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評價,是課程的「終點」,也是其持續發展的「起點」

2020-12-22 騰訊網

隨著研學市場的日益完善和規範,研學課程成為從業者熱議的焦點。而在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中,課程評價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評價,既是研學課程實施的「終點」,亦是研學課程持續發展的「起點」,而且伴隨著課程運作的全過程。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好課程評價呢?

1研學旅行中體驗式學習的基本認識

研學旅行是一種體驗式學習。關於體驗式學習的過程,組織心理學家庫伯提出了著名的「體驗式學習循環模式」,認為體驗式學習要經歷4個階段:

1.具體體驗。學習者在真實情境中活動,獲得各種知識,產生相應感悟。

2.觀察、反思。學習者回顧自己的經歷,對體驗進行分析、反思。

3.抽象的概念化。學習者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建構一種理論或模型。

4.主動檢驗。四個階段循環交替進行。

2研學旅行中體驗式學習的評價標準建構與解讀

實踐證明,在學習之初,學生明確地知道標準、指標和具體要求,非常有利於他們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所以,在設計和組織研學活動之前,研學實踐教育師就要有清晰而具體的課程目標,並根據目標制定相應的研學項目要求。

行前階段

目的:行前階段主要是組織學生對研學旅行目的地的資源和文化的了解階段,需要重點考慮信息提供的多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以調動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真正了解資源地的知識、特點和文化內涵。

研學實踐教育師指導評價要點:主要圍繞指導方式和內容進行評價。要求方式多元,如通過講座、視頻、網站、學生作品等方式了解知識及知識的形成過程。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

學生學習評價要點:了解知識要點;知道知識脈絡及形成過程;明確自身需要關注的重點知識。

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可以通過學生的聽課狀態、學案學習、學習任務規劃等進行評價。

行中階段

目的:行中階段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以體驗式活動為主),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建構,在活動中育人。

研學實踐教育師指導評價要點:活動形式與場館資源和環境契合,活動內容指向目標,活動方式有趣;能夠觀察學生狀態,適時進行指導。

學生學習評價要點:多感官觀察、感知情境;識別和辨析情境中的多種信息;理解情境中的各種信息及關係,提出問題,並探索解決問題的相關信息。

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可以通過學生的體驗狀態、參與程度、是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案學習等進行評價。

行後階段

目的:行後階段主要是依託學校課堂教學對體驗進行整理形成經驗,建構概念、觀點的階段,要對研學旅行進行回顧、梳理和反思,是深度學習,使研學旅行的價值深化提升,將課內外兩個課堂貫通。包括兩個部分:對經驗本身進行概括與提升、對學習過程與結果進行評價。

教師指導評價要點:用適當的形式激活學生的體驗;組織不同經驗的深度交流;診斷並指導學生完善自己的經驗;構建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標準;比較不同價值觀做出歸納和總結,適切指導學生的評價。

學生學習評價要點:對信息進行梳理,形成觀點和作品;分享自己的觀點和作品;吸納他人觀點和作品,完善自己的經驗;依據標準對自己和他人做出適切評價;對評價標準能夠提出個人見解。

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可以通過學生的作品、交流表達、參與程度和學案學習等進行評價;可以通過學生的交流表達、參與程度、對標準修改完善的重要貢獻度進行評價。

應用階段

目的:應用階段主要是學生將所學對接生活實踐的嘗試階段,在嘗試過程中,學生會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自身的經驗和知識圖式。

教師指導評價要點:適時指導學生的應用。學生學習評價要點:將自己的經驗應用於新的情境;有意識地進行思考,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經驗。

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可以通過學生的實踐參與、交流表達、學生作品等進行評價。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研學旅行,商務合作—微博:@李可為李

相關焦點

  • 研學評價,既是課程的「終點」,也是持續發展的「起點」
    隨著研學市場的日益完善和規範,研學課程成為從業者熱議的焦點。而在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中,課程評價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評價,既是研學課程實施的「終點」,亦是研學課程持續發展的「起點」,而且伴隨著課程運作的全過程。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好課程評價呢?1.
  • 未名研學:高水平研學需要從資源、課程、評價、師資全方位構建
    為此,研學教育應當從教育的角度出發,應當遵循青少年腦科學發展的一般規律,應當以培養青少年高品質思維為出發點,應當從研學資源、研學課程、研學評價、研學師資四個角度來全面審視研學教育的落地實施,也唯有此,才能讓高水平研學落地。北京未名是由北京大學校友創立的科技型教育企業。
  • 消費是終點也是起點
    原標題:之江觀察 | 消費是終點也是起點   中央經濟
  • 體驗教育與研學旅行下的課程研發與評價體系
    ;研學旅行課程以獲得直接經驗,提升生存技能,發展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等為目標的綜合課程。研學旅行作為一種傳統而現代的素質教育手段,作為對現行課程改革部分弊端的撬動點,作為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路徑,賦予時代使命而重構,目前已經被整合為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組成部分,一些地區已經將研學旅行課程正式納入學校課表。雲成長研學王春雷老師說「教育評價體系是教育教學轉變的核心要素。
  • 寧高寧:人是管理的起點,也是管理的終點
    所以說人是管理的起點,也是終點。「以人為本」,「人在上」,「人本主義」,見物一定要思人,這實際是對管理的基本要求。05 6S管理體系我在華潤、中糧、中化等企業都在推廣分解6S管理體系。第六,管理團隊及經理人評價體系(團隊、創新、潛力)。戰略性的投資要經過一個長時期的培育,要渡過困難階段,這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難的事情,更是最沒人想幹的事情,但也是最應該讓最好的人去做的事情。否則企業這一年盈利了,人走了,事也沒了;企業換了個班子,企業就不行了;企業做了幾個交易型的生意掙了錢,但並沒有戰略性基礎,企業也無法被拉到增長軌道上來。
  • 研學旅行有了評價指數
    博鰲國際研學旅行聯盟主席柯滿藝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時代呼喚中國自己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柯滿藝特別分享了元教育主張: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重心在學習的方法和認知世界的方法,元教育是在兒童發展規律基礎上,以國家人才戰略為牽引,以科學方法和學科原理教育為主要內容,以喚醒兒童的內驅力和使命意識為主旨的正向引導系統。
  • 研學旅行與學科課程有機融合,怎麼做?
    自此研學旅行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各類質量參差不齊的研學課程產品紛紛湧現。研學課程開發是提升研學旅行品質的重要途徑之一,要使研學實踐回歸教育的初衷,真正發揮其育人功能,需要研學旅行與學科課程互相銜接,實現全面深度的融合,以學校系統的知識體系為前置經驗,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研學課程。
  • 勵志又有趣,池州這個研學基地不簡單
    而且更值得稱讚的是,這個研學基地還開發了一套完整的研學評價體系,讓每一個來此的學生都能獲得一份客觀、科學的個人潛能評價報告。,成為抗金主力,其大小數十戰,無不所向披靡。這些都是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對他培養的結果,也是文化軟實力在嶽飛身上的體現。嶽母在嶽飛背上刻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而嶽飛又將這四個字刻在了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為了弘揚這種精神,這個研學基地結合嶽飛與池州的歷史淵源,精心打造了一個精忠報國館。
  • 2018研學旅行課程設計模型
    兩種課程理論看似對立,實則互補,共同構成研學旅行的課程理論基礎。泰勒是現代課程理論的重要奠基者、科學化課程開發理論的集大成者,被譽為「當代教育評價之父」「現代課程理論之父」,其著作《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被譽為「現代課程理論的聖經」。「泰勒原理」的基本內容是圍繞四個基本問題的討論展開的:第一,學校應該試圖達到哪些教育目標?
  • 終點亦是起點,起點本是終點
    存在起點,就必定存在終點。有些看似開始之後,便一直沒有結束的事物,一樣有結束的時候。不過,終點其實也是起點,終點的意義就是證明了起點的存在,終點是新一個起點的開始。當某個或某件事物到達終點之後,它會呼應起點,又以一種類似之前起點開始卻有不一樣的形式開始。思維來源於意識,思維又決定了意識。起點是意識,終點也是意識。
  • 10個研學課程9個學校不滿意,你的研學課程究竟缺點什麼?
    這就需要明晰研學旅行的特點以觀其可能性;從德育理論與實踐層面觀其必要性;通過落實每個環節來實現其有效性。另外,研學旅行是根據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在中小學實施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的根本宗旨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所以結合道德教育目標,每個學校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不同學段素質教育的需求,制定本學校研學旅行課程計劃,要有具體的課程目標、課程安排與課程評價等。
  • 研學旅行課程如何深度融合學科課程?
    事先依據一些源於學生生活的現象,確定一些學習或研究主題,然後圍繞特定的主題,將橫向的不同學科知識融入到新的課程模塊,並以這樣的課程模塊為載體實現跨學科教學。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模式,在研學旅行中有著充分的發展空間。
  • 研學旅行評價具有特殊性
    研學旅行與學校課堂學習不同,有其特殊性,值得研究。研學旅行的學習重在實踐、重在體驗。在研學旅行中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會。研學旅行的評價應以表現性評價為基本方式。
  • 不想輸在起點,就能贏在終點?
    我和妻子也常常會矛盾,是否應該讓他去參加一些興趣班,也好讓他不要「輸在起點」。「輸在起點」是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擔憂,也是很多興趣班用來打動父母的一句頗為實用的廣告詞。是的,誰願意自己的獨苗一起步就「輸在起點」啊?我一直堅信「讓他快樂就是給他幸福」,未投身興趣班熱潮,但我倒是有幸目睹了那些不想「輸在起點」的父母和孩子的艱辛。
  • 「研學復盤」研學旅行實踐過程中如何指導學生達到研學目標
    研學旅行作為教育改革的新課標,使其健康發展必須要選準突破口,從本質上來分析,研學旅行是學校組織的一項教育活動,但其涉及層次多、範圍廣,需要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實效。因此,要以創新發展為理念,從創建研學旅行組織結構新模式入手。
  • 沈傑:研學旅行課程研發與創新
    【創新緣由】本課程源於「以人為本」的原則,為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其綜合運用各科知識,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著力發展核心素養,為此,我們設計開發了同時面向學生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研學旅行課程。
  • 打造精品研學課程,要注意這幾點
    研學旅行課程屬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考察探究類,是國家課程中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相互補充,是中小學課程結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研學旅行課程作為學科課程內容的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既是學科課程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的應用,也是跨學科生成課程的實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因此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需要明確課程主題、課程定位、課程理念、課程目標、師資團隊。
  • 開發博物館課程,讓學生在研學旅行中,開展深度學習
    2016年11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教基一〔2016〕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
  • 明晰起點 明確終點 找準一條科學發展路徑
    對於下階段工作,黎春秋表示,要研判好當前形勢,明晰「起點」,要確定好來年目標,明確「終點」,從而找準一條連接「起點」與「終點」的快速通道、科學路徑。   對此,黎春秋指出,要把準底線。要牢牢把住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食品安全、質量安全的底線,確保安全生產事故逐年下降,環保標準不斷提高,守護群眾「舌尖安全」,持續推進質量強市;同時,要把住廉政底線。   要暢通渠道。要下大力氣招大引強,讓人才、資金、項目在瀏陽聯動匯聚;商務部門要打通物資流通渠道,構建良好的流通秩序;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實現區域資源共享。   要打造高點。
  •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交流會在京召開
    與此同時,世紀明德宣布組建並推行國內首個研學智庫、研學導師計劃,全力升級研學旅行的前瞻度、專業度、教育度。一個完整的研學旅行,應該包括課程、線路、基地、導師及安全管理五個要素「研學旅行的課程開發是一套經過系統設計的育人目標框架,其落實需要從整體上推動各方面、各環節的對接融合,最終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綜合的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