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研學市場的日益完善和規範,研學課程成為從業者熱議的焦點。而在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中,課程評價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評價,既是研學課程實施的「終點」,亦是研學課程持續發展的「起點」,而且伴隨著課程運作的全過程。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好課程評價呢?
1研學旅行中體驗式學習的基本認識
研學旅行是一種體驗式學習。關於體驗式學習的過程,組織心理學家庫伯提出了著名的「體驗式學習循環模式」,認為體驗式學習要經歷4個階段:
1.具體體驗。學習者在真實情境中活動,獲得各種知識,產生相應感悟。
2.觀察、反思。學習者回顧自己的經歷,對體驗進行分析、反思。
3.抽象的概念化。學習者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建構一種理論或模型。
4.主動檢驗。四個階段循環交替進行。
2研學旅行中體驗式學習的評價標準建構與解讀
實踐證明,在學習之初,學生明確地知道標準、指標和具體要求,非常有利於他們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所以,在設計和組織研學活動之前,研學實踐教育師就要有清晰而具體的課程目標,並根據目標制定相應的研學項目要求。
行前階段
目的:行前階段主要是組織學生對研學旅行目的地的資源和文化的了解階段,需要重點考慮信息提供的多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以調動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真正了解資源地的知識、特點和文化內涵。
研學實踐教育師指導評價要點:主要圍繞指導方式和內容進行評價。要求方式多元,如通過講座、視頻、網站、學生作品等方式了解知識及知識的形成過程。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
學生學習評價要點:了解知識要點;知道知識脈絡及形成過程;明確自身需要關注的重點知識。
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可以通過學生的聽課狀態、學案學習、學習任務規劃等進行評價。
行中階段
目的:行中階段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以體驗式活動為主),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建構,在活動中育人。
研學實踐教育師指導評價要點:活動形式與場館資源和環境契合,活動內容指向目標,活動方式有趣;能夠觀察學生狀態,適時進行指導。
學生學習評價要點:多感官觀察、感知情境;識別和辨析情境中的多種信息;理解情境中的各種信息及關係,提出問題,並探索解決問題的相關信息。
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可以通過學生的體驗狀態、參與程度、是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案學習等進行評價。
行後階段
目的:行後階段主要是依託學校課堂教學對體驗進行整理形成經驗,建構概念、觀點的階段,要對研學旅行進行回顧、梳理和反思,是深度學習,使研學旅行的價值深化提升,將課內外兩個課堂貫通。包括兩個部分:對經驗本身進行概括與提升、對學習過程與結果進行評價。
教師指導評價要點:用適當的形式激活學生的體驗;組織不同經驗的深度交流;診斷並指導學生完善自己的經驗;構建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標準;比較不同價值觀做出歸納和總結,適切指導學生的評價。
學生學習評價要點:對信息進行梳理,形成觀點和作品;分享自己的觀點和作品;吸納他人觀點和作品,完善自己的經驗;依據標準對自己和他人做出適切評價;對評價標準能夠提出個人見解。
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可以通過學生的作品、交流表達、參與程度和學案學習等進行評價;可以通過學生的交流表達、參與程度、對標準修改完善的重要貢獻度進行評價。
應用階段
目的:應用階段主要是學生將所學對接生活實踐的嘗試階段,在嘗試過程中,學生會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自身的經驗和知識圖式。
教師指導評價要點:適時指導學生的應用。學生學習評價要點:將自己的經驗應用於新的情境;有意識地進行思考,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經驗。
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可以通過學生的實踐參與、交流表達、學生作品等進行評價。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研學旅行,商務合作—微博:@李可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