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一場聚焦研學旅行的論壇首次發布博鰲研學指數,針對研學「課程內容、應用場景、教學效果」提出了系統評價指標。這場10月16日在海南瓊海舉行的「第二屆博鰲國際研學旅行論壇」,吸引了眾多學術專家和研學機構負責人圍繞「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的研學展望」分享交流。
教育評價改革走向多方位、素質化、綜合化。論壇分享中,科研工作者聯合媒體人共同解析教育評價改革,引發與會者共鳴。大家普遍認為,教育評價改革正在逐漸走向多方位、素質化、綜合化。
中國科學院科普講師團團長李承森表示,研學旅行作為教育評價改革大背景下國家創新性的教育方式,其多方位、素質化、綜合化的屬性非常明顯。
特別是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成績不再是大學招生的唯一考量,而是改為「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和學業水平考試,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倒逼中小學育人方式從單一的考試向綜合化、素質化、多樣化轉型。而研學旅行是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部分,是新高考制度下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更是新高考改革方向下的應然選擇。
教育實踐需要適應新時代的理論支撐。教學是一個多結構多步驟的有機整體,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教育評價改革必然導致原本的教育理念不再適合改革後的評價體系,因此教育理念應當隨教育評價同步改革。
博鰲國際研學旅行聯盟主席柯滿藝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時代呼喚中國自己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柯滿藝特別分享了元教育主張: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重心在學習的方法和認知世界的方法,元教育是在兒童發展規律基礎上,以國家人才戰略為牽引,以科學方法和學科原理教育為主要內容,以喚醒兒童的內驅力和使命意識為主旨的正向引導系統。在研學旅行的各種場景中,元教育主張以其獨特的內容系統和方法儲備,為更多的研學教育主體、研學教育內容和服務的場景應用賦能助力,推動這一改革創舉的人才育成目標實現。
教育評價改革需要引入更多科學元素。為了響應《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博鰲國際研學旅行聯盟專家委員會在廣泛調研基礎上提出並制定了國內首個評價研學旅行課程的方案——博鰲研學指數。
據介紹,博鰲研學指數制定中使用了立法方法,並引入了柯西-洛倫茲分布、正態分布等統計學經典模型。指數由「課程內容、應用場景、教學效果」三部分組成,各部分權重係數依次為0.45、0.25、0.30,即研學指數=課程內容評分×0.45+應用場景評分×0.25+教學效果評分×0.30。這三部分及其內部各項目評分均以10分為最高分,各級評分通過相應的權重係數調節。
課程內容是研學課程的核心,也是決定應用場景與教學效果的前提,更是課程制定方智力成果的集中體現,因此權重係數最高。課程內容評分標準主要考慮覆蓋學科、教學關聯度、團隊合作性、課程自主性、課程科學度等5個方面;應用場景評分主要包含校外程度、安全程度、場景多樣性、地區代表性;教學效果評分包括學科興趣激發、學科理解加深、課程收穫自評、家長綜合評價、創造性成果。
博鰲研學指數的主要執筆人王梓洋介紹說,各項目評分有兩套測評工具:一是高級AI人工智慧測評系統,具有大數據收集、大數據分析、大數據比對、文字碎片化整理、文字匹配、大數據模擬與預估等功能。此系統提供「學生性格心理測評與意見指導、學生思維特性測評與意見指導、學生知識體系測評與意見指導、研學課程的國家教學大綱關聯度測評、研學課程的科學度測評、研學場地的校外程度測評、研學場地的安全性測評、研學場地特色性測評」等服務。二是元教育電子圖書館,這是集電子圖書文獻的儲存、搜索、閱讀、圖書推薦、閱讀效果反饋、閱讀能力訓練等功能於一體的網絡資料庫,現階段主要分為「研學文獻庫」與「每日閱讀」兩大板塊,其中「研學文獻庫」板塊又分為「學科知識文獻庫」和「研學案例文獻庫」兩部分,收集了大量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的知識內容,是智能測評系統進行「研學課程的國家教學大綱關聯度測評」「研學場地特色性測評」等測評項目時最主要的比對標準。
博鰲國際研學旅行聯盟秘書長馮廣平表示,研學旅行需要一套科學的評測體系,分別從教育目標、內容結構、教育者素養、應用條件、服務保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以科學、直觀、有效的顯示方式鮮明地呈現研學旅行內容和服務的質量與效果。為測試博鰲研學指數的可行性,聯盟副主席呂大為以沁河谷地的太行古堡群所設計的研學內容和服務為案例,分享了博鰲研學指數的評價方法和應用體會,並對博鰲研學指數的前景做了分析和論述。此次論壇發布的研學指數面向所有研學基地、廣大師生和學校,將對研學課程的準備階段、進行階段和完成階段進行系統評價和指導。
研學旅行需要社會多方的共同努力。研學旅行作為教育評價改革大背景下創新性的教育方式,由於其實踐性、創新性、多樣化等特點,本身決定了研學旅行教育需要社會多方的共同努力,因此關於研學旅行中可能涉及的安全問題、物資問題、涉外問題等,多位與會嘉賓做專題分享。鞍鋼博物館館長車千裡、岫巖滿族自治縣政協主席孔華、北京「人生遠足」董事長黃傳驊等分別從各自領域對研學旅行進行了展望。
與會者普遍認為,研學旅行的發展需要社會各界的多方努力,而研學指數開拓性地引入了心理學基本原理、統計學基本原理與經典分布、加權評價思想、多方面多角度評價思想等,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轉變育人方式的當下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其規範化、便捷化、可視化、客觀化的特點將使研學課程的用戶群體全面受益。
《中國教師報》2020年11月04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