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本文到朋友圈,文章轉載、投稿、業務合作聯繫請微信Havana1993~~本文來源:募格課堂整合自濟南時報、中國科學網、一讀EDU、各校官微
高校年度發放「研究生獎學金」總數超過1億元,是種什麼體驗?近日就有這樣一所
985高校,公布了2020年度研究生獎勵體系大數據:年度研究生獎勵總額突破
1億元,其中學業獎學金佔據獎勵總額的
7成以上;覆蓋獲獎者約
2.3萬人,年紀最小獲獎者出生於
2001年;更有一位博士生,僅憑一人就獲得了
16.5萬的獎學金!報告列舉了多個獲獎者之「最」,不少獲獎者一人榮獲多個獎項,其中,獲得兩項獎勵的有2963人,獲得3項獎勵的有100人,獲得4項獎勵的有11人;單人獲得獎項最多的為5項,共2人。
單人獲得最高獎金達16.5萬元,包含了學術之星獎3萬元、優秀學術成果二等獎1.5萬元、優秀博士生創新能力提升計劃12萬元,是不折不扣的「學霸」。山東大學本次發布的大數據覆蓋「2020年1月至12月獲得該校各類獎勵的研究生」,包括校長獎、學術之星獎、學術之星提名獎、國家獎學金、優秀學術成果獎等29項,共計22619人次,發放約10626.9731萬元,其中超七成為學業獎學金。
校方表示:設置研究生獎勵體系設置的初衷和意義有很多,最突出的其一是獎勵學術能力突出的研究生,肯定他們取得的成績並激勵他們今後繼續奮鬥;其二是通過示範引領作用,激勵廣大研究生見賢思齊,從而從整體上提高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其實不止山東大學,近年來高校推出「高額研究生獎學金」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1月9日,深圳大學發布「大數據揭秘深大2020年研究生獎助學金情況」,文中提及:
2020年,研究生獎助學金累計共發1.4億元,我校共6128位研究生獲得各類獎項榮譽,其中9名博士和131名碩士獲國家獎學金,博士學業獎411人,碩士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獲獎人數分別為713人、1562人和3031人。深圳大學
一名博士生全年獲得校級獎金共計15.3萬元,其中國家獎學金3萬元,騰訊創始人創新獎學金4萬元,學業獎學金2萬元,博士助學金3.3萬元/年,優博資助3萬元/年!除了以上常規分析之外,深大還統計了獲獎學金這
6128位研究生的星座排名情況,可謂是別具一格的解析風格:如果說,山東大學和深圳大學是以年度匯報數據,低調展現「出手闊綽」的惜才作風,
以下這些高校更是從招生標準上就體現了吸納優生的決心:廣州大學最為「財大氣粗」,所有一年級新生都可申請新生獎學金,
表現優異的學生將不少於7萬元。211高校,
哈爾濱工程大學也設立了
4000-10000元的新生獎學金。據寧夏大學發布的《寧夏大學研究生優秀生源獎勵辦法(試行)》顯示,
寧夏大學對非在職攻讀該校博士學位的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獎勵3萬元/人,本科畢業於國內150所高水平大學(該校自己歸納)的,第一志願報考寧夏大學並被錄取的碩士研究生(含推免生)獎勵2萬元/人,調劑生獎勵1萬元/人。各高校設立的新生獎學金一般劃分不同檔次,「雙一流」、985高校畢業生,尤其是推免生往往會拿到最高等級。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的研究生新生裡,「雙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可以拿到1萬元的一等獎學金;其他高校的校級優秀畢業生,或省部級學科競賽二、三等獎獲得者,只能拿到二等獎學金。
福建師範大學也在「2020級全日制研究生獎助政策」中明確:博士研究生寶琛創新獎學金,獎勵標準:
非直博生3萬元/人;直博生5萬元/人。在學制年限內每年12月份發放,每次發放10000元。曾有一位教育學家說過「
一所大學的好壞,由學生承載」。我們也不難發現,在當下高校競爭最激烈的「雙一流」測評指標中,對於教學質量的考核也是舉足輕重的。不僅如此
,「雙一流」建設高校本就承擔著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綜合多重因素得出結論,如果說,雄厚的師資力量是一個高校的發展根基,那麼,優質的生源將會是承載高校教育成果的保證。因此,對於國內高校而言,生源爭奪其實已經是一個老話題。高校為了提前獲得優秀的本科生源,對還在讀高中的學生發出預錄取通知和優惠政策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但如今,這種「提前戰」已經打到了研究生生源錄取上。
為了吸納更優秀的研究生,高校除了「出手闊綽」,更是在提前招生上下足了功夫:「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鼓勵招收保送生,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高校就不得不在招生生源的競爭上將時間線往前推,原本9月入學,4、5月錄取,現在提前到年初,甚至在前一年9月之前,因此產生了很多的預錄取或者夏令營。」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說。對高校、教師來說,優秀生源無疑是很搶手的。「優秀的研究生生源科研想法多,動手能力、創新意識也比較強。就我個人而言,我也非常願意招收這樣的學生,
特別是一些『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本科生,願意保研到我的團隊來攻讀碩士研究生或者直博,我都會無條件歡迎。」中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喻海良笑道。在一些高校施行「高額研究生獎學金」的進程中,是否起到了招攬人才的效果?相關的教育學專家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短期來看,可能會出現類似股市的熔斷現象,就是地方院校出現招生困難,
但從長遠看,對那些有一定資源,有辦學特色和優勢學科的地方院校是有利的,他們可能會招到更多滿意的學生。」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周國平認為,「對大部分家庭來說,
學費或獎學金的高低不是他們首要考慮的因素,本科畢業生考研,考慮的因素首先是城市,其次是專業,再次是學校。包含高等教育資源在內的城市資源稟賦多寡優劣,是理性的家長和學生首先考慮的。」通過軟科統計的中國最好大學排行也可印證一二,這其中權重最高的指標就是「生源質量」。新生質量排名是站在學生和家長的角度,看他們用腳投票做出的理性選擇,這直接就反映了學校當年的招生成果和在社會上的認可度!輸入決定輸出,生源質量與高校的發展相輔相成,彼此成就。
本文系募格課堂整合自濟南時報、中國科學網、一讀EDU、各校官微
【小編】:其實吧,一億聽起來挺多的,但是平均到每個人頭上可能就沒那麼令人驚訝了,10626.9731萬元÷22619人次=0.4698萬……好吧,對於那個16.5萬的,酸了酸了~~
業務合作、粉絲投稿、加入本平臺組織的科研交流群,以及高校或科研單位、企業(含博士後)想在此平臺免費發布博士、博士後招聘、推送實驗室最新科研成果等信息,請加微信號
Havana1993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