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研學課程|中小學為什麼要有研學課程與實踐活動?

2020-12-22 西安長歌行研學

中小學綜合實踐研學活動的課程目標是什麼?為什麼要有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目標是課程本身要實現的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規定了學生通過學習以後,在發展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課程目標是在對社會需求、時代特徵及學生發展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的基礎上確定的,不僅體現課程本身的特點,而且還關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和社會需求的關係。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而且還關注著目標旨在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強調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特別是社會責在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職業世界和個人自主發展的新需要,迎接資訊時代、知識社會的新挑戰。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具有重要的導向性與引領指導價值,既是回應資訊時代人才培養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總體要求,也是對學校教師課程開發、實施與評價提出的總體性的質量要求,引領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方向,為綜合素質評價提供規範指導和目標依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從實踐角度說,具體引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深人實施和創造性發展,引領學生進行跨界學習,進一步促進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綜合素質的提高,進而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從育人角度講,綜合實踐活動這- 必修課程,與各學段的學科課程一起,共同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又從自身的課程性質、任務、特點出發,在根本任務的落實中發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而其作用又聚焦於學生的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意識和能力的發展中。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研製的依據和出發點是什麼?

以「育人服務」為導向的教育改革正在深化推進中,核心素養被置於我國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成為下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關鍵因素和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以個人發展與終身學習為主體的素養模型,旨在以人的發展為導向,實現課程教學的整合與融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倡實踐、探究、合作、反思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注重知識與經驗的整合,在育人服務中發揮著獨特的價值,特別是在培養學生跨學科素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責任感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要深人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正是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需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教育是自我建構的生命活動,是實現人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文化活動,是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培育心靈、陶冶情操的創造性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實現人的這一轉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實踐場域,《指導綱要》明確指出以「學生能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體驗,形成並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為總目標,幫助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提高學生對整體世界的感知,促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它的主要考慮如下。

一、回歸教育本原,追尋知識學習與生活意義的契合點

教育的根本要旨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要義就在使教育回歸到有人的原點上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的是讓教有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回到「人」本身。回歸生活世界,打破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制裂,打破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樊籬,促進學生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能夠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體驗並掌握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知識學習與生活意義追尋中找到最佳契合點。

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社會責任感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承擔著落實立德樹人的有人目標,促進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社會、自我之間的各種關係,增強價值體認,樹立愛國情懷,將對社會的整體認識、國家的責任和個人的職業理想與發展結合起來。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形成有積極意義的價值體驗,加深有積極意義的價值體驗,樹立責任擔當意識,深化對社會規則、國家認同、文化自信的理解。通過價值體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國家情懷,提升社會責任感。

三、尊重學生個性與志趣,釋放學生潛能。

在傳統發的學校教育中,因對知識的過度偏倚與重視,而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學生的興趣和個性自由。實踐活動課程為學生探究和創造提供生活、走近社會,圍繞個人感育活動,把學生的興趣、三棉重學生個性與志趣,釋放學生滑能在傳統的學校教育中,需要和愛好置於因對知識的過度興趣的領城展開廠綜合實踐活動廣面的空間與場域,發心地位,偏倚與重視,廣泛的實踐探索。綜合動課程倡導開放的教讓學生走進現實使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以釋放,在主動的探究實踐與服務行動中抒發情懷、發展志趣。

四、讓「動手」與「動腦」結合,強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當前,學生的實踐能力繼續提高,這是對「動手實踐」這一薄弱環節的強化。實踐能力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是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訴求。「動手」與「動腦」結合才有創造,促進學生開動腦筋,將創意和想法通過動手實踐付諸實現,以解決現實生活世界中的問題。《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創意物化」目標維度,旨在強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鍛造與培養,促進學生個體通過認知世界、利用工具在特定情境中操作實踐,並物化為製品或作品,追求將實踐價值、實踐動機、實踐思維、實踐技術、實踐方法與實踐成果有機聯繫、融為體的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

相關焦點

  • 研學實踐:構建中小學勞動教育,研學導師如何完善綜合實踐課程
    9月6日,由汕頭市教育局主辦、廣東汕頭華僑中學承辦的汕頭市中小學勞動教育暨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機器人競技項目線下交流活動在汕頭僑中學術報告廳順利舉行。來自市直和金平區、龍湖區、澄海區20所學校的35個隊伍進行了輪式技能、輪式挑戰、無人機編程闖關、無人機陸空協同等項目的競技交流活動。今年新設立的無人機編程闖關和無人機陸空協同項目,同學們對現場抽籤決定的場地任務,進行參數測量、方案設計、編程調試,最終通過程序控制無人機完成一系列的高低環飛越、隧道穿行、旗杆繞飛等任務,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 博物館研學旅行課程開發與實踐
    博物館將自身資源整合成課程體系,成為研學教育的關鍵環節,對於助推研學旅行的開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6年11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中。而在如今我國如火如荼的研學教育工作中,博物館行業的作用日益突顯。
  • 翰園研學被評為河南省研學實踐教育特色課程和研學精品線路
    近日河南省教育廳在全省開展徵集研學實踐教育精品課程和精品線路活動。經過各地推薦、專家評審等程序,翰園研學被評為河南省研學精品線路,「小小書法家成長之旅」被評為研學實踐教育特色課程。多年來一直致力打造中小學社會實踐、研學活動教育基地,助推旅遊教育融合發展,不斷完善文化體驗活動,滿足不同層次青少年體驗、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需求。
  • 學校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的實踐研究
    其中,中小學研學旅行課程成為教育新路的探索先驅。國務院辦公廳在2013年頒布《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 年)》(以下簡稱《綱要》),《綱要》中提出「 要逐漸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構想。實踐的核心素養是以團隊合作為單位所開展一系列實踐活動中包含的創新、合作、組織、領導等能力,如何將這些抽象的能力在學生實踐過程中一一展現,如何將能力的鍛鍊和有趣的課程相結合,如何將思維品質訓練的過程可視化的展現出來,都包含在整個研學旅行的過程之中。因此,研學旅行課程的設計都應圍繞著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實踐素養來展開。
  • 「中歐研學」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關於研學旅行五大問題
    教育部近日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根據《綱要》,包括研學旅行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全面實施。
  • 太原植物園中小學研學課程發布,研學實踐好去處
    山西日報記者丁園報導:作為太原市唯一的生態植物園,太原植物園開放後除了滿足市民的遊覽需求外,還被賦予一系列重要角色,比如成為中小學研學實踐的好去處。9月18日,太原植物園研學課程發布會上傳來消息,針對小學、初中、高中等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研學課程現已編制完成並通過專家評審。今後,太原的學生可在老師的統一組織下,入園參與研學實踐,探尋植物奧秘。太原植物園即將開放,園內將匯集來自五大洲20多個國家的3000餘種植物。
  • 10個研學課程9個學校不滿意,你的研學課程究竟缺點什麼?
    它的體驗性、課程性與開放性為中小學德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研學旅行活動的目標、主題、方法與評價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有利於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增強學生的道德體驗,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養成學生的道德行為,形成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
  • 未名研學:研學實踐教育課程研發中應當重視的幾個問題
    一、研學實踐課程的內涵與特點是什麼?研學實踐教育課程又稱研學旅行課程。作為課程研發人員,在進行相關課程開發前,一定要先弄懂我們要研發的是什麼課程,它的內涵與特點是什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進行課程開發工作。
  • 打造精品研學課程,要注意這幾點
    研學旅行課程屬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考察探究類,是國家課程中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相互補充,是中小學課程結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研學旅行課程作為學科課程內容的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既是學科課程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的應用,也是跨學科生成課程的實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因此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需要明確課程主題、課程定位、課程理念、課程目標、師資團隊。
  • 研學旅行與學科課程有機融合,怎麼做?
    2016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各中小學將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與學校課程有機融合。
  • 研學旅行安全保障,課程設計要先行
    教育部等 11 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明確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 未名研學:高水平研學需要從資源、課程、評價、師資全方位構建
    對於基地、課程、師資和評價的多方位籌備,未名研學給出的邏輯也很直接,沒有好的基地資源就無法承載豐富的探究式學習;只有基地沒有課程,就是純粹的遊而不學;有了課程和基地,還要有素質優秀的研學導師,否則不但活動現場很亂,而且深度的學習也沒人引導,另外,就是所有的課程都必須要有評價,評價只是為了讓研學的過程更加有效,以評促學。
  • ...四門研學課程獲評第二批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和優秀研學旅行課程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下發《關於公布第二批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和優秀研學旅行課程名單的通知》,我市青島啤酒博物館等四所研學基地被命名為第二批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青島市綜合實踐教育中心高新飛地、中國科學院大學創新創業學院航空產業研究中心研發的《航空科教課程》等
  • 研學復盤|研學實踐活動中,如何超越常規旅遊操作方式
    研學旅行要做到課程化、師資隊伍專業化,以及科學評估、規範化和高品質,通過看得見的效果促進內涵式發展。四、研學旅行機制需多部門通力完善課程、導師、基地、交通、餐飲等,是中小學研學旅行涉及的重要方面;環環相扣,方能形成合力。
  • 專家提醒:研學課程設計一定要get這些關鍵點!
    研學旅行課程屬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考察探究類,是國家課程中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相互補充,是中小學課程結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研學旅行課程作為學科課程內容的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既是學科課程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的應用,也是跨學科生成課程的實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因此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需要明確課程主題、課程定位、課程理念、課程目標、師資團隊。規範研學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應深刻理解課程及師資要素對研學旅行的關鍵作用。
  • 順德中小學開展勞動體驗研學課程就選順壹教育
    順德中小學開展勞動體驗研學課程就選順壹教育順德中小學生研學勞動體驗研學課程就選順壹教育項目亮點 多元戶外運動體驗順德中小學生研學勞動體驗研學課程就選順壹教育,戶外趣味運動師指導,多樣化的課程安排,發掘孩子們的興趣和潛力,尋找更多發展的可能性,點亮孩子無限潛能。順德中小學生研學勞動體驗研學課程就選順壹教育全方位素質能力提升運動對於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核心主要在於通過實踐學習的體驗式教學理念和方法。
  •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交流會在京召開
    「一個完整的研學旅行,我認為至少包含五個要素,研學課程、研學線路、研學基地、研學導師、以及安全管理。其中以學生為中心,以課程為核心,以導師為關鍵。研學課程的開發,應該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充分連接,課程的目標就是要和三大維度、六大方面、十八個要點相結合,當然每一個研學地點對應不只一個課程目標,我們需要進一步聚焦,聚焦到唯一目標上。
  • 揭秘:關於提高研學課程設計的一個秘密
    設置的哲學基礎中小學研學旅行是一種實踐體驗性課程,該課程的設置與實施符合馬克思主義實踐觀。(1)實踐是教育的根本屬性,研學旅行是實踐教育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教育的根本屬性是實踐性,研學旅行是一種以實踐為紐帶,將人與生活世界聯繫起來的一種實踐性活動。
  • 2018研學旅行課程設計模型
    研學旅行的「計劃性」是指研學旅行是一種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與我們平時比較隨意的外出旅遊是有區別的。研學旅行的「團體性」是指研學旅行是一種集體旅行活動,它與學生個人外出旅行、學生與家人外出旅行、學生之間自發組織的外出旅行是有區別的。
  • 累計接待研學活動超320次!日照海洋公園三大品牌打造精品研學課程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7日訊 12月上旬,在「第二屆青島市中小學研學旅行高峰論壇暨2019年青島中小學研學旅行成果展示與評選活動頒獎典禮」上,日照海洋公園榮獲2019年度青島中小學研學旅行十佳研學基地,成為日照唯一獲此獎項的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