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正在勸大家佛系養娃,這碗雞湯能喝嗎?

2020-12-12 父母堂

神仙有神仙的普通,凡人有凡人的普通。決不能簡單粗暴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選擇普通,放棄努力」。

(圖片來源,B站演講截圖)

最近,清華大學劉瑜教授的「凡言凡語」火了。

因為一句「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被網友戲稱為凡爾賽文學界的「高級凡」。

這句話出自劉瑜教授最近的一篇演講——《不確定的時代 教育的價值》,演講比較長,全程大概有42分鐘+,不少讀者沒看過這個演講,以下是小編從她的演講中拎出以下「重點」:

1.不確定性本身它不一定是件壞事,但它在帶給我們更多可能、機會、自由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焦慮。

2.現在教育的現狀,呈現出一種「軍備競賽」的模式,這種「軍備競賽」模式實際上是一種惡性競爭,導致的惡果就是所有人都疲憊不堪。比誰更加晚睡,比哪個孩子上了更多的補習班,到最後沒有最終贏家。

3.人生的目標並不是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所以,要鼓勵孩子探索自我,認識自己,發現自我。

4.社會、老師、家長不停地給孩子打「雞血」,告訴孩子「有志者事竟成」,但其實,成功除了有「智」,還需要天賦、實力、運氣、關係、出身、情商等諸多條件的加持,不是空有一腔熱血,就能成功,要找到自己的獨特性,才能獲得競爭優勢。

5.如果一個人選擇「自在」,放棄「成功」,未必是壞事,在這個高度競爭化的社會和時代裡面,是呼喚懶漢的。

7.自己所奉行的教育觀是:認識自我、接納自我。

↑↑↑以上7點,你看明白了嗎?再簡單一些總結,就是:大家別焦慮了,別雞血了,接受現實,佛系吧!這些觀點,引發了全網熱議。有人贊同,有人反對。但反對的聲音基本還是佔大多數。沒錯了,今天小編寫這篇,也是想diss一下,這些高知精英,自己站在社會的頂端,享受著別人無法企及的社會資源(你們直接能進的清華附小、附中,別人可是要傾盡多年積蓄買學區房才有資格把孩子送進去),你卻還要來呼籲大家「佛系」養娃?????看看網友們是怎麼說的↓↓↓

對此,儲殷教授發文稱:一個清華大學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嗎?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即使不好好學習,最後混退學了,至少也是個高曉松。

知乎上一位網友也分享了自己的切實感受:

客觀來講,劉瑜教授有些觀點也不能說是錯的。比如現代教育呈現出的一種「軍備競賽」的模式,給家長和孩子很大的壓力;要找到自己的獨特性,形成競爭優勢,另闢蹊徑,才能獲得成功......但是其表達的另外一些觀點,我是不能苟同的。比如:

即使最後一事無成,你也是一個勇敢誠實的人。

「追求舒適、從容、輕鬆也未必是什麼罪過。如果一個人選擇自在、放棄成功,這也未必是壞事」。

「在一個高度競爭性時代,社會需要懶漢、社會感謝懶漢。他們犧牲了自己,把無數人從崩潰的邊緣挽救了回來」。

......請問這都是些什麼廢話呀???你這是在鼓勵大家佛系地教育孩子站在原地,當個「懶漢」也很好???

1

不普通的普通人

有些人可能不太知道劉瑜教授,但大家肯定都聽過:

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

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這段話就是這就是2013年,劉瑜的女兒出生,她寫給女兒的一封信裡的內容。在網上搜一下劉瑜,就可以知道她的履歷有多牛:

劉瑜,博士,現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副教授;哈佛大學博士後,曾擔任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問題研究系講師;學者,作家,詩人,曾出版書籍《民主的細節》《送你一顆子彈》《觀念的水位》。

劉瑜(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曾爆紅網絡的一句名言,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則出自劉瑜老公周濂的書名。所以,她老公也不是啥普通人。周濂,現任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北大哲學系本科、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博士,先後擔任牛津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哈佛燕京訪問學者。著有《現代政治的正當性基礎》、《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等著作。

周濂(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知識界的名人。他們的女兒小布穀,現就讀於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這所學校裡就讀的孩子的父母,大多為知識精英階層。

在清華附小讀過書的網友分享,班上35%左右的人都上了清華,或常春藤大學念書。這不是由「父母就職於清華」的家庭背景直接決定的,而是因為他們的家庭背景使得他們一路學習領先,直至保送或考上名校。班上35%的人都屬於清華二代子弟(父母在清華任教),35%屬於三代子弟(祖父母是清華教師),剩下的30%屬於職工子弟(父母是清華職工)。考上清華或常春藤名校的那35%,基本上就是那些屬於清華二代子弟的人。另外的65%也都考入了別的重本或者一本學校,還有的出國念書。在這樣的家庭及學校背景下,劉瑜女兒即使真的成為「普通人」,也是我們大多數人傾盡一生、努力一世可能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2

普通人有資格佛系嗎?

據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由3部分組成,分別是1%的精英階層(上層)、20.1%的中產階層(中層)和78.9%的低產階層(中下層和赤貧階層),這種結構已經基本穩固,慢慢趨向於階級固化。

精英階層(上層)呢,就是指那些擁有財富和社會地位,接受過高等教育,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和背景的成功階層,劉瑜夫婦就屬於精英階層的人士。女兒小布穀有劉瑜周濂這樣精英階層的父母,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即使成績再差,也會比99%的普通人強很多。退一萬步來講,劉瑜的女兒就算真的開了家奶茶店,那也是家知識分子、精英階層人士打卡的奶茶店,他們的人脈資源,將源源不斷自動或非自動地,流入到那裡。劉瑜講到:如果一個人選擇「自在」放棄「成功」,這也未必是壞事。在舉例中,只能揣測,他們希望孩子追求的成功,是像馬雲、姚明、郎朗那樣世界級頂尖的成功。劉瑜教授口中的「不普通」,或許就是可以不為吃喝穿住行發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能夠得到尊重和社會的普遍認可,比較舒適地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以TA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但是現實生活根本不允許。對於99%的普通家庭來說,讓孩子擁有這樣的生活就是我們努力想要達到的目標;但若是對農村家庭來說,或許需要幾代人共同努力、持續積累才可能靠近這一目標。我們普通人的孩子,如果不努力(或者說即使努力了),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打工人」,我們到底還有沒有這個能力,讓孩子可以「不努力」?劉瑜教授還講到,要有試錯的勇氣,即使最後一事無成,也是個勇敢誠實的人。但是試錯的勇氣來源於家庭,普通人的孩子或許做不到「逆潮流」而動,因為試錯失敗的後果我們承擔不起,一旦被淘汰出局,將再沒有機會。劉瑜教授還認為:現在,社會、老師,家長都在不停地引導孩子「有志者事竟成」,但其實,成功有實力、運氣、關係、出身、情商等多重因素,不是空有一腔熱血,就能成功。她的女兒生在精英階層,絕對有「當懶漢還不餓肚子」的本事。可是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孩子不努力,難道還有別的路可以走嗎?

3

百姓多餓死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大家懂吧?關切地詢問那些吃不上飯,填不飽肚子的人:「你為什麼不吃肉糜呢?」在社會如此大的競爭壓力下,很多孩子拼命努力的上限,卻很可能是別人的起跑線。真正意義的普通階層,他們為孩子選擇自在、自由的教育成長道路,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快樂教育,素質教育,探索自我的教育,我們當然知道這些都很好,孩子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也會更幸福,這些不用專家說,我們本來就都知道!但是這需要強大的父母作為後盾。

賈伯斯的小女兒特別喜歡馬術,她的媽媽斥資1500萬美元,買下了一座農場,專門用來供她競技和訓練馬技使用。

三星長公主李富真剛剛接手新羅酒店的時候,父親親自在酒店坐鎮兩個月,指導和督促女兒的業務,還給了她一個「副會長」稱號。

劉瑜教授的部分觀點,以精英階層裡的人士來看,可能並沒有很大的不妥。

因為精英階層的家庭,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他們手握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保障,有更多的試錯空間,這樣確實可以對孩子的未來更淡定,為孩子選擇更多元化的道路,如果真的沒辦法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功,依靠父母資源,當個衣食無憂的「普通人」也挺好。

但如果將劉瑜教授的話放在我們真正普通人的世界裡,就顯得不合時宜。不惜當「懶漢」,也要避免學習上的「同質化」,這對普通人來說簡直是「何不食肉糜」了。

我們並不是鼓勵父母要盲目地「雞娃」,更不是鼓勵「軍備競賽模式」的教育惡性競爭。

但99%的普通人在沒有人脈,沒有資源的情況下,拼的就是自身的努力。

除了向上,別無選擇。

龍應臺,知名當代女作家,出版多部著作,曾任中國臺灣地區「文化部長」,也是妥妥的精英階層。但她在給兒子安德烈的信中,仍然這樣告訴兒子: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我們作為99%的普通父母,願望也不過是如此。龍應臺的「雞湯」,可口很多。所以劉瑜這樣身處精英階層的教育「雞湯」,大家真的聽聽就好了,千萬別太當真。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要想讓孩子的未來可以多一些選擇,少一些磨難,我們普通父母「雞娃」是無奈,但也是必須。

相關焦點

  • 號稱「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的清華教授,正在勸大家佛系養娃,這...
    ↑↑↑ 以上7點,你看明白了嗎?再簡單一些總結,就是:大家別焦慮了,別雞血了,接受現實,佛系吧!這些觀點,引發了全網熱議。有人贊同,有人反對。但反對的聲音基本還是佔大多數。沒錯了,今天小編寫這篇,也是想diss一下,這些高知精英,自己站在社會的頂端,享受著別人無法企及的社會資源(你們直接能進的清華附小、附中,別人可是要傾盡多年積蓄買學區房才有資格把孩子送進去),你卻還要來呼籲大家「佛系」養娃?????看看網友們是怎麼說的↓↓↓
  • 清華大學名教授:普通人要佛系一點。這碗「毒雞湯」,我勸你喝下
    對於這番言論,國際關係公共學院副教授儲殷教授在網絡上發帖回懟:清華大學劉瑜教授的丈夫是著名的哲學家。一個清華大學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嗎?就算以後退學了,至少也是個高曉松。兩位名教授的爭論,也引發了網絡的熱議。
  • 跟清華教授學帶娃技術?對不起,我不配.
    她發了個吃驚的表情給我,隨後轉來一個連結《清華教授劉瑜: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說讓我好好學習一下,劉教授的道理「特別接地氣兒」,她已經決定讓女兒成為一個普通人。這可不像是海澱媽雞娃群裡買卷子買得歡的人能說出來的話,她前兩天還發誓把娃的時間榨出油,堅定不移地要為輔導班做貢獻。
  • 儲殷:清華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嗎
    剛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一篇文章正在刷屏,清華大學劉瑜教授,說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演講大概也就是讓大家要看開,要看淡,不要搞那麼殘酷。劉瑜教授的老公是著名的哲學家周濂。咱說句實在話,作為劉瑜和周濂的孩子,他就註定已經不是普通人了。 一個清華大學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嗎?你問問清華的附屬幼兒園、附小、附中,那是普通人能上的嗎?
  • 佛系青年等熱詞現身江蘇省考 90後:這碗雞湯我幹了
    而最讓90後、95後考生印象深刻的還要數下午的申論考試,「佛系青年」成了考點,不少考生對「佛系青年」的理解又深了幾分,大呼:「這碗雞湯我幹了!」 「佛系青年」等熱詞現身江蘇省考申論關注青年價值觀導向 90後:這碗雞湯我幹了憲法宣誓、精準扶貧、行政法.今年江蘇省考,考題中出現不少十九大、兩會熱詞,這讓近段時間以來關注十九大和兩會的考生
  • 清華精英鼓勵網友「佛系養娃」,信了你就輸了,輸在起跑線
    抱著求知的心態,我扒拉起這句話的出處,原來是來自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的一次演講,整個演講的大意就是勸導大家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要看開,要看淡,不要搞那麼殘酷。當今這個社會,人們正在變的越來越佛系,佛系工作,佛系健身,佛系飲食,終於也總算有人開始宣揚「佛系育兒」,但是恐怕劉瑜教授忽略了一點,就是關於「普通人」的定義。
  • 三碗毀娃「毒雞湯」,不少家長跟風喂,養出的孩子未來難有出息
    周邊的朋友都勸過她,讓她對孩子的教育上點心,不要太放縱,但娜娜覺得,愛玩和自由是孩子的天性,多加管束不就限制了娃的發展。有次娜娜帶孩子去一個美術館,雖然規定1.2m以下的兒童免票,但工作人員再三強調讓家長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發生安全事故。
  • 雞湯怎麼做最好喝?只需要加入它,做幾碗喝幾碗
    喝下一碗雞湯,身體暖,心更暖,這碗雞湯可是心靈雞湯比不了的。不管是炎熱的夏季還是寒冷的冬季,喝上一碗熱雞湯總是讓人感覺很舒服,冬天喝暖身體,夏天喝暖心靈。不光是季節上的,心急的時候喝上一勺,心煩的時候喝上一勺,都會起到一定作用。那你知道雞湯怎麼做才好喝嗎?
  • 北大教授:這碗「毒雞湯」害了多少孩子的未來?你卻信以為真
    導讀:北大教授:這碗「毒雞湯」害了多少孩子的未來?你卻信以為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北大教授:這碗「毒雞湯」害了多少孩子的未來?你卻信以為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好好讀書你就有選擇權」,這碗雞湯,我勸你少喝
    不過,仔細一想,還真不是那回事,這類話完全可以歸類到「雞湯」裡,因為讀書用功了,選擇權其實也並不多。 尤其有些家長,可能這類話聽多了,還會產生錯誤的認識,跑偏了,比如這位寶媽: 我跟女兒說,她學習好是為了以後有選擇權,而不是被別人選。
  • 她穿書成總裁的無腦前妻,佛系掙錢,佛系養娃,高冷某人上門打臉
    她穿書成總裁的無腦前妻,佛系掙錢,佛系養娃,高冷某人上門打臉今天小冷給你們推薦幾本女主有思想,情節不俗套,文筆很舒暢的小說,快和小編一起來看吧!(點擊下方閱讀查精彩劇情)第2本:《快穿:末世掙命日常》——作者:紫蘇筱筱精彩片段搶先看:她穿書成總裁的無腦前妻,佛系掙錢,佛系養娃,高冷某人上門打臉。「 是 呀 , 溫 雅 熙 你 有 點 過 分 了 。
  • 你們看過嗎?這幾碗毒雞湯,差點讓老婆產後抑鬱了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河馬的精分爸爸』作為一個寶媽,你們有被這些「毒雞湯」毒害過,甚至產生產後的抑鬱嗎?>在老婆剛生完孩子的那段時間,她就深受那些所謂的「毒雞湯」毒害很長一段時間老婆的心情都非常的低落,去醫院檢查的時候甚至出現了輕微的產後抑鬱於是我就去深扒了一下這些「雞湯文」,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這幾碗毒雞湯都有什麼?
  • 一直說「佛系」雞娃,我是怎麼保持佛繫心態的?
    熟悉我的人,說我明明是雞血中的戰鬥雞,卻天天含佛系,是偽佛。不熟悉我的人,說我不知道現在的形勢,淨灌毒雞湯,坑人又害己。其實,我之所以能保持佛繫心態,並不是我覺得教育不重要,而是因為,我把關注的重點都放在輸入端,而最終的輸出,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那就靜待花開吧!
  • 別輕信清華教授的「看開論」,咱們普通父母還是要努力雞娃
    因為《奇葩說》裡儲殷對她這一演講的一段點評:「一個清華大學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嗎?你問問清華的附屬幼兒園、附小、附中,那是普通人能上的嗎?有的時候,不要相信一些高級知識分子的心靈雞湯。他們勸你看開,不是真的讓你看開,是讓你認命!」
  • 看了一場直播,我發現了新生代佛系媽媽養娃的底氣
    這要是換了以前肯定立刻帶娃跑去醫院,各種檢查、開藥,向醫生問出十萬個為什麼......然而經歷了三年育兒生活,她也佛系了不少。從孩子的飯量、體溫、精神狀態等方面能預測出感冒的嚴重程度。從容不迫地先餵藥,觀察一下再說。當媽的套路已經駕輕就熟,想不佛系都難。
  • 「推文」五本穿書養娃文,佛系女主在豪門養糰子,暖寵又治癒!
    推一波穿書養娃文 治癒系女主穿成反派親媽 撫養萌萌噠的小豆丁 推文目錄: 1、《穿成反派他親媽》 2、《我在豪門養崽盤大佬[穿書]》 3、《炮灰女配佛系養娃日常[穿書]》 4、《反派大佬是我娃[穿書]》 5、《穿成反派糰子親媽》 1、《穿成反派他親媽》
  • 在這個焦慮時代,想佛系養娃有多難?
    帶娃這三年,我森森的感jio,當媽是世上最難的一件事情,不要跟我狡辯,沒有之一!實不相瞞,最近我經常在看這類的文章,《孩子身上四個表現,說明父母的失敗》《媽媽是不是一個暴躁的人,看孩子就知道》從前,成天懷疑娃有病,現在,看來好像病得不輕的是我寄己
  • 朋友圈雞湯你喝了幾碗?
    ,不禁喜悅,難道這不就是我要的生活中的小確幸嗎。最重要的是,我最打掃衛生的時間,洗衣服的時間,刷碗的時間,我都在用手機播放我感興趣的邏輯思維等等的最新內容,供我學習,增長見識,開闊我的思維,這是我最欣慰的地方, 我為什麼會感到無聊呢!
  • 孩子在成長中,這三種教育「毒雞湯」別去相信,太多孩子被毀了
    孩子在成長中,這三種教育「毒雞湯」別去相信,太多孩子被毀了!現在社會上流傳著各種各樣的教育「毒雞湯」,嘴上講得頭頭是道,感覺十分的有道理,很多家長都相信了,結果現實卻往往收不到所謂的效果,反而是讓事態發展得越來越嚴重,尤其是現在社會上流傳的這三種教育「毒雞湯」,家長千萬不再去相信了,很多孩子已經深受其害,你們知道嗎?
  • 佛系養娃真的不是「佛系」而是管,放有度
    之前看育兒文章有講到這樣一個養娃理念:佛系養娃,對娃的事事不管理由娃自己肆意發揮,孩子各方面表現都不錯,學習行為習慣也很好。大多數家長對於孩子嚴格管教,孩子卻皮得要命,愛反抗不愛學習,你說的永遠都是反對。兩組數據比較真的很容易讓人以為佛系養娃更好。其實真正讀的書多,生活經驗豐富的人都明白「佛系」養娃也是有一定的條件基礎的。