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是銜接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的新型實踐教育模式,發展研學旅行,注重實踐育人,讓學生們在研學旅行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培養能力、修煉態度,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為此,研學教育應當從教育的角度出發,應當遵循青少年腦科學發展的一般規律,應當以培養青少年高品質思維為出發點,應當從研學資源、研學課程、研學評價、研學師資四個角度來全面審視研學教育的落地實施,也唯有此,才能讓高水平研學落地。
北京未名是由北京大學校友創立的科技型教育企業。幾位創始人在正式進入研學教育領域之前,曾對國內外教育模式和發展趨勢的深度分析,在充分借鑑了國外實踐教育、混合式教學、未來學校等先進的理念後,創立了未名研學,並將「研學求真、實踐育人」的作為基本的理念做指導。未名研學強調,研學不是旅遊,是研究性學習,這一過程是培養青少年研究性高階思維的過程,是培養孩子們求實求真的過程,是讓實踐教育和理論教育貫通的過程,是讓青少年特長稟賦得到釋放和發揮的過程。對於基地、課程、師資和評價的多方位籌備,未名研學給出的邏輯也很直接,沒有好的基地資源就無法承載豐富的探究式學習;只有基地沒有課程,就是純粹的遊而不學;有了課程和基地,還要有素質優秀的研學導師,否則不但活動現場很亂,而且深度的學習也沒人引導,另外,就是所有的課程都必須要有評價,評價只是為了讓研學的過程更加有效,以評促學。
統籌研學基地開發,才可以讓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活動更加豐富、收穫更好的效果。因此,要注重整合研學旅行資源,建設一批具有良好示範帶動作用的研學旅行基地。適合研學旅行的資源非常多,要善於利用,要因地制宜開發自然資源、紅色資源、文化資源、科技資源,以及工礦企業、知名院校等企事業資源,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
加強研學課程開發,才能避免出現研學旅行「遊重於學」、「遊而不學」的問題。研學旅行課程開發要注重綜合性與實踐性,超越學校課堂和教材的局限,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同時,要注意結合學生年齡階段及發展特點,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導向,均衡考慮學生與自然、與他人和社會、與自我三個方面的活動主題,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與體驗客觀世界,主動參與並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研學課程開發課程設計是未名研學非常擅長的板塊,早在2016年團隊就自主研發出了內部專用的集成式課程設計方法,這種模式讓課程開發更加高效和快捷,對應的基地資源也很充分的被挖掘並融入到課程當中。
強化研學導師培養,才能確保研學旅行完整、順利進行。當前研學產品稂莠不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相應的專業導師。因此,研學旅行教師隊伍建設亟須加強。具體而言,應開展對實踐活動課程專兼職教師的全員培訓,努力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建立完整的研學導師職前培養和準入、職後培訓及管理的體系,突出實踐特色,不斷提升教師對研學旅行的專業指導能力。未名研學強調,研學作為新興的領域,其最大的特點是開放式學習,不論是從活動組織、現場教學、引導反省還是研學評測對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來講都需要開展深入和學習和培訓。
構建多元研學評價體系,才能有效評估研學旅行所實現的效果,並據此進行調整,促進研學旅行更好地發展。對中小學生進行評價時,不應只關注研學的成果,也應關注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著眼於分析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探究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對自然、社會、他人及自我的態度和在活動中的合作精神等。在評價方法上,應該運用多樣化的手段,採用過程性評價、描述性評價、動態評價等。
面對當前研學領域的亂象,未名研學指出高水平的研學教育一定是以學生的教育收穫為指向的,好的研學一定需要研學服務商進行多方面的籌備,只有在資源、課程、評價、師資各個方面都有所進益,研學教育的價值才能凸顯出來,才能更好地為素質教育服務。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