綜合實踐活動廣面的空間與場域,發心地位,偏倚與重視,廣泛的實踐探索。綜合動課程倡導開放的教讓學生走進現實使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以釋放,在主動的探究實踐與服務行動中抒發情懷、發展志趣。
四、讓「動手」與「動腦」結合,強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當前,學生的實踐能力繼續提高,這是對「動手實踐」這一薄弱環節的強化。實踐能力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是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訴求。「動手」與「動腦」結合才有創造,促進學生開動腦筋,將創意和想法通過動手實踐付諸實現,以解決現實生活世界中的問題。《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創意物化」目標維度,旨在強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鍛造與培養,促進學生個體通過認知世界、利用工具在特定情境中操作實踐,並物化為製品或作品,追求將實踐價值、實踐動機、實踐思維、實踐技術、實踐方法與實踐成果有機聯繫、融為體的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